两种用药方式对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对比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j50964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硝苯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组和硝苯地平对照组,每组9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变化情况、疗效评价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和心率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疗效均比较明显。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90.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患者均可耐受,无需用药自然消失。结论:两种用药方式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都比较明显,有条件的情况下,均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高血压 依那普利 倍他乐克 硝苯地平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24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可诱发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1]。对近年来收治的高血压患者采用临床比较常见的硝苯地平和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7月~2011年7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80例。其中,男113例,女67例;年龄39~91岁,平均58.1±8.1岁;病程1~23年。所有患者均经现代医学检查排除糖尿病、冠心病、心衰、肺心病等,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将患者随机分成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组和硝苯地平对照组,每组9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患者在治疗前2周停服其他降压药物。治疗组给予依那普利,2次/日,10mg/次,倍他乐克2次/日,12.5mg/次。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3次/日,5mg/次,若2周后血压无变化则剂量加倍至10mg/次,2次/日,待血压平稳,再恢复至1次/日,5mg/次。均以5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心血管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本组研究疗效按显效、有效和无效进行评价。其中,显效和有效计入总有效。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虽未降至正常但下降≥20mm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已下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经治疗后血压未达上述标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数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血压和心率: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心率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其中,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压和心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后,疗效均比较明显。其中,治疗组90例,显效69例(76.67%),有效17例(18.89%),无效4例(4.44%),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90例,显效61例(67.78%),有效20例(22.22%),无效9例(10.00%),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治疗第1周,两组均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发生,其中,治疗组头晕7例,咳嗽4例,恶心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头晕4例,恶心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78%;无单独用药,2~6天后不良症状消失。治疗组不良反应了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高血压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发病的原因很多,但始终是以患者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诱发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有研究认为,高血压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通常利尿降压剂、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如血管扩张剂等,药物使用得当,对高血压的治疗都有明显的效果[2]。
   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3],口服后在体内水解成依那普利拉,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起强烈抑制作用,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造成全身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倍他乐克是一种以β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作用为主(心脏选择性)的药物,由于阻滞心脏异位起搏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兴奋而可用于治疗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洋地黄类及儿茶酚胺引起的快速心律失常,对高血压、冠心病和儿茶酚胺增多所致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更有效。硝苯地平是第一代钙拮抗剂,对血管扩张作用明显,会导致血压的明显下降。为抗高血压、防治心绞痛药物,起效快,峰/谷比值高,导致了神经体液活化,但药效时间短,血压波动大,尚有负性肌力和负性传导作用[4]。
   本组研究中,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和心率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疗效均比较明显。说明两种用药方式都可有效治疗高血压。其中,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虽然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患者均可耐受,无需用药自然消失。故笔者认为,两种用药方式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都比较明显,有条件的情况下,均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宪红,姚晓伟,吴贵福.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原因与对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1):5.
  2 杨国君.高血压降压达标的内涵[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9):786-789.
  
其他文献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已经被公认为癌前疾病状态,引起国内外医学者的广泛重视和研究。中医根据其病症表现多将其归属于“胃脘痛”、“痞证”等范畴。西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上,目前还没有好的治疗措施。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上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而且具有辨证论治、个体化、方药随证加减、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情况进行总结,以了解本病的中医治疗进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尤瑞克林针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36例,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奥扎格雷钠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174例,无效62例,有效率为73.7%;对照组有效61例,无效39例,有效率为6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针可改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脑梗死
期刊
关键词 微小切口 胆囊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04  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研究现状   1982年Dubois等报告采用微小的开腹术(minilaparotomy)施行胆囊切除术1500例以来[1],近20年国内外使用最多的是MC(minicholecystectomy),即微小切口胆囊切除术[2]。MC已列为新版外科学教材胆囊切除术方法
期刊
关键词 老年人 用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08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用药人群中老年人比例明显上升。由于老年人各种重要脏器功能逐渐衰退,药物的吸收、代谢、排泄、分布、耐受性、组织的感受性及药物的相互作用与青壮年相比差异很大。老年人患病具有多病性,多种药物合用现象非常常见。所以,给老年人用药有如下体会。   在治疗前应明确诊断,制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15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病因复杂,迄今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此病的发病率较前有所增加,且伴随疾病也较前复杂,这可能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烟酒过量、夜生活丰富而易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血管的舒缩调节功能不稳有关。2006年5月~2009年5月收治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58例,取得较好的临床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住院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呼吸机通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中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气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BiPAP无创呼吸机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有明显效果。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对于非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效果。方法:212例未行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0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0.4μg/(kg·分),静滴,30分钟后0.1μg·/(kg/分),持续36小时。B组106例仅给常规治疗。两组入院当时及3天后早晨空腹抽血测定hs-CRP、MMP-2等炎性因子,3天后评定临床疗效,两组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
期刊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023   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常见且可能致残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的抗心绞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钙离子拮抗剂,在很多患者中,这些药物不能有效减少心肌缺血症状,抗心绞痛疗效不满意。2007年1月~2009年10月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万爽力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资料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主要病因、诊断方法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治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AD患者有高血压病22例。以疼痛为首发症状的23例,1例为休克。经CT明确诊断23例,经药物治疗20例好转,4例死亡。结论:高血压是目前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基层医院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敏感性95.8%。药物治疗是主要的基础治疗和应急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盐酸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对心肌肥厚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老年高血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在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用盐酸贝那普利10mg,晨服1次/日;对照组38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5mg,晨服1次/日,两组疗程均24周。治疗期间每天测血压,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肝肾功能、血糖、心脏超声心动图,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