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同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229例进行研究,并按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103例)和对照组(采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126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6.21±12.03)min、住院时间为(5.22±1.35)d、疼痛持续时间为(1.11±0.51)d、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2%,同对照组患者的(55.21±12.25)min、(5.91±1.62)d、(2.66±1.11)d和19.04%相比,P<0.05。结论: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具有良好治疗作用。
关键词: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在临床上,腹股沟疝为一种常见的疾病,手术为治疗其的主要方法,手术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为进一步了解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同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特从我院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229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收治的229例腹股沟疝患者,并按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3例,男97例,女6例;患者年龄为19—74岁,平均年龄(59.52±1.15)岁;96例为单侧疝,7例为双侧疝;对照组126例,男111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57.61±1.13)岁;109例为单侧疝,17例为双侧疝。对229例腹股沟疝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患者选取平卧位,在其腹股沟区做斜行切口,并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充分暴露疝囊,之后游离疝囊和精索,回纳疝囊后将填充式网塞置入疝环内,用可吸收线对其实施间断缝合固定网塞,放置网片于精索后方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术后均仅只予止血对症治疗,未予抗生素治疗。
1.2.2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在患者脐部上缘或下缘做一1CM切口为观察孔,成功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2—14mmHg之间,并在患者腹部腹直肌外缘两侧做操作孔,患者腹腔进行详细观察。有效切开患者腹膜,并对患者疝囊和腹膜前间隙进行分离,完整拖回疝囊或横断疝囊,使精索盆壁化,之后依据患者情况适当修剪13X9CM大小补片,将其平铺覆盖整个耻骨肌孔,补片同患者腹直肌、耻骨梳韧带和联合肌腱相固定,基于大部分复发主要出现在耻骨结节旁的直疝三角中,因此,补片同耻骨结节的覆盖和固定显得较为重要。对于双侧疝患者,操作者应对其耻骨膀胱间隙进行有效解剖,便于两侧腹膜间隙相通。在对补片上方进行固定时,应避免给腹壁下动脉带来损伤;对补片下方进行固定时,应有效避开死亡冠、危险三角和疼痛三角区域。固定好后,将腹膜关闭,通过可吸收线对腹膜进行缝合,在缝合时缝合严密避免补片同患者腹腔内容物相接触,进而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和肠漏等并发症。术后均仅只予止血对症治疗,未予抗生素治疗。
1.3观察指标[2]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单位为(x±s),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X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0.05,说明两者间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6.21±12.03)min,住院时间为(5.22±1.35)d,疼痛持续时间为(1.11±0.51)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21±12.25)min,住院时间为(5.91±1.62)d,疼痛持续时间为(2.66±1.11)d。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82%,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9.04%。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
3.讨论
疝修补术为治疗腹股沟疾病的主要方法,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作用。其中,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较小面积的修补具有显著效果,但其术后具一定复发率,需再次实施手术治疗,且该种手术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等弊端,给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严重影响[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逐渐应运而生,其可有效避免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出现的弊端,其可简便手术操作,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4]。综上所述,在治疗腹股溝疝疾病临床上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临床效果显著,本次研究选取的229例腹股沟疝患者中,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因此,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值得在治疗腹股沟疝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作银,王贵昌.善释补片腹膜前间隙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06):898-899.
[2]朱华青.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04):28-29.
[3]袁焕柯,吴朝阳,蒙天明等.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05):44-45.
[4]闺俊才,刘龙江.腹膜前间隙补片病修补术与无张力病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08):16.
关键词: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在临床上,腹股沟疝为一种常见的疾病,手术为治疗其的主要方法,手术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为进一步了解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同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特从我院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229例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4月1日收治的229例腹股沟疝患者,并按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03例,男97例,女6例;患者年龄为19—74岁,平均年龄(59.52±1.15)岁;96例为单侧疝,7例为双侧疝;对照组126例,男111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20—75岁,平均年龄(57.61±1.13)岁;109例为单侧疝,17例为双侧疝。对229例腹股沟疝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患者选取平卧位,在其腹股沟区做斜行切口,并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充分暴露疝囊,之后游离疝囊和精索,回纳疝囊后将填充式网塞置入疝环内,用可吸收线对其实施间断缝合固定网塞,放置网片于精索后方修补腹股沟管后壁。术后均仅只予止血对症治疗,未予抗生素治疗。
1.2.2治疗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在患者脐部上缘或下缘做一1CM切口为观察孔,成功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2—14mmHg之间,并在患者腹部腹直肌外缘两侧做操作孔,患者腹腔进行详细观察。有效切开患者腹膜,并对患者疝囊和腹膜前间隙进行分离,完整拖回疝囊或横断疝囊,使精索盆壁化,之后依据患者情况适当修剪13X9CM大小补片,将其平铺覆盖整个耻骨肌孔,补片同患者腹直肌、耻骨梳韧带和联合肌腱相固定,基于大部分复发主要出现在耻骨结节旁的直疝三角中,因此,补片同耻骨结节的覆盖和固定显得较为重要。对于双侧疝患者,操作者应对其耻骨膀胱间隙进行有效解剖,便于两侧腹膜间隙相通。在对补片上方进行固定时,应避免给腹壁下动脉带来损伤;对补片下方进行固定时,应有效避开死亡冠、危险三角和疼痛三角区域。固定好后,将腹膜关闭,通过可吸收线对腹膜进行缝合,在缝合时缝合严密避免补片同患者腹腔内容物相接触,进而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和肠漏等并发症。术后均仅只予止血对症治疗,未予抗生素治疗。
1.3观察指标[2]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和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单位为(x±s),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X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0.05,说明两者间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6.21±12.03)min,住院时间为(5.22±1.35)d,疼痛持续时间为(1.11±0.51)d;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5.21±12.25)min,住院时间为(5.91±1.62)d,疼痛持续时间为(2.66±1.11)d。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持续时间,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82%,对照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9.04%。对比两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
3.讨论
疝修补术为治疗腹股沟疾病的主要方法,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一定作用。其中,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较小面积的修补具有显著效果,但其术后具一定复发率,需再次实施手术治疗,且该种手术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等弊端,给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严重影响[3]。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逐渐应运而生,其可有效避免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出现的弊端,其可简便手术操作,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促使患者早日康复[4]。综上所述,在治疗腹股溝疝疾病临床上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临床效果显著,本次研究选取的229例腹股沟疝患者中,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因此,腹腔镜下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值得在治疗腹股沟疝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作银,王贵昌.善释补片腹膜前间隙修补术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30(06):898-899.
[2]朱华青.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04):28-29.
[3]袁焕柯,吴朝阳,蒙天明等.腹膜前间隙与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斜疝修补术式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05):44-45.
[4]闺俊才,刘龙江.腹膜前间隙补片病修补术与无张力病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