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Sr-90Y小剂量敷贴与噻吗洛尔局部外用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l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90Sr-90Y β射线小剂量敷贴治疗与噻吗洛尔局部外用及其联合应用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3年5月14日至2017年4月11日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的400例浅表型血管瘤患儿[男126例,女274例,5.3(3.9,7.1)月龄]。按1∶1∶1∶1比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采用噻吗洛尔局部外用(A组,对照组)、90Sr-90Y β射线小剂量敷贴(B组)、单程敷贴联合噻吗洛尔(C组)、多程敷贴联合噻吗洛尔(D组)治疗。随访至第104周(W104),以W104前病灶治愈率为主要结局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等分析数据。

结果

400例患儿共438处病灶,4组患儿及其病灶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1.709~11.616,H值:3.681~7.653,均P>0.05)。截止至W104,失访病灶11处(2.51%,11/438)、早期退出32处(7.31%,32/438)、治愈357处(81.51%,357/438)、残留15处(3.42%,15/438)、反弹式增长23处(5.25%,23/438),4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多因素分析示,病灶厚度[<3 mm组比≥3 mm组比值比(OR)及其95% CI为16.689(7.908~35.223); χ2=54.555,P<0.001]和治疗方案[以A为对照组,B、C、D组OR值(95% CI)分别为16.842(6.179~45.901)、4.801(2.167~10.638)、39.127(10.468~146.243);χ2=47.663,P<0.001]是W104前治愈率的独立影响因子,90Sr-90Y小剂量敷贴治疗明显优于噻吗洛尔局部外用(OR=16.842,95% CI:6.179~45.901)。联合噻吗洛尔可明显减少敷贴治疗累积吸收剂量[D比B:16(8,16)与16(16,24) Gy;z=-4.947,P<0.001]。

结论

对于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90Sr-90Y小剂量敷贴治疗明显优于噻吗洛尔局部外用,二者联合应用能明显减少敷贴治疗累积吸收剂量。

其他文献
病史摘要患者,32岁,男性,因"左髋部疼痛3个月,加重10 d"于2021年2月20日入院。症状体征左髋部疼痛3个月,加重10 d,疼痛为刺痛,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可自行缓解。体格检查:跛行步态,双下肢等长,左侧腹股沟压痛阳性,左侧"4"字试验阳性,左髋活动前屈外展均受限,左侧股骨大转子叩痛阴性,双下肢肌力五级,双足背动脉搏动良好,末梢血运感觉正常。疼痛评分7分。诊断方法髋关节MRI:双侧
目的总结儿童酪氨酸羟化酶缺乏症(THD)患者临床与遗传学特征,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1年5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33例TH基因变异致THD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及基因突变谱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33例THD患儿中,女19例,男14例;起病年龄0~6.3岁;起病诱因:感染、发热后起病13例,缺氧起病1例,无诱因起病19例。临床表现:轻型多巴
目的分析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缺陷症(17OHD)的临床及CYP17A1基因突变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6例17OHD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CYP17A1基因突变情况,统计同期所有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的类型及数量。总结17OHD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比例。结果6例患儿来自5个家庭,年龄1岁6个月~15岁,其
目地回顾性分析1例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MTDPS)肝脑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脱氧鸟苷激酶DGUOK基因突变进行家系分析。方法对2019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MTDPS患儿临床资料、治疗过程、基因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先证者,女,出生第1周开始出现反复低血糖、顽固性高乳酸血症,并伴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喂养困难、体质量增长迟缓,小头畸形、肌力差、逐渐出现双眼
目的研究新北美圣草苷对淀粉样β蛋白片段25-35(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防治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新北美圣草苷对正常PC12细胞及Aβ25-35损伤PC12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新北美圣草苷溶液的干预浓度。将PC12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雌二醇组和新北美圣草苷组。空白组与模型组以DMEM培养24 h;雌二醇组加入DMEM和1×10-3 μ
CD40分子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超家族成员,是一种跨膜蛋白。激发CD40分子不仅可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其介导的信号通路还可在多环节中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人类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信息可探究遗传性状,尤其是研究复杂疾病的遗传机制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已有大量
期刊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亚型肺神经内分泌肿瘤(BP-NETs)的临床病理特征及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间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经病理学确诊的280例BP-NETs患者(男196例,女84例,中位年龄58岁)的临床病理资料及PET/CT显像结果。从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阳性指数、甲状腺转录因子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影像组学特征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理分型之间的差异,提高鉴别病理分型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18F-FDG PET/CT的182例NSCLC患者[男109例,女73例;年龄(59.0±8.3)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或肺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
目的构建基于O-(2-18F-氟代乙基)-L-酪氨酸(18F-FET)PE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的回归分析模型,探讨其对未经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表型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58例脑胶质瘤患者[男36例、女22例,年龄(41.8±15.1)岁]的18F-FET PET/CT脑显像数据,应用PyRadi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