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感人的回忆性散文,从儿子的角度出发,为我们描画出了一位普通母亲博大无私的胸怀和坚毅勇敢的心灵,也表达了对于母亲深刻的愧疚之情。本文从创作背景、人物形象和思想感情三个角度出发,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我的母亲》进行深入赏读。
关键词:母爱 老舍 《我的母亲》 赏读
母爱是人类最神圣、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其彰显的人性魅力具有永恒存在的价值。古今中外,以歌颂母爱、怀念母亲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从不少见,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便是这样一篇质朴感人的回忆性散文,从儿子的角度出发,描写了一个待人热情、勇敢坚毅、慈爱明理的母亲形象。
一、创作背景:动荡艰难的时代
《我的母亲》以时间为经,以母亲的经历往事为纬来建构文章的主要内容,塑造了一个丰满真实、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身上勤劳、善良、乐于助人以及坚强隐忍等品质,表达了对母亲深深感激、怀念,和失去母亲的痛心。
1899年,老舍在京西城区小阳泉胡同的一个贫苦家庭出生,父亲是一名满族护军,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一次巷战中阵亡,那时老舍刚刚一岁半。此后,老舍的母亲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动荡不安的环境,贫苦交加的生活,这对于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老舍的母亲不仅坚强地撑起了这个残破而又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家,还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给老舍很大的影响。
在1942年的夏天,老舍的母亲于北平(今北京)病逝。当时,老舍正专注于中国抗战后方的文艺创作与组织工作。老舍的家人怕母亲的去世加重了他的痛苦和孤独,没有在第一时间告知老舍。直到1942年12月26日,老舍通过家书得知了这一噩耗,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内疚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老舍笔下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是他遇到的“真正的老师”,这是一种“生命的教育”。这种生命教育指从母亲身上“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形而硬的性格”“形成好客的习惯”等,沿着这条线索,老舍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
二、人物形象:勤苦坚毅的身影
在老舍的笔下,母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形象,在做事的时候总是格外地认真细心,她主要通过帮人洗衣服来挣钱,养活这一家人,因为手常年泡在水里,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具体而又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
文中还提到“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这种勤劳、朴实、真诚的精神在生活艰苦的母亲身上显得尤为可贵。在“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的环境下,母亲又是那么的坚强,她咬牙挑起当家的重担,保护自己的孩子。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背景,面对如此巨大的生活压力的人也许并不只有老舍的母亲,但能够沉稳坚强地面对现实,一次次地拼尽全力,从生活的绝境之中找到出路的人却寥寥无几,这种坚持与努力,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母亲对子女的爱。这种勤俭坚毅的精神,不仅撑起了一个家庭,也深刻地影响了老舍的一生。
三、思想感情:深沉宽厚的亲情
老舍幼年丧父,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是母亲一个人撑起了家庭的整片天空。因此,老舍对于母亲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这是身为儿女对母亲与生俱来的亲情,更是因为母亲那无私的爱和付出,如同清泉般浸润作者的心田,成为老舍受益终身的生命源泉。老舍坚强温柔的性格,乐于助人、热心公共事业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甚至他那喜愛清洁的生活习惯都来源于他的母亲,一位平凡的母亲。
这篇作品不仅是探索母亲的内心世界,展现其淳朴美丽的灵魂,也是在无情地进行自我剖析。老舍早年出国教书,回国后终日忙于救亡运动,没有时间回家陪伴和侍奉母亲,为此,他的内心一直带有一种负罪感。在母亲去世一年后,当他得知这一消息时,他的内疚和悔恨达到了顶点,无情地折磨着他的灵魂。他把自己比作一盆花,“虽然有颜色和香味,但失去了根”,坚强而慈祥的母亲就是他的根,失去了母亲,他的心就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结语
《我的母亲》是一篇感人落泪的作品,虽然没有华丽漂亮的语言,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悬念,但在人物的刻画上却是入木三分,读后令人久久难以忘怀。文章以“心痛!心痛!”结束,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但用在此处却是令人有着震撼心灵的力量,让读者不禁为之落泪。或许,感动我们的并不是老舍的语言,而是文中母亲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对子女的深爱,是人性中母爱的彰显,又或许是让我们不自觉地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与儿女之间的付出与回报,也许永远是一个不等式。
参考文献:
[1]袁海燕.浅析老舍《我的母亲》对比手法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1).
[2]张勇.和风无语 至爱寡言—浅析老舍《我的母亲》语言特色[J].科技信息,2010(03).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校
关键词:母爱 老舍 《我的母亲》 赏读
母爱是人类最神圣、最伟大的一种情感,其彰显的人性魅力具有永恒存在的价值。古今中外,以歌颂母爱、怀念母亲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从不少见,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便是这样一篇质朴感人的回忆性散文,从儿子的角度出发,描写了一个待人热情、勇敢坚毅、慈爱明理的母亲形象。
一、创作背景:动荡艰难的时代
《我的母亲》以时间为经,以母亲的经历往事为纬来建构文章的主要内容,塑造了一个丰满真实、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突出表现了母亲身上勤劳、善良、乐于助人以及坚强隐忍等品质,表达了对母亲深深感激、怀念,和失去母亲的痛心。
1899年,老舍在京西城区小阳泉胡同的一个贫苦家庭出生,父亲是一名满族护军,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一次巷战中阵亡,那时老舍刚刚一岁半。此后,老舍的母亲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动荡不安的环境,贫苦交加的生活,这对于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老舍的母亲不仅坚强地撑起了这个残破而又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家,还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方面都给老舍很大的影响。
在1942年的夏天,老舍的母亲于北平(今北京)病逝。当时,老舍正专注于中国抗战后方的文艺创作与组织工作。老舍的家人怕母亲的去世加重了他的痛苦和孤独,没有在第一时间告知老舍。直到1942年12月26日,老舍通过家书得知了这一噩耗,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内疚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老舍笔下的母亲,虽然不识字,却是他遇到的“真正的老师”,这是一种“生命的教育”。这种生命教育指从母亲身上“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形而硬的性格”“形成好客的习惯”等,沿着这条线索,老舍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母亲形象。
二、人物形象:勤苦坚毅的身影
在老舍的笔下,母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形象,在做事的时候总是格外地认真细心,她主要通过帮人洗衣服来挣钱,养活这一家人,因为手常年泡在水里,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一细节描写,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具体而又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
文中还提到“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这种勤劳、朴实、真诚的精神在生活艰苦的母亲身上显得尤为可贵。在“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的环境下,母亲又是那么的坚强,她咬牙挑起当家的重担,保护自己的孩子。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背景,面对如此巨大的生活压力的人也许并不只有老舍的母亲,但能够沉稳坚强地面对现实,一次次地拼尽全力,从生活的绝境之中找到出路的人却寥寥无几,这种坚持与努力,可以说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母亲对子女的爱。这种勤俭坚毅的精神,不仅撑起了一个家庭,也深刻地影响了老舍的一生。
三、思想感情:深沉宽厚的亲情
老舍幼年丧父,在他的成长道路上,是母亲一个人撑起了家庭的整片天空。因此,老舍对于母亲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这是身为儿女对母亲与生俱来的亲情,更是因为母亲那无私的爱和付出,如同清泉般浸润作者的心田,成为老舍受益终身的生命源泉。老舍坚强温柔的性格,乐于助人、热心公共事业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甚至他那喜愛清洁的生活习惯都来源于他的母亲,一位平凡的母亲。
这篇作品不仅是探索母亲的内心世界,展现其淳朴美丽的灵魂,也是在无情地进行自我剖析。老舍早年出国教书,回国后终日忙于救亡运动,没有时间回家陪伴和侍奉母亲,为此,他的内心一直带有一种负罪感。在母亲去世一年后,当他得知这一消息时,他的内疚和悔恨达到了顶点,无情地折磨着他的灵魂。他把自己比作一盆花,“虽然有颜色和香味,但失去了根”,坚强而慈祥的母亲就是他的根,失去了母亲,他的心就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结语
《我的母亲》是一篇感人落泪的作品,虽然没有华丽漂亮的语言,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悬念,但在人物的刻画上却是入木三分,读后令人久久难以忘怀。文章以“心痛!心痛!”结束,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但用在此处却是令人有着震撼心灵的力量,让读者不禁为之落泪。或许,感动我们的并不是老舍的语言,而是文中母亲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对子女的深爱,是人性中母爱的彰显,又或许是让我们不自觉地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与儿女之间的付出与回报,也许永远是一个不等式。
参考文献:
[1]袁海燕.浅析老舍《我的母亲》对比手法的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1(01).
[2]张勇.和风无语 至爱寡言—浅析老舍《我的母亲》语言特色[J].科技信息,2010(03).
作者单位:东莞理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