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新一轮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作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开发与扶贫攻坚的主阵地以及精准扶贫的发源地,湘西州脱贫任务十分艰巨。经调查研究发现,湘西州民族地区贫困面积广,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并且在贫困人口收入低、素质低下等因素的影响下,返贫现象严重、精准脱贫难以保证。而从根源入手的民族教育精准扶贫,在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的作用,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是打赢湘西州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
1 湘西州民族教育推进精准扶贫的价值认知
1.1 湘西州自身实际情况的需要
湘西州全称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贫困类型多而复杂等特点造成其返贫现象严重。在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湘西州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2014年至2017年全州累计减贫50万人,深度贫困村从907个降至101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左右,但截至2017年底,湘西州仍有贫困学生17.9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36.22%。目前还有1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读,因贫辍学、因贫失学、厌学辍学时有发生,导致贫困代际传递。就目前而言,要完成2020年的脱贫任务,全州每年需稳定脱贫至少12万人,任务相当艰巨。
1.2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和经济发展,保证社会民族和谐稳定
近年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就湘西州内部而言依旧是扶贫效果不甚明显,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长期以来受历史、自然、人文等综合因素影响,湘西州贫困程度深、整体教育水平低、贫困学生比重大、扶贫培训和扶贫助学面窄且资金不足、扶贫培训和扶贫助学长效机制不健全,湘西州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繁重。通过大力发展湘西州民族教育推进精准扶贫,不仅能够保障湘西州“以人为本”推进精准脱贫,还能提升湘西州贫困人口的思想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更能让贫困户摆脱世代贫困这一恶性循环,这对于增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能力、消除贫困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保障湘西州社会、民族的和谐稳定。
2 湘西州民族教育推进精准脱贫的路径探索
2.1 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民族氛围
受到传统经济条件的影响,湘西州内的各阶段的办学条件层次都相比于发达地区较为落后,因此民族教育推进精准扶贫的策略的首要前提就是改善办学条件,将学校的简陋设施比如小平房、土操场、雨天泥泞不堪的状况进行改善,并且在改善的基础上优化民族氛围,让民族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民族文化氛围中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学习了解,更加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2.2 完善招生工作,构建扶贫体系
在学校进行招生时,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完善招生工作,对于招生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微媒体、自媒体、学校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招生咨询电话等手段来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宣传各项招生优惠政策,结合精准扶贫的专项计划,让所有学生能够保障学业完成,让所有贫困户农民能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在全面实施“湘西州民族教育推进精准脱贫”工程的过程中,要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做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确管理、精准考核四项工作,落实“功能性教育精准扶贫”的任务,实现精准脱贫。
2.3 壮大师资队伍,注重民族教学
民族教育推进精准扶贫不仅应当从学生的方面进行保障,更应当从师资队伍方面进行保障。推动民族教育发展时,应当注重筛选师资队伍的状态,注重教师的民族教育技能,是否能够了解当地的民族风俗以及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是否能够熟悉当地的民族语言等,这些都应当成为教师的标准,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充分的尊重民族文化,真正的从教师的角度来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能够真正的感受到本民族文化带来的厚重感,保障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3 结语
党的十九大召开,强调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成为了脱贫攻坚战的主戰场。教育作为治本之策,在湘西州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中举足轻重,只有进一步探究湘西州民族教育推进精准扶贫的路径,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破解湘西州精准脱贫难题。
参考文献:
[1] 张澧生.社会资源禀赋视域下湘西教育精准扶贫路径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2] 武晨阳.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民族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
(作者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1 湘西州民族教育推进精准扶贫的价值认知
1.1 湘西州自身实际情况的需要
湘西州全称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贫困范围广、贫困程度深、贫困类型多而复杂等特点造成其返贫现象严重。在扶贫攻坚的大背景下,湘西州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2014年至2017年全州累计减贫50万人,深度贫困村从907个降至101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左右,但截至2017年底,湘西州仍有贫困学生17.98万人,占学生总数的36.22%。目前还有12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读,因贫辍学、因贫失学、厌学辍学时有发生,导致贫困代际传递。就目前而言,要完成2020年的脱贫任务,全州每年需稳定脱贫至少12万人,任务相当艰巨。
1.2 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和经济发展,保证社会民族和谐稳定
近年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就湘西州内部而言依旧是扶贫效果不甚明显,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长期以来受历史、自然、人文等综合因素影响,湘西州贫困程度深、整体教育水平低、贫困学生比重大、扶贫培训和扶贫助学面窄且资金不足、扶贫培训和扶贫助学长效机制不健全,湘西州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繁重。通过大力发展湘西州民族教育推进精准扶贫,不仅能够保障湘西州“以人为本”推进精准脱贫,还能提升湘西州贫困人口的思想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更能让贫困户摆脱世代贫困这一恶性循环,这对于增强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能力、消除贫困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保障湘西州社会、民族的和谐稳定。
2 湘西州民族教育推进精准脱贫的路径探索
2.1 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民族氛围
受到传统经济条件的影响,湘西州内的各阶段的办学条件层次都相比于发达地区较为落后,因此民族教育推进精准扶贫的策略的首要前提就是改善办学条件,将学校的简陋设施比如小平房、土操场、雨天泥泞不堪的状况进行改善,并且在改善的基础上优化民族氛围,让民族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民族文化氛围中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学习了解,更加可以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2.2 完善招生工作,构建扶贫体系
在学校进行招生时,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完善招生工作,对于招生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微媒体、自媒体、学校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招生咨询电话等手段来普及教育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宣传各项招生优惠政策,结合精准扶贫的专项计划,让所有学生能够保障学业完成,让所有贫困户农民能够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在全面实施“湘西州民族教育推进精准脱贫”工程的过程中,要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做实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确管理、精准考核四项工作,落实“功能性教育精准扶贫”的任务,实现精准脱贫。
2.3 壮大师资队伍,注重民族教学
民族教育推进精准扶贫不仅应当从学生的方面进行保障,更应当从师资队伍方面进行保障。推动民族教育发展时,应当注重筛选师资队伍的状态,注重教师的民族教育技能,是否能够了解当地的民族风俗以及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是否能够熟悉当地的民族语言等,这些都应当成为教师的标准,让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充分的尊重民族文化,真正的从教师的角度来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让学生在接受教育时能够真正的感受到本民族文化带来的厚重感,保障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3 结语
党的十九大召开,强调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已经成为了脱贫攻坚战的主戰场。教育作为治本之策,在湘西州民族地区扶贫工作中举足轻重,只有进一步探究湘西州民族教育推进精准扶贫的路径,才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破解湘西州精准脱贫难题。
参考文献:
[1] 张澧生.社会资源禀赋视域下湘西教育精准扶贫路径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2] 武晨阳.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民族教育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
(作者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