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物价的逐年上涨,农村百姓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加之城市化发展进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其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的生存与教育状况,已经成为全社会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又是怎么样的呢? 本文通过深入甘肃省部分农村小学实地调查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具体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一、学校现状
通过近五年的重建工作,当地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受各方援助,如今的陇南各县学校,教室教具配备基本充足,计算机教室、图书、体育器材、多媒体教室、各学科仪器可谓应有尽有,加之近年来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学生食宿得到了最大保障。但是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甚至胡乱施教,误人子弟。在我所在的县区,曾经就出现过好多闹出笑话的教师,如把平行四边形说成是“扯边形”的,还有分不清“末”与“未”两个形近字,在教授解方程时,把“未知数”说成是“末知数”。其次是部分农村教师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缺乏工作责任心,在平时的工作中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更谈不上创新与教学研究了。最后,由于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特别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专业的进修与学习,没有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不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跟不上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导致教育科研和教学创新的步伐永远滞后。
二、家庭现状
在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家长大多是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加之文化水平不高,平时为了忙于挣钱,照顾老人,对子女的学习状况漠不关心。我记得在一次走访过程中就发现,当问及其子女的学习情况及要校表现时,父母竟然连自己的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至于学习情况就更谈不上了。有部分家长虽然平时也想辅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家长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指导的,大多家长总怕因为自己的误导害了孩子,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也很少进行指导。还有一些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极少联系的家长还普遍认同读书无用论,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而送孩子上学是一大损失,再加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这就更坚定了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供孩子读书家长的弃学信念,因为在他们眼里,即便是辛辛苦苦供孩子上完学,毕业后也很有可能无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对他们而言就会担心这种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能否得到回报。特别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大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便纷纷外出打工,很少有坚持上高中的。另一方面,由于灾后重建,导致物价极速上升,因为无法满足巨大的生活开支,所以大量的农民纷纷涌进城市务工,成为我们所说的“农民工”,于是便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则由其爷爷奶奶照顾。子女和家长长期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使得留守子女这一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也变得较为孤僻,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愿与教师交流、沟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厌学、逃学、甚至辍学。在我所在乡镇的中学,几乎每学期都有十几名学生因为各种原因离校外出的,大多连初二都不能读完,而在这些众多的辍学生中,我发现,有近90%的学生都是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甚至有好多学生离家出走都半年多了,家长都不曾知道。
留守儿童往往都是隔代教育,上代教育或自我教育,而这些教育方式往往都是一些不良的教养方式。比如:一些人一遇见孩子犯错误就简单地给予体罚,但另一些人则完全相反,对孩子的错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特别放纵孩子的过错;在对待孩子的需要上,一些人是一味拒绝,表现为极度冷漠,而另一些人则是创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生怕达不到孩子的要求,尤其是在金钱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使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尤其是在缺乏感情和责任感的家庭,孩子耳濡目染,更容易形成自我控制力差,易冲动,具有攻击性,情绪不安,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等不良的人格特征。在家庭结构上,父母离异或一方亡故的家庭,使孩子缺少较全面的关爱和呵护,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时会得不到及时纠正,结果感情发展不健全,容易形成孤僻、偏激、仇视等不良的性格,这些都容易引发孩子的暴力攻击性行为。因此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将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特征。
三、社会现状
由于留守儿童是近些年在整个农村地区才出现的弱势群体,尽管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整个社会由于物力、财力、人力等不足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加之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商贩,在学校周围经营不正当的网吧、酒吧等,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这更使得一部分学生极早地离开校园。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手机的使用已不再是大人们的专利,如今的校园随处可见学生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不是为了讨论学习而争得面红耳赤,而是在为了怎样玩转手机,如何尝试游戏争得不分高低。由于手机的便捷,这更让学生拥有了比进网吧玩电脑还方便的网络工具。尽管学校一再强调不准带手机进校园,可是往往越禁止,这种现象还越来越多。如今父母全在外地,大部分学生都为寄宿学生,带手机是为了方便与父母联系,这有错吗?一句话,问得教师半天也答不上来。的确,手机就是为了通信的方便,但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科技,让手机的功能变得异常强大。聊天,浏览网页,看电子书,打游戏……应有尽有。学校可谓想尽了办法,但学生玩手机、泡网吧的现象是屡禁不止。社会的不良影响,致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越来越严重。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自筹课题“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课题编号:GS[2018]GHB06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侯 芳)
一、学校现状
通过近五年的重建工作,当地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受各方援助,如今的陇南各县学校,教室教具配备基本充足,计算机教室、图书、体育器材、多媒体教室、各学科仪器可谓应有尽有,加之近年来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学生食宿得到了最大保障。但是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学历不合格,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甚至胡乱施教,误人子弟。在我所在的县区,曾经就出现过好多闹出笑话的教师,如把平行四边形说成是“扯边形”的,还有分不清“末”与“未”两个形近字,在教授解方程时,把“未知数”说成是“末知数”。其次是部分农村教师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缺乏工作责任心,在平时的工作中马马虎虎,粗心大意,更谈不上创新与教学研究了。最后,由于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特别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专业的进修与学习,没有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不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跟不上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导致教育科研和教学创新的步伐永远滞后。
二、家庭现状
在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家长大多是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加之文化水平不高,平时为了忙于挣钱,照顾老人,对子女的学习状况漠不关心。我记得在一次走访过程中就发现,当问及其子女的学习情况及要校表现时,父母竟然连自己的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至于学习情况就更谈不上了。有部分家长虽然平时也想辅导自己孩子的学习,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家长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指导的,大多家长总怕因为自己的误导害了孩子,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方面也很少进行指导。还有一些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极少联系的家长还普遍认同读书无用论,认为孩子在家劳动是天经地义的事,而送孩子上学是一大损失,再加上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这就更坚定了那些背负着很大债务供孩子读书家长的弃学信念,因为在他们眼里,即便是辛辛苦苦供孩子上完学,毕业后也很有可能无法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对他们而言就会担心这种較高的教育风险投资能否得到回报。特别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大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便纷纷外出打工,很少有坚持上高中的。另一方面,由于灾后重建,导致物价极速上升,因为无法满足巨大的生活开支,所以大量的农民纷纷涌进城市务工,成为我们所说的“农民工”,于是便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们则由其爷爷奶奶照顾。子女和家长长期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使得留守子女这一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也变得较为孤僻,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愿与教师交流、沟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厌学、逃学、甚至辍学。在我所在乡镇的中学,几乎每学期都有十几名学生因为各种原因离校外出的,大多连初二都不能读完,而在这些众多的辍学生中,我发现,有近90%的学生都是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甚至有好多学生离家出走都半年多了,家长都不曾知道。
留守儿童往往都是隔代教育,上代教育或自我教育,而这些教育方式往往都是一些不良的教养方式。比如:一些人一遇见孩子犯错误就简单地给予体罚,但另一些人则完全相反,对孩子的错误熟视无睹,听之任之,特别放纵孩子的过错;在对待孩子的需要上,一些人是一味拒绝,表现为极度冷漠,而另一些人则是创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要,生怕达不到孩子的要求,尤其是在金钱等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就使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行为模式和行为习惯。尤其是在缺乏感情和责任感的家庭,孩子耳濡目染,更容易形成自我控制力差,易冲动,具有攻击性,情绪不安,对任何事都漠不关心等不良的人格特征。在家庭结构上,父母离异或一方亡故的家庭,使孩子缺少较全面的关爱和呵护,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时会得不到及时纠正,结果感情发展不健全,容易形成孤僻、偏激、仇视等不良的性格,这些都容易引发孩子的暴力攻击性行为。因此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将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特征。
三、社会现状
由于留守儿童是近些年在整个农村地区才出现的弱势群体,尽管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整个社会由于物力、财力、人力等不足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加之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商贩,在学校周围经营不正当的网吧、酒吧等,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这更使得一部分学生极早地离开校园。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手机的使用已不再是大人们的专利,如今的校园随处可见学生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不是为了讨论学习而争得面红耳赤,而是在为了怎样玩转手机,如何尝试游戏争得不分高低。由于手机的便捷,这更让学生拥有了比进网吧玩电脑还方便的网络工具。尽管学校一再强调不准带手机进校园,可是往往越禁止,这种现象还越来越多。如今父母全在外地,大部分学生都为寄宿学生,带手机是为了方便与父母联系,这有错吗?一句话,问得教师半天也答不上来。的确,手机就是为了通信的方便,但如今飞速发展的信息科技,让手机的功能变得异常强大。聊天,浏览网页,看电子书,打游戏……应有尽有。学校可谓想尽了办法,但学生玩手机、泡网吧的现象是屡禁不止。社会的不良影响,致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越来越严重。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自筹课题“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课题编号:GS[2018]GHB06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