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故事总跟桥有关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adox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能够给寻常风景增加灵性,让普通的日子变得不同,冯延巳有句词“独立小桥风满袖”,是不是仙气飘飘的?桥边的人,比起平时,都显得超越一点。
  铁石心肠的人,站在桥边,可能也会忽然想谈人生里最后一场恋爱,桥的动人,大概正在于它有点像爱情,瞬时间将你从现实引渡到彼岸,变成另外一个自己。
  比如《白蛇传》里的白素贞,有很多年我一直不太懂她,许仙到底哪儿好?当然也说不上坏,他差不多是男人道德中间值,太平无事时,也有几分温情,用李碧华的话,他是可以依依挽手细细画眉的少年。一旦遇到点事儿,他翻脸无情,跑得比兔子还快,贪心又软弱,实在不值得白蛇为他一次次地赴汤蹈火。
  这是一层不解,还有一层不解是,在红尘中浸淫太久的我,实在想不通,白素贞原本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个妖孽,没人催婚催育,为什么非要跑到人间来做人家老婆,生儿育女,经营生计,敷衍他的亲朋好友,被人评头论足……还好她是个蛇精,不会变成黄脸婆,没有容貌焦虑,但是,还是有点想不开吧。
  现在想想,很简单,生活在别处,她就是不想一天天地重复下去,想过不一样的生活。这种不一样,不只是时空的改变,最大的巨变,是爱情引发的。
  和喜欢的人一同看流光飞舞,看春雨绵绵,如那句歌词:“留人间几回爱,迎浮生千重变,跟有情人做快乐事,莫问是劫是缘。”又如舒婷那句诗:“与其在悬崖上站立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有些事,真的是开心就好,没法问值得不值得。
  白素贞和许仙相会在断桥边,这断桥不断,只是残雪覆盖时看不分明,像是断了一半,这个若即若离的意象,也像爱情。当白素贞踏上断桥,她就是借爱情这座桥将自己引渡到不一样的生活,纵然最后功败垂成,也算求仁得仁,她幻想过,尝试过,爱怨交缠,相爱相杀,用杨笠的话就是:“谈恋爱不就图个热热闹闹?”
  人生就是这样,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有像白蛇这样放着神仙生活不过,一定要去那烟火红尘小桥流水人家,和光同尘,过一场人世间的日子的;也有神往外面的世界,想要有一座桥,将自己引向广阔天地的。
  前几天又把《廊桥遗梦》看了一遍,这部电影拍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记得当时非常轰动,尤其是女性看得如醉如痴,也有严肃的学者发表文章批评它俗套,没说出什么新鲜事物。
  要什么新鲜事物啊,它说的就是一种不甘,梅姨扮演的女主角弗朗西斯卡,外表驯良,内心却藏着一座沉寂的火山,不甘心在这小小天地里,像夕阳的影子一样坠下去,坠下去。
  可能很多女人都这么想过,所以那个56岁“抛夫弃女”自驾上路的阿姨轰动一时,谁没有一个自我放飞远走天涯的梦,但是弗朗西斯卡那个时代可能还不行,而且她还没有56岁,还有很多人生职责等着她去完成。
  “万能青年旅店”在歌里唱:“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这是无数女性的命运,《廊桥遗梦》却造了一个梦。《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开着一辆风尘仆仆的旧车突然出现,他要拍一座桥,迷了路,跟她问路,当弗朗西斯卡把他带到桥边,他发现,更美的其实是眼前这个女子。
  我前面说什么来着,站在桥边的人,平白就会多一点故事感。
  他们也是彼此的桥,通过对方而进入远方,弗朗西斯卡看到曾经的自己,庸碌日常中,她早就把这个自己遗失在时光深处,通过与这个男人的交谈,有什么复活了。罗伯特的感觉,与之相同。爱情很自然地发生了。
  但最终弗朗西斯卡还是拒绝了罗伯特的邀约,选择了家庭责任,这结局似乎让人惆怅,不过那有什么关系呢?《神雕侠侣》里的程英说:“你看天上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
  不见得相爱就一定要在一起,爱情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并不随着时空流转而改变。罗伯特至死戴着弗朗西斯卡送他的戒指,弗朗西斯卡则立下遗嘱,要求去世后火化,把自己的骨灰,从他们钟情的那座罗斯曼桥上撒下去。
  河流永不停歇,桥却一直在那里,静默而恒定,就像我们生命里的人来来往往,爱情却可以不随着世事变迁,恒久存在。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爱在黄昏日落时》封面上那座桥,虽然我狠狠地吐槽过它,但心情跌落到谷底的夜晚,我都會把这个电影再放一遍。为什么呢?你知道,像我们这样的中年人,情绪低落,一定是为了那些鸡零狗碎的日常。
  这部并不死去活来的爱情电影,能带我脱离困扰。故事再简单不过,杰西在火车上遇到赛琳娜,邀请她和自己同游维也纳,他们度过愉快的14个小时,相约半年后再见。
  但中国的古诗词里经常会出现一个词,叫做“轻别”,我们总是看轻别离,因为我们不知道,再见面是多么难。他们重逢要到六年之后,杰西作为作家到巴黎签售,他的作品写的就是当年和赛琳娜的一段情,在书店里,他们又见面了。
  彼此的生活已经发生极大的变化,但似乎不能在他们之间制造隔阂,几乎没有太多过渡,两个人迅速变成当初的话痨。他们无休止地谈人生,谈某些词语在自己心中的意义,他们的谈话有一种张力,像是朝对方一点点地延伸,你都能看到有一座桥渐渐合拢。
  所谓谈得来,要有一个“来”字,互相朝对方一点点走来,当话语严丝合缝,就是用心为彼此搭了一座桥。
  这部电影的海报上,是两个人坐着船从桥下走过,还有一座彩虹样的桥在他们心上,相爱的人,有时会有一种超现实的力量。
  你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桥都是爱情的见证。庄子难得地讲了一个爱情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据说这座桥在陕西蓝田县境内,被称作“蓝桥”,也是《魂断蓝桥》这个电影中译名的来由。
  我最喜欢的词人之一晏几道有名句曰:“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是说白日里被现实束缚,不能与你相见,梦里我总可以遵循自己的心意,踏着杨花走过谢桥,去看那一端的你。
  西方电影,比如莎拉·杰茜卡·帕克的《爱在布鲁克林桥》、朱丽叶·比诺什的《新桥恋人》、杰克·尼科尔森与黛安娜·基顿的《爱是妥协》……主人公们在桥上邂逅、相识、相恋、相互怀念。
  我们看这些故事,不难理解其中的缘故,首先桥和爱情一样,都是一种引渡,不管你爱的是烟火人世还是星辰大海,都能通过一座桥,一段爱情,走向对岸;然后桥是一种连接,原本在两端的人,面对面互相走来,脚步或有疾徐,总会在某一点相遇;第三,桥是一种和时间交融又对峙的意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圣人尚且不能消解流逝带来的虚无感,但是有一座桥在那里,你就能看到,总有些什么恒久不移。爱情就是那座桥,能帮我们抵御流逝带来的眩晕感。
  要不然为何有这么多爱侣在桥上挂上“爱情锁”?
  欧洲人爱在桥上悬锁这个传统也是从20世纪初的战乱年代塞尔维亚的一个小镇兴起的,动荡纷扰的年代有着无数的不确定,连生命都是如此。奔腾不息的急急流年里,桥与锁便成了信仰的寄托,尽管人类可能永远不能从滔滔逝水中抓住些什么,但我与你偏要锁住一个“永恒”。
  塞尔维亚的女诗人德珊卡·马克西莫维奇将桥与锁的故事写进诗篇《爱的祷告》里,等待徘徊不可见的焦苦,重逢的炽烈与甜蜜,相聚的柔情与缠绵,现实和梦境的虚实,与流动的时光交织在一起,才共同完成了这首“时间的诗篇”……
  巴黎卢浮宫以西四分之一公里的地方,也有这样一座曾经挂满锁的桥,名为Pont des Arts(艺术桥),而它也有个别称——“情人桥”。虽然现在已经不再允许挂锁,但桥本身却成为一种美好与诗意的存在,也成为无数作品的灵感启发。
  选自《齐鲁晚报》
其他文献
记不清是誰唱的,新疆是个好地方。直到去乌鲁木齐海关巡视,才真正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都承认新疆确实是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好地方。它无比丰富的物产、多样的地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深厚灿烂的文化积淀……都让人周身发热,血液沸腾,甚至不止一次地产生类似郭沫若写《地球——我的母亲》时的冲动——仿佛要趴在新疆的大地上亲吻她炙热的土地……从新疆回来已两个多月,脑海里还常出现阿尔泰山深处藏着的神秘喀纳斯湖。但在梦里
夜里闷热难耐,从冰箱里拿了根冰棒来吃。冰在体内消融,燥气不知不觉间退去大半,顿时感念冰雪的好。随手翻开一书,偶见“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两句,心里顿觉凉爽无比。  这两句诗出自白居易的《夜雪》。深夜里詩人从睡梦中醒来,他判断雪下大了,依据是能不时听见竹枝折断的声音。想想,院落里大雪纷飞,提升了夜的亮度。泛白的竹林里,飞鸟走兽都已睡去,而雪却慢慢地在枝叶上堆积,许多竹子弓起了身子。遥远的年代,寒冷
风有些大,无遮拦的,悠悠荡荡而过。时令是春夏之交,风里有春意,吹面只觉得熨帖。想起陶诗平畴远风、良苗怀新的意思,果然如此,一眼良苗开着新出的芍药。一时心旷神怡。  人渐渐走向花丛深处,心里漫漶出浓浓淡淡的墨色,淋漓在古旧的宣纸上,是许多写芍药的诗词歌赋,毕九歌《春农绝句》最应景:“芍药花残布谷啼,雞闲犬卧闭疏篱。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毕九歌是明朝人,官宦之后,虽能诗,却甘当隐士,清初时
早就想写写家乡的那条河,可一直无头绪,又感觉无从写起,因为这条河早已消失在乡人的视线里,甚或人们早已淡忘。正因此,我才要写写这条河,因为它已成为我对家乡永恒的记忆。一想起家乡,那条河便在我的脑海里浮荡,久久不能忘怀,它带给我太多的欢乐和欣喜,让我度过了一个充满欢乐、充满田园气息的童年。“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等诗意如在眼
魯迅的《孔乙己》是伟大的短篇小说。小说的开头就不同凡响。鲁迅写鲁镇酒店的格局,穿长衫的是在隔壁一个房间里坐着喝酒的。因为在那个时代,穿长衫的都是有社会地位的,穿短衣服的都是打工的,所以站在柜台前面喝酒的都是穿短衣服的。孔乙己是唯一穿着长衫站在柜台前面喝酒的人。开头这么一段,鲁迅就把孔乙己的生活境况、社会地位表现得很清晰了。这篇小说以一个在酒店当学徒的孩子的角度来叙述孔乙己。他看到孔乙己一次次来酒店
是峡谷风的沐浴?是江南雨的滋润?毛竹,3月破土,4月拔节,5月刚过半,便长成了这典型的男子汉形象:挺直,高大,一株株,一片片,或伫立路旁,或云集谷底,以坚韧刚毅、不卑不亢的个性,向路人宣示自己的存在。这便是我去福建泰宁,在寨下大峡谷第一次见到毛竹时发自心底的惊羡。  我爱竹,尤爱江南的竹,却始终无缘去那里看竹、赏竹、细细地品竹。于是,一些竹的画,竹制品,往往就成了我心灵的慰藉。  还在部队时,办公
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的云冈石窟,其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倘若对云冈石窟造像作仔细品味,你会发现佛国云冈竟然是充
有一年,上海一家晚报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寻谢佳庆,男,33岁,痴呆并患癫痫症,于昨日离家出走,望目击者与本人联系,深表感谢!谢晋。”启事中的“谢晋”就是大导演谢晋,谢佳庆是他的小儿子,小名“阿四”,天生智障。发现孩子不见了,谢晋夫妇心急如焚,找了一夜无果,第二天一早又赶到报社,请求刊登寻人启事。当时谢晋热泪盈眶,动情地对报纸编辑说:“每次我拍片回来,阿四总要守候在门口,时间再长
父亲的军功章里,有一枚奖励行军“走路”的奖章,当年母亲提及此事时,我们颇感好奇,追问父亲才知原委。那是解放战争时期苏中战役中,为了实现运动中歼灭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战略目的,父亲与战友们一起日夜兼程连续走了一百多华里,因其表现出色而获得的。父亲42码大的脚上长着老皮、鸡眼、厚指甲,不修脚走路,一瘸一拐的,每次让师傅修脚没有半天工夫好不了。一双新袜子穿不了几天,袜底就要打补丁了。幸亏部队生涯让他练就一
鼾声,如果是大学舍友的鼾声或合租伙伴的“雷鸣”,那可能是吵得你睡不着的噪音;但是,如果打鼾的人是你的亲密伴侣或者是你的家人,则可能就像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听着你的鼾声像听歌”。假如你已人到中年,如果你在疲惫的人生旅途中,偶尔回家看看老父亲,晚上陪他睡一晚,那他这一晚的鼾声,可能是“治愈系”的。前不久,一位朋友跟我讲起他最近的经历。朋友说,自过年之后,一起夜就睡不着,老是想着自己负责的那摊子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