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市场化不仅意味着储户可挑选银行,也意味着银行可根据自身策略挑选储户。当利率管制逐渐放开,各家银行的“风格”会逐渐显现。
众所周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是放开存款的上限和贷款的下限,但是实现完全放开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今年利率市场化的启动,在各银行之间打响利率战的同时,也让银行和储户间进人了双向选择的时代,不同的定价能力和对不同客户的挑选,势必将加快银行阵营的分化。
银行阵营分化加快
此前,央行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下限,正是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举措。这种市场化要求开始促使银行对定价和风险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对不同银行的利润影响不尽相同,具体要看各家银行的存款和贷款结构以及业务结构。由此,各家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调整水平会呈现出分化水平,如某些银行的存贷比率低,不缺少存款,那么或对存款利率的上调需求并不大。
据各银行公告数据,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和交行这五大行最新的存款利率报价保持一致。其中,二年、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按本次降息后的央行基准利率执行,而三个月、半年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较基准利率有所上浮,但并未达到基准利率上浮10%的上限水平。一些股份制银行则进一步上浮,华夏、平安、兴业和广发等银行除二年、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按央行基准利率执行外,三个月、半年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按央行基准利率1.1倍的上限执行。上浮水平最高的当属规模较小也较灵活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多家城商行和农商行宣布各类存款利率统一按照基准利率上浮10%的标准执行,而这也得益于城商行和农商行原本即网点较少,受市场竞争和客户流失的威胁性更大,为拓展业务,必须给客户更大的优惠。
双向选择的时代
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都实施统一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也不大,使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服务几乎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严重。储户选择存款银行首要考虑的因素居然是“交通是否方便”,这也使得银行业的竞争成为了营业网点的竞争。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存款利率放开,则被视为利率市场化需要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因此,在利率市场化之后,“网点为王”的时代可能一去不返,而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双向选择”时代已经来临。
过去除“大额协议存款”外,银行对于存款的定价仅参考定活期种类和存款期限,此次利率调整后,银行开始对金额不同的存款区别定价。
以南京银行为例,据其利率公示,该行把普通定存分为“一万元以下”和“一万元及以上”两档,前者仅可享受央行基准利率,而后者则可在前者利率基础上上浮10%,同时,这两档存款在零存整取、协议存款和通知存款上也享受不同利率定价。
利率市场化不仅意味着储户可挑选银行,也意味着银行可根据自身策略挑选储户。当利率管制逐渐放开,各家银行的“风格”会逐渐显现,那些专注零售的银行会在小金额存款上更多让利,而那些强于对公业务、拥有庞大网点的银行则可能拥有更大的息差自主权。目前,理财产品和票据市场都是相对市场化的,因此不同的金额对应不同的收益率或贴现率,大金额无疑具有更大议价权,在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后,不同存款金额对应不同利率的情况或将更为多见。
竞争倒逼机制成熟
存贷息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在未市场化前,银行依靠存贷款利差已可衣食无忧,甚至可赚取巨额利润,但随着银行自主浮动利率的实施,为了夺取存款资源,行业间的利息战很有可能变成常态,往日坐收固定利息“吃大锅饭”的日子或将一去不返,而真正拥有制定合理存贷款息差的银行将长期屹立在资本市场之林。
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意味着银行在经济运行困难时可起到真正的调节稳定器的功能,储户的存款收益也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与通胀率趋于同步。对于存款利率,名为降息,但实际上却在银行的揽储大战中演变成一场加息行动,储户的存款收益相比以往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南京证券上海新华路证券营业部投资顾问张进表示,未来激烈竞争的投融资环境将在局部出现部分贷款利息低于另一部分存款利息的现象,这就要求银行不仅仅将关注度局限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并迫使其更加关注以往不受银行业重视的中小企业。
“越来越多的银行会加入争夺更优质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的战团,这样不但能降低银行的坏账和呆账率,而且使得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涌现出的质优企业不至于因‘断粮’而夭折。”
在调整存款利率的同时,央行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8倍,短期看虽然对银行利润有明显的打压,但银行对企业的让利的形势将日趋明朗,企业的盘活为金融机构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长期的保证,相辅相成、共荣共损的责任意识将会深根于银行意识内部。“对于银行股,短期会由于利润压缩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使该板块承压。但从长远来看,无需悲观,超低的估值、高瞻远瞩的行业战略发展目标及竞争倒逼成熟的机制必将成为日后支撑该板块长期走强的核心力量。”张进表示。
众所周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是放开存款的上限和贷款的下限,但是实现完全放开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今年利率市场化的启动,在各银行之间打响利率战的同时,也让银行和储户间进人了双向选择的时代,不同的定价能力和对不同客户的挑选,势必将加快银行阵营的分化。
银行阵营分化加快
此前,央行调整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下限,正是利率市场化的实质性举措。这种市场化要求开始促使银行对定价和风险进行更精细化的管理,对不同银行的利润影响不尽相同,具体要看各家银行的存款和贷款结构以及业务结构。由此,各家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调整水平会呈现出分化水平,如某些银行的存贷比率低,不缺少存款,那么或对存款利率的上调需求并不大。
据各银行公告数据,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和交行这五大行最新的存款利率报价保持一致。其中,二年、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按本次降息后的央行基准利率执行,而三个月、半年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则较基准利率有所上浮,但并未达到基准利率上浮10%的上限水平。一些股份制银行则进一步上浮,华夏、平安、兴业和广发等银行除二年、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按央行基准利率执行外,三个月、半年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按央行基准利率1.1倍的上限执行。上浮水平最高的当属规模较小也较灵活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多家城商行和农商行宣布各类存款利率统一按照基准利率上浮10%的标准执行,而这也得益于城商行和农商行原本即网点较少,受市场竞争和客户流失的威胁性更大,为拓展业务,必须给客户更大的优惠。
双向选择的时代
一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都实施统一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也不大,使商业银行所能提供的服务几乎千篇一律,同质化现象严重。储户选择存款银行首要考虑的因素居然是“交通是否方便”,这也使得银行业的竞争成为了营业网点的竞争。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而存款利率放开,则被视为利率市场化需要攻克的最后一个堡垒。因此,在利率市场化之后,“网点为王”的时代可能一去不返,而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双向选择”时代已经来临。
过去除“大额协议存款”外,银行对于存款的定价仅参考定活期种类和存款期限,此次利率调整后,银行开始对金额不同的存款区别定价。
以南京银行为例,据其利率公示,该行把普通定存分为“一万元以下”和“一万元及以上”两档,前者仅可享受央行基准利率,而后者则可在前者利率基础上上浮10%,同时,这两档存款在零存整取、协议存款和通知存款上也享受不同利率定价。
利率市场化不仅意味着储户可挑选银行,也意味着银行可根据自身策略挑选储户。当利率管制逐渐放开,各家银行的“风格”会逐渐显现,那些专注零售的银行会在小金额存款上更多让利,而那些强于对公业务、拥有庞大网点的银行则可能拥有更大的息差自主权。目前,理财产品和票据市场都是相对市场化的,因此不同的金额对应不同的收益率或贴现率,大金额无疑具有更大议价权,在未来存款利率市场化后,不同存款金额对应不同利率的情况或将更为多见。
竞争倒逼机制成熟
存贷息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在未市场化前,银行依靠存贷款利差已可衣食无忧,甚至可赚取巨额利润,但随着银行自主浮动利率的实施,为了夺取存款资源,行业间的利息战很有可能变成常态,往日坐收固定利息“吃大锅饭”的日子或将一去不返,而真正拥有制定合理存贷款息差的银行将长期屹立在资本市场之林。
央行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1.1倍,意味着银行在经济运行困难时可起到真正的调节稳定器的功能,储户的存款收益也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与通胀率趋于同步。对于存款利率,名为降息,但实际上却在银行的揽储大战中演变成一场加息行动,储户的存款收益相比以往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南京证券上海新华路证券营业部投资顾问张进表示,未来激烈竞争的投融资环境将在局部出现部分贷款利息低于另一部分存款利息的现象,这就要求银行不仅仅将关注度局限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并迫使其更加关注以往不受银行业重视的中小企业。
“越来越多的银行会加入争夺更优质且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的战团,这样不但能降低银行的坏账和呆账率,而且使得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涌现出的质优企业不至于因‘断粮’而夭折。”
在调整存款利率的同时,央行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为基准利率的0.8倍,短期看虽然对银行利润有明显的打压,但银行对企业的让利的形势将日趋明朗,企业的盘活为金融机构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长期的保证,相辅相成、共荣共损的责任意识将会深根于银行意识内部。“对于银行股,短期会由于利润压缩带来的不确定性而使该板块承压。但从长远来看,无需悲观,超低的估值、高瞻远瞩的行业战略发展目标及竞争倒逼成熟的机制必将成为日后支撑该板块长期走强的核心力量。”张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