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滋润课堂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kgsz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种濡染,引导儿童丰富涵养;文化是一种智慧,引导儿童提升悟性。语文教学应当担负起促进文化濡染的使命,让学生构筑起无论是知识、精神还是语言内涵都十分丰富的文化心理结构。笔者参与学校在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的课题《母语教学的文化性研究》运作两年多来,对“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认为,文化就是以“文”“化”人,感化人,教化人。就是在小学语“文化课堂”文课堂中,用“科学求真、道德求善、艺术求美”来实现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彰显出文化的气息,营造真正的成长天堂。
  一、文化滋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对小学语文教学之于文化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作为母语教学,它传承着中华文明,饱蕴着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另一方面,语文教学用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引领其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美丽姿态,享受文化之乐趣。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知识获得的过程、语言技能提高的过程,也是其文化、精神的构建过程,更是其生命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浸透着文化的精髓,包容着文化的丰厚意蕴,跳动着文化生生不息的脉动,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功能。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意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同构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文化的陶冶和精神的洗礼。可以说,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是任重而道远的文化之旅。
  二、小学语文教学处处飘逸着文化气息
  文化课堂应该是充满着生命的“对话”。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对话拨动心灵,相互倾听,相互接纳,相互尊重,彰显个性。这个过程应该是,生本对话——“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师生对话——“平等互尊”;生生对话——“其乐融融”。师生只有浸润在文化的互动“场”中,才可能真正教学相长。
  1.教材的文化性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综合性是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它决定了语文课程内容的丰富性。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应该围绕一定的专题,指导学生通过对教材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进一步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文化因子,发挥文化的相互启示作用,在吸纳中完成着自身的超越,实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
  2.师生的文化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必然会影响学生。学生作为一个人格独立的人,同样具有文化性。这种文化特征是形态各异、千差万别的。正是因为学生的文化性特点,我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才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和彰显。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运用文学作品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熏陶感染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提高思想认识,增强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从而完成人格的塑造。笔者曾听过一位名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课堂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如歌如泣的音乐、慈祥又苍老的母亲的图像,无一不敲击着学生的心弦。尤其是师生一次次走进字里行间,品读、感悟、倾诉,使得这位母亲的形象逐渐高大,她的忍耐、善良、担忧一切的一切无不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灵体验,培育文化心理,让学生为人物而感动,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思考作者的创作心理,由此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和召唤,把目光投向文化世界。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在感悟之后进行“文化再造”,让语文课的文化不断深入。
  3.互动中的文化性
  语文课堂体现文化味,除了注重内容外,教学方式上也必须能体现其文化性——自主参与、多元解读、经验分享。让语文的情味、意趣在思想的碰撞中激越,并生成灿烂的光彩。所以,对文学语言的把握就应以情感、想象和美感编织成的审美领域为主,课堂上要响起“多元的声音”,因为只有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理解,教学才是有效的,才能发生审美体验。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不仅关注他们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还要改变他们对课堂的认识,享受教学过程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成功感。我们来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是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林冲是个怎样的人的。
  师:读了课文,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林冲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谦虚、武功高强、忍辱负重、富有正义感、懂礼貌、胸怀宽广、善良、武德高尚……
  师:你们的答案都正确,但作为高年级的学生应该看得更深、更远。默读全文,边读边想,林冲的为人与众不同的是什么?于老师读着读着,读出了一个字,我把这个字写在手心里。现在,你也来读,也来写个字。(生自读)
  师:读完了全文,林冲的为人你浓缩为哪个字?
  生:忍、让、礼、谦、宽……
  师:你们浓缩的字,都有你们的道理。于老师把你们说的这个“让”字写到黑板正中,因为它能把你们交流的其他字都概括进去。我们来变变戏法。(进行组合,学生很惊奇)
  师你们看林冲的“让字可组合成“礼让”“忍让”“谦让”“宽让”,这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修养和品德所以我们将他的人品归之为一个“让”字。在孔子的《论语》中,将“温、良、恭、俭、让”归结为中华民族的五大美德。由此看来,林冲的为人是这个“让”字,而不是“忍”字,“忍”字不能概括这么深厚的文化。现在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于老师概括林冲人品的这个“让”字,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在学生体验组词的奇妙之后,再从孔子《论语》中寻找到源头,引学生站在文化平台上,寻找人物心灵归属的家园,感受中华文化丰富内涵。这样,在挖掘文本主旨的同时,师生的情感、思想、心灵,做了一次文化洗礼。
  在语文课程的培养目标里,必须体现出文化继承与创新的特性,指向于儿童的人生质量和发展可能,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让语文课堂直抵文化内核和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无锡师范附属小学)
其他文献
柳州市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赛教课已落下帷幕。回顾这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蜕变、破茧成蝶,凤凰涅磐、浴火重生……”这一串串词语代表了选手与参赛团队的心声,带给我们对备课与解读教材认识的飞跃。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我们参赛的课文是苏教版四下《“番茄太阳”》,且要求只上第一课时35分钟,这对于备课组成员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由于这是一篇故事情节较多、感情细腻的动人文章,如何进行长文短教,如何在第一
苏教版二下《沉香救母(二)》一课,描写了一个生动感人的民间神话故事,课文的第2自然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深切地体会沉香不畏艰难险阻,救母心切的顽强意志,可紧扣“孝心”这一中心词展开教学。  教师首先抓住“翻过、跨过、采、捧、磨出、划下”等几个描写沉香动作的词语,通过语言的描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想象沉香在奔赴华山的路途上,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感人画面。然后,让
【片段一】导入课题,识写“美”字  师:(出示“美字的古文字、今文字演变过程)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这个“美字从它的演变和字形上猜一猜“美字的意思。  生:“美字的上面是羊字头下面是个“大”,所以我猜“美字的意思是又肥又大的羊。  生我看到那个跳舞的人头上顶着羊头他可能认为那样很美。  生我看到图片上有个人戴着羽毛做成的头冠很好看所以我猜“美字就是好看的意思。  师小朋友们猜得都很有道理。关于“美字的确
所谓“同质异构”,出现在文学写作方面,是指同一素材因作者不同,作出了不同的构思。这样的写作避免了千篇一律,即使是同一个素材,写起来也应该是百花齐放。它突出一个“异”字,要求有个性化的思考和表达,而这一切的达成都呼唤写作的智慧。运用到教学上,即运用不同的思路、教法,进行多样的教学,使课堂丰富多彩。我们来看两个苏教版五下《谈礼貌》的案例。  [案例一]  师:为了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
世界著名教学专家舒尔曼教授指出:教师专业学习的本质就是“从经验中学习”.而经验充满意外同时也是一种机遇.我有幸跟随专家一起听课、一起参与学科教研活动,有了很多意外的
[活动目的]:rn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课, 使学生对文明礼貌用语及内涵有一定认识和了解, 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文明礼貌用语,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
成长中的学生犯错误是经常出现的事, 而有效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却是一门教育艺术.避、选、冷、激、笑、等六种人性化教育方法,会帮助教师高效启迪、教育学生.
一、谈话入题rn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一课.月光,会给人一种什么感觉?rn生:宁静的、安详的、美好的,诗意的,柔柔的……rn师:该怎么读呢?(生读题)rn师:多美
一、复习导入,质疑迁移rn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鹅的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rn2.当老人亲眼目睹了天鹅破冰的壮举后,深情地说了这样一番话.(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读
今天,“感悟”已成为语文教学中最热门的词之一,那么,“感悟”怎样运用才能效果最佳?笔者愿与大家一起再探“感悟”大本营.rn一、“感悟”是一座桥,是一把金钥匙rn“感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