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高职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又是提升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作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总结了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在评估系统、职业定位、配套系统三个方面提出了破解之策。
关键词:高职 职业生涯 设计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高职教育十分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关注职业素质在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高职教学的核心也就落在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上。同时职业素养教育也是高职教育实践化和职业化培养模式的特色之处。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不同。一方面,不断发展的经济物质条件为教学的软硬件水平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职院校信息化和人性化的教学水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中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主要指个人或者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愿景而制定的发展计划。其中个人特点主要包括性格、能力、技术、知识等,这些因素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依据。在此基础之上还应当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正确认识和评价自身优势与不足,最终为自己制定一个发展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分析和规划体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
1.自我分析与评估。自我分析与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初始环节,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特点设计便于学生操作的自我分析与评估体系,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自己在學习、组织管理、创新思维、想象力等方面的真实水平,即了解自己。只有了解了自己的真实状况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怎样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才能更加符合标准和要求。自我分析与评估环节应当帮助学生明晰自身在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上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与职业要求和职业素养结合起来。
2.职业意向与发展模式。在自我评估与分析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对自身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的职业意向进一步挖掘,只有了解学生的职业一项才能制定科学的发展模式。对此可以以座谈会或者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意向和倾向。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兴趣和个人特长确定一个适应学生未来发展道路的职业发展模式。
3.培训和教育模式。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学校应该建立一种“自助化”的职业选择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发展的计划。同时在规划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列出发展规划并逐步分解总体目标,为自己设置一个阶段性目标。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配套实施培训和教育模式,以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4.监测、求助与控制方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在学生具体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对此高职院校以及任课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状况,设置相应的部门,建立相关的系统,以资源优势支持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之初高职院校就应当与学生一起分析计划的可行性,及时发现规划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不足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中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学生的择业和就业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学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更加清晰。但是就当前工作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意识上存在误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时代性较强的新生事物,它是随着现代经济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这方面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课借鉴,因此,学生对其了解均不够深入,因而容易产生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很多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单单是为了就业。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劳动者职业素养,将就业和职业发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实现系统化发展,完整性发展的重要渠道。但是,目前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就业。职业生涯需要学生的自我积淀,而且在实施过程当中应当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但是目前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导致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不足,单纯为了就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提升自己的面试技巧成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职业技能训练中也以顺利找到工作为唯一目的,这种观念认识扭曲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本质,职业生涯中的精髓和精华被忽视,例如,自我评估,职业意向的确定,发展模式的制定等等。
2.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系统性。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是在某个阶段就能突击完成的,他需要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分阶段的实施,系统性较强。在此过程总学生不仅要提升个人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将自己的思想认识,社会环境,个人技能,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因素不断的进行整合,调整。这一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应当贯穿于整个高职全过程。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合理的引导学生,整合教学资源,从大一年级就开始针对学生情况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当前一些高职院校还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即毕业之前,实习阶段。导致一些学生也片面的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教自己如何找工作。据调查了解,持这种观点的学生不在少数,以下是一组调查数据真实的反应了这种观点对学生的影响. (1)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就业指导吗?(2)你在大一、大二阶段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吗?(3)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你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吗?(4)你在工作之后会为自己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吗?
3.相关配套资源不足。配套资源的不足是限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不断完善的重大不利条件,高职院校不能科学规范的引导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对这项工作没有建立评估和分析机制,缺少这一环节的工作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监督约束机制,不利于管理和完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工作在没有评估的情况下往往相关人员也没有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尤其是该项工作不列入教职员工的考核体系更是将该项工作置于“无人之境”。在相关配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状况令人堪忧。
四、推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途径
1.建立并完善分析评估系统。针对学生自我分析与定位的不足,应当建立并完善分析评估系统,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与此同时还应当根据自我定位的这种结果制定职业定位要求。在自我定位中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任何一项职业对人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职业选择意向。应当考虑到自身的职业技能、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造价工作对岗位胜任能力的要求自身能否做到?设计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特征?营销工作能不能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一般而言销售工作对自己的沟通交际能力要求较高,适合性格开朗,言谈得体的外向型人才,而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而言这种职业定位或者选择可能不太适合。因此,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以此为出发点對自己进行职业定位。而若要做到这些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系统,让学生在这些系统环节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例如智商测试,兴趣选择等等。另外,在评估系统中应当引入教师评价意见,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比较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的性格特征,知识储备情况,个人理想都有比较深刻的把握。因此,任课教师对学生制定的职业发展规划和自我评价意见具有充分的发言权。教师在评估系统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
2.合理确定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灵魂,所有工作都以目标为中心展开。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应当充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目前在高职院校的一些毕业生中间学生存在一些满目自信和过度自卑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职业目标的确立产生重大不利影响。首先,盲目自信导致学生好高骛远,不能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制定的不切合实际。例如有的学生在刚毕业之处就为自己的求职目标指定为生产经理、设计总监等企业中层领导职位。这些职位都是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的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因此带着这种思想求职只能遭遇失败和挫折。而对于那些过度自卑的学生来说,又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定得太低,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校期间的知识背景,这不到导致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来说也是一种不合理的规划。因此在制定职业目标时学生应当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估。同时教师和院校也因当对学生的评估给予一定的指导,以局外人的视角客观的审视学生的特点和综合情况,给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
3.建立并完善配套体系。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需要在完善的配套体系支持下完成。首先,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适合学生的帮助体系。在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计划的设计的过程中,帮助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估未必客观,由于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对国家经济大势也缺乏一定的理论水平去评价和分析,因而他们在自身与职业的契合度分析上容易产生偏差,他们制定职业发展目标仅仅根据自身的兴趣,但是仅凭这一点是不能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的。因此高职院校和任课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进给予相应的关注。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职业定位中提升评估的客观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监督体系,辅助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执行。监督体系就是在学生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对于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给予纠正。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对于教师的指导工作也因当纳入监督体系当中,对阶段性的目标给予严格的考核。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加强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针对性的策略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 (15) .
[2]张永政.网络化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分析[J].湘潮.2012(10) .
[3]任祥,段从宇.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分析及其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03).
[4]金晓菁.论网络环境下高职职业素养培养工作[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0(03).
[5]杨东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1(05).
作者简介:魏晓欣(1987.6.19—),女,籍贯:山东省潍坊市,学历:本科,工作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系,专职辅导员。
关键词:高职 职业生涯 设计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高职教育十分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关注职业素质在学生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高职教学的核心也就落在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上。同时职业素养教育也是高职教育实践化和职业化培养模式的特色之处。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学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高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与以往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不同。一方面,不断发展的经济物质条件为教学的软硬件水平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职院校信息化和人性化的教学水平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中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主要指个人或者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愿景而制定的发展计划。其中个人特点主要包括性格、能力、技术、知识等,这些因素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依据。在此基础之上还应当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正确认识和评价自身优势与不足,最终为自己制定一个发展目标。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分析和规划体系,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要素:
1.自我分析与评估。自我分析与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初始环节,在高职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特点设计便于学生操作的自我分析与评估体系,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自己在學习、组织管理、创新思维、想象力等方面的真实水平,即了解自己。只有了解了自己的真实状况才能清晰的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怎样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才能更加符合标准和要求。自我分析与评估环节应当帮助学生明晰自身在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上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与职业要求和职业素养结合起来。
2.职业意向与发展模式。在自我评估与分析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对自身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学生的职业意向进一步挖掘,只有了解学生的职业一项才能制定科学的发展模式。对此可以以座谈会或者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意向和倾向。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兴趣和个人特长确定一个适应学生未来发展道路的职业发展模式。
3.培训和教育模式。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学校应该建立一种“自助化”的职业选择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自我发展的计划。同时在规划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列出发展规划并逐步分解总体目标,为自己设置一个阶段性目标。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配套实施培训和教育模式,以增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性和可行性。
4.监测、求助与控制方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在学生具体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对此高职院校以及任课教师应当及时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状况,设置相应的部门,建立相关的系统,以资源优势支持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优化和完善。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之初高职院校就应当与学生一起分析计划的可行性,及时发现规划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不足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中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学生的择业和就业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学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更加清晰。但是就当前工作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意识上存在误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时代性较强的新生事物,它是随着现代经济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这方面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课借鉴,因此,学生对其了解均不够深入,因而容易产生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例如很多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单单是为了就业。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劳动者职业素养,将就业和职业发展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实现系统化发展,完整性发展的重要渠道。但是,目前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就业。职业生涯需要学生的自我积淀,而且在实施过程当中应当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但是目前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导致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不足,单纯为了就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是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提升自己的面试技巧成为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职业技能训练中也以顺利找到工作为唯一目的,这种观念认识扭曲了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本质,职业生涯中的精髓和精华被忽视,例如,自我评估,职业意向的确定,发展模式的制定等等。
2.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系统性。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不是在某个阶段就能突击完成的,他需要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分阶段的实施,系统性较强。在此过程总学生不仅要提升个人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将自己的思想认识,社会环境,个人技能,个人素质等方面的因素不断的进行整合,调整。这一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应当贯穿于整个高职全过程。为此高职院校应当合理的引导学生,整合教学资源,从大一年级就开始针对学生情况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当前一些高职院校还是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放在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即毕业之前,实习阶段。导致一些学生也片面的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教自己如何找工作。据调查了解,持这种观点的学生不在少数,以下是一组调查数据真实的反应了这种观点对学生的影响. (1)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就业指导吗?(2)你在大一、大二阶段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吗?(3)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你将来的发展意义重大吗?(4)你在工作之后会为自己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吗?
3.相关配套资源不足。配套资源的不足是限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不断完善的重大不利条件,高职院校不能科学规范的引导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对这项工作没有建立评估和分析机制,缺少这一环节的工作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监督约束机制,不利于管理和完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工作在没有评估的情况下往往相关人员也没有参与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尤其是该项工作不列入教职员工的考核体系更是将该项工作置于“无人之境”。在相关配套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状况令人堪忧。
四、推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途径
1.建立并完善分析评估系统。针对学生自我分析与定位的不足,应当建立并完善分析评估系统,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与此同时还应当根据自我定位的这种结果制定职业定位要求。在自我定位中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任何一项职业对人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职业选择意向。应当考虑到自身的职业技能、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例如,造价工作对岗位胜任能力的要求自身能否做到?设计工作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特征?营销工作能不能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一般而言销售工作对自己的沟通交际能力要求较高,适合性格开朗,言谈得体的外向型人才,而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而言这种职业定位或者选择可能不太适合。因此,学生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以此为出发点對自己进行职业定位。而若要做到这些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系统,让学生在这些系统环节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例如智商测试,兴趣选择等等。另外,在评估系统中应当引入教师评价意见,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机会较多,比较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的性格特征,知识储备情况,个人理想都有比较深刻的把握。因此,任课教师对学生制定的职业发展规划和自我评价意见具有充分的发言权。教师在评估系统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
2.合理确定职业目标。职业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灵魂,所有工作都以目标为中心展开。学生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应当充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目前在高职院校的一些毕业生中间学生存在一些满目自信和过度自卑的心理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职业目标的确立产生重大不利影响。首先,盲目自信导致学生好高骛远,不能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制定的不切合实际。例如有的学生在刚毕业之处就为自己的求职目标指定为生产经理、设计总监等企业中层领导职位。这些职位都是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的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因此带着这种思想求职只能遭遇失败和挫折。而对于那些过度自卑的学生来说,又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定得太低,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校期间的知识背景,这不到导致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来说也是一种不合理的规划。因此在制定职业目标时学生应当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估。同时教师和院校也因当对学生的评估给予一定的指导,以局外人的视角客观的审视学生的特点和综合情况,给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
3.建立并完善配套体系。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需要在完善的配套体系支持下完成。首先,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建立适合学生的帮助体系。在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计划的设计的过程中,帮助体系将发挥重要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估未必客观,由于学生社会阅历尚浅,对国家经济大势也缺乏一定的理论水平去评价和分析,因而他们在自身与职业的契合度分析上容易产生偏差,他们制定职业发展目标仅仅根据自身的兴趣,但是仅凭这一点是不能做到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的。因此高职院校和任课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进给予相应的关注。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和职业定位中提升评估的客观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监督体系,辅助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执行。监督体系就是在学生制定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对于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给予纠正。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对于教师的指导工作也因当纳入监督体系当中,对阶段性的目标给予严格的考核。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加强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针对性的策略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 (15) .
[2]张永政.网络化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分析[J].湘潮.2012(10) .
[3]任祥,段从宇.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分析及其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03).
[4]金晓菁.论网络环境下高职职业素养培养工作[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0(03).
[5]杨东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人际关系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1(05).
作者简介:魏晓欣(1987.6.19—),女,籍贯:山东省潍坊市,学历:本科,工作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系,专职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