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他们成为品德高尚、情感丰富、人格健全的人。而作文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无动于衷,感情缺位,那么就意味着作文教学的失败。所以,教师不能忽视了学生的的主体地位,一味地向他们灌输枯燥的知识,而应该让作文教学走向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激情。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渗透人文主义的精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向学生贯注一种鲜活的人文空气,播撒优良的人文种子,让每一个学生沉浸其中,沐浴其里,心灵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使每一个学生面对大自然、面对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能够受到心灵的冲击和内心的感动。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挖掘作文的源泉,拓宽学生的视野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如此丰富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却熟视无睹,甚至身边的一些感动在写作文时也勾不起他们回忆。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是作文的重要一环。日落日出的壮美,雷电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观,公园划船戏水的乐趣,郊区农民栽种与收获的喜悦,这些都是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写作文很好的素材。这些素材只要善于捕捉,比比皆是。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眼前的人、事、物、景,去体验,去感悟,那么就会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认识上产生飞跃。如果不善于挖掘,即便是最美好的事物,也会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广播、电视、报刊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其中受奖人物的事迹真实感人,看过的人没有不落泪的,没有不受到心灵震撼的。学生看了之后都有切身的感受,易于下笔,久而久之,就会有法可循,学会了阅读材料,明白了作文应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就会思想上自我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写作的目光从学校生活转向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随时记下自己所见所闻,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二、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文格教育和人格教育结合起来
人有人格,作文也贵在有高雅的格调。文如其人,一个人格低下的人是不会写出格调高雅的文章的。所以,作文如做人,要在提升格调上下工夫。那么,如何提升格调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校园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关注现实人生,关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让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永远与自然在一起,与民众相连,我们作文教学的任务也正在于此。抛弃传统的、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让课堂与生活沟通,让心灵与心灵碰撞,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看到自然与社会中最美丽的风景,这样学生就会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总有那么多令我们感动的东西。
大自然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充满着真善美的社会是美好的,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能够立足于此,带领学生走近美,挖掘美,观察美,欣赏美,感受美;如果我们能够改变静态的、被动的作文训练方式,让学生感受思考,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在良性环境中健康地发展。
三、改变作文教学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对世界的不同认识。作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实体,容许他们自由地表达思想,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为此,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开展灵活多样的写作活动。学生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写作的内容自然也是广泛的。因此,教师应将命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感而写,可随意写无标题札记、随笔、日记等,在无拘无束的心境中袒露心迹,抒发真情,表达思想。此外,教师还可以举行专题作文活动,或是安排实地写生式作文活动,让学生到户外去,到大自然中,在花草树木中,在蓝天白云下,在心灵的感动与沉醉中自由作文。
2.改变批改与讲评的方式。过去的作文批改与讲评是教师沉重的负担,而且效果很差。学生只注意了作文的分数,对老师的评语并不在意。如果让学生自己去修改,或者相互点评,不仅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充分尊重,认识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学效果也会好很多。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读书,是让学生在美妙的图书王国中遨游,是对情感的丰富,对思想的启迪,同时也能使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有意义的读书活动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只有唤起学生写作的激情,才能使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提高学生做人的品位。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教育,渗透人文主义的精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自觉地向学生贯注一种鲜活的人文空气,播撒优良的人文种子,让每一个学生沉浸其中,沐浴其里,心灵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使每一个学生面对大自然、面对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能够受到心灵的冲击和内心的感动。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挖掘作文的源泉,拓宽学生的视野
作文源于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很多学生对如此丰富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却熟视无睹,甚至身边的一些感动在写作文时也勾不起他们回忆。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是作文的重要一环。日落日出的壮美,雷电风雨交加的自然景观,公园划船戏水的乐趣,郊区农民栽种与收获的喜悦,这些都是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是学生写作文很好的素材。这些素材只要善于捕捉,比比皆是。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眼前的人、事、物、景,去体验,去感悟,那么就会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认识上产生飞跃。如果不善于挖掘,即便是最美好的事物,也会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
广播、电视、报刊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其中受奖人物的事迹真实感人,看过的人没有不落泪的,没有不受到心灵震撼的。学生看了之后都有切身的感受,易于下笔,久而久之,就会有法可循,学会了阅读材料,明白了作文应言之有序、言之有物,就会思想上自我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训练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写作的目光从学校生活转向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随时记下自己所见所闻,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成为生活的有心人。
二、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文格教育和人格教育结合起来
人有人格,作文也贵在有高雅的格调。文如其人,一个人格低下的人是不会写出格调高雅的文章的。所以,作文如做人,要在提升格调上下工夫。那么,如何提升格调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校园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关注现实人生,关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关注人和自然的关系,让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永远与自然在一起,与民众相连,我们作文教学的任务也正在于此。抛弃传统的、陈旧的作文教学模式,让课堂与生活沟通,让心灵与心灵碰撞,让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看到自然与社会中最美丽的风景,这样学生就会发现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总有那么多令我们感动的东西。
大自然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充满着真善美的社会是美好的,如果我们在作文教学活动中能够立足于此,带领学生走近美,挖掘美,观察美,欣赏美,感受美;如果我们能够改变静态的、被动的作文训练方式,让学生感受思考,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在良性环境中健康地发展。
三、改变作文教学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看到,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对世界的不同认识。作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当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实体,容许他们自由地表达思想,展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为此,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1.开展灵活多样的写作活动。学生的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写作的内容自然也是广泛的。因此,教师应将命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感而写,可随意写无标题札记、随笔、日记等,在无拘无束的心境中袒露心迹,抒发真情,表达思想。此外,教师还可以举行专题作文活动,或是安排实地写生式作文活动,让学生到户外去,到大自然中,在花草树木中,在蓝天白云下,在心灵的感动与沉醉中自由作文。
2.改变批改与讲评的方式。过去的作文批改与讲评是教师沉重的负担,而且效果很差。学生只注意了作文的分数,对老师的评语并不在意。如果让学生自己去修改,或者相互点评,不仅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充分尊重,认识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学效果也会好很多。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读书,是让学生在美妙的图书王国中遨游,是对情感的丰富,对思想的启迪,同时也能使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素材。有意义的读书活动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问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只有唤起学生写作的激情,才能使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提高学生做人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