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语文素养;能力训练;思想道德;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9—0048—01
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具有突破性进展,许多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得到了很多新鲜的经验。为此,我们应该下大力气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使其突出工具性,渗透教育性,着眼发展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淡化“习题式”的练习,加强语文能力训练
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工具性。通过语文教学教会学生掌握这一项工具,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工具怎么去掌握?唯一的途径是训练。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历练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以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过程,应该采取“读得多,讲得少,练得精”的办法,可讲可不讲的则不讲,可问可不问的则不问,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动眼、动口学习课文,让课文语言一次次进入学生记忆的仓库。至于练,绝不是“习题式”的练习,那种为应试而进行的“习题式”的训练,可以说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毫无意义,因为语言文字的应用是整体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有步骤地进行精读、略读、朗读、默读、速读、跳读和猜读,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其中,应重点突出教材精彩片断的教学,在精读中紧扣教材语言,让学生比比读读,推敲词语,领悟语言的神韵,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
二、摈弃“发胖式”的分析,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要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摈弃流行已久的“发胖式”的分析。这种“分析”无端耗去了语文教学的有限时间,削弱了语文教学的教育性。一堂课总免不了“这是什么样”、“那是为什么”的一连串提问,这些“发胖式”的分析,致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分析”,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公害”。我们许多语文课甚至包括一些“参赛课”,往往过分追求分析的深透,热衷形式的严谨,使宝贵的课堂时间在分析来分析去中流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普遍适用的规律同样也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教材中一篇篇情文并茂的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素材,它们或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或阐明作者的思想观点,能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摈弃“发胖式”的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反对“封闭式”的读书,提倡在生活中学语言
长久以来,课堂似乎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场所,学校的高墙不知不觉把语文教学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隔开,让学生远离了语言与思维的源头,使学生的写作脱离了生活。从目前来看,教师、家长普遍重视作文教学,但是方向、方法都存在问题,“闭门造车”、培养技巧已成倾向。许多学校几乎不带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不接触生活,致使学生只记得词,不懂得词的感情色彩。另外,个别教师大讲“开头诸法”、“结尾妙语”,要求学生“套作”、“仿作”,使学生有如坠入云雾烟海,迷迷糊糊,可以说小学作文教学已经被扭曲。其实,作文指导应少一点技巧,多一点实际,从丰富生活做起。教师应常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来到广阔的大自然,愉悦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如同小鸟从笼中飞回林间一样,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这样开放式的储存信息,能够使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思维材料,使语言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需知,语言的发生来自交往的需要和自我表白的需要。
生活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有形、有情、有境,小学语文教学就应该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活学语言,在理解、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充分地发挥,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编辑:马德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9—0048—01
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具有突破性进展,许多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化作出了不懈努力,得到了很多新鲜的经验。为此,我们应该下大力气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使其突出工具性,渗透教育性,着眼发展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淡化“习题式”的练习,加强语文能力训练
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工具性。通过语文教学教会学生掌握这一项工具,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工具怎么去掌握?唯一的途径是训练。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历练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以训练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过程,应该采取“读得多,讲得少,练得精”的办法,可讲可不讲的则不讲,可问可不问的则不问,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己动眼、动口学习课文,让课文语言一次次进入学生记忆的仓库。至于练,绝不是“习题式”的练习,那种为应试而进行的“习题式”的训练,可以说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毫无意义,因为语言文字的应用是整体的。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有步骤地进行精读、略读、朗读、默读、速读、跳读和猜读,以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其中,应重点突出教材精彩片断的教学,在精读中紧扣教材语言,让学生比比读读,推敲词语,领悟语言的神韵,提高语言的鉴赏能力。
二、摈弃“发胖式”的分析,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要在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就必须摈弃流行已久的“发胖式”的分析。这种“分析”无端耗去了语文教学的有限时间,削弱了语文教学的教育性。一堂课总免不了“这是什么样”、“那是为什么”的一连串提问,这些“发胖式”的分析,致使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分析”,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公害”。我们许多语文课甚至包括一些“参赛课”,往往过分追求分析的深透,热衷形式的严谨,使宝贵的课堂时间在分析来分析去中流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一普遍适用的规律同样也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教材中一篇篇情文并茂的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素材,它们或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或阐明作者的思想观点,能使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应摈弃“发胖式”的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反对“封闭式”的读书,提倡在生活中学语言
长久以来,课堂似乎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场所,学校的高墙不知不觉把语文教学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隔开,让学生远离了语言与思维的源头,使学生的写作脱离了生活。从目前来看,教师、家长普遍重视作文教学,但是方向、方法都存在问题,“闭门造车”、培养技巧已成倾向。许多学校几乎不带学生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不接触生活,致使学生只记得词,不懂得词的感情色彩。另外,个别教师大讲“开头诸法”、“结尾妙语”,要求学生“套作”、“仿作”,使学生有如坠入云雾烟海,迷迷糊糊,可以说小学作文教学已经被扭曲。其实,作文指导应少一点技巧,多一点实际,从丰富生活做起。教师应常带领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室,来到广阔的大自然,愉悦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如同小鸟从笼中飞回林间一样,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知。这样开放式的储存信息,能够使学生获得源源不断的思维材料,使语言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需知,语言的发生来自交往的需要和自我表白的需要。
生活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有形、有情、有境,小学语文教学就应该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的情境中活学语言,在理解、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充分地发挥,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