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形成语感。朗读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力,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从而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长期重点训练内容。低年级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开始,是语感训练的启蒙阶段,从刚入学起,就要抓好朗读教学,就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能力训练。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朗读产生兴趣,才会唤起内心深处的主动需要,才能主动去读,乐于去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如,比赛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分段选读、问答式读、配乐读、范读、引读、表演读以及创设情境想象读等。
如,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时,可以首先在班里挂上一幅课文的场景图,让学生带上头饰分别扮演北风、小鱼、梧桐树、小草、鸟儿,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边演边读,以演促读,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情境。这样,学生不但丰富了想象,理解了内容,而且对读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一节课结束,仍意犹未尽。
再如,教学识字6,教师用沙滩、贝壳、脚丫、海风、海鸥、浪花、珍珠、鱼虾、海带、港湾、渔船、晚霞这12个词语,分四组组成词串,勾勒出一幅海边景观图,使词串押韵上口,如同一首描写大海的小诗,便于诵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所见的海边美景,再利用多媒体展现一幅和词串相关的海边热闹景象,并配上海水拍岸声、海鸥翱翔时的叫声、小朋友沙滩上捡拾贝壳的欢笑声以及渔船晚归的汽笛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读得声情并茂。
二、明确朗读要求
低年级学生在幼儿园时,用“唱读”的模式学会了很多儿歌、童谣,而且深得老师、家长的称赞,这些影响了学生对正确读书的认识。另外,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一开始读书往往一字一句地点读、顿读,有时出现读错字、添字、漏字等现象,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正确的朗读要求。首先,要正确、流利,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不唱读等;其次,要有感情,即要注意词句的重音、停顿以及语气、语速、语调、节奏等。学生只有明确朗读的要求,才能去正确朗读,才能读出韵味。
三、教会朗读方法
首先,要教给学生朗读技巧。1.利用标点符号指导朗读。各种标点都有各自的用法、读法,在低年级要给学生讲清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停顿的长短及读的方法。2.要使学生知道,朗读时有停顿、轻重,在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要有变化。一般情况下,描写突发性的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时要读得快些、急些,对表现高兴、赞美的句子要读得语调略高,描写优美景色时要读得舒缓、柔和,对表现悲痛、沮丧的语句要读得低沉、缓慢。
其次,要发挥示范作用。好的泛读能以声传情,以声启智。当学生朗读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必要的示范和引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从中领悟语感,受到启迪。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放录音的办法,或让读得好的学生来范读。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悟出朗读的规律、方法,朗读能力就会提高。
四、训练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它应该贯串于每天的阅读教学当中,还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反复练习。如,每天可以设20分钟的朗读课,从词到句到段再到篇,从课内到课外,反复练习朗读,坚持不懈;还可以定期举办朗诵比赛、朗读表演、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以活动促读。通過这些,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技巧,读出感觉,读出情趣。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其训练过程既具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不断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使阅读教学更具有魅力,让语文教学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而更加精彩。
一、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朗读产生兴趣,才会唤起内心深处的主动需要,才能主动去读,乐于去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各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如,比赛读、自由读、分角色读、分段选读、问答式读、配乐读、范读、引读、表演读以及创设情境想象读等。
如,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时,可以首先在班里挂上一幅课文的场景图,让学生带上头饰分别扮演北风、小鱼、梧桐树、小草、鸟儿,再加上适当的动作进行表演,边演边读,以演促读,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情境。这样,学生不但丰富了想象,理解了内容,而且对读书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一节课结束,仍意犹未尽。
再如,教学识字6,教师用沙滩、贝壳、脚丫、海风、海鸥、浪花、珍珠、鱼虾、海带、港湾、渔船、晚霞这12个词语,分四组组成词串,勾勒出一幅海边景观图,使词串押韵上口,如同一首描写大海的小诗,便于诵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所见的海边美景,再利用多媒体展现一幅和词串相关的海边热闹景象,并配上海水拍岸声、海鸥翱翔时的叫声、小朋友沙滩上捡拾贝壳的欢笑声以及渔船晚归的汽笛声,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就会兴趣盎然,读得声情并茂。
二、明确朗读要求
低年级学生在幼儿园时,用“唱读”的模式学会了很多儿歌、童谣,而且深得老师、家长的称赞,这些影响了学生对正确读书的认识。另外,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一开始读书往往一字一句地点读、顿读,有时出现读错字、添字、漏字等现象,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正确的朗读要求。首先,要正确、流利,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不唱读等;其次,要有感情,即要注意词句的重音、停顿以及语气、语速、语调、节奏等。学生只有明确朗读的要求,才能去正确朗读,才能读出韵味。
三、教会朗读方法
首先,要教给学生朗读技巧。1.利用标点符号指导朗读。各种标点都有各自的用法、读法,在低年级要给学生讲清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停顿的长短及读的方法。2.要使学生知道,朗读时有停顿、轻重,在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要有变化。一般情况下,描写突发性的变化、着急、遇到危险时要读得快些、急些,对表现高兴、赞美的句子要读得语调略高,描写优美景色时要读得舒缓、柔和,对表现悲痛、沮丧的语句要读得低沉、缓慢。
其次,要发挥示范作用。好的泛读能以声传情,以声启智。当学生朗读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必要的示范和引领。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从中领悟语感,受到启迪。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放录音的办法,或让读得好的学生来范读。经过长期的训练,学生就会悟出朗读的规律、方法,朗读能力就会提高。
四、训练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它应该贯串于每天的阅读教学当中,还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反复练习。如,每天可以设20分钟的朗读课,从词到句到段再到篇,从课内到课外,反复练习朗读,坚持不懈;还可以定期举办朗诵比赛、朗读表演、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以活动促读。通過这些,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技巧,读出感觉,读出情趣。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其训练过程既具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不断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使阅读教学更具有魅力,让语文教学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