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杰”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ong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生命和事业发生碰撞,擦出灿烂的火花,人生最壮丽的风景如艳阳高照,霎时间,光照环宇!
  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末的刘志华,早在70年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如今,她的宣言挂在展览馆已近50年,虽然岁月已在图片上留下陈旧痕迹,可并没有被历史淹没,依然如镜子发出耀眼光亮,折射着她忠于党、忠于祖国,用坚如磐石的意志,带领京华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标新立异地闯出了一条农村城市化的乡村之路,树起了一座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杰丰碑!
  刘志华是国级高级经济师,也是为数不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之一,她曾连续六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连任十一届、十二届主席团成员;第七、八、九届全国妇联执行委员;第八、九届河南省人大常委。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十大女杰”“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中国功勋村官”“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终身成就奖”等50余项国家级荣誉;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原人物”之一。
  现在的刘志华,已有80岁挂零,但她宝刀未老,仍然担任着京华社区的党组书记、河南省京华实业公司董事长。今年的全国两会,她又作为人大代表走进京城参政议政!
  毛遂自荐当队长
  刘志华出生在新乡县小冀镇东街村,高中毕业后,她和丈夫黄岩自由恋爱结婚。按说,她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嫁给黄岩后,因为婆家吃的是商品粮,自己是农民,倍受歧视,为了向婆家看齐,她把户口转成城镇居民。可户口变了,并没有改变她在婆家的地位,就连她去街道办事处取粮食,也常常受到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奚落。刘志华生来脾气倔,农民怎么了?农民没有比你们城里人少长一个脑袋两条腿。一气之下,她把户口迁回了娘家村,当了娘家村第五生产队的一名社员,并立志此生不改农民身份,发誓这辈子要“为农民争气,为农村争气,为妇女争气”,并要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美好生活。
  刘志华所在的五小队,是小冀镇东街村最有名、最贫穷的生产小队,当年,家家吃不饱饭,户户挖野菜充饥。历来,男人们为了改变队里的贫穷面貌,曾经轮着个地当队长,但都没有改变队里的贫穷面貌。
  1972年年末,又到了一年一度选队长。会议开了三天,还是没有选出队长。刘志华站出来说:“没人当队长,我来当!”
  一语惊四座,五队的男人瞪大了眼,没看错,就是刘志华,她用一个男人的魄力和胆量扛起责任,发出了誓言:“想吃饱饭的跟我走!明年我一定让你们吃上白蒸馍!”
  “白蒸馍”,那是队里的乡亲们只能日思夜想、奢侈到不敢提起的名词。因为她的一句讓乡亲们吃上白蒸馍,东街村的支书支持了她,五队想吃白蒸馍的人支持了她。于是,挑兵选将,如同七仙女下凡,六个女人和刘志华组成了妇女班,开始了改变五队历史的新征程。
  自古以来,“男尊女卑”,五队历来都是男人当队长,如今突然间冒出女队长,封建思想严重的男人们不干了,他们觉得脸上无光,他们觉得丢人!
  当晚,刘志华开了第一次班委会,她和班委们约法三章:“我们当干部,首先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公,不能以权谋私搞特权,遇到困难勇往直前。做到了,咱们好好干,做不到,趁早散伙,别让男人们笑话咱。”
  妇女班刚上任,正在激情燃烧的兴头上,一个个大声表决心:“你是队长,你就发号使令吧,你咋说,我们咋做。一定不叫男人们小瞧咱。”
  当晚,妇女班集体研究了五队今后的发展方向,也决定了第二天派活的分配工作,但是她们不知道,第二天一大早,男人们准备了一通杀威棒等着她的到来。
  平时,五队上工的钟声,总是如没有吃饱饭的人们干活,响得没精打采,刘志华上任第一天,她把钟敲得山响。于是,上工的人来了,不上工的人也来了,五队的人来了,外队的人也来了。为什么?大家都要瞧一瞧这个新任女队长会不会派下活,大家都要看一看这个新任女队长能不能震得住场面!
  望着黑压压的人群,刘志华知道,考验她的时刻到来了。果然,不等派活就起哄,有人跟她要粮食,有人跟她要馍吃,好像敲响的钟声不是干活,而是发放救济粮。看着吵吵闹闹的一群人,刘志华镇定自若地把手一挥说:“我第一天上任你们就跟我要粮、要馍有点早。粮要有,白馍也要吃,不过,大家得跟着我一齐干,从今天开始,年轻人去化肥厂拉氨水浇麦田,拉一趟氨水,由记工员杜学芬记一趟工。其余人在家里挖茅坑积粪肥,到时队里收粪按方盘,明年五月我保证让你们吃上饱饭分到粮。”
  “离明年收麦还有好几个月,你当队长不能不管我们现在的死活,这几个月你总得管我们吃喝!”
  “对,管我们吃喝,你拿明年当支牙棒就想糊弄过关,蒙谁呀?”
  “你们年年都是这样吵,吵来粮食了吗?没有。要想吃饱饭,就得把活干。任务我布置了,干不干随你们,明年分麦按工算,杜雪芬,你是记工员,把工分给我记好,随后在这堵墙上泥一个黑板,以后上工的工分一天一公布,就写在这块黑板上。明年想吃饱饭的跟我走,不想吃饱饭的继续在这儿闹。”
  刘志华说完走了!
  妇女班紧紧地跟在刘志华后边。
  看热闹的人们一个个傻了脸,这就结束了?刚上任的女队长派活这么牛?不会吧,可是,刘志华走了,妇女班走了,愿意跟着刘志华干活的人也走了……
  想给刘志华下马威的刺头们一个巴掌拍不响,有点垂头丧气;看热闹的人们没有看成笑话,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竖起了大拇指说:
  “往常男队长派活咋的也要个把小时,这个女人不简单,不吵不嚷几句话就解决,牛!”
  “看来呀,男队长换成了女队长,五队要变天了!”
  “变啥天?刘志华要能把五队弄富了,鸡都会尿尿!”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人愤愤地爆出粗口,当人们寻找这个声音的时候,只看到了一个背影。
  向土地要粮   人们常用“掘地三尺”来比喻下定决心,刘志华当上队长后,把决心变成了行动,掘地三尺积粪肥!
  养地,是刘志华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她让家家户户在家里挖了三尺深的粪坑,其目的就是要用人粪尿向土地输送有机肥料,让土地长出好庄稼。
  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田野里很少看到人影。但五队的钟声不怕冷,它用穿透的力量聚拢来人群,大车小辆地排起队,人人都用奔跑的脚步到新乡县化肥厂门口拉氨水浇麦田。
  过去的队长只派工不干活,刘志华不同,虽然自己患有胃下垂14公分,但她不搞一点特殊。为了起到带头作用,她就像疯了一样,天不明就和大家一齐拉氨水,每天半夜才收工。当时的天气特别冷,小麦叶子也被冻得像冰棍一样坚硬。氨水洒在鞋里,不一会儿就和靴子冻在一起。脸冻烂了,手冻肿了,露在外边的皮肤瞧不见一块好肉。
  一开始,男人们干活不积极,后来见“妇女班”的人一个个拼命干,黑板上写的也是妇女班工最多,碍于脸面,也怕来年分不到小麦,男人们也开始了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到了五月,小麦田如鹅黄色的地毯,麦穗上颗粒饱满。这是刘志华上任后打的第一个翻身仗,小麦喜获大丰收,全队人第一次吃上了饱饭、吃上了白馍。从此后,乡亲们跟定了刘志华,冲锋陷阵、披荆斩棘,闯出了一条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直到今天,她还是大家的主心骨,还是大家的掌舵手,离了她,乡亲们不知道路在何方!
  用行动征服男人
  刘志华当上队长后,男人们不配合妇女班工作,总是撂挑子。第一个五月摊场晒麦时,按惯例都是男人套牲口碾场,但是这一天,下午一点麦子就晒干了,放磙碾场的人却没有来。三点了,麦秆晒焦了,刘志华等得也心焦了,她再也坐不住,站起身对着妇女班大喊:“姐妹们,男人不来碾场,就是治咱们妇女班。碾场不就是把麦粒碾掉吗?咱们自己碾,一遍碾不掉,咱们碾两遍,两遍碾不掉,咱们就多碾它几遍。妇女班不认怂。从今天开始,咱们学碾场!男人们做到的,咱们妇女班要做到,男人们做不到的,咱们妇女班也要做到,我就不信咱离开了男人地球不转圈!”
  刘志华的话就是号令,妇女班行动了。有的牵牲口,有的放磙,妇女班轮流上阵,下午五点,麦子终于收了场。就在这时候,场边有几双眼睛在偷看,那是男人们的目光,刘志华装作没看见。
  陈衡哲说:“泪是酸的,血是红的,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
  那一年麦天,七个妇女变成了“男子汉”,她们碾下来的麦子金灿灿地堆成了山。队里分小麦的时候,男人们露头了。但走上场来的脚步没有声响,他们甚至不敢抬头对视来自妇女班的目光!但妇女班却不同,她们如盛开的牡丹,傲然挺立在一堆堆的金山旁,喊張三、叫李四来灌麦子的声音特别响亮!
  半年时间,刘志华实现了她要让乡亲们吃上白馍的诺言。紧跟着,秋后的玉米又获大丰收,这让队里的男人们又惊又怕。多少男人当队长,庄稼都没有丰收过,可这个女人上任才一年,就连获丰收,这不是打男人的脸吗?男人们心里不舒服,又想着法儿地整治妇女班。
  秋后犁地、耙地、种地,以往都是男人干,这是个体力活,更是技术活,可男人们达成了共识,妇女班不是挺牛吗,今年秋天,称病不上工,这些活就叫她们干。
  见男人们又撂挑子,刘志华和妇女班的人说:“男人们不配合我们工作,是因为咱做出了成绩,他们觉得脸上无光。他们不干咱们干,没有碾过场,咱们碾了。没有扶过犁,咱就再学。一遍学不会,咱就学两遍,两遍学不会,咱学三遍、四遍、一百遍,直到咱们学会扶犁把小麦种进去为止!”
  这个秋天,妇女班又学会了犁耧锄耙,望着她们种进的平整的小麦田,男人们彻底服了。以后刘志华再派活,叫干啥就干啥,男人们再也不懒工、怠工!
  杜学芬说:“这辈子,我最佩服的就是刘志华,在她心里,就没有女人干不成的事!”
  刘志华说:“虽然男人们输给了妇女班,但五队要发展,我不能老叫男人们心里不痛快,为了把五队人的心拧成一股绳,把阻力变动力,我就把有能力的男人们吸收到我们妇女班当队委,成了名义是干部实际上不是干部的干部。”
  移开拦路虎,借得顺风船!
  这就是刘志华干成伟业的前兆。事实上,正是刘志华把阻力变动力,才有了她站得高、看得远、拿得准、拼得硬的成功模式。从此后,五小队的社员们拧成一股绳,在致富拼搏的道路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很快就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银戒指换金山
  1973年冬天,五小队家家粮囤里都积存了小麦和玉米,过上了一个不用挖野菜的安逸年。但刘志华不满足,有了吃的,她还想叫社员们有花的,于是自己贷款为五队买了五台织草绳机。
  纺草绳不能用干稻草,要先用水湿润化软,但寒冷的冬天,水往稻草上一泼,不一会儿就冻出许多冰渣。纺草绳的时候,因为手要不停的与稻草发生摩擦,工人们的手指很快就磨出了嫩肉芽。为了保护手,刘志华买来白胶布让他们缠在指头上防划伤。下班的时候走在大街上,五队人的手成了标志。有人和他们开玩笑:“下班了还不取下工作证?”
  小伙子说:“不取,人家的工作证装在兜儿里,俺队的工作证贴在手上,要是取下了,谁知道俺是五队人?”
  姑娘们说:“这可不能取,这是队长发给俺的银戒指,要是取下了,手上就没啥戴了!”
  说起这件事,刘志华百感交集。她说:“当时听说了这件事,心里感动得很。我们五队的大姑娘、小伙子,个个都是好样的,当时我就和他们说,等到咱队里有钱啦,我一定给你们每人发个银戒指,想想银戒指还是表达不了我的感动,就说,不, 我要给你们发个金戒指!”
  一年后,贷款回本,五队卖草绳净赚了700元!看着花花绿绿的票子,纺草绳车间的人们这个数一遍,那个数一遍,个个数钱的手在发抖,个个眼里的泪都在流。吃的有了,钱也有了,跟着刘志华跟对了!
  1974年年终分红,五队的劳动日由2角长到了4角。   1975年年终分红,五队的劳动日从4毛长到了1元钱!
  1979年,五队纺草绳的资金积累到了8万元。
  1980年,刘志华获悉市场上石棉瓦生意紧俏,马上组织建厂。石棉瓦投产后,产品供不应求。挣钱后,刘志华又瞄上了腐竹和罐头。从1980年至1982年,石棉瓦、腐竹和罐头一度成为五队的龙头产业,特别是腐竹,刘志华把它销往北京,成为国宴上的一道名菜,并上了人民大会堂的礼品柜。罐头销往东北,两天一火车皮。当时的京华路,大车小辆排着队把腐竹和罐头送往火车站,那场面,令所有路过小冀的人们羡慕不已。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五队改成了京华村,成立了京华公司,从此走上了农工商共同发展的致富道路,产品近销国内二百多家菜市场和副食品公司,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地方!
  京华公司的生意越做越大,因为纸箱用量大,京华公司建了纸箱厂,纸箱厂用纸多,京华公司又建了纸厂。再后来,京华公司又开办了豆浆晶厂、日化厂等十几个企业。此时的京华人扬眉吐气,他们的生活已经远远超出了城里人的生活标准,不仅让方圆几十里的人羡慕,就连城里人也自叹不如。
  乡村都市
  老舍说: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
  在刘志华的生命中,光影并存。为了缩小城乡差别,为了改变城里人对农民的偏见,也为了证明农民自身的价值,1987年,刘志华在京华村打造乡村都市,她要实现当初的誓言,那就是“城里人有的,我们要有,城里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
  第一步,她要建农民公寓!
  农民公寓是个什么样子呢?刘志华知道,京华村人不知道。为此,刘志华开了三四次全体村民会,会议的议题是一年建一排农民公寓,建到哪儿拆到那儿。见大家还是意见不统一,刘志华急了说:我让大家拆旧房盖新房,是让大家享受现代化生活,是让大家享福的,又不是拆了你们的房屋没地方住,你们怕啥呢?要是怕,我先带头签拆迁协议。
  协议书拟好了,刘志华第一个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干部们虽然不知道未来的农民公寓是个什么样子,但他们信刘志华,一见刘志华带头签字,一个个也都在拆迁协议上写下了自己名字,并且把红红的手印按在了协议上。
  干部带头了,大部分村民也在协议上签了字。本以为工作做到了家,谁知在拆迁改造中,有的人躺在地上打滚不让拆、有的人叫嚣谁敢动俺家一个墙角就跟他拼命。还有一位妇女,仗着丈夫是国家干部,不仅撒泼哭闹不在协议书上签字,还蛮不讲理地指责刘志华:“为啥光叫我们拆?你咋不拆嘞?”
  刘志华说:“我家不在拆迁范围,要是在,我也拆。”
  一见自己的理由拿不到桌面,她翻了翻白眼又耍赖:“啥不在拆迁范围?分明你就是拿我们搞试验。要想叫我家拆房,除非你先拆。”
  面对那个妇女的无理取闹,刘志华二话没说,回到家就和丈夫黄岩说:收拾一下屋里的东西,把咱的房拆了!
  言教不如身教,行动指挥最好。
  刘志华家是个四合院,院内有花池、有假山、有喷泉,房屋十六间,其中有8间是新盖的,盖好后住进去不到两年。当时,她的大儿子刚结婚,新房都还没有暖热呢。按说,她的房子真的可以先不拆,但她是带头人,不拆无以立信,不拆无以立威!
  威,不是权力;威,不是恐吓;威,不是镇压!
  威是什么?威是走进民心,威是众心所向!
  刘志华家的房屋拆除了,从此后,没有一个人再阻拦拆迁。农民公寓得以顺得修建。
  帮她设计农民公寓的是丈夫黄岩。
  黄岩,一个北京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和刘志华仿佛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为了把京华村的农民公寓建成一个别致的家园,他和劉志华妇唱夫随,一头钻进了图纸设计中。
  第一座异域建筑形式的农民公寓建好了。房上有造型,屋内是多空间,村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建筑,一个个跑到里面兴奋地欣赏。客厅里安装了彩电、摆放了组合沙发;卧室里准备了席梦思床、组合衣柜;厨房里有冰箱、煤气罩;浴室里有浴池、淋雨喷头、洗衣机,房间里还有一个单独的书房,书房里有书架,就连厕所也建在了屋里……
  这就是农民公寓?农民公寓就是这样的?人们惊讶。
  第一期,搬进了12家。人人羡慕,个个期待,从此后,一年一排,就像从世界各国搬来了建筑样板房,有洁白的西班牙式、有乳红色的英国式、有深灰色的美国式等,就连京华公司的办公楼,也盖成了加拿大式的褐色尖顶高楼……
  消息传到四面八方,京华村一下成了海内外瞩目焦点,那时候,来京华参观访问、旅游的国外来宾络绎不绝。先后有美国、英国、日本、苏联、法国、德国、加拿大、伊朗、南斯拉夫、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
  1992年2月6日,时任国家总书记的江泽民来到京华村视察,参观后为京华村挥毫题词:“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打造京华园景区
  “中国的未来经济,旅游业将成为发展趋势。谁抓住了这个机会,谁就抓住了商机。”
  八十年代末,经济学家的预言一下撞进了刘志华心里。
  那时候,全国乡镇的大小企业风起云涌,为了生存,商家打起了价格战,京华公司的企业也受到了很大冲击。当刘志华听到“旅游业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的时候,如同看到了一扇天窗,立即到全国各地去考察景区,准备转型旅游业。当她看到省级以上的旅游景点寥寥无几后,就大着胆子放手干,她告诉村民们,她要建一个农民公园让全国人民来旅游。
  八九十年代,旅游是个稀有名词,就连政府也没有设立旅游机构。也许只有经济学家熟悉这个词。可刘志华却把它纳入了京华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是一种超能吧,村民们觉得刘志华很可笑:“咱们祖祖辈辈都是靠种地谋生,你在土地上建个公园叫谁看?”
  刘志华的亲哥也不理解,他说:“志华,你是不是疯了说疯话,哪有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建公园?”
  刘志华说:“我的目标就是要让农民过上城市人生活,城市里有公园,我们也要有。”   全村人都带着迷茫的眼光不信刘志华,认为她在说疯话。但村民们不信她,刘志华的丈夫黄岩信她。一听刘志华要建农民公园,他又像开始建造农民公寓一样,浑身的血液沸腾了。
  农民公园建好后,起名京华园景区。占地面积300余亩。它的围墙仿长城,景区门是1:1的山海关。导游告诉我:京华园景区是一个标准的中国地理版图。首创了反映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和华夏五千年文明史的旅游景点。景点内有东海、有长江,有黄河,有蒙古族、维族、壮族、朝鲜族、藏族、白族等,各个民族的坐标都按各民族的存在方位错落有致地分布园中。京华园的主体工程是天地宫。天地宫开中国宫殿建筑之最:上边是“历代名君殿”“名臣名将府”“中原名人馆”和“超凡世界”和“十殿阎君审奸臣”的“梦幻世界”……
  刘志华亲自为天地宫题词:“善恶有报。”
  1992年年底,京华园景区和京华宾馆同时落成,建起了游览“中国”一条线:入山海关,到北方民族区各景点,过中心广场,去东海,上天地宫,再到南方各民族点,再到如来佛祖阁、太空城、迪斯尼,最后出嘉峪关。
  1993年元月8日,京华园景区正式营业。第一年春节,京华园景区接待游人30多万人次,年收入50多万元,仅正月十六一天就收入8万元之多。这之后,京华园景区人潮涌动,最多时,游客一天能给景区创收30多万元。
  为了满足游客需求,京华公司又配套京华矿泉疗养院、京华矿泉度假村、京华矿泉养生苑、商业两条街和大型超市等。
  2005年,京华园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京华矿泉养生苑、京华矿泉度假村被评定为“国家三星级旅游酒店”。
  京华园景区的建成,填补了豫北地区当时缺少具有规模的省级旅游景区空白,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当代刘志华
  刘志华是个新潮的人,尽管她的人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她的思想却永不落伍。新世纪到来后,刘志华更加注重孩子们的教育,身为京华公司的董事长,她投资4000多万元三年建成三所学校:京华幼儿园、京华实验小学、京华实验中学。这些学校后来都成为省级模范学校。
  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方面。京华公司成立了“镁业公司”,成功研制出“数控全自动化球型精细镁粉”的成套设备,填补了我国有色金属深加工的一项空白,其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地,产品远销欧美和非洲等。
  目前,京华公司拥有固定资产29亿元,人均资产628万元。村民人均年生活水平41000元。京华村民免费享受着集体的粮油、住房、幼儿入托、学生上学、矿泉洗浴、供水、供暖等20多项福利待遇。达到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难有所解,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2010年8月10日,京華村合并了远远落后于京华村的东街村,成立了京华社区。社区党委下设9个党支部,刘志华担任了党组书记。
  京华社区成立后,《新乡日报》曾跟踪报道了刘志华在社区开创“十个第一次” 的大好局面,其主要有:原来脏乱差的村庄街道有专人清扫,治安上第一次有人24小时值班;原来回民和汉民因为墓地乱埋乱占常年发生纠纷,刘志华上任后彻底解决了20多年来议而未决的回民公墓难题;原东街村上访户很多,刘志华上任后帮他们解决问题,上访户全部息诉……
  京华社区成立后,刘志华设定的宏伟目标逐步实现。如:搬迁破烂不堪的东街村中小学,开发商业门面房和建材市场;腾出一百多亩地搞房地产“望锦花园”;建成教学设备先进的现代化中、小学校;盖起了11层居民楼;建起了京华文化大院等。
  为了提高农民素质,刘志华在文化大院内设有京华历史陈列馆、党员活动室、多功能会议室演播厅,妇女之家、青少年活动室以及健身设施等,在这里,京华公司每年都要举办春秋两季运动会、诗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技能比赛等,让员工在竞技中凝聚向心力。
  2015年,京华社区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
  刘志华,一个巾帼中并不多见的“奇”女子,她用毕生的心血打造了一个奇迹,那就是刘志华当年的誓言:“多年来,我一直憧憬着,让我的家乡成为乡村都市,这里要有现代化的工厂、商店、住所、文化娱乐设施和美丽的田园风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愁吃、不愁穿,个个都相亲相爱,家家都和睦美满。我想让这里成为一个没有争斗、没有猜忌,处处都充满了爱的小世界!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愿意牺牲一切!”
其他文献
群众幸福我幸福,冷暖时刻挂心上。吃亏在前而后已,享受在后勇担当。睿智铺就致富路,巧手描绘贫困庄。人居环境庭院美,灯火璀璨喜若狂。流光溢彩撩人醉,仙境飘渺入帝乡。  ——这是人们对河南安阳县崔家桥镇双塔村党支部书记宋玉印的啧啧称赞!  鸟雀酣眠,天色微明。萤飞临水见,犬吠隔篱闻。旖旎洹畔双塔村,闻说鸡鸣见日升。街道两旁的鲜花摇曳着身姿,绽放出久违的笑容。清风扑面而来,暗香飘渺缭绕。近年来的脱贫攻坚战
期刊
细雨蒙蒙的深秋,车子在崇山峻岭中慢慢行驶,转了一弯又一弯。“到了,前面就是我们的寨和村。”董红军对我说。“这个山路晚上开起危险!” 司机说。“我开了三年!”董红军说。站在开满白花的茶油树旁眺望寨和村,两座高山之间的沟里有不少人家,在半坡和坡底。  “董书记是好人,是共产党的好干部!”“解放以来的驻村干部,没有哪个能与董书记相比!”“董书记没有官架子,比我们的亲人还好!”“董书记是办事实的好领导!”
期刊
他是买多创始人;  他是中国社交电商平台的打造者;  他是中国提出“消费省钱,分享赚钱”的开创者;  他是中国O2O电商平台的创始人;  他是中国实现“积分换购”的设计者;  他是中国买“赠”品送“正”品的营销理念的创造者;  他是中国共享电商的实践者。  邵玉鹏生于河南省豫北地区,他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却凭借超人的胆识和智慧,以及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华丽转身为叱咤商界的传奇人物。  2008年,
期刊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前夕,我受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原许昌县)委宣传部的委派,怀着崇敬的心情,到建安区苏桥镇司堂村,缅怀革命烈士英灵,采访、记录烈士的英雄事迹。  距今92年前的1928年2月12日,司堂村及周边村庄的2000多个贫苦农民,在中共许昌县委书记李杜,县委委员、团縣委书记陈云登,县委委员、司堂村农民协会主席薛朝立的直接领导下,举行了农民暴动。他们高举“工农革命军”大旗,颈系红布标志
期刊
山东省菏泽市,地处鲁西南,与苏、豫、皖三省接壤,面积12200多平方公里。此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与河南洛阳齐名的牡丹之乡。又因其东接沿海港口,西连中原腹地,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开发建设力度的加大,其承载力、吸引力和集聚力持续增强。尤其是近年来,该市抢抓“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发展机遇,城镇化建设进程更为加快,由此,也为众多建筑企业提供了营销拓展、竞标施工的良好契机。  2018
期刊
黄围孜村位于息县项店镇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向暖湿过渡地带,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经济作物有花生,种植结构较单一。全村16个村民组、共834户,3172人,耕地面积4685亩。  自河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以下简称“地矿三院”)2015年定点扶贫黄围孜村以来,村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驻村第一书记张磊及工作队围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会救助、危房改造、健康扶贫、易地搬迁、
期刊
2015年8月26日,焦作市審计局薛殿成被派驻中站区周窑村任第一书记。五年来,中站区委、区政府和审计局驻村帮扶队围绕“以生态建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产业发展带动山村发展”的工作思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实践和努力,周窑村山乡面貌发生了巨变,由省级深度贫困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近日,中站区文联和华东师范大学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主题,对周窑村进行实地采访,以真实人物和典型事例进行创作,讲述了周
期刊
中国最东端的一块盆地,是古老的南阳盆地。自汉朝起,就有一条玉带似的河流自北向南迤逦而过,日夜不息,奔涌向前,她就是南阳的母亲河——白河。  水量丰沛时,浩浩荡荡,道不完的满眼繁华;山寒水瘦时,河水清浅,数不尽的风光无限。如果你徜徉于河水两岸,不经意间,古镇、古村、古道、古树、古碑、古观……一齐纷至沓来,会让你眼花缭乱,恍若隔世。  这条源自伏牛山的河流,原名淯水,晋简文帝司马昱即位时,为避其名讳改
期刊
一  13年前的寒冬腊月,一盆冷水从一栋老旧的宿舍楼倾泄而下,不偏不倚,正淋到前来慰问团结坝社区的一位领导头上。现场尴尬凌乱。抬头,楼里所有窗户紧闭,再也无从知晓,这盆从天而降的冷水,是“无意为之”还是“有意如此”。  冷水浇到了愣在一旁的杨春敏的心坎上。真凉啊,凉得透骨。曾经火热的团结坝,何时变成如此模样?  杨春敏曾是重庆特殊钢集团的职工,在团结坝生活了20多年。这是一个典型的单位型社区,90
期刊
在今年南丁文学奖紧锣密鼓评选的时候,我又记起与南丁老师的往事。南丁老师,原名何南丁。何老师一生关注河南文学事业,驾鹤西归后,由河南省文学院主办、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南丁文学奖,旨在推动新时代中原作家群创作的繁榮兴盛。  2016年10月31日近午,我与儿子一起赶到郑大二附院,那种悲秋的情绪在看到何老师后达到顶点,眼前极度虚弱靠营养液维持的人,是那个在研讨会上说“我坐在这儿,你们都是青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