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德育教育是中学生历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德育教育在历史教育中能否放在首位,将影响着中学生的思想方向。文章中主要对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的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地位,特点以及方式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道德形象;思想方向;未来发展
古往今来,我们都知道这句话“少年强则国强”。所以我们要知道一个民族要想强大,不能只看眼前的形势,还要看这个民族的少年,少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他们是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孕育着无限希望。教育的根本不是成绩,人的成长进步才是最重要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所以,我认为,对于咱们国家的年轻人、少年、学生的教育,我们要以“德育教育”为主,首先把少年的思想放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
一、 德育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个人的思想,会影响他的一生,为人处事都是按照这个思想走的。学校是一个改变人的地方,他不光教给学生们数理化知识,还有很多思想层面的教育。首当其冲的就是历史教育,中国上下五千年,有很多历史。在这个丰富的历史教学中,有德育教育,也有政治教育。我们可以翻看任何一个成功人士的篇章,他们都是品德好,思想在正确的路上的人。我们学习历史,不光要学习他的政治,还要学习其中的品德思想,其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人格更高尚,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只有当人的价值提高了,人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 德育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经常被抹上功利主义的色彩,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而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驱使青少年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而忽视对青少年的国民基础文明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学校德育工作习惯以政治的立场和尺度来认识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属于道德教育与评价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如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好坏当作政治上是否可靠的依据,使一些本来属于道德范围内的问题政治化;或者干脆将学校德育窄化为政治教育,使德育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与地位,无法实现真正道德育人功能。因此,德育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义语”,又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所以,在我们中学生的历史教育中,一定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不能将其与政治教育混为一谈。本身德育教育对一个少年的影响就很大。中学生处在青少年发育时期,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外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品 德特点的研究成果表明,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品德正在外部和内部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其中少年期(初中)处在内部矛盾的状态,虽已初步具备伦理道德的特征,但又不成熟、不稳定,具有较大程度的动荡 性。青年初期(高中),品德趋向成熟,进入以自律为形式、奠定道德准则、运用信念调节行为的品德成熟期 。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加强品德教育至关重要,中学历史教学应承担起这個社会责任。
三、 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特点
中学历史教学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因此我们要去了解认识道德的继承性和批判性。道德是社会的一种特有的现象。我们一共经历了五种社会的转变。当然,每一种社会制度的道德发展都是不同的。人类道德历史发展的共性、普遍性和继承性为中学历史教学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内容。从中国道德发展的历史看,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和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在社会关系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 操熔铸成的中华五千年美德,正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无产阶级的道德也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一切优秀的道德遗产以后,才使自己达到了一个新的从未有过的高度。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是继承中外历史上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情操,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相统一,培养“四有”、“五爱”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学历史教学的道德教育要面对这种困难和挑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 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式
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道德的心理结构一般包括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这三部分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国历史中对于道德方面的教学主要是通过一些历史的道德形象来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模范,认识道德行为的准则。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讲述这个任务形象,还要渲染出这种道德氛围,让中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好的道德方向。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历史教科书的改版,把我们好的道德形象的名言印在每一课的片头,醒目一些,与此同时,吧这个道德形象的事迹放在名言旁边,让学生不仅仅了解了这句名言,还可以深刻的认识到道德的方向,自己思想品质的方向。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媒体介质来传输这种在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例如:放映一些有感染,有影响的影片。归其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加强在中学历史中的德育教育。
在现代教育逐步取代传统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颂扬什么,也不是为了宣传什么,我们只是为了让我们祖国的花朵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良好的思想。大到一个人的思想,小到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抓好符合功德的事情。知善恶,明是非。在现如今的社会,一些青少年被不良的社会风气给影响了,他们好吃懒做,啃老,不尊老爱幼。殊不知他们所丢下的所没有的就是最美好的道德。历史教学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好的习惯,拥有正确的思想,那样我们祖国的社会风气将会越来越好。
关键词:道德形象;思想方向;未来发展
古往今来,我们都知道这句话“少年强则国强”。所以我们要知道一个民族要想强大,不能只看眼前的形势,还要看这个民族的少年,少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他们是初升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孕育着无限希望。教育的根本不是成绩,人的成长进步才是最重要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所以,我认为,对于咱们国家的年轻人、少年、学生的教育,我们要以“德育教育”为主,首先把少年的思想放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
一、 德育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一个人的思想,会影响他的一生,为人处事都是按照这个思想走的。学校是一个改变人的地方,他不光教给学生们数理化知识,还有很多思想层面的教育。首当其冲的就是历史教育,中国上下五千年,有很多历史。在这个丰富的历史教学中,有德育教育,也有政治教育。我们可以翻看任何一个成功人士的篇章,他们都是品德好,思想在正确的路上的人。我们学习历史,不光要学习他的政治,还要学习其中的品德思想,其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其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才能,就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人的尊严,人格更高尚,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只有当人的价值提高了,人才可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 德育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经常被抹上功利主义的色彩,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完全从属于政治形势的需要,而忽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德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是驱使青少年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而忽视对青少年的国民基础文明教育、行为习惯训练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养。学校德育工作习惯以政治的立场和尺度来认识道德问题,把一些本来属于道德教育与评价的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解决,如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的好坏当作政治上是否可靠的依据,使一些本来属于道德范围内的问题政治化;或者干脆将学校德育窄化为政治教育,使德育无法获得相对独立的品格与地位,无法实现真正道德育人功能。因此,德育既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同义语”,又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所以,在我们中学生的历史教育中,一定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不能将其与政治教育混为一谈。本身德育教育对一个少年的影响就很大。中学生处在青少年发育时期,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外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对青少年品 德特点的研究成果表明,整个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品德正在外部和内部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其中少年期(初中)处在内部矛盾的状态,虽已初步具备伦理道德的特征,但又不成熟、不稳定,具有较大程度的动荡 性。青年初期(高中),品德趋向成熟,进入以自律为形式、奠定道德准则、运用信念调节行为的品德成熟期 。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加强品德教育至关重要,中学历史教学应承担起这個社会责任。
三、 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特点
中学历史教学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因此我们要去了解认识道德的继承性和批判性。道德是社会的一种特有的现象。我们一共经历了五种社会的转变。当然,每一种社会制度的道德发展都是不同的。人类道德历史发展的共性、普遍性和继承性为中学历史教学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内容。从中国道德发展的历史看,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和无数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在社会关系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 操熔铸成的中华五千年美德,正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无产阶级的道德也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一切优秀的道德遗产以后,才使自己达到了一个新的从未有过的高度。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是继承中外历史上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情操,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及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相统一,培养“四有”、“五爱”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学历史教学的道德教育要面对这种困难和挑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 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式
道德品质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道德的心理结构一般包括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这三部分是彼此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
中国历史中对于道德方面的教学主要是通过一些历史的道德形象来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模范,认识道德行为的准则。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讲述这个任务形象,还要渲染出这种道德氛围,让中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好的道德方向。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历史教科书的改版,把我们好的道德形象的名言印在每一课的片头,醒目一些,与此同时,吧这个道德形象的事迹放在名言旁边,让学生不仅仅了解了这句名言,还可以深刻的认识到道德的方向,自己思想品质的方向。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媒体介质来传输这种在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例如:放映一些有感染,有影响的影片。归其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加强在中学历史中的德育教育。
在现代教育逐步取代传统教育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了德育教育。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颂扬什么,也不是为了宣传什么,我们只是为了让我们祖国的花朵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良好的思想。大到一个人的思想,小到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抓好符合功德的事情。知善恶,明是非。在现如今的社会,一些青少年被不良的社会风气给影响了,他们好吃懒做,啃老,不尊老爱幼。殊不知他们所丢下的所没有的就是最美好的道德。历史教学应该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好的习惯,拥有正确的思想,那样我们祖国的社会风气将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