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枕绮梦到姑苏

来源 :商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nping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处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的苏州经济,经历着以结构、产业、效率为代表的嬗变历程,以如水一般的坚韧姿态应对转型中的各种挑战。
  苏州,是许多人梦里的苏州。
  “君到站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2500多年的沧桑如天地一瞬,在从春秋时期就建立的古城中慢慢铺展。
  苏州也在悄悄变换着模样。40年来,作为江苏省的经济中心,苏州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构建起以大规模利用外资和制造业高度发达的产业结构。
  今天,处在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的苏州经济,则经历着以结构、产业、效率为代表的嬗变历程,以如水一般的坚韧姿态应对转型中的各种挑战。
  “世界工厂”的前途
  苏州位于江苏南部,东临上海,占据着长三角一个重要的位置,是江苏省的经济中心。
  一份权威资料显示,2016年底,苏州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GDP更是高达154万亿元,排名江苏省第一,全国第七。
  曾经,苏州是上海的“后方工厂”。上世纪80年代,苏州成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它以代工工业与乡镇企业起家,素以制造业立足。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发展出口加工业,苏州逐渐形成了以外资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和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外界一直这样评价苏州:转型发展“有高原,无高峰”,苏州缺少强大的本土科技企业,这固然与地域文化不同有关,也与苏州一直以来的发展模式有关。
  也许,从某些方面来说,苏州就是中国的缩影。
  所以,当面临经济发展新形势,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苏州经济,也先于全国遭遇发展瓶颈。苏州市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早在2006年前后,苏州出口、投资、工业、用地等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出现阶段性变化,下行压力凸显。
  “打造苏州工业经济升级版”,是苏州这两年提出的转型目标。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苏州没有放弃制造业,而是坚守实业,力求迈向产业中高端,同时,前瞻性地布局新兴产业,拓展转型空间。
  2010年,苏州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的72%、新兴产业占28%。2016年占比变为50.2%和49.8%。以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正在成为引领苏州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主力。
  有人说,苏州的转型升级就像种树,超前谋划、梯度布局、注重培育、保持耐心、持续推进。
  协调发展的启示
  苏州在变。
  2015年,苏州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6年首次过半,达到51 5%,实现了从“制造业大市”到“服务业大市”的转变。并且,这种转变也不是简单地此消彼长,而是二三产业融合共生、互为支撑。金融、现代物流、科技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如今在苏州服务业中占比超过50%。
  苏州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思考。在苏州的下辖县市中,昆山市经常位居县域经济百强榜第一,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也排名前列。苏州所走的经济强县的路子,“融入”和特色产业是助推器。融入体现在与上海等城市的合作无间。譬如,作为江苏对接上海的最前沿,太仓持续不断强化对沪合作,逐步实现与上海通关和物流一体化。特色产业则体现得更明显:昆山的县域经济迅猛发展归功于其提升电子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生态立市培育新兴产业造就了张家港的经济腾飞……这种协同发展的基调,使区域之间不断走向合作共赢。
  還有一张清单,更能说明苏州协调发展的理念:居民人均收^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城乡收入差别却是全国大城市中最低之一,城镇化率超过了75%;在全国率先实现城乡养老、医疗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大并轨;十个区县产业各具特色,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都比较均衡……
  苏州,其实没有变。
  老城中心的那条平江路,仍最大限度地保持着江南水乡“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历史风貌。苏州沧浪亭上,有这么一句话,还在烛照古今: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或许,所有城市发展的终极意义,不过是让居住其间的人过得更好,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苏州过去所走过的路,它还将继续走下去,并且走得更好。
其他文献
一座城,一个故事。  过去的中国城市,一度千城一面:同样的高楼大厦,同样的宽阔马路,同样的商业氛围……这样的发展方式,让城市渐渐失去了温度;而今天,我们想遇见的,是一个有温度的城市,一个有独特魅力的城市。  “上海2035”规划中,描绘出这样的一个上海: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城市的温度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而青
期刊
驱车经过董家口经济区,占地2000余亩、拥有四个装置区的海湾化学相当显眼。  海湾化学的前身是海晶化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连年入围青岛市百强企业、中国化工500强企业、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先进集体,是青岛市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化工产业搬迁发展重大项目。  在过去的几年里,海湾化学完成异地搬迁,并按照海湾集团统一规划,创新实施三家知名化工企业“一体化”战略,充分利用董家口港的空间、港口优势,吸收合并
期刊
评论  民生领域与金融创新的融合不能局限于表面政策,而要深入实干,关心百姓最关注的问题,解决百姓之难。  民生,是与百姓生活最密切相关的话题。无论是吃穿住行、养老就医还是子女教育,民生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不仅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还承栽了中国“国以民为本”最朴素的治国理念。  在愈发重视民生发展的今天,我们逐渐发现,
期刊
评论  京津冀、长三角、环渤海等越来越多的区域都在强调一体化的概念,是因为一体化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而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一体化发展较早或较快的地区,也正充当着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增长极的角色。  城乡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生产一体化……一体化不是一个新词,却是如今各个领域都在倡导的一种普遍模式。  为什么?因为一体化带来的往往是更合理的分工、更高的效率、更有效的资源利用和
期刊
略过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民俗城事,让我们真切而鲜活地感受到时间给予这座城市成长的力量,领略到时代镌刻的丰富而动人的侧影。  对于一座建置百余年的年轻城市,“时尚”是欧韵青岛最高的生活指示。尤其在加速度的大数字时代里,“从前慢”的乡情民风,似乎渐行渐远,成为都市的背影。然而如同乡情是一个人的精神故里,青岛那些有故事、有味道的民间文化,则是整座城池绵延流长的基因密码,丝丝入扣地镌刻出隆重的欢颜和妥帖的乡
期刊
一座城市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是共生的,彼此相互依托发展。  一个人的气质体现于内涵,一座城市的气质却根植于文化。  在今年青岛市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文化”一词被提到了三十多次。这几年,青岛以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为主线,在2015年文化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已经达到5.99%。可见,每个城市都越来越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与城市之间也逐渐形成了一种互帮互助之态。  青岛这座城市在拥有着
期刊
在它的心脏里面,秦淮河汤汤而过,发出温柔而规律的水声,这样一条存在于久远历史、文明中的河流,其走向是遥远与阔大的人类恒定命运,岸边的诸多遗存则是凝结在时间沙滩上的粒粒明珠。  落地南京的时候正在下雨,古都若隐若现,让人仿佛回到了“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时代,杜牧的时代。  然而这到底不是他的时代。随着滚滚人流走出闸口,在初秋的微凉气息里,南京的市井和喧嚣先于它的名气和历史,向我们袭来。  南京这座城,
期刊
如今,文创产业正逐渐向着更具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多元领域迈进,这背后所隐含的是文创新模式为城市发展所释放的巨大能量。  刚刚落幕的2017青岛国际文创产品博览周,汇集了国内外众多精美文创产品,并设有VR产品展区和电影之都展区,为观众奉献了一场时代前沿的文创科技融合的视听盛宴。  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的传统文化场所在跨界融合的大胆创新实践上先试先行,悄然完成了一场场文创领域的华丽转型。如今,衡量一座城市
期刊
一头连接着悠久的历史,一头手握着創新的灵魂,杭州从历史深处走来,却没有陈腐之气,尊重文化又保持创新活力,杭州以自己的模式变身为文化之城、创新之城。  把视线放回到1003年,彼时的杭州还叫临安,当时的盛世词人柳永曾这样描述古杭州的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杭州自此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一座倾世之城。  而今,千年繁华往事浸润着的杭州,既有巍巍矗立的烟
期刊
价格认证中心在开展价格认定工作时只有找准新的定位,才能实现新的作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2018年1月10日,青岛市价格认证中心召开了全市价格认定工作座谈会,传达了全国价格认证中心主任座谈会精神,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并部署了2018年全市价格认定工作和目标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价格认证中心在开展价格认定工作时只有找准新的定位,才能实现新的作为,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