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建立造价员专业培训课程模式,充分将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互相融合,加以专业化的培训师资,将有利于造价专业的适用化、专业化,更加贴近企业的岗位需求,对提升造价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造价员 专业培训 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高职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的迅速增加以及各个专业的不断细化,就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以及高质量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来说,社会对造价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同时企业也对院校造价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希望,要求院校能够培养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通过短期培训就能从业的高技能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合理地设置专业结构外,还必须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而实现这一目标。
1 传统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专业作为近年来新增专业之一,经过这几年的探索与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说还停留在学校模式,虽然说增加了企业的元素,但实际上还是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企业并未真正加入到人才的培养过程。专业建立的时间短,院校对该专业的设置还未建立完善的教学体制,以传统的教而教,以传统的学而学。而我们的教师,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年轻化严重,缺乏实践经验,把人才的培养当作了课堂的理论说教;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出现学习被动、无兴趣等现象,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 如何构建造价员专业培训课程模式
所谓造价员,是指从事工程造价业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而造价员专业培训课程模式是指按照造价员专业培训的知识体系及要求去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及师资体系。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完全可以模拟造价员的知识体系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参照造价员在从事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知识、技术能力,那么我们应该以此为导向,建立高职造价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模块如下:
2.1 建立造价员专业培训的课程模式
(1)造价员专业核心课程构建如下表:
(2)造价员基础课程构建如下表:
从上可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社会需要,企业岗位中能用到的知识为出发点,在两年的时间里,建立以基础课程到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设置思路。造价员知识体系课程设置正好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完全按照该思路,可以有效避免高职专业课程设置的盲目性或非专业性。
2.2 如何把握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性课程设置
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不长,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还不够科学,搭配尚不默契,运作不善创新,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力作用。相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高职造价专业来说,主要体现在:首先课程内容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教育部2000年《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 40%”,据调查多数高职院校实践课开出率都低于这个比例,好一点的也只有 30%。理论课程教学的规范和要求较明确,而实践教学规范和要求则较模糊,不够完善,所以大多学生头脑构建起来的知识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未真正达到一线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次,没有按照实践技能和岗位需求的实践课程教材,实践与职业脱节。最后,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还主要以书面的理论评价为主,未体现职业教育真实评价。
按照造价员的考试大纲要求,要求造价员必须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来说,应以培养工程建设一线实用型专业人才,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毕业生必须要达到的能力要求。而这种能力的实现则主要通过实践性课程的训练。
(1)专业课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高职教育类型人才培养规律。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类型,它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应该是:为某些职业培养、训练人才,重视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和技术的应用性,主要培养学生技术能力、操作能力。那么这种规律要符合学生与生俱来的自然形成的认知规律,我们都知道,在学哲学的时候,告知我们认识规律是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而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认识规律是指具体、抽象、再具体、再抽象……。从上面可以看出,我们在进行专业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可见实践的重要性。
(2)坚持以“工学结合”的理念进行理论与实践性课程设置。所谓“工学结合”是指高职学生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通过“做、学、做、学……”来达到能力的培养。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一思一习一行”相统一的过程,强调“习行”的重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明确要“做学”合一。美国的全国教育组织联合会曾推出一项十年计划,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从实践中学习,即“边干边学”,并认为“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教育革命”,对今后美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教师的作用应该以指导为主,通过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去“做”,在“做”中学习,然后又在“学”中去做,反复循环,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培养的目的。
(3)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的实施一般以项目教学法为主体进行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多人分工合作和自主制定实施计划,注意运用项目管理策略和项目质量监控办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获取知识和相关技能(素质)。
造价员的工作过程,则是反映了实际工作过程,我们通过研究与总结,可以按照图一模式来建立实践性课程体系:
图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践性课程构建
通过以上程序所建立的实践性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企业岗位知识要求,那么如何实现实践性课程培养目标,这又将面临着一大挑战。
(4)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实践性课程。在造价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教育,按企业“准职工”进行培养。学生入学后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综合测试,培训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情境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轮流滚动进行。学生入学经过笔试和面试进入“造价员专业培训班”,根据成绩分成不同培训班。在分析造价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及现行的造价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专业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定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框架,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同时聘请造价行业专家与学校共同开发造价专业教材。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运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三位一体”即将课堂、造价模拟实训室、企业顶岗实习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应知”问题,在实习车间中解决“应会”技能问题,在实习企业中解决技能熟练问题。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所谓的校企合作只是表面文章,根本没有落实到实际具体行动上,而要改变当前这种局势,还需要靠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来支持和规范校企合作。同时作为院校来说,应该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通过建立“师资共享,资源共享,企业参与,利益互共”的合作伙伴关系,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力。作为企业来说,要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来源则是学校,企业应该主动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双方的培养,来选择自己所需、合格的人才。
3 按照造价员培训要求,建立一批符合造价员专业培训能力要求的专业师资队伍
按照以上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模式,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应该具备如下能力:(1)具备从事造价工作2年以上,并且具备造价员资格认证(因为此证至少可以证明造价人员基本的知识能力素质);(2)具备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要求及素质。那么作为院校如何才能建立一批符合造价员培训师资的专业队伍呢?
首先,各院校要把好人才的引进关。对于造价专业来说,大力提倡引进高素质的实践性人才,同时做好考试关、试讲关、面试关,做好人才稳、进措施,避免人才频繁流失而产生负面效应。
其次,各系部要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并合理分配教师,要有利于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明确方向,更加追求专业细而精,此外,需做好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和顶岗实践,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及专业素质。
最后,老师自己也应该注重自己的薄弱环节,主动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提升自己的教学及实践能力。
4 建立造价员考证制度
造价员在员级证当中,属于含金量较高的一种,院校应该建立造价员考证机制,鼓励学生考证,一来是对实行造价员课程模式后效果程度的检验,二来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
5 通过实行造价员专业培训课程模式改革后的优势
(1)该课程模式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企业岗位要求。(2)更加突出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教育,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3)通过该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毕业学生更有信心,专业性更强,就业更好。(4)毕业生可以提前获得造价员执业资格证书,就业前景良好。(5)可以更快地建立学(下转第178页)(上接第53页)校专业特色,扩大学校专业的知名度。(6)可以为企业培养专业的造价人才,从而建立更多的校企合作。
综上所述,建立造价员专业培训课程模式是我们当前高职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挑战,积极推进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升人才培养服务质量,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工程造价专业作为新时代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其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我们一起共同期待造价专业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王强.高职课程建设的思考.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4]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技术教育,2008(9).
[5]吴群力.高职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模块化与多样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关键词造价员 专业培训 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高职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人数的迅速增加以及各个专业的不断细化,就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以及高质量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来说,社会对造价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同时企业也对院校造价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希望,要求院校能够培养出适应企业岗位需求,通过短期培训就能从业的高技能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合理地设置专业结构外,还必须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而实现这一目标。
1 传统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专业作为近年来新增专业之一,经过这几年的探索与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说还停留在学校模式,虽然说增加了企业的元素,但实际上还是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企业并未真正加入到人才的培养过程。专业建立的时间短,院校对该专业的设置还未建立完善的教学体制,以传统的教而教,以传统的学而学。而我们的教师,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年轻化严重,缺乏实践经验,把人才的培养当作了课堂的理论说教;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出现学习被动、无兴趣等现象,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2 如何构建造价员专业培训课程模式
所谓造价员,是指从事工程造价业务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而造价员专业培训课程模式是指按照造价员专业培训的知识体系及要求去建立一套完整的课程及师资体系。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工程造价专业,完全可以模拟造价员的知识体系进行课程体系设置。
参照造价员在从事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知识、技术能力,那么我们应该以此为导向,建立高职造价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模块如下:
2.1 建立造价员专业培训的课程模式
(1)造价员专业核心课程构建如下表:
(2)造价员基础课程构建如下表:
从上可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社会需要,企业岗位中能用到的知识为出发点,在两年的时间里,建立以基础课程到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设置思路。造价员知识体系课程设置正好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完全按照该思路,可以有效避免高职专业课程设置的盲目性或非专业性。
2.2 如何把握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性课程设置
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不长,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还不够科学,搭配尚不默契,运作不善创新,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合力作用。相反,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高职造价专业来说,主要体现在:首先课程内容主要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教育部2000年《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要求,“三年制专业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 40%”,据调查多数高职院校实践课开出率都低于这个比例,好一点的也只有 30%。理论课程教学的规范和要求较明确,而实践教学规范和要求则较模糊,不够完善,所以大多学生头脑构建起来的知识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未真正达到一线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次,没有按照实践技能和岗位需求的实践课程教材,实践与职业脱节。最后,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还主要以书面的理论评价为主,未体现职业教育真实评价。
按照造价员的考试大纲要求,要求造价员必须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来说,应以培养工程建设一线实用型专业人才,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毕业生必须要达到的能力要求。而这种能力的实现则主要通过实践性课程的训练。
(1)专业课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高职教育类型人才培养规律。高等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类型,它具有“职业性”的特点,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应该是:为某些职业培养、训练人才,重视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的针对性和技术的应用性,主要培养学生技术能力、操作能力。那么这种规律要符合学生与生俱来的自然形成的认知规律,我们都知道,在学哲学的时候,告知我们认识规律是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而从教育的角度来讲,认识规律是指具体、抽象、再具体、再抽象……。从上面可以看出,我们在进行专业教育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可见实践的重要性。
(2)坚持以“工学结合”的理念进行理论与实践性课程设置。所谓“工学结合”是指高职学生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通过“做、学、做、学……”来达到能力的培养。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一思一习一行”相统一的过程,强调“习行”的重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明确要“做学”合一。美国的全国教育组织联合会曾推出一项十年计划,要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从实践中学习,即“边干边学”,并认为“这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教育革命”,对今后美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教师的作用应该以指导为主,通过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去“做”,在“做”中学习,然后又在“学”中去做,反复循环,这样才能达到真正培养的目的。
(3)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性课程的实施一般以项目教学法为主体进行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强调多人分工合作和自主制定实施计划,注意运用项目管理策略和项目质量监控办法,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获取知识和相关技能(素质)。
造价员的工作过程,则是反映了实际工作过程,我们通过研究与总结,可以按照图一模式来建立实践性课程体系:
图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践性课程构建
通过以上程序所建立的实践性课程,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企业岗位知识要求,那么如何实现实践性课程培养目标,这又将面临着一大挑战。
(4)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实践性课程。在造价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订单”教育,按企业“准职工”进行培养。学生入学后由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综合测试,培训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情境教学模式,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轮流滚动进行。学生入学经过笔试和面试进入“造价员专业培训班”,根据成绩分成不同培训班。在分析造价行业企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及现行的造价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专业改革的思路与对策,定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框架,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同时聘请造价行业专家与学校共同开发造价专业教材。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运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三位一体”即将课堂、造价模拟实训室、企业顶岗实习融为一体,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应知”问题,在实习车间中解决“应会”技能问题,在实习企业中解决技能熟练问题。但是大多数职业院校所谓的校企合作只是表面文章,根本没有落实到实际具体行动上,而要改变当前这种局势,还需要靠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来支持和规范校企合作。同时作为院校来说,应该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资源,通过建立“师资共享,资源共享,企业参与,利益互共”的合作伙伴关系,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力。作为企业来说,要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来源则是学校,企业应该主动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双方的培养,来选择自己所需、合格的人才。
3 按照造价员培训要求,建立一批符合造价员专业培训能力要求的专业师资队伍
按照以上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模式,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应该具备如下能力:(1)具备从事造价工作2年以上,并且具备造价员资格认证(因为此证至少可以证明造价人员基本的知识能力素质);(2)具备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要求及素质。那么作为院校如何才能建立一批符合造价员培训师资的专业队伍呢?
首先,各院校要把好人才的引进关。对于造价专业来说,大力提倡引进高素质的实践性人才,同时做好考试关、试讲关、面试关,做好人才稳、进措施,避免人才频繁流失而产生负面效应。
其次,各系部要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合理进行课程设置,并合理分配教师,要有利于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明确方向,更加追求专业细而精,此外,需做好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和顶岗实践,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及专业素质。
最后,老师自己也应该注重自己的薄弱环节,主动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提升自己的教学及实践能力。
4 建立造价员考证制度
造价员在员级证当中,属于含金量较高的一种,院校应该建立造价员考证机制,鼓励学生考证,一来是对实行造价员课程模式后效果程度的检验,二来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为企业提供合格的人才。
5 通过实行造价员专业培训课程模式改革后的优势
(1)该课程模式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企业岗位要求。(2)更加突出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教育,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3)通过该模式培养出的人才,毕业学生更有信心,专业性更强,就业更好。(4)毕业生可以提前获得造价员执业资格证书,就业前景良好。(5)可以更快地建立学(下转第178页)(上接第53页)校专业特色,扩大学校专业的知名度。(6)可以为企业培养专业的造价人才,从而建立更多的校企合作。
综上所述,建立造价员专业培训课程模式是我们当前高职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挑战,积极推进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提升人才培养服务质量,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工程造价专业作为新时代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其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研究,我们一起共同期待造价专业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王强.高职课程建设的思考.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4]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技术教育,2008(9).
[5]吴群力.高职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模块化与多样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