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为我区的教育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暴露了不少的问题。本文从提高认识、完善法律体系、加强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采取灵活的培训方式、加强硬件建设等方面,就新形势下继续教育发展进行阐述。
【关键词】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职后培训,培养能力
继续教育是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创新型的社会、创新型的经济的保障。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进程的推进,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作为一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十几年的继续教育实践证明,继续教育成绩显著但很多问题也应亟待解决。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积极性不高。①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对继续教育足够的认识;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加上现在升学率的要求大、各种名目繁多的评比,使得教师疲于奔命,因而影响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③培训经费负担较重,国家规定: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地方把本应该政府划拨的部分款项变成了由教师全额负担,从而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1.2学历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存在着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和落后地区教师存在着差异;重点学校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存在着差异;就是在同一地区、同一所学校的内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教师学历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导致教师的综合质量反差巨大,影响到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从而变相地造成中小学生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1.3职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谓教师职业技能,是指专门从事教师职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本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字)和书面表达技能。职业技能决定了教师职业素质的优劣,对于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教育质量的好坏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书育人,必须学会运用最为科学和合适的手段,娴熟地驾驭职业技能,把应该传授的知识以最佳方式让学生掌握和领会。这种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而且还必须与一定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因此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的最佳培养和完善时期不是在其接受师范教育之时,而是在他们从事教育工作一段时期之后,再进行继师范教育之后的再次职业技能培训。
1.4思想素质的再培训工作也需要加强。
教师整体素质的改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业务水平的提高;②职业道德的进步。特别是后者,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显得尤其重要。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社会成员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在进行着新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在考验着人们的灵魂。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几乎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即使牺牲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也心安理得,这些不良的观念和行为对社会风尚产生了非常不利的消极作用。最明显的表现即是:在追逐金钱的驱动下,商品拜物观念深入人心,以至于各行各业、文化教养各不相同的人,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竟然没有太大的区别。
1.5时效性不强。
开展继续教育的目的使教师专业知识得到拓展、更新、补充和提高,但实际效果却与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造成这种时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①培训机构问题。培训机构缺乏一支数量充足、结构精良、业务精湛的培训队伍,很多培训者对新课程理念、教学技能缺乏深入的了解。②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继续教育的很多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理论空泛、内容陈旧。③方法单一。截止目前,很多培训机构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专家学者在台上大讲,受训者在台下听记,完后发证,没有多大实效。④培训机构对继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了解和研究,组织不力,流于形式。
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始终重视师德建设。现在的教师培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气力全部花费在学历以及技能培训上。实质上,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是推进和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总动力,是教师队伍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它把握着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方向,从而也影响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发展进程。那么,如何扭转这个被动的局面呢?
2.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几点措施
2.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形式。
2.1.1举办培训班。将受训的教师组成教学班采用集中面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最常用的形式之一。培训班包括各种类别的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讲习班等。这种形式具有培训容量大、信息密度大、计划性强等特点,比较适用于新教师培训、各类职务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2.1.2举办研修班。组织部分教师围绕某些教育问题展开集体研讨的培训形式。研修班一般时间不长,人数也不多,但人员素质一般要求较高,有比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办班目的主要是通过教育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进行集体研讨,相互交流,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该形式适用于骨干教师培训、高级教师培训、专题研讨等。
2.1.3举行教研活动。主要是通过学校教研组和省、市、区、县教研室等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方式。该方式专于思考,实践探索,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学习方式。此形式十分灵活,而且针对性强,但需要较强的毅力,否则容易流于形式。自学方式常和其它形式培训相结合。培训机构或教师所在学校提出一定的学习要求和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对提高自学质量有重要影响。
2.1.4举行知识补偿培训活动。知识补偿培训就是根据教师目前知识结构存在不适应新课程要求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培训的培训方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问题培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不适应的问题,需要补偿。对体育教师来讲,还存在理论积淀比较薄、文字能力不强、写作基本功差等问题,也需要补偿,采用知识补偿培训,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专业知识补偿培训应与学科培训想结合,主要从本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基本技能、新兴运动项目运用的技能等方面入手,采用专题讲座、实践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适应新课程的需要。理论积淀、文字能力、写作基本功等,也是教师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乏,将会阻碍新课程的顺利进行。针对理论积淀比较薄、文字能力不强、写作基本功差等问题,我们主要采用专题讲座与实践探究、自学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题讲座要从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写作技能方面入手。实践探究、自学辅导主要从实际运用(训练写作)入手,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理论,又能使他们的写作技能得到提高,达到专业知识补偿的目的。
2.1.5举办网络培训。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把培训有关的文件、培训计划、培训要点、培训内容、培训的要求、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调研的结果等发布到广域网上,使浏览网页的教师,通过浏览或下载进行自学的一种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实现了网络信息的共享,因此,也可称为网络共享式。
总之,上述的培训方式在形式上是相对独立的,在实际运用中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如果这些培训方式能够综合运用,对参与培训人员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
2.2.1教师进修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这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渠道。主要有省和地市教育学院、市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等。这些学校大都为独立设置的以师训、干训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机构,长期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2.2.2远程教育进行培训。利用大众传播媒体等实现远距离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这一途径不受教学双方时间、场所、距离等限制,具有灵活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可重复性等特点。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这一途径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2.2.3开展教研、科研、学术团体活动。这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又一重要渠道。我国面向基础教育的教研机构已形成省、地、县、乡、校五级网络,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也已形成一定规模,这些机构和团体对指导中小学开展教学研究和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科研、教研带学习、促提高、出成果是这一途径的重要特色。
其它培训的还有,比如普通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等也都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待开发的重要渠道。各种渠道间还应该能相互沟通,形成网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另一方面能够实施各种培训资源的优化组合,全面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还可以更加方便受训教师的学习等。
2.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类型。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所有学历达标的中小学教师。由于他们在师德修养、理论基础、教学技艺、教育经验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出现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层次的复杂性,其结构形式也必然呈现多层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以分为三大类型为宜,即适应型、提高型、变换型。
2.3.1适应型培训。它的培训对象是刚从大学本、专科毕业走上教学岗位的见习教师和部分初级职务的教师。培训目的要求是,明确做一个本学科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巩固专业思想;正确理解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所任课程的教材;初步掌握备课、上课、实验、辅导、批改作业等基本教学技能,适应所任课程的教学工作,明确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初步具备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适应型培训可采用新教师所在学校和教育学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各校教研组老教师的帮助下,结合教学实践,完成指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并逐项记入教师继续教育档案。教育学院要按照教学计划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介绍教学经验,上好示范课和观摩课,组织好试讲、分析和评议,在较高的层次上给予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指导。
2.3.2提高型培训。它的培训对象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又有培养前途的年轻的中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的要求是使他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深造,在思想品质、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教育思想、教学技艺和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成为新的教学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提高型培训要根据上述目的要求设计教学计划,确定课程内容,选用或编写所需教材。提高型培训宜在教育学院脱产进行,时间半年为宜,还可有一部分纳入学历教育。小学、初中教师读专科起点的本科,高中教师读在职硕士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对这些学员,应单独编班,区别于一般的学历教育班,设计适合需要的课程。
2.3.3变换型培训。它的培训对象是所教学科变换或兼教第二学科的教师。培训目的要求是,掌握新教学科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熟悉教材和教法,具备胜任新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变换型培训的内容应由教师的知识基础和新教课程的差距来定。教师基础好、前后所教课程相近的,可以少培训,否则,就应多培训。这种培训可以通过函授或短期脱产学习取得单科结业证的形式进行。教育学院要制定各专业的单科教学计划,供参加培训的教师选择。
除了以上三种培训类型之外,还有增新型、研讨型等。
2.4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策略。
2.4.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参与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化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和教师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当好一名合格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4.2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律体系。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制度。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认可制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就是任职资格制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与审核制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制度。
2.4.3加强培训者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培训队伍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以,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不需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理论扎实、乐于奉献。培训机构可根据需求,聘请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基层教师、教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充实培训队伍。
2.4.4构建科学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为了深化教师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所开设的课程必须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专业知识和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
2.4.5构建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式的灵活是保证参加培训人数和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继续教育机构应根据地点、人数和学员的实际需求,采取恰当、灵活的培训方式,如:专题研究、送教下乡、阳光师训、案例分析、参观考察、现场指导、录像观摩等。只有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方式,才能真正让学员感受到参加继续教育的重要和乐趣。
2.4.6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硬件建设。良好的培训环境对于激发学员兴趣、彰显教师技能、提高培训质量具有保障作用。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机构应采取一切措施,优先照顾和不断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经济投入、设施设备的投入,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要提高全社会对继续教育的正确认识,主动创新培训手段和培训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加大对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各项硬件以及理论研究的投入,使继续教育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海山.《浅谈教师继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6.8.
[2]石峰,石国利.《加大旋转力度,提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中华教育创新论坛》,2007.9.
【关键词】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职后培训,培养能力
继续教育是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创新型的社会、创新型的经济的保障。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进程的推进,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作为一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十几年的继续教育实践证明,继续教育成绩显著但很多问题也应亟待解决。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积极性不高。①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对继续教育足够的认识;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加上现在升学率的要求大、各种名目繁多的评比,使得教师疲于奔命,因而影响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③培训经费负担较重,国家规定: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地方把本应该政府划拨的部分款项变成了由教师全额负担,从而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1.2学历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存在着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和落后地区教师存在着差异;重点学校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存在着差异;就是在同一地区、同一所学校的内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教师学历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导致教师的综合质量反差巨大,影响到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从而变相地造成中小学生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1.3职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谓教师职业技能,是指专门从事教师职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本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字)和书面表达技能。职业技能决定了教师职业素质的优劣,对于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教育质量的好坏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书育人,必须学会运用最为科学和合适的手段,娴熟地驾驭职业技能,把应该传授的知识以最佳方式让学生掌握和领会。这种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而且还必须与一定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因此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的最佳培养和完善时期不是在其接受师范教育之时,而是在他们从事教育工作一段时期之后,再进行继师范教育之后的再次职业技能培训。
1.4思想素质的再培训工作也需要加强。
教师整体素质的改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业务水平的提高;②职业道德的进步。特别是后者,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显得尤其重要。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社会成员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在进行着新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在考验着人们的灵魂。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几乎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即使牺牲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也心安理得,这些不良的观念和行为对社会风尚产生了非常不利的消极作用。最明显的表现即是:在追逐金钱的驱动下,商品拜物观念深入人心,以至于各行各业、文化教养各不相同的人,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竟然没有太大的区别。
1.5时效性不强。
开展继续教育的目的使教师专业知识得到拓展、更新、补充和提高,但实际效果却与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造成这种时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①培训机构问题。培训机构缺乏一支数量充足、结构精良、业务精湛的培训队伍,很多培训者对新课程理念、教学技能缺乏深入的了解。②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继续教育的很多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理论空泛、内容陈旧。③方法单一。截止目前,很多培训机构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专家学者在台上大讲,受训者在台下听记,完后发证,没有多大实效。④培训机构对继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了解和研究,组织不力,流于形式。
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始终重视师德建设。现在的教师培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气力全部花费在学历以及技能培训上。实质上,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是推进和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总动力,是教师队伍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它把握着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方向,从而也影响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发展进程。那么,如何扭转这个被动的局面呢?
2.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几点措施
2.1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形式。
2.1.1举办培训班。将受训的教师组成教学班采用集中面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最常用的形式之一。培训班包括各种类别的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讲习班等。这种形式具有培训容量大、信息密度大、计划性强等特点,比较适用于新教师培训、各类职务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2.1.2举办研修班。组织部分教师围绕某些教育问题展开集体研讨的培训形式。研修班一般时间不长,人数也不多,但人员素质一般要求较高,有比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办班目的主要是通过教育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进行集体研讨,相互交流,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该形式适用于骨干教师培训、高级教师培训、专题研讨等。
2.1.3举行教研活动。主要是通过学校教研组和省、市、区、县教研室等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方式。该方式专于思考,实践探索,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学习方式。此形式十分灵活,而且针对性强,但需要较强的毅力,否则容易流于形式。自学方式常和其它形式培训相结合。培训机构或教师所在学校提出一定的学习要求和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对提高自学质量有重要影响。
2.1.4举行知识补偿培训活动。知识补偿培训就是根据教师目前知识结构存在不适应新课程要求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培训的培训方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问题培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不适应的问题,需要补偿。对体育教师来讲,还存在理论积淀比较薄、文字能力不强、写作基本功差等问题,也需要补偿,采用知识补偿培训,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专业知识补偿培训应与学科培训想结合,主要从本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基本技能、新兴运动项目运用的技能等方面入手,采用专题讲座、实践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适应新课程的需要。理论积淀、文字能力、写作基本功等,也是教师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乏,将会阻碍新课程的顺利进行。针对理论积淀比较薄、文字能力不强、写作基本功差等问题,我们主要采用专题讲座与实践探究、自学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题讲座要从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写作技能方面入手。实践探究、自学辅导主要从实际运用(训练写作)入手,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理论,又能使他们的写作技能得到提高,达到专业知识补偿的目的。
2.1.5举办网络培训。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把培训有关的文件、培训计划、培训要点、培训内容、培训的要求、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调研的结果等发布到广域网上,使浏览网页的教师,通过浏览或下载进行自学的一种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实现了网络信息的共享,因此,也可称为网络共享式。
总之,上述的培训方式在形式上是相对独立的,在实际运用中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如果这些培训方式能够综合运用,对参与培训人员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
2.2.1教师进修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这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渠道。主要有省和地市教育学院、市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等。这些学校大都为独立设置的以师训、干训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机构,长期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2.2.2远程教育进行培训。利用大众传播媒体等实现远距离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这一途径不受教学双方时间、场所、距离等限制,具有灵活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可重复性等特点。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这一途径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2.2.3开展教研、科研、学术团体活动。这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又一重要渠道。我国面向基础教育的教研机构已形成省、地、县、乡、校五级网络,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也已形成一定规模,这些机构和团体对指导中小学开展教学研究和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科研、教研带学习、促提高、出成果是这一途径的重要特色。
其它培训的还有,比如普通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等也都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待开发的重要渠道。各种渠道间还应该能相互沟通,形成网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另一方面能够实施各种培训资源的优化组合,全面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还可以更加方便受训教师的学习等。
2.3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类型。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所有学历达标的中小学教师。由于他们在师德修养、理论基础、教学技艺、教育经验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出现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层次的复杂性,其结构形式也必然呈现多层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以分为三大类型为宜,即适应型、提高型、变换型。
2.3.1适应型培训。它的培训对象是刚从大学本、专科毕业走上教学岗位的见习教师和部分初级职务的教师。培训目的要求是,明确做一个本学科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巩固专业思想;正确理解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所任课程的教材;初步掌握备课、上课、实验、辅导、批改作业等基本教学技能,适应所任课程的教学工作,明确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初步具备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适应型培训可采用新教师所在学校和教育学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各校教研组老教师的帮助下,结合教学实践,完成指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并逐项记入教师继续教育档案。教育学院要按照教学计划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介绍教学经验,上好示范课和观摩课,组织好试讲、分析和评议,在较高的层次上给予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指导。
2.3.2提高型培训。它的培训对象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又有培养前途的年轻的中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的要求是使他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深造,在思想品质、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教育思想、教学技艺和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成为新的教学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提高型培训要根据上述目的要求设计教学计划,确定课程内容,选用或编写所需教材。提高型培训宜在教育学院脱产进行,时间半年为宜,还可有一部分纳入学历教育。小学、初中教师读专科起点的本科,高中教师读在职硕士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对这些学员,应单独编班,区别于一般的学历教育班,设计适合需要的课程。
2.3.3变换型培训。它的培训对象是所教学科变换或兼教第二学科的教师。培训目的要求是,掌握新教学科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熟悉教材和教法,具备胜任新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变换型培训的内容应由教师的知识基础和新教课程的差距来定。教师基础好、前后所教课程相近的,可以少培训,否则,就应多培训。这种培训可以通过函授或短期脱产学习取得单科结业证的形式进行。教育学院要制定各专业的单科教学计划,供参加培训的教师选择。
除了以上三种培训类型之外,还有增新型、研讨型等。
2.4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策略。
2.4.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参与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化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和教师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当好一名合格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4.2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律体系。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制度。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认可制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就是任职资格制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与审核制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制度。
2.4.3加强培训者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培训队伍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以,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不需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理论扎实、乐于奉献。培训机构可根据需求,聘请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基层教师、教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充实培训队伍。
2.4.4构建科学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为了深化教师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所开设的课程必须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专业知识和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
2.4.5构建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式的灵活是保证参加培训人数和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继续教育机构应根据地点、人数和学员的实际需求,采取恰当、灵活的培训方式,如:专题研究、送教下乡、阳光师训、案例分析、参观考察、现场指导、录像观摩等。只有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方式,才能真正让学员感受到参加继续教育的重要和乐趣。
2.4.6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硬件建设。良好的培训环境对于激发学员兴趣、彰显教师技能、提高培训质量具有保障作用。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机构应采取一切措施,优先照顾和不断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经济投入、设施设备的投入,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要提高全社会对继续教育的正确认识,主动创新培训手段和培训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加大对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各项硬件以及理论研究的投入,使继续教育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海山.《浅谈教师继续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6.8.
[2]石峰,石国利.《加大旋转力度,提高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中华教育创新论坛》,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