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是培养优秀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现状,指出了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质量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课程 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徐蕾(1981- ),女,四川乐山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四川 乐山 614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6-0142-02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人们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之一。广大高职院校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计算机技能理应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必备的基本技能。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软硬件不断得到改善,教学经验也日益丰富,但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素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课程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对提升教学质量、学生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告数据显示,2014年高职院校拟招生专业共有1081个,其中专业点有48668个。截至目前,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297所。中央部门主管的高职院校有4所;地方主管的高职院校共有997所,其中教育部门主管的有389所,其他部门主管的有537所,地方企业主管的有51所;民办高职院校有316所。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院校中有近76%的专业均开设有计算机课程,说明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计算机课程。现在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按照计算机硬件、软件进行区分,其中软件课程又可以细分为编程、软件应用、网络技术三种不同的类型。在教学内容编排、设施配备、教师编组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现状,笔者选取四川10所高职院校,对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1.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的目标。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机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同时,计算机已经成为学生掌握其他知识的重要工具,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觉抓好学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装备层出不穷,这给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基本设置。笔者所调研的10所高职院校中,相关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主要基于对学生基本计算机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多数是偏硬和偏软进行课程设置,偏软的课程又分为编程、应用软件的使用和网络技术三大类。至于偏向于编程的专业,一般开设basic、C语言、FoxPro、C 、VB、JAVA应用技术等课程。与软件应用有关的课程主要包括Authorware、Director、API、ToolBook等,并涉及多媒体制作、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网络通信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扎实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但由于课程内容设置涵盖了硬软件应用的各个方面,存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学习深度不够,全而不深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存在重复和主题不清等问题,导致学生专业知识比较宽泛,缺乏深度,毕业生很难迅速适应计算机专业岗位的工作。
3.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的特点。计算机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突出、对教师知识更新要求高、必须具备良好的软硬件操作技能等特点。计算机专业基础课通常包括计算机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文字录入、文档处理、表格应用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可以掌握常用软件的应用技能。软件设计则开设C语言、VB、VC、数据库等程序设计内容,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设计及编程的技巧,初步具备软件编程能力。网络知识课程通常开设有网络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实务、网络组建、网络技术应用等课程,学生学习这些课程能具备组网、建网、管网的能力。专业技能则是在学生掌握了较为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提升训练而设置的课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得到全面锻炼和提升。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计算机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笔者所选取的10所高职院校中,开设有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占61%,开设动漫制作专业的占33%,开设信息管理专业的占82%,一些高职院校还存在一个专业同时分为若干个专业方向的现象。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设置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随意性;专业培养定位不清晰,存在“堆砌”现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大,来自城市的学生接受过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教育,具备较为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来自乡镇的学生,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条件有限,所以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反应不同,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会认为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其学习愿望;但计算机基础较弱的学生却会感到计算机知识难度较大,学习吃力。
2.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计算机的工具性特征十分突出,这就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应当围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来展开。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在设置计算机课程时,缺乏充分的调研论证,只是循规蹈矩地依循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教学的系统性,按照理论授课、上机实习等传统路子进行教学。而且,理论讲授的内容大多跨度较大,因为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校教师的资历水平,采取自编教材的做法,往往一本教材汇集了众多课程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完全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导致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赶不上趟,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课程 质量提升
[作者简介]徐蕾(1981- ),女,四川乐山人,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软件。(四川 乐山 614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06-0142-02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技能已经成为人们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之一。广大高职院校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计算机技能理应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必备的基本技能。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软硬件不断得到改善,教学经验也日益丰富,但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素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课程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对提升教学质量、学生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现状分析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告数据显示,2014年高职院校拟招生专业共有1081个,其中专业点有48668个。截至目前,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297所。中央部门主管的高职院校有4所;地方主管的高职院校共有997所,其中教育部门主管的有389所,其他部门主管的有537所,地方企业主管的有51所;民办高职院校有316所。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些院校中有近76%的专业均开设有计算机课程,说明各高职院校高度重视计算机课程。现在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按照计算机硬件、软件进行区分,其中软件课程又可以细分为编程、软件应用、网络技术三种不同的类型。在教学内容编排、设施配备、教师编组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现状,笔者选取四川10所高职院校,对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1.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的目标。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计算机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同时,计算机已经成为学生掌握其他知识的重要工具,例如利用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觉抓好学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新装备层出不穷,这给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高职院校计算机教育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基本设置。笔者所调研的10所高职院校中,相关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主要基于对学生基本计算机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多数是偏硬和偏软进行课程设置,偏软的课程又分为编程、应用软件的使用和网络技术三大类。至于偏向于编程的专业,一般开设basic、C语言、FoxPro、C 、VB、JAVA应用技术等课程。与软件应用有关的课程主要包括Authorware、Director、API、ToolBook等,并涉及多媒体制作、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网络通信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扎实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但由于课程内容设置涵盖了硬软件应用的各个方面,存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学习深度不够,全而不深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存在重复和主题不清等问题,导致学生专业知识比较宽泛,缺乏深度,毕业生很难迅速适应计算机专业岗位的工作。
3.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的特点。计算机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具有操作性强、实践性突出、对教师知识更新要求高、必须具备良好的软硬件操作技能等特点。计算机专业基础课通常包括计算机基本原理、操作系统、文字录入、文档处理、表格应用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具备必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可以掌握常用软件的应用技能。软件设计则开设C语言、VB、VC、数据库等程序设计内容,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使计算机专业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设计及编程的技巧,初步具备软件编程能力。网络知识课程通常开设有网络技术基础、网络技术实务、网络组建、网络技术应用等课程,学生学习这些课程能具备组网、建网、管网的能力。专业技能则是在学生掌握了较为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提升训练而设置的课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可以得到全面锻炼和提升。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力地促进了计算机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计算机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课程,笔者所选取的10所高职院校中,开设有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占61%,开设动漫制作专业的占33%,开设信息管理专业的占82%,一些高职院校还存在一个专业同时分为若干个专业方向的现象。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设置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随意性;专业培养定位不清晰,存在“堆砌”现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的生源复杂,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大,来自城市的学生接受过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教育,具备较为扎实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来自乡镇的学生,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条件有限,所以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计算机基础的不同,导致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反应不同,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会认为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不能满足其学习愿望;但计算机基础较弱的学生却会感到计算机知识难度较大,学习吃力。
2.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计算机的工具性特征十分突出,这就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应当围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来展开。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在设置计算机课程时,缺乏充分的调研论证,只是循规蹈矩地依循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教学的系统性,按照理论授课、上机实习等传统路子进行教学。而且,理论讲授的内容大多跨度较大,因为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提升学校教师的资历水平,采取自编教材的做法,往往一本教材汇集了众多课程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完全掌握教材上的内容,导致学生感到学习困难,赶不上趟,甚至产生厌学心理,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