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切身体会了欧盟僵化体制与政治分裂的害处,而上世纪90年代的一系列战争更给他留下难忘的痛和尴尬。
提起伏思达,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难有印象。这位富有学者风范的比利时前首相(1999年~2008年在任),显然没有像德国、法国、英国领导人那样受到国际国内舆论的太多关注。但就是他。敢于在国际上“一鸣惊人”,他曾在第二届国际全球化会议上毫不留情地发言指责西方国家“同情心虚伪”:在提供国际援助的同时利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将利润从发展中国家手中抢走,间接导致了后者的贫困。其演讲稿被英国《卫报》刊出后,引起极大反响。在对待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伏思达又敢于站在英美国家的对立面,他曾建议建立一个北约以外的欧洲防御联盟,摆脱英美的过度干涉,结果惹得两国领导人布莱尔和布什不高兴,他与欧盟委员会主席一职也失之交臂。还是他,在执政和卸任的多年间,为了推进欧洲一体化,为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而尽心竭力,做出了不懈努力。2005年,他著的《欧洲合众国》一书出版发行,立即引起轰动。随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今年5月,伏思达为宣扬自己的“欧洲合众国”之梦,给自己著作的中文版造势,来到中国,接受了《世界知识》记者的采访。
设想还是空想
面前的伏思达虽然56岁,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他的语调抑扬顿挫,再加上肢体语言,很富表现力。
采访的主要话题及伏思达所要强调的自然是他对新欧洲的设想——“欧洲合众国”。
正如伏思达所说:由于欧盟内部分裂和软弱涣散,当发生巴尔干冲突时,欧盟甚至不得不请美国出面制止;欧盟在提出专利计划五年后还在争论专利应该用什么语言撰写,面对普通民众关心的就业和犯罪率等重大问题欧盟关注较少,相反却沉湎于那些琐碎小事,诸如下蛋的鸡窝应安装何种规格的电池,对果酱的成份的规定等等,作为一个联合国家机构,欧盟常常被各国推出来当作不得人心政策的挡箭牌,它的成就和业绩却总是被归功于成员国,而当形势变得困难时,则没有一个政治家出来为欧盟辩护。
10年前,伏思达出任比利时首相,尤其是担任欧洲轮值国主席后,就一直致力于推进欧洲一体化。但多年的从政经历,让他切身体会到了欧盟僵化体制与政治分裂的害处,而上世纪90年代发生在欧洲人眼皮底下的巴尔干战争给伏思达那些怀抱欧洲统一梦想的政治家的内心深处留下了难忘的痛——那一系列战争断断续续打了八年,其中最长的波黑战争打了三年零八个月。当欧洲人不得不请美国人帮忙、美国人立即通过战争夺取对巴尔干事务的主导权时,欧洲人尴尬之极。如今,构建一个“欧洲合众国”已成了伏思达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欧洲不应仅限于实现一个大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在政治上、外交上欧洲联合应当进一步深化,向欧洲合众国迈进。
“欧洲合众国”的提出引起很大反响,自然也引起许多人的质疑,如英国《卫报》就认为“过于激进,脱离现实”。说实话,伏思达的设想在我们看来也过于理想,欧洲真的能像美利坚合众国走过的道路那样。建设一个“欧洲合众国”吗?欧洲的民族复杂性可要远远超过美国。我们的不解和迷惑还有:被许多中国人认为政治稳定、生活富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欧洲真的像他所说的“陷入危机”、处于“十字路口”,一定要开列“欧洲合众国”这样的“药方”吗?他以欧洲人的视角,在对中国等新兴亚洲国家发展前景予以评估时,所列世界强国名单上为什么没有欧洲国家?
伏思达这样解释:欧洲联盟已经发展了50年,让欧洲只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区存在,还是建立一个政治一体化,来面对世界强国和新兴国家的挑战,是一个必须做出的选择。苏联解体后,美国取得了无可置疑的世界强国地位,特别是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而在经济方面,新的竞争者又出现在东方。继日本之后,新的增长极,如中国和印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几年之间,亚洲凭借自己的力量转移了世界经济的重心,而这一演变将来必定会进一步加剧。几年之后,世界将拥有四个强国:美国、中国、印度和日本。那时候欧洲将扮演什么角色?从前,欧洲统一是所有蓝图中最有前途的一个。如今,欧洲联盟政治上被分裂,经济上被削弱。如果欧洲要想在未来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它就必须加深一体化,只有强大的“欧洲合众国”才能够应对这些挑战,不辜负我们公民的期待。这就是我说欧洲正处在“十字路口”的原因。
对于欧洲将要面对的外部挑战,伏思达向记者进一步坦言:“现在有‘七国集团’,基于经济实力,未来30年的‘七国集团’将会是中国、美国、日本、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印度,但是没有欧洲国家,除非欧洲联合起来。我们现在有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货币,但要同时整合其他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达成统一的欧洲经济体、统一的政治体,才能和中美等国家竞争。尽管现在德国、法国都是很大的经济体,但不足以和它们竞争。”
伏思达表示,欧洲可以像美国一样组成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这是一个“硬核心”,其他国家可以加入以这个“硬核心”为中心的“欧洲国家组织”。他还为新欧洲做出了富有见地的规划:首先,建立一个采用直接选举的欧洲议会。其次,改变现有的财政政策。最富裕成员国人均财政贡献不要超过事先确定的最高限额,并用百分比表明欧盟的平均水平。再次,加强政治、经济、司法、外交、防务等方面的密切合作。
此次金融危机更坚定了伏思达的设想,他表示:“我的梦想应该较四年前有更多的支持者。这是显而易见的。欧洲没有哪个国家,世界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这次危机中独善其身。这次的全球危机需要全球协调行动……在欧洲我们需要一个欧洲战略,一个欧洲政府。我2005年写下《欧洲合众国》一书,但是书里的观点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付诸实践。”
在和伏思达的交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政治家的社会使命感。英国《金融时报》一位著名评论家指出,由于缺乏替代性的想法,伏思达的倡议将主导未来数年内关于欧洲未来的讨论。
合众国之梦的政治沃土
伏思达的故乡比利时位于欧洲西北部,地处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交界处。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比利时扮演着缓和欧洲民族冲突的角色。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复杂的政治形势,也催生了比利时人向往欧洲一体化的热情。比利时是欧盟创始国之一,也是欧元创始国之一,它见证了欧盟一步步的发展。
采访中,当记者问伏思达如何看待布鲁塞尔被称作“欧洲之都”时,他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它确实是欧洲的首都,是欧盟总部所在地,是欧洲议会所在地,是不同文仡的连接点。你可以想象,如果把欧盟总部放在巴黎的话,德国人会不同意;如果放在柏林的话,法国人同样心里不满意,如果放在伦敦的话,别人会说‘哦,不,英国是个岛国,太过狭小和偏僻’。我们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只有布鲁塞尔才能代表多元他的欧洲,如果你要找出一个能够整合多元化为一体的城市的话,那就是布鲁塞尔。”
用“change”来描绘对中国的印象
伏思达作为首相曾先后访问过北京和香港,为推动中比两国经贸合作和互利互惠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在比利时根特市,中比两国举办了“弗拉芒根特国际贸易博览会”。在时任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的陪同下,伏思达参观了中国馆,并对有中国特色的剪纸、篆刻、绘画和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还将中国书法家写的“中比风和”四个大字挂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伏思达反复用“change”来描绘对中国的印象,他说:“我来过中国三四次。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的文明多样,每次来中国都能发现有很多变化。我多年前去过故宫,这次又去了,那是个神秘的地方。”
采访伏思达的前一天,在比利时驻华使馆举办了他的著作中文版的签名售书仪式。当天下午,他忙里偷闲到北京鼓楼附近游玩。据陪同他的人说。他既没有带保镖也没有向中方申请提供安保措施,而是随意带着几个官员徜徉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当时真让人为他捏了一把汗。好在没有人认出他,只把他当成是一名普通的外国游人。他也乐于独享在异国他乡的宁静,他时而对路边打麻将、下象棋的老人产生兴趣而驻足观望,时而又仔细端详古老的民居,显现孩童般的好奇。或许在这一刻,伏思达才真正体味到了这个东方古国的奇妙神韵所在。
提起伏思达,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难有印象。这位富有学者风范的比利时前首相(1999年~2008年在任),显然没有像德国、法国、英国领导人那样受到国际国内舆论的太多关注。但就是他。敢于在国际上“一鸣惊人”,他曾在第二届国际全球化会议上毫不留情地发言指责西方国家“同情心虚伪”:在提供国际援助的同时利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将利润从发展中国家手中抢走,间接导致了后者的贫困。其演讲稿被英国《卫报》刊出后,引起极大反响。在对待伊拉克战争问题上,伏思达又敢于站在英美国家的对立面,他曾建议建立一个北约以外的欧洲防御联盟,摆脱英美的过度干涉,结果惹得两国领导人布莱尔和布什不高兴,他与欧盟委员会主席一职也失之交臂。还是他,在执政和卸任的多年间,为了推进欧洲一体化,为建立一个“欧洲合众国”而尽心竭力,做出了不懈努力。2005年,他著的《欧洲合众国》一书出版发行,立即引起轰动。随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今年5月,伏思达为宣扬自己的“欧洲合众国”之梦,给自己著作的中文版造势,来到中国,接受了《世界知识》记者的采访。
设想还是空想
面前的伏思达虽然56岁,看起来却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他的语调抑扬顿挫,再加上肢体语言,很富表现力。
采访的主要话题及伏思达所要强调的自然是他对新欧洲的设想——“欧洲合众国”。
正如伏思达所说:由于欧盟内部分裂和软弱涣散,当发生巴尔干冲突时,欧盟甚至不得不请美国出面制止;欧盟在提出专利计划五年后还在争论专利应该用什么语言撰写,面对普通民众关心的就业和犯罪率等重大问题欧盟关注较少,相反却沉湎于那些琐碎小事,诸如下蛋的鸡窝应安装何种规格的电池,对果酱的成份的规定等等,作为一个联合国家机构,欧盟常常被各国推出来当作不得人心政策的挡箭牌,它的成就和业绩却总是被归功于成员国,而当形势变得困难时,则没有一个政治家出来为欧盟辩护。
10年前,伏思达出任比利时首相,尤其是担任欧洲轮值国主席后,就一直致力于推进欧洲一体化。但多年的从政经历,让他切身体会到了欧盟僵化体制与政治分裂的害处,而上世纪90年代发生在欧洲人眼皮底下的巴尔干战争给伏思达那些怀抱欧洲统一梦想的政治家的内心深处留下了难忘的痛——那一系列战争断断续续打了八年,其中最长的波黑战争打了三年零八个月。当欧洲人不得不请美国人帮忙、美国人立即通过战争夺取对巴尔干事务的主导权时,欧洲人尴尬之极。如今,构建一个“欧洲合众国”已成了伏思达毕生追求的政治理想:欧洲不应仅限于实现一个大的经济和金融市场,在政治上、外交上欧洲联合应当进一步深化,向欧洲合众国迈进。
“欧洲合众国”的提出引起很大反响,自然也引起许多人的质疑,如英国《卫报》就认为“过于激进,脱离现实”。说实话,伏思达的设想在我们看来也过于理想,欧洲真的能像美利坚合众国走过的道路那样。建设一个“欧洲合众国”吗?欧洲的民族复杂性可要远远超过美国。我们的不解和迷惑还有:被许多中国人认为政治稳定、生活富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欧洲真的像他所说的“陷入危机”、处于“十字路口”,一定要开列“欧洲合众国”这样的“药方”吗?他以欧洲人的视角,在对中国等新兴亚洲国家发展前景予以评估时,所列世界强国名单上为什么没有欧洲国家?
伏思达这样解释:欧洲联盟已经发展了50年,让欧洲只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区存在,还是建立一个政治一体化,来面对世界强国和新兴国家的挑战,是一个必须做出的选择。苏联解体后,美国取得了无可置疑的世界强国地位,特别是在政治和军事方面。而在经济方面,新的竞争者又出现在东方。继日本之后,新的增长极,如中国和印度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几年之间,亚洲凭借自己的力量转移了世界经济的重心,而这一演变将来必定会进一步加剧。几年之后,世界将拥有四个强国:美国、中国、印度和日本。那时候欧洲将扮演什么角色?从前,欧洲统一是所有蓝图中最有前途的一个。如今,欧洲联盟政治上被分裂,经济上被削弱。如果欧洲要想在未来世界舞台上发挥作用,它就必须加深一体化,只有强大的“欧洲合众国”才能够应对这些挑战,不辜负我们公民的期待。这就是我说欧洲正处在“十字路口”的原因。
对于欧洲将要面对的外部挑战,伏思达向记者进一步坦言:“现在有‘七国集团’,基于经济实力,未来30年的‘七国集团’将会是中国、美国、日本、巴西、俄罗斯、墨西哥、印度,但是没有欧洲国家,除非欧洲联合起来。我们现在有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货币,但要同时整合其他的经济力量和社会力量达成统一的欧洲经济体、统一的政治体,才能和中美等国家竞争。尽管现在德国、法国都是很大的经济体,但不足以和它们竞争。”
伏思达表示,欧洲可以像美国一样组成一个联邦制的国家,这是一个“硬核心”,其他国家可以加入以这个“硬核心”为中心的“欧洲国家组织”。他还为新欧洲做出了富有见地的规划:首先,建立一个采用直接选举的欧洲议会。其次,改变现有的财政政策。最富裕成员国人均财政贡献不要超过事先确定的最高限额,并用百分比表明欧盟的平均水平。再次,加强政治、经济、司法、外交、防务等方面的密切合作。
此次金融危机更坚定了伏思达的设想,他表示:“我的梦想应该较四年前有更多的支持者。这是显而易见的。欧洲没有哪个国家,世界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在这次危机中独善其身。这次的全球危机需要全球协调行动……在欧洲我们需要一个欧洲战略,一个欧洲政府。我2005年写下《欧洲合众国》一书,但是书里的观点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付诸实践。”
在和伏思达的交谈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政治家的社会使命感。英国《金融时报》一位著名评论家指出,由于缺乏替代性的想法,伏思达的倡议将主导未来数年内关于欧洲未来的讨论。
合众国之梦的政治沃土
伏思达的故乡比利时位于欧洲西北部,地处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交界处。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比利时扮演着缓和欧洲民族冲突的角色。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复杂的政治形势,也催生了比利时人向往欧洲一体化的热情。比利时是欧盟创始国之一,也是欧元创始国之一,它见证了欧盟一步步的发展。
采访中,当记者问伏思达如何看待布鲁塞尔被称作“欧洲之都”时,他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它确实是欧洲的首都,是欧盟总部所在地,是欧洲议会所在地,是不同文仡的连接点。你可以想象,如果把欧盟总部放在巴黎的话,德国人会不同意;如果放在柏林的话,法国人同样心里不满意,如果放在伦敦的话,别人会说‘哦,不,英国是个岛国,太过狭小和偏僻’。我们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语言,只有布鲁塞尔才能代表多元他的欧洲,如果你要找出一个能够整合多元化为一体的城市的话,那就是布鲁塞尔。”
用“change”来描绘对中国的印象
伏思达作为首相曾先后访问过北京和香港,为推动中比两国经贸合作和互利互惠做出了重要贡献。2005年在比利时根特市,中比两国举办了“弗拉芒根特国际贸易博览会”。在时任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章启月的陪同下,伏思达参观了中国馆,并对有中国特色的剪纸、篆刻、绘画和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还将中国书法家写的“中比风和”四个大字挂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伏思达反复用“change”来描绘对中国的印象,他说:“我来过中国三四次。最大的感受是中国的文明多样,每次来中国都能发现有很多变化。我多年前去过故宫,这次又去了,那是个神秘的地方。”
采访伏思达的前一天,在比利时驻华使馆举办了他的著作中文版的签名售书仪式。当天下午,他忙里偷闲到北京鼓楼附近游玩。据陪同他的人说。他既没有带保镖也没有向中方申请提供安保措施,而是随意带着几个官员徜徉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当时真让人为他捏了一把汗。好在没有人认出他,只把他当成是一名普通的外国游人。他也乐于独享在异国他乡的宁静,他时而对路边打麻将、下象棋的老人产生兴趣而驻足观望,时而又仔细端详古老的民居,显现孩童般的好奇。或许在这一刻,伏思达才真正体味到了这个东方古国的奇妙神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