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摘要】目的:探讨山栀茶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和蛋清诱导小鼠足肿胀建立炎症模型观察山栀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山栀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乙酸乙酯提取部分(16 g·kg-1)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与蛋清胶诱导的小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栀茶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有差异,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关键词】山栀茶;提取部分;抗炎
山栀茶(Radix Pittospori)是海桐花科植物海金子PittosporumillicioidesMak.的干燥根,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广西等地,植物资源丰富。山栀茶性苦、涩、平,归肺、脾、大肠经,具有活血通络、接骨消肿、解读止痛的功效,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折、胃痛、牙痛等。山栀茶作为民族用药在民间应用广泛,但通过初步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对该药的化学成分研究有限,并且尚未开展对其药理活性的研究[1,2]。本研究旨在对山栀茶不同提取部位进行抗炎药理活性研究,为探讨山栀茶的活性部位,充分利用药材资源和开发民族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和试剂 山栀茶(市售);地塞米松、吗啡、吲哚美辛(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90104);蛋清(Sigma公司产品);二甲苯、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均为分析纯。
1.2 动物 SPF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兼用,体质量18~22 g,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桂)2003-2003;SPF级SD小鼠,体质量150~160 g,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桂)2003-2003。
1.3 仪器 YLS-Q4打孔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设备站);YLS-7B足趾容积测量仪(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设备站),RE-52AAA旋转蒸发仪(上海安亭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HH-S恒温水浴锅(金坛市亿通电子有限公司)。
1.4 方法
1.4.1 山栀茶不同提取部位的制备 山栀茶粉碎后经95%乙醇回流提取2次、 70%乙醇回流提取1次,回收乙醇得浸膏;浸膏加水分散后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分别萃取,回收有机溶剂得相应提取部位。
1.4.2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3] 选取雄性小鼠50 只,随机分5 组。阴性对照组给予蒸馏水10 mL /kg,连续灌胃给药5 d; 阳性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溶液0. 4 mg /kg,第4 天开始灌胃给药;样品组分为治疗组I、II、III(分别对应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下同),连续灌胃5 d。末次给药后0.5 h,小鼠左耳正反面各注射二甲苯于10 μL致炎,15 min 后脱臼致死,用直径为8 mm 的打孔器沿左右耳片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左右耳的重量差作为肿胀度,比较组间差异显著性。并计算肿胀抑制率。
1.4.3 对蛋清所致小鼠后足跖肿胀的影响[3] 选取SD雄性小鼠50只, 按体重分层随机分5组。在各鼠右后足踝关节处做标记, 按足容积测定法测定各鼠足容积两次, 取平均值作为各鼠给药前正常足容积。ig给予样品(1 m l/100 g 体重) , ip给予地塞米松, 模型对照组ig相同容量的蒸馏水。给药后30 min, 每鼠右后足跖部皮下注射10%鲜鸡蛋清生理盐水溶液0. 1 m l致炎, 分别于致炎后30、60、120、240、360 min测定各鼠右肢足容积, 观察致炎前后小鼠足容积的变化值。
1.5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当P<0. 05 时即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当P >0.05时即提示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其中,与对照组相比,以乙酸乙酯组(16 g·kg-1、8 g·kg-1)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抗炎镇痛活性近似于地塞米松。
2.2 对蛋清所致小鼠后足跖肿胀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乙酸乙酯组(16 g·kg-1)在给药4 h后抑制作用最强(P<0.01),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抗炎镇痛活性近似于地塞米松。
3 讨论
目前,国内尚无对山栀茶药理活性及活性部位的研究,在国内对该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中,从中分离得到的已知结构的化合物有:粟猪殃殃素(大叶茜草素)、豆甾醇、3α-羟基-20-脱甲异木油树-14(15)-烯-28, 30-二酸、1, 3-二羟基蒽醌类等蒽醌类成分、丁香树脂醇双葡萄糖苷以及挥发性成分。随着国家对民族医药发掘程度的加深加快,山栀茶作为在民间具有广泛应用基础但又缺乏现代药理学研究支撑的民族药,应当进一步开展对其药理活性及活性部位的研究工作。本文采用实验性炎症模型,观察山栀茶不同溶剂提取部位与药效的关系。山栀茶乙酸乙酯部位能显著地减少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程度和由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抗炎活性最高,提示山栀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对急性、早期炎症具有抗炎作用,可从中寻找抗炎的活性成分。
作者简介:
唐西(1980~),女,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药物分析专业
*通讯作者:伍善广(1974~),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药物新剂型。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大學科学基金项目(校科医1307203)
参考文献
[1]肖炳坤,黄荣清,杨建云,等. 山栀茶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2.
[2] 肖炳坤,王伟兰,黄荣清,等. 山栀茶中一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J].药学学报,2011
[3] 林小凤,张慧,隋臻,等. 七叶莲不同溶剂提取部分的抗炎镇痛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
【摘要】目的:探讨山栀茶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诱导小鼠耳廓肿胀和蛋清诱导小鼠足肿胀建立炎症模型观察山栀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炎作用;采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山栀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镇痛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乙酸乙酯提取部分(16 g·kg-1)对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与蛋清胶诱导的小鼠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栀茶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有差异,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关键词】山栀茶;提取部分;抗炎
山栀茶(Radix Pittospori)是海桐花科植物海金子PittosporumillicioidesMak.的干燥根,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山西、江苏,安徽、浙江、广西等地,植物资源丰富。山栀茶性苦、涩、平,归肺、脾、大肠经,具有活血通络、接骨消肿、解读止痛的功效,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骨折、胃痛、牙痛等。山栀茶作为民族用药在民间应用广泛,但通过初步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对该药的化学成分研究有限,并且尚未开展对其药理活性的研究[1,2]。本研究旨在对山栀茶不同提取部位进行抗炎药理活性研究,为探讨山栀茶的活性部位,充分利用药材资源和开发民族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品和试剂 山栀茶(市售);地塞米松、吗啡、吲哚美辛(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20090104);蛋清(Sigma公司产品);二甲苯、乙醇、三氯甲烷、乙酸乙酯、冰醋酸均为分析纯。
1.2 动物 SPF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兼用,体质量18~22 g,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桂)2003-2003;SPF级SD小鼠,体质量150~160 g,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桂)2003-2003。
1.3 仪器 YLS-Q4打孔器(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设备站);YLS-7B足趾容积测量仪(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设备站),RE-52AAA旋转蒸发仪(上海安亭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HH-S恒温水浴锅(金坛市亿通电子有限公司)。
1.4 方法
1.4.1 山栀茶不同提取部位的制备 山栀茶粉碎后经95%乙醇回流提取2次、 70%乙醇回流提取1次,回收乙醇得浸膏;浸膏加水分散后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分别萃取,回收有机溶剂得相应提取部位。
1.4.2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3] 选取雄性小鼠50 只,随机分5 组。阴性对照组给予蒸馏水10 mL /kg,连续灌胃给药5 d; 阳性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溶液0. 4 mg /kg,第4 天开始灌胃给药;样品组分为治疗组I、II、III(分别对应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下同),连续灌胃5 d。末次给药后0.5 h,小鼠左耳正反面各注射二甲苯于10 μL致炎,15 min 后脱臼致死,用直径为8 mm 的打孔器沿左右耳片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称重,左右耳的重量差作为肿胀度,比较组间差异显著性。并计算肿胀抑制率。
1.4.3 对蛋清所致小鼠后足跖肿胀的影响[3] 选取SD雄性小鼠50只, 按体重分层随机分5组。在各鼠右后足踝关节处做标记, 按足容积测定法测定各鼠足容积两次, 取平均值作为各鼠给药前正常足容积。ig给予样品(1 m l/100 g 体重) , ip给予地塞米松, 模型对照组ig相同容量的蒸馏水。给药后30 min, 每鼠右后足跖部皮下注射10%鲜鸡蛋清生理盐水溶液0. 1 m l致炎, 分别于致炎后30、60、120、240、360 min测定各鼠右肢足容积, 观察致炎前后小鼠足容积的变化值。
1.5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用SPSS 17. 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当P<0. 05 时即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当P >0.05时即提示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其中,与对照组相比,以乙酸乙酯组(16 g·kg-1、8 g·kg-1)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抗炎镇痛活性近似于地塞米松。
2.2 对蛋清所致小鼠后足跖肿胀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乙酸乙酯组(16 g·kg-1)在给药4 h后抑制作用最强(P<0.01),与地塞米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抗炎镇痛活性近似于地塞米松。
3 讨论
目前,国内尚无对山栀茶药理活性及活性部位的研究,在国内对该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中,从中分离得到的已知结构的化合物有:粟猪殃殃素(大叶茜草素)、豆甾醇、3α-羟基-20-脱甲异木油树-14(15)-烯-28, 30-二酸、1, 3-二羟基蒽醌类等蒽醌类成分、丁香树脂醇双葡萄糖苷以及挥发性成分。随着国家对民族医药发掘程度的加深加快,山栀茶作为在民间具有广泛应用基础但又缺乏现代药理学研究支撑的民族药,应当进一步开展对其药理活性及活性部位的研究工作。本文采用实验性炎症模型,观察山栀茶不同溶剂提取部位与药效的关系。山栀茶乙酸乙酯部位能显著地减少二甲苯诱导的耳廓肿胀程度和由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抗炎活性最高,提示山栀茶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对急性、早期炎症具有抗炎作用,可从中寻找抗炎的活性成分。
作者简介:
唐西(1980~),女,广西柳州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药物分析专业
*通讯作者:伍善广(1974~),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药物新剂型。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大學科学基金项目(校科医1307203)
参考文献
[1]肖炳坤,黄荣清,杨建云,等. 山栀茶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2.
[2] 肖炳坤,王伟兰,黄荣清,等. 山栀茶中一个新的三萜类化合物[J].药学学报,2011
[3] 林小凤,张慧,隋臻,等. 七叶莲不同溶剂提取部分的抗炎镇痛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