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只局限于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和解题方式的教学,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不断开展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吸引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初中数学学习后进学生,其本身智力及感官条件与正常学生并无大的区别,但其学习的成效低于其智力潜能的正常期望水平,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学习效果长期未能达到教学目标的一般要求。
从该阶段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潜力和感官发育程度来看,初中数学学习后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准是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因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成效如何不仅建立在小学数学学习基础上,更多的是建立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学生的自我学习的努力程度。其次,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面临的不再是幼儿期简单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而是处于少年阶段的以数学理论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这一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具有十分复杂的理论教学内容,还存在偏向抽象思维的教学内容,这一阶段的学习需要良好的记忆能力和理论运用水平,而这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比较困难。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当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和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不断丰富数学知识结构,夯实数学学习基础,提高运用数学理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关心引导学生,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灌输数学学习正能量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长期处于数学学习困难境地的学生,本身自信心不足,遭遇的挫败较大,往往容易放弃数学课程的学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当承认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并且一视同仁,对学习困难学生应当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更多的条件帮助和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学生在接触初中数学新的教学内容时,往往会出现两种心情:好奇心和惧怕心。好奇心是学生探索新领域新知识时的积极心态,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心理,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惧怕心理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消极心理,惧怕心理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学生无法学好新的知识。对初中数学学习后进生的转化,首先应当从这“两颗心”出发,打破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和思想包袱,不断灌输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正能量,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克服数学学习的惧怕心理。
二、因材施教,对特殊群体进行特殊照顾
初中学生大多数是从不同的生源地汇集而来,不同地区形成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这些差距导致了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成效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主体地位,把传统的“要我学”的思想观念转变为“我要学”的观念,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并从中摸索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把学生整体分为若干个层面。对初中数学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所侧重,实行特殊群体特殊照顾的教学策略,并以此为根据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实现适合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教学策略,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方式,让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获得各自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三、超前辅导,课后补差
初中数学后进学生学习落后并非是由于学习主体的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基本原理、公式等的记忆,数学学习的思维,数学语言的阅读及相关计算、表达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或障碍。概括来说,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科学。因此,为克服后进生学习困难,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实行超前辅导、课后补差。课前辅导就是对新讲授的课程中需要运用到的旧知识进行提前复习,补充学生的基础空白点,减少课堂教学中因旧知识的影响导致学困生接受慢的情况;课后补差就是针对课堂讲授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一步复习巩固,并针对性地辅导,点拨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侧重于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额外开小灶,逐步把学生的学习差距缩小,补充学生的基础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唐瑞芬.数学教育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林崇德.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罗艳)
从该阶段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潜力和感官发育程度来看,初中数学学习后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准是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因为,初中数学的学习成效如何不仅建立在小学数学学习基础上,更多的是建立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学生的自我学习的努力程度。其次,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阶段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面临的不再是幼儿期简单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而是处于少年阶段的以数学理论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这一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具有十分复杂的理论教学内容,还存在偏向抽象思维的教学内容,这一阶段的学习需要良好的记忆能力和理论运用水平,而这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比较困难。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应当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和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不断丰富数学知识结构,夯实数学学习基础,提高运用数学理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关心引导学生,树立学生学习信心,灌输数学学习正能量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长期处于数学学习困难境地的学生,本身自信心不足,遭遇的挫败较大,往往容易放弃数学课程的学习。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当承认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并且一视同仁,对学习困难学生应当给予更大的关注,创造更多的条件帮助和引导学生走出学习困境。学生在接触初中数学新的教学内容时,往往会出现两种心情:好奇心和惧怕心。好奇心是学生探索新领域新知识时的积极心态,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心理,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惧怕心理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消极心理,惧怕心理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学生无法学好新的知识。对初中数学学习后进生的转化,首先应当从这“两颗心”出发,打破学生学习的后顾之忧和思想包袱,不断灌输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正能量,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克服数学学习的惧怕心理。
二、因材施教,对特殊群体进行特殊照顾
初中学生大多数是从不同的生源地汇集而来,不同地区形成的教学模式造成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这些差距导致了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成效的差异。因此,教师应当多与学生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想法,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主体地位,把传统的“要我学”的思想观念转变为“我要学”的观念,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并从中摸索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把学生整体分为若干个层面。对初中数学学习后进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所侧重,实行特殊群体特殊照顾的教学策略,并以此为根据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实现适合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教学策略,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管理方式,让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获得各自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三、超前辅导,课后补差
初中数学后进学生学习落后并非是由于学习主体的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基本原理、公式等的记忆,数学学习的思维,数学语言的阅读及相关计算、表达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或障碍。概括来说,初中数学后进生学习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学习数学的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科学。因此,为克服后进生学习困难,应当对这部分学生实行超前辅导、课后补差。课前辅导就是对新讲授的课程中需要运用到的旧知识进行提前复习,补充学生的基础空白点,减少课堂教学中因旧知识的影响导致学困生接受慢的情况;课后补差就是针对课堂讲授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进一步复习巩固,并针对性地辅导,点拨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侧重于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额外开小灶,逐步把学生的学习差距缩小,补充学生的基础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唐瑞芬.数学教育理论选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林崇德.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