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大数据和电子政务的相关概念,然后分析了我国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从信息资源平台建设、数字鸿沟、量化性数据以及在线服务和激励功能等四个特点出发,分析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最后就我国如何在大数据下实现电子政务的变革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政务;数字鸿沟
随着大数据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不断得到发展革新与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理念也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化。人们能够站在更高、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世界,认识问题。越来越多领域的先锋者都开始思考如何将大数据运用到本领域之中,以期在整合资源的利用下使得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电子政务这一领域也不例外。旨在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将传统政府职能与服务转移到互联网上,从而实现跨越时间、部门、地域的政府信息资源与服务的共享,使得民众能够实时、高效、便捷的与政府互动。
一、大数据与电子政务概述
(一)大数据概念
最早提出大数据概念是在2008年美国的NATURE杂志,该杂志发行了BigData专刊。2011年McKinsey & Company就大数据发布了详尽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中就大数据的影响、应用领域及处理这些数据能够得到的潜在价值等进行了分析。到目前为止,对于大数据的定义仍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不过学界多以IDC提出的4V定义来进行描述。IDC提出的4V定义突出了大数据的四个特点,即Volume(海量的)、Variety(多种类的)、Velocity(高速的)、Value(高价值但密度低)。这种定义强调了大数据的核心并非是追求无限量的、无意义的数据集合,而是强调如何提高整合庞大的数据资源的能力,挖掘出有利于各行业发展的价值信息从而推动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二)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对于其定义有很多不同的认识。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认为电子政务是政府的一种利用密集的信息通信技术手段以及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其宗旨在于效率的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政府与公众关系的改善,最终实现广泛的社会认同度,便于公民更好的参政议政。从内容上来看,电子政务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行政方式的无纸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以及行政法律关系的虚拟化,推动新型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一个再造过程,这一模式能够缩短时间、空间带来的局限,使得公民能够及时便捷地参与到政府管理中来。
二、大数据的大应用
目前,大数据在经济商业、医疗、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这是一种全新的认知世界的方法。不管哪一领域,大数据都不仅仅局限于数据的集聚,只有更有力的提取、整合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才能使得大数据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经济商业领域,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了采购以及库存的合理化安排,通过分析网上顾客购物习惯的数据实现细分市场的个性化服务;银行机构通过网上企业的交易、财务等状况分析从而决定是否向该企业发放贷款以及发放何种类型的贷款等;诸如Alibaba、EBay等电子商务企业也通过自身收集的大量用户交易数据,通过分析帮助卖家其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和产品精确定位,这有力地促进了电子商务资源整合与发展。
在医疗卫生领域很多运用到大数据分析。伴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革新,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在大数据工具的基础上,美国开始推出精准医学计划,即由超过100万的志愿者队列创建一个庞大的基因数据、生物样本、电子健康信息等数据的新型研究模型,以期实现癌症治疗的短期目标,实现健康管理的长期目标。在医药研发方面,医药公司通过分析互联网上公众疾病药品的需求趋势,从而更好的分配有限而昂贵的研发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新型药品的研发与推广;在疾病诊疗方面,通过健康云平台实现居民健康数据的采集与收集,并利用在线专家咨询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公共卫生部门可以通过整合分析公共卫生大数据,实现疾病监控体系,从而提高疾病的预防和预警。
在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到农业生产环境的监控,包括空气、土壤、水等监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精准化”的农资配方、“智慧化”管理决策、设施控制以及农产品加工运输流通各环节都有大数据的支撑。另外,农业科研中生物实验等数据分析也离不开大数据的应用,如基因图谱、农业基因组数据等。
三、我国电子政务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于大数据的研究起步较晚。1999年才开始有关大数据的研究工作。2013年,维克托·迈克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掀起国内的“大数据”热潮。在国家的积极推动下,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率先推出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通过将本地区数十余部门的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并且向全社会开放以期实现资源共享。201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部委中专门成立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实现对我国宏观调控和重大决策的全力支持。综合国内研究状况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电子政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的相关研究以及政府微博、移动政务的相关研究。对于大数据环境背景下的电子政务的研究仍然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研究。而具体来说,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尚未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在服务信息的及时更新方面,我国政府网站的网站主要是从信息、专题、查询三个模块来提供服务,然而政府网站上的检索仅限于此网站上信息的检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并且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的覆盖率较低。我国电子政务并未做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服务信息、数据有效整合,使得公众在一个这样的平台上检索所需服务信息。这就会造成公众的用户体验度降低,办事不便。 (二)我国电子政务中政府网站对在线服务功能以及激励功能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政府网站多强调时政新闻、文件、法律规范的展示,对于公众真正关注的在线服务功能却仅占网站主页的1/6。在线服务功能仍将关注点放在“政府网站提供什么,公众接受什么”的思路,并未从公众的角度出发,为了方便公众的利用而进行网站的设置变革。另外,我国政府的“一站式”服务是衡量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很重要的标准。然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更应当注意的是将信息、数据公开后的事项,即实现对于社会各主体主动性、创造性的激发。这种激发能推动各社会主体一系列的优化决策、预测风险、调节生产。为实现智慧政府,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存在“数字鸿沟”。所谓“数字鸿沟”,即信息拥有量多的一方与信息拥有量少的一方之间存在的问题
有很多原因会导致“数字鸿沟”的产生。在我国电子政务中,一方面由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不均,仍有贫困地区甚至没有网络,使得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使得信息交流困难;另一方面,公众自身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有差距。一些公众不会使用政府的在线服务,在电子政务的推广使用中出现这方面的“弱势群体”,从而使得公平性有所缺失,使得我国电子政务的普及不广泛,制约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
(四)重性质性政务信息,轻量化性政务数据
政府门户网站公开的信息主要包括部门介绍、政策文件、法律法规、政府职能、业务介绍五大类。这五类公开的信息属于由文本、图片、视频构成的性质性政务信息,用以向公众公开形势和政策。但是量化性政务数据,诸如财政收支、税收、海关报关、医疗保险等数据并未公示。而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用户来到政府网站就是为了查询相关的量化性政务数据。可见,要想满足社会需求,量化性的政务数据的公开是其中迫在眉睫的关键的一个步骤。
四、大数据为我国电子政务带来的变革
(一)完善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据鸿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应当加大地区间不平衡信息技术资源的分配,让贫困偏远地区也能够走上“信息高速公路”。另外,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促进多服务渠道的优化与整合,从而使得数据分析,帮助特定人群分配最优的服务渠道,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定制。从而解决一些弱势群体自身使用网络遇到的困难,将信息服务带到他们面前,从两方面缩小“数字鸿沟”,为电子政务的普及与发展提供支持。
(二)完善在线服务内容
整合部门资源,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量化性信息的公开。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简化政府网站内容,突出在线服务板块的建设。在今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建设中,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发现数据、筛选数据、整合数据的技术运用到诸如政府网站的建设,注意量化性政务信息的挑选与公开,使公众能够接触到所需的量化信息。通过构建一个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信息集成平台,使得公众不需要在各个政府网站检索所需信息、服务,只需要一个网站就能解决办理问题,大大提高政府网站的服务效率。
(三)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大数据安全平台模型
在我们享受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带来的便利时,不得不考虑到众多诸如公民隐私信息等政务信息的保密。必须有很高程度的安全性保障,使得此类信息不会被盗取、外泄、非法访问。因此,需要跨学科合作,研究如何从信息安全服务的角度,通过对于敏感数据的加密、解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泄露的情况。另外,对于普通的认证服务,要采用电子签名服务来提高接入的安全度。同时,平时要对访问平台的数据进行流量的监控,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访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还要做好历史访问记录等的保存,以便于出现安全问题后掌握主动权,及时分析、处理,从而找出漏洞,便于修复完善。
五、结语
借助大数据构建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是我国政府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一步,通过向公众进行信息资源的开放,实现更大范围的在线交互数据共享,从而快速准确的了解实时情况,有效地进行反馈,从而拉近公众与政府的距离。这为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了更加强有力且精准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薛明轩,杜晓翠,杨思思.大数据下我国电子政务的变革研究[J].现代情报,2015(10):107-110.
[2] 黄铧焕,薛丽芳.大数据,大政务,新网络——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网络的发展方向[J].电子政务,2013(05):104-109.
[3] 周光华,辛英,张雅洁,胡婷,李岳峰,医疗卫生领域大数据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04):296-304.
[4] 谢婷玉.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管理的新发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9):139-142.
[5] 陈晓芳.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7(12):156-157.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政务;数字鸿沟
随着大数据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不断得到发展革新与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理念也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化。人们能够站在更高、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世界,认识问题。越来越多领域的先锋者都开始思考如何将大数据运用到本领域之中,以期在整合资源的利用下使得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电子政务这一领域也不例外。旨在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将传统政府职能与服务转移到互联网上,从而实现跨越时间、部门、地域的政府信息资源与服务的共享,使得民众能够实时、高效、便捷的与政府互动。
一、大数据与电子政务概述
(一)大数据概念
最早提出大数据概念是在2008年美国的NATURE杂志,该杂志发行了BigData专刊。2011年McKinsey & Company就大数据发布了详尽的研究报告,该报告中就大数据的影响、应用领域及处理这些数据能够得到的潜在价值等进行了分析。到目前为止,对于大数据的定义仍未形成统一的定论。不过学界多以IDC提出的4V定义来进行描述。IDC提出的4V定义突出了大数据的四个特点,即Volume(海量的)、Variety(多种类的)、Velocity(高速的)、Value(高价值但密度低)。这种定义强调了大数据的核心并非是追求无限量的、无意义的数据集合,而是强调如何提高整合庞大的数据资源的能力,挖掘出有利于各行业发展的价值信息从而推动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二)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对于其定义有很多不同的认识。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认为电子政务是政府的一种利用密集的信息通信技术手段以及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其宗旨在于效率的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政府与公众关系的改善,最终实现广泛的社会认同度,便于公民更好的参政议政。从内容上来看,电子政务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行政方式的无纸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以及行政法律关系的虚拟化,推动新型革命性的政务管理系统的构建以及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一个再造过程,这一模式能够缩短时间、空间带来的局限,使得公民能够及时便捷地参与到政府管理中来。
二、大数据的大应用
目前,大数据在经济商业、医疗、农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这是一种全新的认知世界的方法。不管哪一领域,大数据都不仅仅局限于数据的集聚,只有更有力的提取、整合以及分析数据的能力才能使得大数据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经济商业领域,一些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了采购以及库存的合理化安排,通过分析网上顾客购物习惯的数据实现细分市场的个性化服务;银行机构通过网上企业的交易、财务等状况分析从而决定是否向该企业发放贷款以及发放何种类型的贷款等;诸如Alibaba、EBay等电子商务企业也通过自身收集的大量用户交易数据,通过分析帮助卖家其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和产品精确定位,这有力地促进了电子商务资源整合与发展。
在医疗卫生领域很多运用到大数据分析。伴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革新,生物医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在大数据工具的基础上,美国开始推出精准医学计划,即由超过100万的志愿者队列创建一个庞大的基因数据、生物样本、电子健康信息等数据的新型研究模型,以期实现癌症治疗的短期目标,实现健康管理的长期目标。在医药研发方面,医药公司通过分析互联网上公众疾病药品的需求趋势,从而更好的分配有限而昂贵的研发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新型药品的研发与推广;在疾病诊疗方面,通过健康云平台实现居民健康数据的采集与收集,并利用在线专家咨询系统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公共卫生部门可以通过整合分析公共卫生大数据,实现疾病监控体系,从而提高疾病的预防和预警。
在农业领域,大数据应用到农业生产环境的监控,包括空气、土壤、水等监测。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精准化”的农资配方、“智慧化”管理决策、设施控制以及农产品加工运输流通各环节都有大数据的支撑。另外,农业科研中生物实验等数据分析也离不开大数据的应用,如基因图谱、农业基因组数据等。
三、我国电子政务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现状
我国对于大数据的研究起步较晚。1999年才开始有关大数据的研究工作。2013年,维克托·迈克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掀起国内的“大数据”热潮。在国家的积极推动下,各地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率先推出政府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平台,通过将本地区数十余部门的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并且向全社会开放以期实现资源共享。201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部委中专门成立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实现对我国宏观调控和重大决策的全力支持。综合国内研究状况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电子政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门户网站为中心的相关研究以及政府微博、移动政务的相关研究。对于大数据环境背景下的电子政务的研究仍然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研究。而具体来说,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尚未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
在服务信息的及时更新方面,我国政府网站的网站主要是从信息、专题、查询三个模块来提供服务,然而政府网站上的检索仅限于此网站上信息的检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并且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的覆盖率较低。我国电子政务并未做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服务信息、数据有效整合,使得公众在一个这样的平台上检索所需服务信息。这就会造成公众的用户体验度降低,办事不便。 (二)我国电子政务中政府网站对在线服务功能以及激励功能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政府网站多强调时政新闻、文件、法律规范的展示,对于公众真正关注的在线服务功能却仅占网站主页的1/6。在线服务功能仍将关注点放在“政府网站提供什么,公众接受什么”的思路,并未从公众的角度出发,为了方便公众的利用而进行网站的设置变革。另外,我国政府的“一站式”服务是衡量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很重要的标准。然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政府更应当注意的是将信息、数据公开后的事项,即实现对于社会各主体主动性、创造性的激发。这种激发能推动各社会主体一系列的优化决策、预测风险、调节生产。为实现智慧政府,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存在“数字鸿沟”。所谓“数字鸿沟”,即信息拥有量多的一方与信息拥有量少的一方之间存在的问题
有很多原因会导致“数字鸿沟”的产生。在我国电子政务中,一方面由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不均,仍有贫困地区甚至没有网络,使得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使得信息交流困难;另一方面,公众自身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有差距。一些公众不会使用政府的在线服务,在电子政务的推广使用中出现这方面的“弱势群体”,从而使得公平性有所缺失,使得我国电子政务的普及不广泛,制约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
(四)重性质性政务信息,轻量化性政务数据
政府门户网站公开的信息主要包括部门介绍、政策文件、法律法规、政府职能、业务介绍五大类。这五类公开的信息属于由文本、图片、视频构成的性质性政务信息,用以向公众公开形势和政策。但是量化性政务数据,诸如财政收支、税收、海关报关、医疗保险等数据并未公示。而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二的用户来到政府网站就是为了查询相关的量化性政务数据。可见,要想满足社会需求,量化性的政务数据的公开是其中迫在眉睫的关键的一个步骤。
四、大数据为我国电子政务带来的变革
(一)完善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数据鸿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应当加大地区间不平衡信息技术资源的分配,让贫困偏远地区也能够走上“信息高速公路”。另外,通过大数据的应用,促进多服务渠道的优化与整合,从而使得数据分析,帮助特定人群分配最优的服务渠道,实现个性化服务的定制。从而解决一些弱势群体自身使用网络遇到的困难,将信息服务带到他们面前,从两方面缩小“数字鸿沟”,为电子政务的普及与发展提供支持。
(二)完善在线服务内容
整合部门资源,构建跨部门、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量化性信息的公开。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简化政府网站内容,突出在线服务板块的建设。在今后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建设中,将大数据、云计算等发现数据、筛选数据、整合数据的技术运用到诸如政府网站的建设,注意量化性政务信息的挑选与公开,使公众能够接触到所需的量化信息。通过构建一个跨部门、跨地区的数据信息集成平台,使得公众不需要在各个政府网站检索所需信息、服务,只需要一个网站就能解决办理问题,大大提高政府网站的服务效率。
(三)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大数据安全平台模型
在我们享受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带来的便利时,不得不考虑到众多诸如公民隐私信息等政务信息的保密。必须有很高程度的安全性保障,使得此类信息不会被盗取、外泄、非法访问。因此,需要跨学科合作,研究如何从信息安全服务的角度,通过对于敏感数据的加密、解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泄露的情况。另外,对于普通的认证服务,要采用电子签名服务来提高接入的安全度。同时,平时要对访问平台的数据进行流量的监控,以便于及时发现异常访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还要做好历史访问记录等的保存,以便于出现安全问题后掌握主动权,及时分析、处理,从而找出漏洞,便于修复完善。
五、结语
借助大数据构建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是我国政府不断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一步,通过向公众进行信息资源的开放,实现更大范围的在线交互数据共享,从而快速准确的了解实时情况,有效地进行反馈,从而拉近公众与政府的距离。这为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了更加强有力且精准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薛明轩,杜晓翠,杨思思.大数据下我国电子政务的变革研究[J].现代情报,2015(10):107-110.
[2] 黄铧焕,薛丽芳.大数据,大政务,新网络——大数据时代电子政务网络的发展方向[J].电子政务,2013(05):104-109.
[3] 周光华,辛英,张雅洁,胡婷,李岳峰,医疗卫生领域大数据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04):296-304.
[4] 谢婷玉.大数据背景下电子政务管理的新发展[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9):139-142.
[5] 陈晓芳.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7(12):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