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整体环境,是乡村生态旅游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次规划依托大福石厝渔村原乡基因,以建设创新型美丽乡村为发展目标,全方位带动平民度假特色休闲旅游,激活敖东半岛旅游市场,助推平潭国际海岛旅游目的地。文章以敖东半岛乡村旅游规划为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发展愿景;空间规划
一、项目位置与范围
平潭岛,中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距台湾新竹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屿,被赋予福建省自由贸易试验点和国际旅游岛的圣神使命,承担着建设两岸人民共同家园的历史责任。项目地位于平潭岛的最南端敖东半岛,北接环岛路,东临坛南湾海滨度假区,西濒山岐澳海滨度假区,南抵将军风景名胜区。规划地处海坛风景名胜区南部核心位置,是发展旅游度假的核心载体。项目总规划面积约833.5公顷。
二、SWOT分析
(一)S(优势)
1.区位优势:对台“桥头堡”,两岸联系纽带。平潭地处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是与台对接的前沿阵地,且与福州、厦门、泉州等大城市毗邻,内外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健全,为未来旅游业提供广大的客源市场。
2.景观优势:阳光海岸,独特海洋景观。敖东半岛自然景观资源多样,青山、奇岬、银滩、海湾交汇,拥有丰富的海岸线景观资源和沿海海蚀地貌景观,“山、水、田、园、村”的自然石厝聚落风貌凸显,具备一定海峡特色旅游产品要素。
3.人文优势:石厝人文,体现村落间民俗风情。规划区内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渔村、石厝、宗庙等分布众多,三军联合作战演习纪念碑为本区特色,田间村落、山间庙寺、蓝天碧海,将农耕文化、海洋文化、渔民文化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W(劣势)
1.旅游生态环境的脆弱。规划区拥有良好的海洋风情和人文石厝景观资源,但受到淡水稀缺、台风威胁、地质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制约,生态环境易破坏且难进行自我修复。
2.周边类似景观资源竞争激烈。平潭敖东半岛旅游资源和环境并不具有垄断性,加之周边同类生态环境的旅游目的地较多,普通的生态景观与旅游开发难以使敖东半岛摆脱同类旅游型岛屿的形象遮蔽。
3.配套劣势: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缺乏。规划区内现有休闲旅游系列设施配套严重不足,与坛南湾整体旅游发展相差甚远,难以支撑敖东半岛滨海旅游休闲的服务与开发。
(三)O(机遇)
1.区域条件的跃升。平潭位于海西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福州市东部沿海,是福州沿海战略新起点,拥有福州乃至海峡西岸的对外交流的发展契机。
2.政策战略的指导。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平潭海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海峡西岸旅游区“十二五”规划等提出培育“海峡旅游”品牌,打造海峡西岸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平潭岛发展特色乡村健康休闲旅游指引方向。
3.交通瓶颈的突破。跨海大桥的建设,高铁的通车,环岛路的铺设,使岛内交通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吸引来自浙江、广东地区的广大客源,旅游发展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四)T(挑战)
1.生态保育与适度开发的挑战。规划区内大部分属于生态敏感区域,如何兼顾保护与开发,在充分挖掘特色景观、人文资源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以生态为主体的旅游开发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2.整体布局、设施配套协调发展的挑战。规划区内村庄分布比较多,如何改造村庄现状、整合人文要素,融入海岛休闲旅游规划,从规划、建筑、景观、设施等方面考虑解决问题。现状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体系还较为薄弱,难以形成活跃的旅游休闲服务氛围。
3.交通体系融入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挑战。规划区内部缺乏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道路附属设施不足,静态交通设施的布局有待优化,同时要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的布局与建设。
三、发展愿景
敖东半岛旅游休闲度假区将以美丽乡村为契机,发展特色健康休闲旅游,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名片。
以保证生态环境友好为前提,修复生态、实现物种环境多样性;以文化引领为基础,孕育原乡环境,传承文化脉络;以可持续共赢模式为策略,实现生态旅游大发展;以生态旅游业态为注入元素,打造大众休闲的生态旅游服务先驱。
四、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形成“一核、一心、两轴、一带、五片区”的规划结构。
(一)基于生态优先的用地调整
规划结合当地建设情况、国土规划、林业分布、及生态本底调查,对半岛土地进行重整,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
(二)本土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
规划形成一个景区和四大旅游板块(将军山景区、海天中心、风约海天、海天福地、海天之泪)的旅游功能分区。将军山景区以爱国主义教育游、石厝风情游及海石观光探险游为主;海天中心旅游休闲综合体集餐饮、购物、休闲、商务、娱乐于一体,承担着海坛国家级风景区南部的旅游商业配套和旅游集散功能,布置休闲购物餐饮街区、海天四季冲浪园、主题度假酒店、商务会议等主题业态;风约海天自驾游康体休闲基地汇集住宿、养生、度假、野炊、观影、自驾、休闲、演艺、运动等多重休闲体验功能,突出滨海自驾游度假特色,为家庭自驾车游客提供汽车营地、户外生活、度假休闲等经营服务。
海天福地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区通过重建海岛溪流特色景观,整合特色传统街院空间,保护与修复传统石厝风貌等,凸显原乡文化特色,划分旅游服务展示、石厝商业休闲、石厝书斋休闲、石厝民宿度假、农耕文化体验、山地生态休闲、滨海运动活力等七大功能区,形成以石厝渔家风情游、田园风情乡村游为主的美丽乡村标杆。
海天之泪主要在生态保育的基础上,开展蓝眼泪观赏、中华鲎产卵保护等项目。根据旅游项目活动特性及季节特征,设置不同的游览路径,丰富游客的旅游活动,提升游客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功能。
(三)有机更新的美丽乡村
通过对半岛村庄产业发展的引导、村庄改造的模式探讨、村民就业增收途径及石厝村落保护策略的分析,将海天福地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平潭海岛石厝古村落改造的启动和示范性项目。
(四)绿色便捷交通网络
半岛三面环海、一面环路,规划主要通过环岛路与对外交通衔接,同时梳理内部交通体系,形成网状与树枝状相结合的交通网络。增加慢行系统和水上交通的合理组织与配置,提供安全舒适的绿色出游路径。
(五)优化完善的配套体系
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包括游客服务中心、餐饮、住宿接待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逐步完善旅游道路、导览系统、卫生安全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为半岛发展做好先决条件。
五、通过产业注入,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整体旅游产业链的发展
借鉴国内成功村落、特色民居的成功案例,分析国内自驾游及健康产业市场前景,规划引入石厝民宿度假、自驾营地、健康学院、旅游商业综合体、极限运动等旅游项目,整合乡村旅游产业链。
(一)村落旅游开发
通过借鉴安徽宏村规划,开发中注重对特色古民居的保护性修葺,推出健体康复、分时度假、定制服务等系列民宿旅游产品,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并采用“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合作的经营模式,鼓励村民对旅游活动的参与,合理处理各方利益分配关系,实现传统民居旅游开发形式多样化。
(二)自驾游建设提
敖东半岛未来的交通区位优势逐渐凸显,规划结合自驾旅游发展趋势以及丰富的生态、人文景观资源,弥补平潭自驾旅游市场空白,建立度假型休闲自驾社区,实行全方位标准化的“游购娱吃喝住”休闲度假生活服务,满足自驾旅游大时代的发展需求,主要辐射海西经济圈以及台湾地区,获得广阔的自驾客源市场。
六、结语
在城市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乡村休闲旅游无疑成为普通都市人首选的旅游项目,如何将生态理念融入到乡村旅游,开展乡村生态旅游,敖东半岛瞄准旅游市场空缺,利用原有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和地域文化特色,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的先决条件下,创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主题产品目的地,从而更好地带动当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发展愿景;空间规划
一、项目位置与范围
平潭岛,中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距台湾新竹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岛屿,被赋予福建省自由贸易试验点和国际旅游岛的圣神使命,承担着建设两岸人民共同家园的历史责任。项目地位于平潭岛的最南端敖东半岛,北接环岛路,东临坛南湾海滨度假区,西濒山岐澳海滨度假区,南抵将军风景名胜区。规划地处海坛风景名胜区南部核心位置,是发展旅游度假的核心载体。项目总规划面积约833.5公顷。
二、SWOT分析
(一)S(优势)
1.区位优势:对台“桥头堡”,两岸联系纽带。平潭地处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是与台对接的前沿阵地,且与福州、厦门、泉州等大城市毗邻,内外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健全,为未来旅游业提供广大的客源市场。
2.景观优势:阳光海岸,独特海洋景观。敖东半岛自然景观资源多样,青山、奇岬、银滩、海湾交汇,拥有丰富的海岸线景观资源和沿海海蚀地貌景观,“山、水、田、园、村”的自然石厝聚落风貌凸显,具备一定海峡特色旅游产品要素。
3.人文优势:石厝人文,体现村落间民俗风情。规划区内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渔村、石厝、宗庙等分布众多,三军联合作战演习纪念碑为本区特色,田间村落、山间庙寺、蓝天碧海,将农耕文化、海洋文化、渔民文化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W(劣势)
1.旅游生态环境的脆弱。规划区拥有良好的海洋风情和人文石厝景观资源,但受到淡水稀缺、台风威胁、地质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制约,生态环境易破坏且难进行自我修复。
2.周边类似景观资源竞争激烈。平潭敖东半岛旅游资源和环境并不具有垄断性,加之周边同类生态环境的旅游目的地较多,普通的生态景观与旅游开发难以使敖东半岛摆脱同类旅游型岛屿的形象遮蔽。
3.配套劣势:公共服务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缺乏。规划区内现有休闲旅游系列设施配套严重不足,与坛南湾整体旅游发展相差甚远,难以支撑敖东半岛滨海旅游休闲的服务与开发。
(三)O(机遇)
1.区域条件的跃升。平潭位于海西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福州市东部沿海,是福州沿海战略新起点,拥有福州乃至海峡西岸的对外交流的发展契机。
2.政策战略的指导。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规划、平潭海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海峡西岸旅游区“十二五”规划等提出培育“海峡旅游”品牌,打造海峡西岸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平潭岛发展特色乡村健康休闲旅游指引方向。
3.交通瓶颈的突破。跨海大桥的建设,高铁的通车,环岛路的铺设,使岛内交通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吸引来自浙江、广东地区的广大客源,旅游发展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四)T(挑战)
1.生态保育与适度开发的挑战。规划区内大部分属于生态敏感区域,如何兼顾保护与开发,在充分挖掘特色景观、人文资源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以生态为主体的旅游开发是本次设计的重点。
2.整体布局、设施配套协调发展的挑战。规划区内村庄分布比较多,如何改造村庄现状、整合人文要素,融入海岛休闲旅游规划,从规划、建筑、景观、设施等方面考虑解决问题。现状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体系还较为薄弱,难以形成活跃的旅游休闲服务氛围。
3.交通体系融入旅游度假区建设的挑战。规划区内部缺乏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道路附属设施不足,静态交通设施的布局有待优化,同时要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的布局与建设。
三、发展愿景
敖东半岛旅游休闲度假区将以美丽乡村为契机,发展特色健康休闲旅游,打造国家级乡村旅游名片。
以保证生态环境友好为前提,修复生态、实现物种环境多样性;以文化引领为基础,孕育原乡环境,传承文化脉络;以可持续共赢模式为策略,实现生态旅游大发展;以生态旅游业态为注入元素,打造大众休闲的生态旅游服务先驱。
四、空间布局规划
规划形成“一核、一心、两轴、一带、五片区”的规划结构。
(一)基于生态优先的用地调整
规划结合当地建设情况、国土规划、林业分布、及生态本底调查,对半岛土地进行重整,形成合理的土地利用布局。
(二)本土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
规划形成一个景区和四大旅游板块(将军山景区、海天中心、风约海天、海天福地、海天之泪)的旅游功能分区。将军山景区以爱国主义教育游、石厝风情游及海石观光探险游为主;海天中心旅游休闲综合体集餐饮、购物、休闲、商务、娱乐于一体,承担着海坛国家级风景区南部的旅游商业配套和旅游集散功能,布置休闲购物餐饮街区、海天四季冲浪园、主题度假酒店、商务会议等主题业态;风约海天自驾游康体休闲基地汇集住宿、养生、度假、野炊、观影、自驾、休闲、演艺、运动等多重休闲体验功能,突出滨海自驾游度假特色,为家庭自驾车游客提供汽车营地、户外生活、度假休闲等经营服务。
海天福地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区通过重建海岛溪流特色景观,整合特色传统街院空间,保护与修复传统石厝风貌等,凸显原乡文化特色,划分旅游服务展示、石厝商业休闲、石厝书斋休闲、石厝民宿度假、农耕文化体验、山地生态休闲、滨海运动活力等七大功能区,形成以石厝渔家风情游、田园风情乡村游为主的美丽乡村标杆。
海天之泪主要在生态保育的基础上,开展蓝眼泪观赏、中华鲎产卵保护等项目。根据旅游项目活动特性及季节特征,设置不同的游览路径,丰富游客的旅游活动,提升游客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功能。
(三)有机更新的美丽乡村
通过对半岛村庄产业发展的引导、村庄改造的模式探讨、村民就业增收途径及石厝村落保护策略的分析,将海天福地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平潭海岛石厝古村落改造的启动和示范性项目。
(四)绿色便捷交通网络
半岛三面环海、一面环路,规划主要通过环岛路与对外交通衔接,同时梳理内部交通体系,形成网状与树枝状相结合的交通网络。增加慢行系统和水上交通的合理组织与配置,提供安全舒适的绿色出游路径。
(五)优化完善的配套体系
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包括游客服务中心、餐饮、住宿接待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逐步完善旅游道路、导览系统、卫生安全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为半岛发展做好先决条件。
五、通过产业注入,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整体旅游产业链的发展
借鉴国内成功村落、特色民居的成功案例,分析国内自驾游及健康产业市场前景,规划引入石厝民宿度假、自驾营地、健康学院、旅游商业综合体、极限运动等旅游项目,整合乡村旅游产业链。
(一)村落旅游开发
通过借鉴安徽宏村规划,开发中注重对特色古民居的保护性修葺,推出健体康复、分时度假、定制服务等系列民宿旅游产品,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并采用“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合作的经营模式,鼓励村民对旅游活动的参与,合理处理各方利益分配关系,实现传统民居旅游开发形式多样化。
(二)自驾游建设提
敖东半岛未来的交通区位优势逐渐凸显,规划结合自驾旅游发展趋势以及丰富的生态、人文景观资源,弥补平潭自驾旅游市场空白,建立度假型休闲自驾社区,实行全方位标准化的“游购娱吃喝住”休闲度假生活服务,满足自驾旅游大时代的发展需求,主要辐射海西经济圈以及台湾地区,获得广阔的自驾客源市场。
六、结语
在城市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乡村休闲旅游无疑成为普通都市人首选的旅游项目,如何将生态理念融入到乡村旅游,开展乡村生态旅游,敖东半岛瞄准旅游市场空缺,利用原有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和地域文化特色,在保护和合理利用生态的先决条件下,创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主题产品目的地,从而更好地带动当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