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说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选文内容,一直以来深受重视。高中语文小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课程标准也对小说阅读教学作出各种要求,但是目前的小说教学现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是语文课程的总纲,在研究其对于高中小说教学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来改进小说教学现状。基于此,本文将探索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说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文体之一,对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特殊的意义。但纵观高中语文教材,小说常以单篇、节选或是名著导读的形式出现,虽然这可以缓解课堂教学时间紧张的问题,但终究是权宜之计,长此以往,小说教学未免有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学生对于小说的学习浅尝辄止,不仅不符合深度阅读的教学理念,更会阻碍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以及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进行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策略探索十分必要。
一、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固定化
作者在创作一部小说时会花较重的笔墨来塑造一个或几个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是全篇的中心。除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有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的生动描写,小说教学的重点应该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环境描写与故事情节来理解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即理解小说的主题。但是在大部分的小说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先入为主的介绍作者生平及其创作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或者就是让学生用人物描写方法去具体分析某一个人物形象。在分析故事情节时往往会让学生去划分代表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段落层次,并对具体的段落进行分析。这种模式化的教学造成小说教学的单一化和固定化,在小说教学中人物命运与时代现实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直接将人物的时代背景告诉学生会造成学生缺乏对人物命运与时代关系的思考,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小说的主旨。
2.课堂主体缺失
在传统的课程中教师把自己当成教学的唯一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是教师一家之言,学生仅仅是课堂的听众,用以配合教师的表演。在需要举手回答时便举手,在需要诵读时便大声诵读。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更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体验、主动解决问题。教师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方法开始向多元化转变。但是盲目追求多样化的结果就是师生互动流于形式,课堂上有许多无效互动。
二、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实践策略
1.改善教学,培养兴趣,双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师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因而要做好小说教学的阅读工作,就要统筹设计教学目标,保障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思想统筹高中小说教学,其教学目标首先旨在通过对整本书阅读思想及理念的研究,为实施高中小说教学提供新的视角,方便教师和学校对小说教学进行有效的改善,更新小说教学策略,优化小说教学模式,打造民主、和谐、温馨、自然的高中语文学科生态课堂,推动高中小说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其次也是依托小说教学落实整本书阅读思想,培养师生的整本书阅读的意识,进一步加深对高中小说教学以及整本书阅读的认识与理解,促进高中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品读课文语言特点,更要引导学生进行《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小说整本书的兴趣、甚至继承和发展《红楼梦》所包含的优秀文化。
2.深入挖掘文本,强化对话交流
很多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停留于文字表面,缺乏一定的深度,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文本的把握不够深刻。学生虽了解小说表层的内容,但却难以去理解深层次的内涵,难以抓住文本的核心内容。教师只有深挖文本,才能去触碰到文化的底层内容。学生只有广泛阅读,涉猎多体裁的书籍,在阅读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才会使自己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了解小说写作的背景,这样才能感受其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想,才能感受小说之美。教师要开展对话教学,学生与文本对话,探讨文本的思想内涵。
如在学習《祝福》一文教学中,教者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从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等整理感知文本。学生与环境描写对话,从描写镇上准备“祝福”的情景中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第二次描写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感受宗法思想与礼教淫威对她步步紧逼到死亡的道路,第三次是通过“我”的感受写揭露旧社会吃人的本质。通过对祥林嫂的三次描写感受到她从原本是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在经历生活的打击、人们对她的威逼之下,她的精神走向崩溃、麻木。教师不是对话的权威,只是平等对话的“首席”,既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又能为学生的交流提供指引,不能让他们脱离教学思路。对话也是师生、生生之间对阅读感悟的表达,只有去寻找证据、发挥想象,才能不囿于教师提供的结论,才会产生自己的理解。在小说教学中,光依靠教师单调的讲解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与学生对话,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自己的思考,并在阅读中升华为独特的体验。
3.学生合作探究,解读选文与整本书
学生与小说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但面对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甚至是几百页的鸿篇巨制,仅靠个性化阅读是收效甚微的,因此,学生在与小说文本对话前提下,还要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这也就启示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将学生自读、教师导读以及生生共读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交流机制,实现小说内涵解读的深入探究,以及学生思维火花的深度碰撞。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小说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本特点拟定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主动阅读的兴趣,引领他们分析关键信息,从而促进他们对人物形象的解读。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个性阅读,表达独到的见解,使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变得有深度。
参考文献
[1]陈克欣.高中小说教学问题与对策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4):26-27.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小说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重要文体之一,对发展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特殊的意义。但纵观高中语文教材,小说常以单篇、节选或是名著导读的形式出现,虽然这可以缓解课堂教学时间紧张的问题,但终究是权宜之计,长此以往,小说教学未免有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嫌。学生对于小说的学习浅尝辄止,不仅不符合深度阅读的教学理念,更会阻碍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以及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进行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策略探索十分必要。
一、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固定化
作者在创作一部小说时会花较重的笔墨来塑造一个或几个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是全篇的中心。除了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有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的生动描写,小说教学的重点应该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环境描写与故事情节来理解小说文本中的人物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即理解小说的主题。但是在大部分的小说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先入为主的介绍作者生平及其创作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或者就是让学生用人物描写方法去具体分析某一个人物形象。在分析故事情节时往往会让学生去划分代表故事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段落层次,并对具体的段落进行分析。这种模式化的教学造成小说教学的单一化和固定化,在小说教学中人物命运与时代现实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直接将人物的时代背景告诉学生会造成学生缺乏对人物命运与时代关系的思考,难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小说的主旨。
2.课堂主体缺失
在传统的课程中教师把自己当成教学的唯一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是教师一家之言,学生仅仅是课堂的听众,用以配合教师的表演。在需要举手回答时便举手,在需要诵读时便大声诵读。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学,更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主动体验、主动解决问题。教师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教学方法开始向多元化转变。但是盲目追求多样化的结果就是师生互动流于形式,课堂上有许多无效互动。
二、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的实践策略
1.改善教学,培养兴趣,双向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师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学习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因而要做好小说教学的阅读工作,就要统筹设计教学目标,保障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与针对性。基于整本书阅读的思想统筹高中小说教学,其教学目标首先旨在通过对整本书阅读思想及理念的研究,为实施高中小说教学提供新的视角,方便教师和学校对小说教学进行有效的改善,更新小说教学策略,优化小说教学模式,打造民主、和谐、温馨、自然的高中语文学科生态课堂,推动高中小说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其次也是依托小说教学落实整本书阅读思想,培养师生的整本书阅读的意识,进一步加深对高中小说教学以及整本书阅读的认识与理解,促进高中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品读课文语言特点,更要引导学生进行《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小说整本书的兴趣、甚至继承和发展《红楼梦》所包含的优秀文化。
2.深入挖掘文本,强化对话交流
很多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停留于文字表面,缺乏一定的深度,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文本的把握不够深刻。学生虽了解小说表层的内容,但却难以去理解深层次的内涵,难以抓住文本的核心内容。教师只有深挖文本,才能去触碰到文化的底层内容。学生只有广泛阅读,涉猎多体裁的书籍,在阅读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才会使自己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了解小说写作的背景,这样才能感受其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思想,才能感受小说之美。教师要开展对话教学,学生与文本对话,探讨文本的思想内涵。
如在学習《祝福》一文教学中,教者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主体安排,从序幕、结局、开端、发展、高潮、尾声等整理感知文本。学生与环境描写对话,从描写镇上准备“祝福”的情景中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第二次描写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感受宗法思想与礼教淫威对她步步紧逼到死亡的道路,第三次是通过“我”的感受写揭露旧社会吃人的本质。通过对祥林嫂的三次描写感受到她从原本是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在经历生活的打击、人们对她的威逼之下,她的精神走向崩溃、麻木。教师不是对话的权威,只是平等对话的“首席”,既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又能为学生的交流提供指引,不能让他们脱离教学思路。对话也是师生、生生之间对阅读感悟的表达,只有去寻找证据、发挥想象,才能不囿于教师提供的结论,才会产生自己的理解。在小说教学中,光依靠教师单调的讲解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与学生对话,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自己的思考,并在阅读中升华为独特的体验。
3.学生合作探究,解读选文与整本书
学生与小说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但面对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甚至是几百页的鸿篇巨制,仅靠个性化阅读是收效甚微的,因此,学生在与小说文本对话前提下,还要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这也就启示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将学生自读、教师导读以及生生共读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交流机制,实现小说内涵解读的深入探究,以及学生思维火花的深度碰撞。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小说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本特点拟定目标,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主动阅读的兴趣,引领他们分析关键信息,从而促进他们对人物形象的解读。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个性阅读,表达独到的见解,使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变得有深度。
参考文献
[1]陈克欣.高中小说教学问题与对策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