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教育改革正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对于学生的健康教育不再只是看重身体健康,更多是看重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水平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因此,将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对于引导和改善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存在紧密联系,尤其是体育运动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在大量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然而,就我国中小学校而言,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体仍相对薄弱。甚至,对有些地区的中高考年级而言,体育运动、心理健康教育略显形同虚设,不仅课时有所压缩,质量也难以保证。在中小学校园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前提下,探索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融合教育不失为一种创新的模式。
一、体育运动的特点
体育运动是人类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过程中慢慢开展起来的,也是人类下意识的为了培养自己身体素质的各种活动。主要是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身体运动活动,包括了走、跑、跳、投和舞蹈等形式的,而将这些活动称作为身体练习的过程。体育运动在实践中不仅仅是娱乐了人的身心、强健了人的体魄,而且对教育、政治、经济领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作用。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多变复杂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最基本手段是通过身体上的活动,而且以增强人的体质健康和培养人高尚的心理品质作为目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满足,现在主要是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更希望的是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获得更多的精神上的享受。
二、体育运动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
1.锻造心理素质,培养自信心
据研究表明,体育活动能够有效消除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能防止神经衰弱等症状。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能够消除紧张感,让身体和心理得到共同发展。体育活动非常注重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青少年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与认知他人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篮球、拔河等体育赛事既有团队协作,也有与对手之间的公平竞争,青少年通过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合作,既能适应各种体育环境,也能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
2.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
每种体育运动项目都被有其必须遵守的规则,尤其是体育竞技比赛,更要遵循庄严而不可侵犯的比赛规程和行为守则,这是体育道德,也是体育精神。青少年遵守体育行为规范,既是接受体育规范对自身和他人相互关系的调整和约束,也是青少年自觉自愿遵守体育行为准则而主动进行的自律性约束,这将促进青少年具备与他人相处的分寸感和道德感。
三、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1.为学生开展挑战式运动
挑战式运动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挑战能够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心理抵抗力,即使是学生心里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还是会勇敢地尝试和体验,并向着成功的方向出发。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需要学会勇于迎接挑战,教师开展挑战式运动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其挑战的运动形式包括体育类、游戏类和体育游戏综合类。
例如,开展马拉松比赛,学生在没有参与之前,都觉得做不到,然而能不能做到只有参与才知道。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挑战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了激发学生的挑战积极性,教师还可以为挑战胜利者提供奖励(可以是一项特权、一个要求、一个奖品等可供学生选择的喜爱奖励,还可以得到学校的荣誉表彰)。在学生挑战马拉松之前需提前设定好路线(学生人身安全保障是首位),从校门口出发,终点也是校门口,最先达到终点的为胜利者,如果全程中没有学生放弃,那么就说明接受挑战的他们所具有的心理素质都赢得了质的成长跨越。
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活学生情感
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性发展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联系体育教学内容,以体育教学为基础,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优化,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激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能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能主动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健美操教学为切入点,要求学生结合多媒体视频教学,把握所选健美操曲目的情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分析所选曲目涉及的主要内容、情感传达效果等,共同探讨表演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控制技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基于集体主义准确把握表演情感,提高表演的艺术性。另外,教师需从训练组织性的角度,让学生分析不同表演者的表演位置、在表演活动中发挥的作用等,在不断的磨合和训练中形成一个统一的主题,使所有参与表演的学生能形成相互包容、相互配合的关系,并互相纠正错误动作,提高训练水平。这样就能将多媒体教学与实践引導融合在一起,激活学生的情感,在体育教育的辅助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性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班级之间的体育运动竞赛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教师还可以为他们开展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体育运动竞赛。当同班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之中得到了互相了解时,教师需要为他们添加一些陌生元素和新的挑战教学内容,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较量能够挖掘学生更多的体育潜能,让他们的心理素质变得更加坚强。要开展班级竞赛,教师需要计划好时间和内容,将每个班级中运动能力较好学生分别作为本班级的代表,在教师的支持下率领同班同学与对方班级进行竞赛。例如短跑接力比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接力完成的班级,为最终胜利的班级并获得体育强者的荣誉。这不仅能够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应该发挥体育教育改革的力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和社会性发展课程的多元改革,促进全新教学体系的构建。能进一步增强学校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改革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更系统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张立军.基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课程研发[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1):84-86.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存在紧密联系,尤其是体育运动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在大量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然而,就我国中小学校而言,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体仍相对薄弱。甚至,对有些地区的中高考年级而言,体育运动、心理健康教育略显形同虚设,不仅课时有所压缩,质量也难以保证。在中小学校园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前提下,探索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融合教育不失为一种创新的模式。
一、体育运动的特点
体育运动是人类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过程中慢慢开展起来的,也是人类下意识的为了培养自己身体素质的各种活动。主要是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身体运动活动,包括了走、跑、跳、投和舞蹈等形式的,而将这些活动称作为身体练习的过程。体育运动在实践中不仅仅是娱乐了人的身心、强健了人的体魄,而且对教育、政治、经济领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作用。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多变复杂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最基本手段是通过身体上的活动,而且以增强人的体质健康和培养人高尚的心理品质作为目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满足,现在主要是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更希望的是通过参与体育运动获得更多的精神上的享受。
二、体育运动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
1.锻造心理素质,培养自信心
据研究表明,体育活动能够有效消除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能防止神经衰弱等症状。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中能够消除紧张感,让身体和心理得到共同发展。体育活动非常注重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青少年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与认知他人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水平。篮球、拔河等体育赛事既有团队协作,也有与对手之间的公平竞争,青少年通过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合作,既能适应各种体育环境,也能提高自身的交往能力。
2.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
每种体育运动项目都被有其必须遵守的规则,尤其是体育竞技比赛,更要遵循庄严而不可侵犯的比赛规程和行为守则,这是体育道德,也是体育精神。青少年遵守体育行为规范,既是接受体育规范对自身和他人相互关系的调整和约束,也是青少年自觉自愿遵守体育行为准则而主动进行的自律性约束,这将促进青少年具备与他人相处的分寸感和道德感。
三、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策略
1.为学生开展挑战式运动
挑战式运动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挑战能够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心理抵抗力,即使是学生心里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还是会勇敢地尝试和体验,并向着成功的方向出发。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需要学会勇于迎接挑战,教师开展挑战式运动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其挑战的运动形式包括体育类、游戏类和体育游戏综合类。
例如,开展马拉松比赛,学生在没有参与之前,都觉得做不到,然而能不能做到只有参与才知道。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挑战方式来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为了激发学生的挑战积极性,教师还可以为挑战胜利者提供奖励(可以是一项特权、一个要求、一个奖品等可供学生选择的喜爱奖励,还可以得到学校的荣誉表彰)。在学生挑战马拉松之前需提前设定好路线(学生人身安全保障是首位),从校门口出发,终点也是校门口,最先达到终点的为胜利者,如果全程中没有学生放弃,那么就说明接受挑战的他们所具有的心理素质都赢得了质的成长跨越。
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活学生情感
在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性发展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联系体育教学内容,以体育教学为基础,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优化,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激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能保持积极的情感状态,能主动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健美操教学为切入点,要求学生结合多媒体视频教学,把握所选健美操曲目的情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分析所选曲目涉及的主要内容、情感传达效果等,共同探讨表演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控制技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基于集体主义准确把握表演情感,提高表演的艺术性。另外,教师需从训练组织性的角度,让学生分析不同表演者的表演位置、在表演活动中发挥的作用等,在不断的磨合和训练中形成一个统一的主题,使所有参与表演的学生能形成相互包容、相互配合的关系,并互相纠正错误动作,提高训练水平。这样就能将多媒体教学与实践引導融合在一起,激活学生的情感,在体育教育的辅助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及社会性发展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班级之间的体育运动竞赛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教师还可以为他们开展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体育运动竞赛。当同班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之中得到了互相了解时,教师需要为他们添加一些陌生元素和新的挑战教学内容,而班级与班级之间的较量能够挖掘学生更多的体育潜能,让他们的心理素质变得更加坚强。要开展班级竞赛,教师需要计划好时间和内容,将每个班级中运动能力较好学生分别作为本班级的代表,在教师的支持下率领同班同学与对方班级进行竞赛。例如短跑接力比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接力完成的班级,为最终胜利的班级并获得体育强者的荣誉。这不仅能够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应该发挥体育教育改革的力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和社会性发展课程的多元改革,促进全新教学体系的构建。能进一步增强学校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改革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更系统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张立军.基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课程研发[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