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ba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育劳动精神需要不断熏陶浸染,让学生逐步产生认同感。根据心理学、哲学对“精神”的定义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的相关要求,我们将劳动精神细化为劳动的情感、责任、意志等品质,围绕勤俭、奋斗、奉献等劳动精神内涵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
  一、思想影响,激发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两个因素对于形成学生的道德面貌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者对他们思想施加的影响。开展劳动教育,要不断地对学生的思想施加影响。
  讲好劳动故事。教育者用激励性的语言讲好劳动故事、进行劳动谈话,内容可以是古往今来人们热爱劳动的具体事例。严肃又富有激情的语言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直接的影响,让劳动变成一种情感性活动。
  与劳动者见面。与那些热爱劳动的人见面、交往,会系统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走进勤劳致富能手的种植园、养殖场参观,或者请劳动模范到学校做报告,让学生了解他们充满激情的劳动过程,进而受到教育。如2021年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的巫山县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7年凿成“下庄天路”,让乡亲们走出大山,是极具感染力的典型。
  欣赏艺术形象。教育者要组织学生阅读歌颂劳动和劳动者的书籍或观看相关影视作品,通过写读后感、观后感和举行读书分享会等形式,用艺术形象来熏陶学生。
  组织劳动主题活动。如在小学高年级或中学阶段开展劳动精神大家谈、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对学生精神世界进行正面影响,有效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手脑结合,培育兴趣
  教师可以用劳动的个体属性和社会属性来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坚持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付出体力劳动的同时,展开较为复杂的脑力劳动。
  开发能培养学生技能且有利于学生探索的劳动内容。如开展厨艺、陶艺、编织、刺绣、手工、剪纸、养殖和栽种等技能培训,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组织学生适当从事有酬性劳动。根据年龄特征,安排恰当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劳动创造财富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如在小学组织跳蚤市场,学生叫卖自己的玩具或学习用品;高年级学生将自己种植的农作物、水果卖给学校食堂或到市场上推销。学生可用换来的钱添置学习用品或建设班集体等。
  三、分担协作,养成责任
  责任是劳动精神培育的重要方面,教师要通过劳动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推行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责任教育,可以从幼儿园开始,让学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收捡玩具、整理书包、穿衣、叠被等。
  注重家校配合,分学段列出家务劳动任务清单,长期坚持,随时记录考核。要求家长放手,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创设劳动机会,指导并督促学生承担家务劳动。学校要切实履行教育学生做好家务劳动的职责。家校形成合力,促使学生养成做家务的好习惯和责任意识。
  通过集体合作强化个人责任。在劳动中培养责任意识。学校要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性劳动,分派好任务,考核完成情况,及时肯定学生在集体劳动中的作用,强化责任和担当。
  四、吃苦受累,磨砺意志
  意志有多种培养途径,但劳动是最有效的。劳动都需要一定的体力和耐力,再加上劳动环境的艰苦,劳动过程的重复、单调、乏味,要坚持并完成劳动任务,需要一定的意志、毅力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劳动的过程也是磨砺学生意志的过程。学校和家长在不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的前提下,可以安排一些环境较差、过程较长、强度较大、有一定难度的劳动项目,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五、农具观展,弘扬传统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史,传承着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无论什么时候,学生都要有不断奋进、勤俭节约的意识。只有体验劳动过程的艰辛,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才会真正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悟。不同地域的农耕工具及劳动情形的展示,可以讓学生感受农民辛勤劳动的过程,让学生养成勤劳俭朴的习惯。
  建设传统农具展览室。地处农村的学校可以收集传统的农具,如犁耙、石磙、石磨、风车、水车、风箱、水桶、扁担等,并用这些农具制作视频,进行用途介绍,如奉节县龙桥小学的土家文化陈列室,奉节县桃李小学、合营小学的农耕工具陈列室。学校还要有序安排学生观摩、体验一些传统的劳动项目,如推磨、碾米、打糍粑、包粽子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不易。
  建立研学实践基地。教育部门要主动作为,动员文旅、乡镇等机构,结合乡村振兴和旅游项目建设,开发农耕文化展示和体验基地,供城市学生体验,如奉节县的三峡原乡,开设有原乡酒馆、原乡茶馆、原乡染坊、原乡竹坊等十二个劳作体验场所。
  六、公益体验,培育爱心
  劳动具有另一种社会价值,即不计报酬地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所带来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获得感。对学生强化这种价值,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公益心和奉献意识。所以,在进行劳动教育时要安排时间让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义务交通劝导、清扫街道、照顾孤寡老人等。开展这些活动,事前要动员,讲清意义,明确目的,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事后要重视总结,让学生感受劳动给社会和他人带来的价值,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淡化劳动的功利性,强化劳动的责任感,使学生愿意奉献社会、服务他人。
  综上所述,教师要通过劳动教育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形成责任意识,从而做出正确的劳动行为,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理念,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教师研修中心)
  责任编辑:赵继莹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农村初中阅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阅读育人的教育主张,探索关怀视角下的阅读教育策略,建构阅读关怀的实践模型,通过省级名师工作室培养阅读关怀种子教师,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持续、深度的实践推广,提升农村地区初中生的阅读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质量。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 阅读育人 阅读关怀 实践模型  在我国,“全民阅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阅读对于强化文化认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为了提高初中劳动技术课的实效性,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明确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面、深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一、对劳动技术课的基本认识  初中劳动技术课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实践性。初中劳动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是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从而达到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过程。二是综合性。初中劳动技术课是一门融
期刊
【摘 要】教师专业发展是关乎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的战略性决策。笔者在进行乡村骨干教师培训过程中,通过科学确定研修主题、合理设计研修课程、充分凸显研修主体,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 培训 赋能  教育工作是一项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教师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但当前不少教师缺乏学习精神,尤其是乡村教师更面临学习力匮乏、专业技术含金量不高、专业水平提升缓慢等问题。“很多乡村教师的生
编者按:  顾明远先生1949年入学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1956年留苏回国入职北师大任教至今,参与、见证了北师大的发展。我国的许多教育政策、北师大的许多创新都有顾先生的智慧贡献与亲身实践。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顾先生整理旧照片,写成回忆录。我们荣幸地得到顾先生授权,选择部分内容分期连载,以飨读者。  21世纪以来,奥数班在我国盛行,不仅中学生上奥数班,而且小学生也要上。主要是因为上初中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性维度,是思维发展、审美创造和文化传承的源头。教师只有把握好从建构到运用的过程,引领学生在积极建构中培养良好的语感意识,在归类统整中建立深入联系,在涵泳咀嚼中实现高度内化,在模仿创生中发展表达能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关键词】建构运用 培养语感 迁移运用 深度品析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四大核心
【摘 要】为了解我国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素养发展现状,笔者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1472名学前教育教研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专业能力、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是教研员最重要的素养;我国学前教育教研员专业素养总体较好;在职业道德、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做得较好,但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仍有提升空间;教研员专业素养受到专业引领、领导重视及自身努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多措并举提高教研员专业素养。为了提升学
红心向党,做“如盐化水”的思想政治课教师  做“如盐化水”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杨梦云老师一直以来的追求,也是她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解和态度。在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求学期间,郑德荣先生等已经为她埋下了红色梦想的种子,种下了抵御沉沦的基因。工作后,面对处在拔节育穗期的高中生,如何用他们能理解、能接纳的语言,让他们学懂弄通思想政治课,是杨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她始终秉承“思想政治教育就像一把盐”,人很难将
期刊
【摘 要】中小學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和缺少变化的特点,可能对教师成长带来负面效应,让教师产生“体制”依赖:个人成长发展缺乏主动性,创新求变的动力不足,失去适应环境变化和参与竞争的能力。打破教师成长的“体制”依赖,一方面,教师自身要树立危机意识,主动学习,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也应通过创新教师培养和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内部人才流动等方式,激发教师的活力与创造性。  【关键
【摘 要】小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小课题研究实践中,构建了以课堂教学问题为研究内容、以研究课为基本研究形式、以专业阅读贯穿研究过程、以优质课例展示研究成果、以量化评分保障研究效果的实施路径,从而为中小学教师搭建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科研平台,促进课堂教学变革和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小课题研究 实施路径  小课题也叫微课题,指的是以教师自身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