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支持。其中,作为学校发展的内因,教师和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耀感即认同感对学校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师生对学校的这种感情的形成可以降低学校管理成本,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学校社会形象;而认同感可以通过学风、校风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得到培养进而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认同感 高校 校园文化
一、认同感概述与作用
所谓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学校认同感,则是指学校成员对学校产生的一致的或相似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是与其他成员在互动中达成的对学校的利益一致或相近的契合点。这种认同心理多表现为成员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耀感等,这种认同行为多表现为成员对学校的理解、认可、信任,最终转变为支持的行为。
学校认同感从内容上具体可分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学生是其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者和载体,教师则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其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发扬光大者,而社会舆论、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和学校学生和教师一起就学校的办学思想及办学理念达成共识,则可形成合力,形成共同促进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三者对学校的认同必会带来显著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降低学校管理成本。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发展的基石。学校的教学质量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师德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来体现,假如教师对学校办学理念由接受进而在教学、工作中自觉的应用,并认可其为自身发展的根本所在,教师则会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积极投身于教学科研之中。如果学生也高度认同学校和教师的价值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等,就能够加强其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学校获得各方普通的认同,学校的许多管理环节就可以省去,管理效率自然得到提高,与之相应的管理成本也就能够大大降低。
2 利于加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师资力量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的问题,是最首先要发展的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的发展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头戏,因此,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如果能够形成浓厚的认同学校的氛围,不但能够留住教师,而且能够激发教职员工无穷的创造力,使更多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而且吸引外面的优秀教师投身本校。
3 增强社会各方的支持配合,有效提升学校的形象。发展学校的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是社会、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等外界的认同和支持,离开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改革实施、办学思想的贯彻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家长以及社会是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赢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对学校的发展意义深远。
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认同感的途径
1 给予“家”的温暖,让教师学生有主人翁的感觉。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第一次远离家乡,独自生活,心理上难免会产生无助的感觉,这就要求大学必须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迅速填补孩子心里留出来的感情空缺。大一是大学生活的一个关键时期,大一新生初来乍到急需老师和学长们的帮助和引导,以德宏师专为例,每逢迎新之际,都在汽车站设立新生接待点,新生班主任24小时开机接受新生报到,各学生社团志愿者齐上阵不分昼夜,学校领导更是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做到了新生报到从车站到宿舍的一站式服务。而毕业生则面临找工作、继续深造等众多困惑和压力,也急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关心。德宏师专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在课程设置上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就业进行具体指导,并使就业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工作中;举办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讲座、举办和承办各种校园招聘会、先进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真正做到德宏师专培养的人才“留得住下得去”。同时,一些贫困生、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也是学校重点照顾的对象。德宏师专大力推行“暖心聚力”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各项奖助学金政策的支持以及社会力量的捐助以“不放弃,不抛弃”的态度面对师专的每一位学子。
2 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近年来,地方高校为了自身发展大力引进博士、硕士,而地方高校的博士、硕士往往眼高过顶,在课堂上往往神气有余,务实不足,又不愿接受学生的建议,一意孤行。因此,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时有出现。而有些老资格的教师,因上课方式呆板乏味,备课内容十几年不变却从不反省,而自我感觉特别良好,让学生极其反感。试想,一个从事传道授业的老师,如果连最基本的教学态度都端正不了,要想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好感是不可能的,学生又怎能在这个学校找到认同感、归属感呢?因此,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真诚地对待学生,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校,喜欢自己的老师,生发对学校的认同感。
3 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校园文化是办学理念、学校校风、精神风貌和人才素质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所以,地方高校要想吸引学生,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也至关重要。一是学校可以充分挖掘本校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校园网等的宣传阵地作用,校园媒体将信息、价值观和规范等一代一代地在校园群体中传递下去,使“校园小社会”在扩展共同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紧密凝聚起来,小环境中的成员因为拥有共同的精神而找到归属感。
4 树立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培养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作为在校学生,接触最多的人除了任课教师之外,就是学校管理人员了。如果说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话,那么,管理人员的管理态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班主任、辅导员,到后勤管理人员、教务部门、财务部门,甚至学校的高层领导,他们都应该改变高高在上的态度,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和服务员,多点关心和笑脸。这样,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才会真正成为可能。
总之,构建良好的师生认同感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努力。但是。认同感一旦形成,将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会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认同感 高校 校园文化
一、认同感概述与作用
所谓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学校认同感,则是指学校成员对学校产生的一致的或相似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是与其他成员在互动中达成的对学校的利益一致或相近的契合点。这种认同心理多表现为成员对学校的归属感、荣耀感等,这种认同行为多表现为成员对学校的理解、认可、信任,最终转变为支持的行为。
学校认同感从内容上具体可分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学生是其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者和载体,教师则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其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发扬光大者,而社会舆论、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和学校学生和教师一起就学校的办学思想及办学理念达成共识,则可形成合力,形成共同促进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三者对学校的认同必会带来显著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降低学校管理成本。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发展的基石。学校的教学质量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师德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来体现,假如教师对学校办学理念由接受进而在教学、工作中自觉的应用,并认可其为自身发展的根本所在,教师则会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积极投身于教学科研之中。如果学生也高度认同学校和教师的价值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等,就能够加强其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学校获得各方普通的认同,学校的许多管理环节就可以省去,管理效率自然得到提高,与之相应的管理成本也就能够大大降低。
2 利于加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师资力量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的问题,是最首先要发展的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的发展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头戏,因此,激发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如果能够形成浓厚的认同学校的氛围,不但能够留住教师,而且能够激发教职员工无穷的创造力,使更多的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而且吸引外面的优秀教师投身本校。
3 增强社会各方的支持配合,有效提升学校的形象。发展学校的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是社会、家长和教育行政部门等外界的认同和支持,离开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学校的教育改革实施、办学思想的贯彻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家长以及社会是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赢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对学校的发展意义深远。
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认同感的途径
1 给予“家”的温暖,让教师学生有主人翁的感觉。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第一次远离家乡,独自生活,心理上难免会产生无助的感觉,这就要求大学必须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迅速填补孩子心里留出来的感情空缺。大一是大学生活的一个关键时期,大一新生初来乍到急需老师和学长们的帮助和引导,以德宏师专为例,每逢迎新之际,都在汽车站设立新生接待点,新生班主任24小时开机接受新生报到,各学生社团志愿者齐上阵不分昼夜,学校领导更是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做到了新生报到从车站到宿舍的一站式服务。而毕业生则面临找工作、继续深造等众多困惑和压力,也急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关心。德宏师专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在课程设置上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就业进行具体指导,并使就业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工作中;举办大学生就业方面的讲座、举办和承办各种校园招聘会、先进毕业生事迹报告会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真正做到德宏师专培养的人才“留得住下得去”。同时,一些贫困生、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也是学校重点照顾的对象。德宏师专大力推行“暖心聚力”工程,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各项奖助学金政策的支持以及社会力量的捐助以“不放弃,不抛弃”的态度面对师专的每一位学子。
2 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培养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近年来,地方高校为了自身发展大力引进博士、硕士,而地方高校的博士、硕士往往眼高过顶,在课堂上往往神气有余,务实不足,又不愿接受学生的建议,一意孤行。因此,师生关系紧张的局面时有出现。而有些老资格的教师,因上课方式呆板乏味,备课内容十几年不变却从不反省,而自我感觉特别良好,让学生极其反感。试想,一个从事传道授业的老师,如果连最基本的教学态度都端正不了,要想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好感是不可能的,学生又怎能在这个学校找到认同感、归属感呢?因此,教师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真诚地对待学生,让自己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喜欢自己的学校,喜欢自己的老师,生发对学校的认同感。
3 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和软件环境建设,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校园文化是办学理念、学校校风、精神风貌和人才素质的具体体现,具有很强的导向、凝聚和教育功能。所以,地方高校要想吸引学生,加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也至关重要。一是学校可以充分挖掘本校的历史文化资源;二是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宣传栏、校园网等的宣传阵地作用,校园媒体将信息、价值观和规范等一代一代地在校园群体中传递下去,使“校园小社会”在扩展共同经验的基础上更加紧密凝聚起来,小环境中的成员因为拥有共同的精神而找到归属感。
4 树立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培养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作为在校学生,接触最多的人除了任课教师之外,就是学校管理人员了。如果说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话,那么,管理人员的管理态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从班主任、辅导员,到后勤管理人员、教务部门、财务部门,甚至学校的高层领导,他们都应该改变高高在上的态度,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和服务员,多点关心和笑脸。这样,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形成才会真正成为可能。
总之,构建良好的师生认同感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努力。但是。认同感一旦形成,将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会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