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发现真理。”从人类的认识发展规律看,任何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从释疑入手,从无疑到有疑,再从解疑到创新的。因为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思考。那么,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能力呢?
一、营造和谐气氛,激发学生质疑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废除旧的教学模式,创建“多维互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创设创造性思维情境,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或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在探索中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在开放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创新,以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再次飞跃。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大家将从这里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及时引入:物理学家的自信是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在讲物理的实用性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及时鼓励了学生,激发了他们质疑的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体验、领悟和创造中发现知识,实现认知结构的迁移。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课时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平铺直叙地拿出来直接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好质疑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用一些效果清晰、富有生活气息、富有吸引力的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发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行积极的思维,提出质疑。如“汽车突然启动与制动的现象”“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吞鸡蛋”“抓不住的瓶”等。
三、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1.联系实际引发质疑
联系实际引发质疑就是通过分析、比较某种观点,使其与已知事实或新的实验事实之间发生矛盾冲突,让学生提出质疑。例如:在学习影响浮力大小因素时,许多同学根据生活经验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等,这些观点与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矛盾,从而使学生提出质疑。
又如在物理学史上,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落得快,伽利略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因此提出了质疑。
再如演示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纸片,用手压着倒过来,移去手。同学们惊讶地发现水和纸片都不落下,这一现象与以前学习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落”知识相矛盾,让学生提出质疑。
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要求学生经常运用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去寻找矛盾的问题,培养自己质疑能力,努力提高质疑水平。
⒉追因求果进行质疑
追因求果进行质疑就是就学习内容大胆提出假设,假设是学习结论的预设。例如在学习浮力时,可以观察到水不能托起一块小小的铁片,而能托起用铁造成的万吨巨轮。这是为什么?又如:沉在清水中的鸡蛋,当在水中不断加入盐时,鸡蛋会慢慢浮出水面,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空中飞舞的肥皂泡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花斑?原子弹、氢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在学习中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进行质疑,能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⒊类比联想进行质疑
例如在引入功率概念时,把做功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类比与联想,从而提出质疑,如,功率该如何定义?它的公式、单位又是怎样的……由于物理学中有很多物理内容、规律、处理方法是相类似的,因此通过类比联想进行质疑是我们常用到的一种方法,经常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质疑提问,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促使学生清楚地认识物理现象、规律及其处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锻炼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造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节奏快,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只有会质疑,会自主学习,才能有所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八四中学)
一、营造和谐气氛,激发学生质疑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废除旧的教学模式,创建“多维互动”、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创设创造性思维情境,设计开放性的教学内容或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猜想,在探索中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在开放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创新,以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再次飞跃。在初二物理引言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大家将从这里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及时引入:物理学家的自信是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的境界。在讲物理的实用性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正是这些情境的安排,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及时鼓励了学生,激发了他们质疑的意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并不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体验、领悟和创造中发现知识,实现认知结构的迁移。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不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课时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内容都平铺直叙地拿出来直接灌输给学生,使学生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好质疑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用一些效果清晰、富有生活气息、富有吸引力的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发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行积极的思维,提出质疑。如“汽车突然启动与制动的现象”“马德堡半球实验”“瓶吞鸡蛋”“抓不住的瓶”等。
三、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1.联系实际引发质疑
联系实际引发质疑就是通过分析、比较某种观点,使其与已知事实或新的实验事实之间发生矛盾冲突,让学生提出质疑。例如:在学习影响浮力大小因素时,许多同学根据生活经验认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等,这些观点与影响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矛盾,从而使学生提出质疑。
又如在物理学史上,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落得快,伽利略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因此提出了质疑。
再如演示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纸片,用手压着倒过来,移去手。同学们惊讶地发现水和纸片都不落下,这一现象与以前学习的“物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下落”知识相矛盾,让学生提出质疑。
在平时的学习或生活中,要求学生经常运用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去寻找矛盾的问题,培养自己质疑能力,努力提高质疑水平。
⒉追因求果进行质疑
追因求果进行质疑就是就学习内容大胆提出假设,假设是学习结论的预设。例如在学习浮力时,可以观察到水不能托起一块小小的铁片,而能托起用铁造成的万吨巨轮。这是为什么?又如:沉在清水中的鸡蛋,当在水中不断加入盐时,鸡蛋会慢慢浮出水面,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在空中飞舞的肥皂泡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花斑?原子弹、氢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在学习中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进行质疑,能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⒊类比联想进行质疑
例如在引入功率概念时,把做功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类比与联想,从而提出质疑,如,功率该如何定义?它的公式、单位又是怎样的……由于物理学中有很多物理内容、规律、处理方法是相类似的,因此通过类比联想进行质疑是我们常用到的一种方法,经常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质疑提问,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促使学生清楚地认识物理现象、规律及其处理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有助于锻炼学生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创造能力。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生活节奏快,知识和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只有会质疑,会自主学习,才能有所创新,才能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第一八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