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目前在消费水平和结构等方面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而造成这一不平衡的主要有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原因,要调整这一不平衡状态,就要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和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引导入手。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不平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结构等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根据对无锡地区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其中一个主要特点便是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等方面呈现出不平衡状态。下面以无锡地区大学生的消费为例,作进一步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1.城乡大学生消费水平不平衡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调查结果显示,除去学费、住宿费等大笔固定开支外,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平均月消费在600元~1000元,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则基本在250元~500元,两者消费水平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消费上更追求时尚性,购物、娱乐方面的支出占了全部支出的一半左右,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消费上更注重实用性,80%以上的开支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必需品。
2.贫困大学生和家境优裕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呈两极分化
在高校里,“贫富差距”日趋扩大。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无锡高校中,有15%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平均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最低的平均月生活费为230元。与此相对的是,有23%的学生平均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这其中又有将近一半的同学月均消费在1500元以上,最高的平均月生活费达到了2500元。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群同学:追求高消费,追求名牌,追求高科技产品,手机经常“与时俱进”、电脑、MP4、数码相机等一应俱全,吃饭动辄下馆子。而在这些同学过着“潇洒”、奢侈的生活的同时,却还有一些贫困学子正在为下个月的生活费而发愁,有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能借助国家助学贷款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生活十分拮据。这样的消费差距,不难说明贫困大学生和家境优裕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而由此造成的后果便是部分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造成自卑心理,甚至有少数同学心态失衡,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而过度消费,加重父母经济负担。
3.新生与毕业生的消费差距较大
新生作为一个刚脱离父母管束独立生活,能独立支配自己的生活费的群体,在消费中虽然也呈现出不善理财,盲目消费的特点,但总体消费水平还是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在电脑、通信、交际等方面的开支比较小。而毕业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交际面拓宽,消费观念改变,加之交友、找工作等诸方面的原因,其消费明显攀升。调查显示,新生的月平均生活费一般为400元~600元,毕业生的月平均生活费则为600元~1000元不等。再从手机、电脑等一些高档产品的消费来看,新生中购买手机的人占87%,购买电脑的人占22%,而毕业生中手机已是全部普及,购买电脑的人也达到了56%。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毕业生消费明显高于新生消费。毕业生的这些消费有些是合乎实际需要的,有些则属于盲目消费。
4.消费结构不平衡
当前大学生消费日益多元化,我们大体上可把它划分为日常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交际消费、娱乐消费和通讯消费等几个方面。日常生活消费主要包括吃、穿、行方面的消费,学习消费主要指除学费之外在学习上的投入,交际消费主要指用于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的消费,娱乐消费包括旅游、上网还等各种娱乐活动方面的消费,通讯消费则主要指电话费方面的开支。这些消费所占比重不同,构成了一定的消费结构,但目前这个消费结构总体不平衡,各项消费所占比重不合理。如学习消费,只占到大学生总体消费的15%,而娱乐消费则高达28%,基本是学习消费的两倍,交际消费也超过了学习消费,占16%。娱乐消费和交际消费所占比重偏高,而学习消费所占比重则明显偏低。
二、造成大学生消费不平衡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家庭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因此城乡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和家庭间贫富的不平衡也直接导致大学生消费水平的不平衡。同时,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日益繁荣,产品琳琅满目,扩大了大学生的消费范围,一些高价值消费品如手机、电脑、数码产品等也逐渐进入大学生的消费圈。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的自发性也导致消费行为的非理性因素增多,一些无计划消费、趋同消费和虚荣消费呈上升趋势,导致消费结构的不平衡。而就业压力则直接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消费增大,并出现一些不合理消费,一些学生为了在就业中占得先机,不惜花重金包装自己,有的则盲目考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另外,崇尚金钱、崇尚奢华等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消费观也逐渐侵袭到大学校园。一些学生曲解或弱化我国勤俭、朴素的优良作风,将勤俭看成是小气,将朴素认为老土,盲目跟风,追求高消费。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原因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是对学生成长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两个方面。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学生从小备受呵护,独立生活能力较弱,缺少理财意识。尤其是比较富裕的家庭,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导致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节制,盲目追求高消费。同时,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缺乏消费教育和理财教育。一些国外的学校早就意识到消费教育的重要性,如英国将“教孩子学会花钱”的消费教育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日本也在高中课程中开设大量消费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消费,而我国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基本还是个空白,学校消费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少正确的引导,不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走向成熟而又没有真正成熟的阶段,他们逐渐走向独立,却又在经济上信赖父母。很多同学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甚至很多学生不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他们缺乏自立意识,觉得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他们缺乏劳动的锻炼,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不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因此在消费过程中自然就很容易出现过度消费的现象。一些学生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的消费现象,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盲目跟风,一味追逐时尚,追求名牌,追求高消费,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开支,导致非理性消费、无计划消费、趋同消费占很大比重,也使消费呈现出结构和水平上的不平衡。一些大学生虚荣心作祟,盲目攀比,不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出现超支、透支等情况。
三、调整大学生消费不平衡现象的对策
1.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
健康的消费观是指在消费过程中要适度消费、有计划消费和合理消费,避免盲目消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社会要通过媒体等舆论手段,让同学们了解现有的消费误区和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积极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学校要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弘扬勤俭节约、自立更生的优良传统。曾几时,勤俭节约和自立更生的优良传统逐渐被抛诸脑后,奢侈浪费之风在大学校园里大行其道,因此学校要花大力气扭转这种局面,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通过思想教育课、专题讨论、党团教育等多种渠道,对奢侈浪费现象加以挞伐,对勤俭节约的现象大力宣传,在校园里真正树立起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消费观念。并引导学生自力更生,积极参加勤工俭学,从劳动中体会金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且要加强消费教育,如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消费生态意识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等,帮助他们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家庭要加强对孩子的生活费的控制,要从“无私奉献”转变为“适度供给”,同时家长自己也要勤俭持家,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培养理财能力,能帮助学生在大学时代就养成一个好的理财习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消费结构保持平衡。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学会记帐和预算。这样可以了解自己每个月的收支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钱花在刀刃上。二是可适当参加一些兼职,一方面可以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使自己的理财“增值”。
3.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引导,开展相应的经济扶持
对于一些过度追求高消费的学生,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过度高消费的危害和科学理财的好处。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学会在艰苦的条件下去克服困难,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正确看待贫困,把贫困当作是对自己的磨炼,努力发展自己,学会多角度评价自己。同时,要积极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他们寻找兼职工作,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1]欧定余: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经济,2007.(4):50-53
[2]吴运兰曹文超:浅谈大学生的理财之道.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5):62-63
[3]刘舒敏: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科教文汇,2007.(5):10-11
[4]李岩: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理论观察,2006.(3):115-116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不平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入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结构等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根据对无锡地区大学生消费状况进行的抽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其中一个主要特点便是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等方面呈现出不平衡状态。下面以无锡地区大学生的消费为例,作进一步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1.城乡大学生消费水平不平衡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呈现出不平衡的态势。调查结果显示,除去学费、住宿费等大笔固定开支外,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绝大多数平均月消费在600元~1000元,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则基本在250元~500元,两者消费水平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消费上更追求时尚性,购物、娱乐方面的支出占了全部支出的一半左右,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消费上更注重实用性,80%以上的开支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必需品。
2.贫困大学生和家境优裕的大学生消费水平呈两极分化
在高校里,“贫富差距”日趋扩大。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无锡高校中,有15%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平均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最低的平均月生活费为230元。与此相对的是,有23%的学生平均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这其中又有将近一半的同学月均消费在1500元以上,最高的平均月生活费达到了2500元。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群同学:追求高消费,追求名牌,追求高科技产品,手机经常“与时俱进”、电脑、MP4、数码相机等一应俱全,吃饭动辄下馆子。而在这些同学过着“潇洒”、奢侈的生活的同时,却还有一些贫困学子正在为下个月的生活费而发愁,有些经济困难的学生只能借助国家助学贷款来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生活十分拮据。这样的消费差距,不难说明贫困大学生和家境优裕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而由此造成的后果便是部分贫困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和生活上的压力,造成自卑心理,甚至有少数同学心态失衡,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而过度消费,加重父母经济负担。
3.新生与毕业生的消费差距较大
新生作为一个刚脱离父母管束独立生活,能独立支配自己的生活费的群体,在消费中虽然也呈现出不善理财,盲目消费的特点,但总体消费水平还是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特别是在电脑、通信、交际等方面的开支比较小。而毕业生随着年级的升高,交际面拓宽,消费观念改变,加之交友、找工作等诸方面的原因,其消费明显攀升。调查显示,新生的月平均生活费一般为400元~600元,毕业生的月平均生活费则为600元~1000元不等。再从手机、电脑等一些高档产品的消费来看,新生中购买手机的人占87%,购买电脑的人占22%,而毕业生中手机已是全部普及,购买电脑的人也达到了56%。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毕业生消费明显高于新生消费。毕业生的这些消费有些是合乎实际需要的,有些则属于盲目消费。
4.消费结构不平衡
当前大学生消费日益多元化,我们大体上可把它划分为日常生活消费、学习消费、交际消费、娱乐消费和通讯消费等几个方面。日常生活消费主要包括吃、穿、行方面的消费,学习消费主要指除学费之外在学习上的投入,交际消费主要指用于人际交往、恋爱等方面的消费,娱乐消费包括旅游、上网还等各种娱乐活动方面的消费,通讯消费则主要指电话费方面的开支。这些消费所占比重不同,构成了一定的消费结构,但目前这个消费结构总体不平衡,各项消费所占比重不合理。如学习消费,只占到大学生总体消费的15%,而娱乐消费则高达28%,基本是学习消费的两倍,交际消费也超过了学习消费,占16%。娱乐消费和交际消费所占比重偏高,而学习消费所占比重则明显偏低。
二、造成大学生消费不平衡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家庭间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庭,因此城乡家庭收入的不平衡和家庭间贫富的不平衡也直接导致大学生消费水平的不平衡。同时,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日益繁荣,产品琳琅满目,扩大了大学生的消费范围,一些高价值消费品如手机、电脑、数码产品等也逐渐进入大学生的消费圈。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的自发性也导致消费行为的非理性因素增多,一些无计划消费、趋同消费和虚荣消费呈上升趋势,导致消费结构的不平衡。而就业压力则直接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的消费增大,并出现一些不合理消费,一些学生为了在就业中占得先机,不惜花重金包装自己,有的则盲目考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另外,崇尚金钱、崇尚奢华等不良社会风气和不良消费观也逐渐侵袭到大学校园。一些学生曲解或弱化我国勤俭、朴素的优良作风,将勤俭看成是小气,将朴素认为老土,盲目跟风,追求高消费。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原因
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是对学生成长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两个方面。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学生从小备受呵护,独立生活能力较弱,缺少理财意识。尤其是比较富裕的家庭,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更是有求必应,导致他们在消费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节制,盲目追求高消费。同时,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缺乏消费教育和理财教育。一些国外的学校早就意识到消费教育的重要性,如英国将“教孩子学会花钱”的消费教育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日本也在高中课程中开设大量消费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消费,而我国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基本还是个空白,学校消费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少正确的引导,不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正处在一个走向成熟而又没有真正成熟的阶段,他们逐渐走向独立,却又在经济上信赖父母。很多同学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甚至很多学生不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他们缺乏自立意识,觉得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他们缺乏劳动的锻炼,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不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因此在消费过程中自然就很容易出现过度消费的现象。一些学生对于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的消费现象,缺少明辨是非的能力,盲目跟风,一味追逐时尚,追求名牌,追求高消费,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开支,导致非理性消费、无计划消费、趋同消费占很大比重,也使消费呈现出结构和水平上的不平衡。一些大学生虚荣心作祟,盲目攀比,不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出现超支、透支等情况。
三、调整大学生消费不平衡现象的对策
1.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
健康的消费观是指在消费过程中要适度消费、有计划消费和合理消费,避免盲目消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社会要通过媒体等舆论手段,让同学们了解现有的消费误区和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积极倡导健康的消费观。学校要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弘扬勤俭节约、自立更生的优良传统。曾几时,勤俭节约和自立更生的优良传统逐渐被抛诸脑后,奢侈浪费之风在大学校园里大行其道,因此学校要花大力气扭转这种局面,要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和通过思想教育课、专题讨论、党团教育等多种渠道,对奢侈浪费现象加以挞伐,对勤俭节约的现象大力宣传,在校园里真正树立起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的消费观念。并引导学生自力更生,积极参加勤工俭学,从劳动中体会金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且要加强消费教育,如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消费生态意识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等,帮助他们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家庭要加强对孩子的生活费的控制,要从“无私奉献”转变为“适度供给”,同时家长自己也要勤俭持家,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培养理财能力,能帮助学生在大学时代就养成一个好的理财习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使消费结构保持平衡。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一是学会记帐和预算。这样可以了解自己每个月的收支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把钱花在刀刃上。二是可适当参加一些兼职,一方面可以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使自己的理财“增值”。
3.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引导,开展相应的经济扶持
对于一些过度追求高消费的学生,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过度高消费的危害和科学理财的好处。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学会在艰苦的条件下去克服困难,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正确看待贫困,把贫困当作是对自己的磨炼,努力发展自己,学会多角度评价自己。同时,要积极为他们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他们寻找兼职工作,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
参考文献:
[1]欧定余: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经济,2007.(4):50-53
[2]吴运兰曹文超:浅谈大学生的理财之道.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5):62-63
[3]刘舒敏: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科教文汇,2007.(5):10-11
[4]李岩: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理论观察,2006.(3):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