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在教学方面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方法与途径的转变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着眼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模式、师资培养与实训体系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为我国的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专业教学;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酒店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已提升到熟悉酒店管理运作方式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组织协调和业务拓展能力的复合人才。可以说,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要确定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定位于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即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技术用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应体现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各方面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与培养。
大一大二期间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的掌握,为此在课堂教学方面首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难度适宜的场景来表现。同时要求教师要全面把握情境教学,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其次,要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的准备工作。教师应对所选择的情境十分熟悉,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人员进行表演,并在整体上把握好课程的教学过程,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再次,情境教学的组织引导。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在剧情编制、角色分配和实际排练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把握每个环节的进程。最后,注重点评与总结。在表演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对演示说明的知识要点进行概括,有利于诱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大三期间培养学生的总体策划、组织、协调以及沟通能力,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做实践项目来完成此任务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从定位市场、方案策划、人员分工、组织制度建立一直到最后的项目实施过程的实践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的教学实践既能锻炼学生的总体策划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是对前两年理论和技能的一次检验。
二、注重师资的培养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已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但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调整,高职教育师资队伍与高职教育的发展不适应,教师素质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是高职教育健康發展的关键。
目前高职院校师生比过高,大多数院校的师生比超过1:20,有的甚至高达1:50;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专业课教师长期远离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现状,对于酒店行业的新变化新趋势不能及时掌握,一些数据不能及时更新,使得一些知识和信息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为此教师的企业实践挂职显得更为必要。专业教师可以在了解企业实际的基础上,本着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针对性、基础性、应用性的原则,编写校本教材,同时还可以搜集大量信息,包括酒店行业的员工素质状况,高职毕业的企业适应状况等,这些信息对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其它一些教学改革提供了直接依据。此外,专业教师会从更高层次的角度看到企业背后的管理,学到经验和技巧,带回到课堂上。除了进入企业实践之外,还应该多参加一些高层次的培训项目,多听取一些业内的专家和学者,以及企业高层的观点和理念,更有利于提高我们对行业的深入了解。
目前越来越多的院校都开展了国际交流和合作,包括合作办学,交换留学生等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只有教师走出去才能更好的更深入的将这种国际合作与交流落实到实处,目前国家每年都有国外研修项目,酒店业本来就是一个很开放的国际性的行业,应该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国门,开阔视野,了解世界酒店业的现状,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学生送到国际化的平台上,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三、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在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总体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实训基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可以说,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实训的主要方式与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行业的实践工作的能力,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首先,校内实训基地,其作用在于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提供方便、可操作的环境,可以说,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形成、发展与熟练的主要阶段。具体而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应具体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的职业环境。二是高技术含量。三是开放性好。四是通用性强。需要注意的是,校内实训基地必须在考虑专业设置的同时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必须及时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建设与维护,以保证在专业开设之时能进行实践教学,同时保证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与方法时可以借助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练习与实际操作。
其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是巩固、综合、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另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依托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熟悉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并掌握有关导游知识、酒店岗位操作技能和服务技巧,充分发挥学习与企业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双重作用,毫无疑问,校外实训基地的存在与发展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总之,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校内实训中心的同时,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使学生实训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校企联合管理的方法。其次要将整个实习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注重学生每一阶段的实践总结,使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得到理论上的再一次升华。还要建立后续的跟踪调查档案,研究学校在教学计划及实习安排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更加科学地制订专业实习管理对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酒店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归根到底是酒店管理人才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方法与途径的转变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着眼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模式、师资培养与实训体系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为我国的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意义,为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纪志华,(1978.11——)男,汉族,山东青岛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酒店运营管理。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专业教学;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酒店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已提升到熟悉酒店管理运作方式和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组织协调和业务拓展能力的复合人才。可以说,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要确定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定位于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即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技术用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应体现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各方面知识与能力的教学与培养。
大一大二期间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的掌握,为此在课堂教学方面首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难度适宜的场景来表现。同时要求教师要全面把握情境教学,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其次,要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的准备工作。教师应对所选择的情境十分熟悉,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人员进行表演,并在整体上把握好课程的教学过程,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再次,情境教学的组织引导。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在剧情编制、角色分配和实际排练中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把握每个环节的进程。最后,注重点评与总结。在表演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对演示说明的知识要点进行概括,有利于诱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大三期间培养学生的总体策划、组织、协调以及沟通能力,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做实践项目来完成此任务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从定位市场、方案策划、人员分工、组织制度建立一直到最后的项目实施过程的实践都由学生自主完成,这样的教学实践既能锻炼学生的总体策划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是对前两年理论和技能的一次检验。
二、注重师资的培养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已成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支重要力量。但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与调整,高职教育师资队伍与高职教育的发展不适应,教师素质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成为高职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是高职教育健康發展的关键。
目前高职院校师生比过高,大多数院校的师生比超过1:20,有的甚至高达1:50;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专业课教师长期远离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现状,对于酒店行业的新变化新趋势不能及时掌握,一些数据不能及时更新,使得一些知识和信息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为此教师的企业实践挂职显得更为必要。专业教师可以在了解企业实际的基础上,本着科学性、思想性、系统性、针对性、基础性、应用性的原则,编写校本教材,同时还可以搜集大量信息,包括酒店行业的员工素质状况,高职毕业的企业适应状况等,这些信息对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其它一些教学改革提供了直接依据。此外,专业教师会从更高层次的角度看到企业背后的管理,学到经验和技巧,带回到课堂上。除了进入企业实践之外,还应该多参加一些高层次的培训项目,多听取一些业内的专家和学者,以及企业高层的观点和理念,更有利于提高我们对行业的深入了解。
目前越来越多的院校都开展了国际交流和合作,包括合作办学,交换留学生等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只有教师走出去才能更好的更深入的将这种国际合作与交流落实到实处,目前国家每年都有国外研修项目,酒店业本来就是一个很开放的国际性的行业,应该让更多的教师走出国门,开阔视野,了解世界酒店业的现状,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我们的学生送到国际化的平台上,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
三、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
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力度,在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总体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实训基地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可以说,实训基地的建立是实训的主要方式与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行业的实践工作的能力,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首先,校内实训基地,其作用在于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提供方便、可操作的环境,可以说,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形成、发展与熟练的主要阶段。具体而言,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应具体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的职业环境。二是高技术含量。三是开放性好。四是通用性强。需要注意的是,校内实训基地必须在考虑专业设置的同时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必须及时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建设与维护,以保证在专业开设之时能进行实践教学,同时保证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与方法时可以借助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练习与实际操作。
其次,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是巩固、综合、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阶段。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有利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另一方面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依托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让学生熟悉所在岗位的工作流程并掌握有关导游知识、酒店岗位操作技能和服务技巧,充分发挥学习与企业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双重作用,毫无疑问,校外实训基地的存在与发展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总之,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校内实训中心的同时,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使学生实训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校企联合管理的方法。其次要将整个实习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注重学生每一阶段的实践总结,使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得到理论上的再一次升华。还要建立后续的跟踪调查档案,研究学校在教学计划及实习安排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更加科学地制订专业实习管理对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酒店业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但归根到底是酒店管理人才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方法与途径的转变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着眼于职业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模式、师资培养与实训体系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为我国的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意义,为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顾明远.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纪志华,(1978.11——)男,汉族,山东青岛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酒店运营管理。
(作者单位: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