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以“综合素质+特长”为培养目标,打破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以传授书本知识为唯一内容的单一课程结构体系,构建课内与课外相联系的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并行的立体化的课程模式,进而改革第一课堂,开拓第二课堂,发展第三课堂,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改革第一课堂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把课上得既有文味、情味,又有趣味、余味,津津有味,饶有兴味,使语文课堂美起来。应该做到:(1)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2)教师的指导要精当、扣人心弦。教师授课要精心设计,审时度势,在开篇引导、 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狠下一番苦功夫。开篇引导要新颖、简练、生动、有文采,有感情,还要富于变化。以求激发学生浓郁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常用的方法有: 回顾导入、 歌曲导入、 诗文导入、 名言导入、 标题导入、 故事导入……有时也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老师的指导, 让学生通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提高言语能力,做到“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实现“文道统一”。(3)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方法力求新颖、巧妙、独创,适当使用电教媒体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更是发展成长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应试的工具。所以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发展第二课堂
建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以课外兴趣小组为主体的、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课外活动体系。
第一,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加大课外阅读量与写作量,丰富语言积累,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提高自己感悟生活的能力。首先,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突出阅读中能力的培养。其次,注重情操的陶冶,将阅读作为提高人文素养、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再次,明确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如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第二,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如以组为单位编排文艺节目;以现代媒体为依托查找相关资料;与其他学科结合创办专题小报……从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开拓第三课堂
一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让学生用心去领会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这是一部立体的、 多彩的、 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雕塑文化激励人搏浪冲击、 不畏艰辛、 勇于攀登、展翅飞翔;橱窗文化鼓舞人向师生中的先进学习,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视听文化熏陶人,通过广播站、《今日南苑》 宣传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 心理知识、 展现南中风貌,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美育熏陶作用。每周一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国旗下的演讲及每天的升降旗活动,感染着每一名学生,时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二是树立大语文思想,处处留心皆是学语文的课堂,使语文教学从课内向课外、 从学校向社会、 从书本向生活延展。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开放而快乐的课堂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让他们在课外进行更为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运用语文,丰富知识和情感,从小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达到各种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是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学校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1)军训是新生的必修课,要求学生做到动作准确、 规范。(2)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号召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领会雷锋精神在新的时代的内涵。(3)在每年清明节的远足扫墓活动中,邀请革命老红军为学生讲革命传统故事,并在活动中举行成人教育仪式、 新团员宣誓仪式,使同学们的思想受到良好熏陶,情感得到滋养。(4)每学期学校均有几次征文活动, 每次征文活动都组织学生认真参加。(5)校园文化周文艺汇演, 是从另一个侧面充分展现广大学生特长的活动。在个人表演的基础上, 组织会演,让同学们发掘自身能力,增强自信。
“综合素质+特长”目标的确立和达成,为学生日后成为各级各类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从传统知识型向现代能力型的转变。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中学(226200)
一、改革第一课堂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力求把课上得既有文味、情味,又有趣味、余味,津津有味,饶有兴味,使语文课堂美起来。应该做到:(1)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2)教师的指导要精当、扣人心弦。教师授课要精心设计,审时度势,在开篇引导、 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狠下一番苦功夫。开篇引导要新颖、简练、生动、有文采,有感情,还要富于变化。以求激发学生浓郁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常用的方法有: 回顾导入、 歌曲导入、 诗文导入、 名言导入、 标题导入、 故事导入……有时也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老师的指导, 让学生通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形式的妙处,提高言语能力,做到“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实现“文道统一”。(3)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教学方法力求新颖、巧妙、独创,适当使用电教媒体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更是发展成长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应试的工具。所以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发展第二课堂
建立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以课外兴趣小组为主体的、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课外活动体系。
第一,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加大课外阅读量与写作量,丰富语言积累,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提高自己感悟生活的能力。首先,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的目的在于突出阅读中能力的培养。其次,注重情操的陶冶,将阅读作为提高人文素养、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再次,明确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如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第二,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如以组为单位编排文艺节目;以现代媒体为依托查找相关资料;与其他学科结合创办专题小报……从而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对网络资源的利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开拓第三课堂
一是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让学生用心去领会精心设计和布置校园,这是一部立体的、 多彩的、 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 雕塑文化激励人搏浪冲击、 不畏艰辛、 勇于攀登、展翅飞翔;橱窗文化鼓舞人向师生中的先进学习,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视听文化熏陶人,通过广播站、《今日南苑》 宣传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 心理知识、 展现南中风貌,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美育熏陶作用。每周一隆重的升国旗仪式、 国旗下的演讲及每天的升降旗活动,感染着每一名学生,时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二是树立大语文思想,处处留心皆是学语文的课堂,使语文教学从课内向课外、 从学校向社会、 从书本向生活延展。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开放而快乐的课堂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让他们在课外进行更为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运用语文,丰富知识和情感,从小学会关心国内外大事,达到各种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是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学校各项中心工作相结合。(1)军训是新生的必修课,要求学生做到动作准确、 规范。(2)三月是学雷锋活动月,号召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领会雷锋精神在新的时代的内涵。(3)在每年清明节的远足扫墓活动中,邀请革命老红军为学生讲革命传统故事,并在活动中举行成人教育仪式、 新团员宣誓仪式,使同学们的思想受到良好熏陶,情感得到滋养。(4)每学期学校均有几次征文活动, 每次征文活动都组织学生认真参加。(5)校园文化周文艺汇演, 是从另一个侧面充分展现广大学生特长的活动。在个人表演的基础上, 组织会演,让同学们发掘自身能力,增强自信。
“综合素质+特长”目标的确立和达成,为学生日后成为各级各类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从传统知识型向现代能力型的转变。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苑中学(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