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改理念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不断渗透,体育学科的教学方式也在多个方面得到了改进,许多体育教师都积极利用学习小组开展教学活动,期望学生在与同伴的团结协作中攻克难题,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组织学生进行锻炼时,仍旧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使合作活动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更好地促进体育课程的教学,教师应当对小组合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体育课堂;高效
引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强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合作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恰好和新课程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日益引起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重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充分发挥到极致,难以达到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小组合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能够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兴趣,则会有效提升学生探究意识。体育教师在具体实施教育活动时,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实现其成效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进一步提升。其次,能够加快教师教学进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体育教学需要对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技巧进行科学培养,学生在进行练习时,经常会出现各种不良动作,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纠正,确保动作能够实现标准化,实现练习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在具体进行体育练习时,如果长期进行同一动作的练习,则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定的乏味感和枯燥感,进而使其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最后,合作学习的合理应用,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助和纠正,进而实现整体纠正时间的大大降低,确保教师可以在新的体育项目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
二、小学体育教学应用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2.1合理分组,奠定合作基石
小学体育课堂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高效开展,教师必须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建立起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体系,进而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石。由于学生个体性别、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按照指导学生进行搭配和优化组合,以防止出现小组之间竞争的不公平现象。首先,教师应根据“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确保不同小组的水平较为相近,为各小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其次,小组成员数量不宜过多,以4~6人为宜,使组内合作得以高效开展;最后,应根据教学变化动态调整,进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视野得以拓宽。例如,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耐力水平进行分组,按照“高中低”合理搭配,不仅可以发挥“传、帮、带”的引领作用,而且可以增强练习实效性,进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2.2调控合作学习
教师在具体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首先需要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在小组进行探讨交流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巡查,科学研讨学习小组在讨论中出现的各项问题,通过该种方式,可以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对于学生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提出的质疑,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此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对合作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确保教学内容的讨论价值。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合理调控教学节奏,妥善处理教学重难点,强化基础知识学习,灵活应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因素,确保学生对学习具有更高的兴趣。最后为了确保顺利实施教学活动,教师还需要合理分配注意力,确保能够更为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在具体落实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强化课后总结,确保能够高效处理相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3定位教师角色,有效参与
合作学习是一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没有存在的价值,相反,这意味着教师应当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从而更好地以辅助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效率。以“篮球运动”教学来说,在为学生分完组后,教师可以先给予学生自主交流、合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价值,在互助中完成篮球运动的练习。但是,在学生的自由合作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练习篮球运动的情况,当整个小组的基本动作都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出现在学生的身边,为学生纠正动作,避免整个小组都偏离正确的训练方向。同时,在学生练习篮球运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也要发挥引导者的价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加快学生练习篮球的效果。
2.4团队竞争,实现合作达标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以统一训练成果作为衡量学生体育学习优劣标准,这就导致一些体育水平较差的学生难以实现达标。例如,学生在进行一分钟跳绳时,通常要求学生必须达到130次以上才算优秀,那些跳几十次的同学则算失败,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尝试将个人达标转变成为团队达标,建构起“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体育教学新格局,从而在团队竞争中实现合作达标。此外,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捆绑考核,一旦小组成员不遵守课堂纪律,不仅要扣本人的分数,同时还要扣小组总分,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醒、防止扣分,进而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可以说,在团队竞争中,作为参与主体的学生,必然激发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应当坚持以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为出发点,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合作学习空间、强化学生的互助学习意识重点、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优势,从而实现对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佟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J].辦公自动化,2020,25(20):26-27.
[2]童勤.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4):97.
[3]梁红.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视野,2020(02):101-102.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体育课堂;高效
引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强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合作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恰好和新课程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日益引起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重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充分发挥到极致,难以达到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小组合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能够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时,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兴趣,则会有效提升学生探究意识。体育教师在具体实施教育活动时,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特点,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实现其成效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进一步提升。其次,能够加快教师教学进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体育教学需要对学生运动技能和运动技巧进行科学培养,学生在进行练习时,经常会出现各种不良动作,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纠正,确保动作能够实现标准化,实现练习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小学生在具体进行体育练习时,如果长期进行同一动作的练习,则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定的乏味感和枯燥感,进而使其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最后,合作学习的合理应用,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帮助和纠正,进而实现整体纠正时间的大大降低,确保教师可以在新的体育项目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
二、小学体育教学应用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策略
2.1合理分组,奠定合作基石
小学体育课堂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高效开展,教师必须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建立起科学的小组合作学习体系,进而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石。由于学生个体性别、兴趣和能力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按照指导学生进行搭配和优化组合,以防止出现小组之间竞争的不公平现象。首先,教师应根据“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确保不同小组的水平较为相近,为各小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其次,小组成员数量不宜过多,以4~6人为宜,使组内合作得以高效开展;最后,应根据教学变化动态调整,进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视野得以拓宽。例如,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耐力水平进行分组,按照“高中低”合理搭配,不仅可以发挥“传、帮、带”的引领作用,而且可以增强练习实效性,进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效率。
2.2调控合作学习
教师在具体进行小组合作教学时,首先需要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在小组进行探讨交流时,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巡查,科学研讨学习小组在讨论中出现的各项问题,通过该种方式,可以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对于学生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提出的质疑,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此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并对合作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确保教学内容的讨论价值。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合理调控教学节奏,妥善处理教学重难点,强化基础知识学习,灵活应对小组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因素,确保学生对学习具有更高的兴趣。最后为了确保顺利实施教学活动,教师还需要合理分配注意力,确保能够更为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在具体落实小组合作教学时,教师还需要强化课后总结,确保能够高效处理相关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2.3定位教师角色,有效参与
合作学习是一项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没有存在的价值,相反,这意味着教师应当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从而更好地以辅助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效率。以“篮球运动”教学来说,在为学生分完组后,教师可以先给予学生自主交流、合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价值,在互助中完成篮球运动的练习。但是,在学生的自由合作中,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练习篮球运动的情况,当整个小组的基本动作都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出现在学生的身边,为学生纠正动作,避免整个小组都偏离正确的训练方向。同时,在学生练习篮球运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也要发挥引导者的价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加快学生练习篮球的效果。
2.4团队竞争,实现合作达标
在传统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以统一训练成果作为衡量学生体育学习优劣标准,这就导致一些体育水平较差的学生难以实现达标。例如,学生在进行一分钟跳绳时,通常要求学生必须达到130次以上才算优秀,那些跳几十次的同学则算失败,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尝试将个人达标转变成为团队达标,建构起“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体育教学新格局,从而在团队竞争中实现合作达标。此外,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捆绑考核,一旦小组成员不遵守课堂纪律,不仅要扣本人的分数,同时还要扣小组总分,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醒、防止扣分,进而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可以说,在团队竞争中,作为参与主体的学生,必然激发出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应当坚持以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为出发点,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合作学习空间、强化学生的互助学习意识重点、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优势,从而实现对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佟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J].辦公自动化,2020,25(20):26-27.
[2]童勤.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24):97.
[3]梁红.小组合作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视野,2020(0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