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感恩,与爱同行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语云:“知恩图报,善莫大焉。”名人洛克说:“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著名哲学家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国家主席习近平说:“中国梦,是复兴的民族梦,是和谐的感恩梦,是进步的人民梦。”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感恩一直都是我们社会生活文明的一个标榜。在为祖国培育未来人才的校园中,如何让青春年少的懵懂初中生们深刻地体会到何谓感恩,感恩的意义何在,关于感恩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呢?在学校的有限小环境中,感恩就是对学生们进行爱的道德教育,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让感恩深藏于心,让学生徜徉在感恩的环境氛围中,让感恩的心态自然流露于一切言行举止之中,从而让学生在习惯中努力养成感恩的性格,完成德育爱心式管理,成就和谐的中国民族之梦。
  【关键词】感恩 爱 初中班级 德育管理
  一、感恩,要善于在生活中、细节上发现需要感恩和值得感恩的事情,激发学生感恩意识,唤醒学生们感恩的心
  著名哲学家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初中校园是一个充满阳光跟芬芳的地方,是一个培育学生美好品德的摇篮,美德是必需的,感恩更是必要的。而当代社会的大环境下,家庭生活中,各种溺爱,各种妥协,各种随意,充斥在学生有限的生活圈子中,严重扭曲着学生青春幼小的心灵。因此,在生活中、细节上善于发现学生的行为动向,从学生广泛参与的事件中,找到那些需要感恩和值得感恩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唤醒沉睡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恩心态,是非常迫切需要的。
  比如:开展感恩征文或演讲大赛,让学生们主动地展示自己感恩的事迹,为他人树立良好的榜样。又比如:组织“今天,你感恩了吗?”的感恩主题班会,把日常生活中学生所遇到的微事情晒出来,让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到感恩其实就是心存感激之情,在爱的道德教育中,珍惜那个展示出自己美的价值一面。所谓感恩,小到是一声“谢谢”,大到是一生付诸行动的回报。感恩就在学生身边,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二、感恩的事件不是个例,而是范例,更是一个大集体的氛围,只有感恩的环境,才能更好更顺利地培育学生感恩的心态
  俗话说:“独木不成林,单丝难成线。”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有着其独特的相关性和双面性。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告诫我们,环境对于人物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明显和巨大的。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是环境影响的最佳典范。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以后的人生轨迹还很漫长,要想做好感恩爱的德育,必须用心布置好学校、班级、家庭三大主体环境的感恩氛围,让学生在家庭亲情包容中,在班级集体互助环境中,在校园团体温馨氛围下,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类似于大型教育活动“变形计”中的通过某时段某事情家长与学生的社会角色互换,让家长进入校园,走进班级,体验学生学习的有形压力,让学生走上社会,走入家庭大人角色,亲身体验家长来自经济、职业、生活等各方面的无形压力。都说“实践出真知”,只有亲身经历,才会深刻记住教训,才会刻骨铭心地领悟。
  同时,可以利用生活中一切可以利用的感恩机会,让学生时刻处于感恩的状态,如告诉学生能有今天干净的校园环境,需要感恩环卫阿姨和各班级值日生辛苦的劳动付出。如摆在餐桌上可口的饭菜,学生们应该感恩食物健康成熟的奉献,感恩农民伯伯们的勤劳,感恩食堂师傅用心搭配等环境中的多方位锻炼,让学生处于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更深刻体会到生活中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其可贵之处,都有着需要感恩的言行,真心融入感恩大氛围中,在感恩的环境中,感恩生活中的一切。
  三、感恩,是爱的德育,更是实际的行动准则,心存感恩,让感恩融入学生社会生活习性中,成为一种永不磨灭的为人处事航标
  感恩的德育是一条没有终点、没有限度的宽广银河,在校园有限的时间跟空间中,需要班主任与家长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多开展丰富多彩的与感恩相关的主体活动,为学生们搭建实践演练的舞台,让学生把家长、教师授予的感恩的思想道德教育,真真切切地落实到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中,用实际行动传递感恩的意义。
  针对青春好奇好胜的初中生来说,把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良好承载体,无疑符合学生新奇又个性的成长特征。比如:春节或中秋节,家长要引导学生热情接待亲戚朋友用心的馈赠,并真诚地表示感谢,不管有形价值多少,都是一份宝贵的心意,感恩珍惜并铭记于心,养成良好的接待习性,为以后的人接待物打造良好的社会礼仪基础。又比如:在极具感恩特性的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学生们针对性地在节日里表达自己的心意,可以是一句真诚的道谢,可以是一个真心的拥抱,也可以是一个温馨的亲吻,还可以是一张表达感恩之情的小卡片或信息或留言……诸如此类在极具代表性普遍性的节日引导实践活动中,让感恩跟着节日的步伐,时刻前进着,时刻提醒着,更是让学生的感恩心态得到不断的有限的重复和无限的更新,将心存感激的特性融入学生的社会生活中,牢牢印刻在人生时光岁月中,成为一道以后生活的为人处事航标。
  懂得感恩是一个人的重要美德素质教养,学会感恩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心存感恩,才能更好地找到人生的方向,在爱的德育中,感恩才能让个人价值得到最佳地实现。感恩,不是付出,而是一种巨大的收获。在灵性的爱心校园中,在感恩的氛围下,在生活的细节发现中,激发和引导学生感恩的意识,培养学生感恩的良好习惯,让大家用实际行动去诠释爱的德育、爱的感恩,让感恩深藏于心,如影随形,默默陪伴和支持着学生未来灿烂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正能量。
其他文献
【摘 要】诗歌在语文教学中担任重要角色,因为诗歌有育人功能,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语言能力,陶冶美好的情操,健全人格以及人文精神。然而笔者通过实际调查研究发现,中学语文诗歌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本论文试图从这些调查研究得出的数据以及通过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出原因,并提出新型的诗歌教学课堂能够实现的三个条件:教师能够成为诗意的使者;应该形成诗意的课堂环境;能尊重学生在学习诗歌时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
【摘 要】要实现地域性经济区发展,人才培养就必须加快以“国家发展规划政策为导向、地域性产学结合”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实践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 地域性 艺术设计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
【摘 要】高职院校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中在价值观念、学历层次、管理措施等方面普遍存在着问题。本文总结了本校在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经验做法,探索一种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训师资培养和建设的新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实训 师资队伍建设   一、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一)投入跟不上发展,建设只重
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游戏是儿童的精神乐园,是孩子认知世界、创造世界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浓厚生活气息、充满儿童情趣的游戏是启人心智的力量,能够激励少年儿童团结、机智、敏捷、积极向上,在愉悦中提高认识,增强创造力,锻炼思维,发展语言。把游戏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孩子们玩了学、学了玩,玩玩学学、学学玩玩,身体在游戏中得到锻炼,情感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智力在游戏中得到提高。游戏,
新课标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使其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阅读教学就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如何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培养这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又该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呢?  一、赋予文字以“表情”,理解“表情”,方可阅读  苏教版小学低年级的文章短小精悍,语言规范,读来朗朗上口。细细品读,能看出简单的文字背后有着特殊
夸美纽斯是“教师中心论”的奠基者,他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是学生的知识源泉,是学生的“检察长”;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服从者。在中国,自古就有“师徒如父子”之说,亦主张学生应绝对服从教师,教师应有惩治学生的权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的师生关系存在着严重缺陷,现在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因此,不少教育家及教育工作者大声疾呼,要求
【摘 要】一个学校的管理离不开校长的管理,如何能将一个学校办成一个好学校就要把先进的理念及校长的不断努力相结合,才能创造品牌学校。  【关键词】学校管理 校长理念    再好的经验,再先进的理念,离开了办学的实践,离开了学校发展的特定时间和空间状态的存在属性,其实就是口号和标签。因此我试图通过研究自己的管理行为来发现自己的办学理念。  躬身入局——一切从革新开始  1. 坚信变革是学校发展的强
戴望舒的《雨巷 》是人教版高一语文课后读背篇章 。该诗写于1927年夏,表面上言情,写思慕追求一位有着丁香素质的少女而不可得,实则是反映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一部分进步知识分子的苦闷、彷徨与追求的精神状态。这是一首朦胧诗,幽微精妙,意境朦胧,耐人寻味。文本解读时,既可以从爱情角度切入,也可以从政治、哲理角度切入。因我深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和他那从不妥协的爱国情愫的感染,故我在设计本课时,更倾向于从政治、哲理
【摘 要】班主任工作中,寻找志同道合的同盟军——家长,是大势所趋。在家长工作中,信任是前提,理解是关键,支持是目的,在工作中以此为引导,定会有效地调动家长,与家长群策群力,使教育工作收获事半功倍之效。  【关键词】信任 理解 支持 班主任 家长  对学生的教育而言,仅靠教师的孤军奋战,真是孤掌难鸣。在教育工作中,寻找志同道合的同盟军——家长,是大势所趋。只有家长、老师都动起来,群策群力
【摘 要】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本文从“营造课堂氛围”“平等对话”“广泛阅读”三个方面对如何构建诗意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 教学模式 诗意    语文是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是一种洗尽铅华见真淳的精神享受。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是诗意,语文的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也是诗意,语文是一首和谐的有各种各样的情调和内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