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思想还不稳定,对外界的各种诱惑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因此在部分初中生的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有的学生缺乏理想,缺乏信念,爱国主义精神缺失,对民族精神淡漠,认为那些为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为社会进步而做出牺牲的人是十足的“傻子”;有的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弱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抬头,法制观念和社会公德趋于淡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明显抬头;有的学生读书学习的风气明显淡化,“读书无用论”时有抬头,无故旷课,厌学情绪严重;有的学生谈情说爱,课堂起哄,任意损坏公物、抽烟、酗酒、打架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凡此种种,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我们中学思想品德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这一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帮助初中学生在人生的征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呢?本人试从以下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的智慧,为人师表的举止,会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敬仰、崇拜乃至模仿行为。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若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認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教师高尚的道德,在课堂上主要体现在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热爱关心等方面,无论是教师那认真的态度还是精湛的造诣,对学生都是一种很好的品德教育,这是教师师德在课堂上的体现。教师在教知识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文明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用学习上的困难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二、与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相结合,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主渠道。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要想真正实现这些德育功能,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恰当的德育点,使思想品德课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
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为例,七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八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自然环境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知道环境保护的意义,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九年级有许多内容都渗透着爱国主义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跨上了新的台阶。“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施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等等,都能让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资本主义三次科技革命以及新中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的讲解,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通过对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正确的人才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品德课的这些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初中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对生活已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理论知识的基础。特别是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和他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如何拒绝诱惑”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因势利导,把好的想法推广给全班同学。这样既摆脱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绝诱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认真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和校本课程资源,因势利导,针对初中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思想品德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的智慧,为人师表的举止,会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敬仰、崇拜乃至模仿行为。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教育。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教育。若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認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教师高尚的道德,在课堂上主要体现在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热爱关心等方面,无论是教师那认真的态度还是精湛的造诣,对学生都是一种很好的品德教育,这是教师师德在课堂上的体现。教师在教知识的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文明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用学习上的困难磨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在增长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二、与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相结合,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主渠道。在现阶段,课堂教学依然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要想真正实现这些德育功能,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选择恰当的德育点,使思想品德课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
以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为例,七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练意志、优化性格、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八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自然环境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他们掌握与人交往的方法,知道环境保护的意义,帮助学生初步形成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九年级有许多内容都渗透着爱国主义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跨上了新的台阶。“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施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行,天宫一号与神八对接等等,都能让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资本主义三次科技革命以及新中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的讲解,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通过对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艰苦创业的精神、正确的人才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品德课的这些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就是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论知识源于生活的需要,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初中生虽然涉世不深,但对生活已有自己的经验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强化理论灌输的同时,更要通过联系实际,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学生对生活实际的了解、认识和感受作为认识理论知识的基础。特别是用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一些事例去教育学生,极具亲和力和说服力,很容易和他们产生共鸣。比如在教学“如何拒绝诱惑”时,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就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因势利导,把好的想法推广给全班同学。这样既摆脱了课本上条条框框的束缚,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了拒绝诱惑的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认真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和校本课程资源,因势利导,针对初中学生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的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思想品德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