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最终路径在课堂改革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西平先生《沉浸于求索之中》一书,确切的说是陶西平先生关于教育改革方面或者看待教育方面历次发言材料、讲话稿等集合体,时间跨越度很长,涉及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从中透露出陶西平先生对待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和求真。探究这本书,对于我们研究教育过去、现在的发展变化以及存在的问题甚至对未来教育发展之趋势之研判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人的阅读关注点是有一个范围的,对于我而言就是我工作本职上的关注点,作为一个农村基层学校的管理人员来说,我比较看重学校如何改良这个方面,根据老师的导读,发现其中关于教育改革的篇章涉及21篇,时间跨度长达20余年,那么我就从整体上来表述我阅读本书的关于教育改良的一些感受吧。
  探究陶西平先生关于教育改革的核心观点不难发现这么一条主线:以整体优化思想为指导探讨基础教育良性发展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推进基础教育的整体改革。这一思想源头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陶西平先生受到巴班斯关于教学过程整体优化思想的启发,最终形成了陶西平先生的教育改革探索的指明灯和其教育理想。用我自己的理解就是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而又制约的因素组成的系统,这些因素的矛盾运动促成了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的过程正是不断推动这些相关因素由不和谐达到和谐的连续过程。教育整体改革就是要使改革的阶段性目标服从于教育事业的长远目标,教育改革的局部目标服从于教育事业的整体目标,通过教育事业诸多环节的变革实现教育事业朝着既定目标的整体改革,整体改革的各项进程必须始终明确它的归宿。教育改革要注重整体优化,注重各部分之间的平衡和制约,改革的目标要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整体性又要注重个体差异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观、教育观、评价观和师生观,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的价值。
  那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如何将陶西平先生的整体优化思想的改革观化为实际呢?我想实现路劲最终在课程改革之下的课堂改革。
  一、课程改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课程改革无论是最近接触的STEAM还是PQL以及“翻转课堂”等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是两个方面的改革。其一、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教材改革对于服务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以及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加大功夫,紧紧围绕我们的教育目的培养什么样的人?相结合,我们的学科教育不能与之相违背。其二,某一方面来说也是自下而上的改革。自下而上的课程改革如何改,我想这个反而是我今后回去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点。我的切入点是应该在校本课程的研发上多下功夫、多找门路,结合我农村学校的办学实际、师资情况、学生实际以及社会情况,把一些先进的或是主流的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思考引进来让它和我的实际相结合最终落地成为我本校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
  二、有效性课堂改革
  陶西平先生在本书《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一文中这样说到“课堂的有效教学重点是研究教师“会教”与“教会”的统一。要将好的教学过程与好的教学效果统一起来,作为衡量教师课堂教学的尺度。课外的有限与有效作业与我们的課堂有效性结合起来。”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特别是“会教”“教会”这两条标准。教育改革、课堂改革经验和理论非常之多,不仅仅局限于陶西平先生,当今大数据时代,只要搜索就会有千万条,但是陶西平先生总结得很透彻就两个标准。那么在我们的课堂改革中如何实现有效性呢?我认为有以下8方面启发:1.注重有效性课堂和有效性作业的相结合。2.课堂要立足于“每个学生”。从关注整体到关注个体,从关注百分比,到关注每一个人。3.课堂教学要延伸到教室以外的空间,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生活。4.有效性课堂的改革应该建立在教、学、研一体化的基础上。5.有效性课堂应该注重教师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6.有效性的课堂应该是合作式、探究式的。7.有效性课堂应该注重启发智力、开发思维。8.加强校内之间、校际之间、城乡之间、线上与线下,出去与进来结合的教师交流研修模式。
其他文献
陶行知办学,非常强调“精神”。他的教育精神来自他对教育理论的自信,对教育使命的担当,对教育事业的痴迷,无论环境如何恶劣,生活如何艰难,陶行知都以饱满的精神、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不懈追求,寻觅中国教育的曙光。“行知精神”博大精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的教育探索  陶行知自离开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就踏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教育探索之路。他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势力,也不因为遭受政治势力的打击而屈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會认“玻、璃”等9个生字,会写“骄傲“生字;  2、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在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按偏旁归类、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2、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认“玻、璃”等9个生字,会写“报、拾”等12个生字。  难点:有感情地
期刊
初中生处于少年期与青年初期的交叉阶段,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极其迅速。这其中有积极向上的进取性的一面,也有因为各种生理或心理因素制约学生身心正常发展的消极退缩的一面,因此要求我们教师投入自己的热情用科学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顺利的度过高中阶段,为将来开拓更美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心理品质基础。这项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教师的责任,更需要我们广大科任教师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协助班
期刊
摘要:针对当今高校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弱,参与课堂主动性差等问题,本文以混合学习的理论为基础,基于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微助教等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加以实施。通过教学总体设计,明确线上、线下资源的配置,学生根据单元导学,完成线上学习,从而有目的地参加课堂教学活动。该模式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倡导了BYOD无时空限制的终身学习理念,为其他混
期刊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A版)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根据我所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划分为两节课(探究图象及其性质,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应用),这是第一节课“探究图象及其性质”。指数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又是第一个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函数,它不仅从研究思路、探究方法、及常见应用方面为后面学习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明显的改变,教师开始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小学数学课堂氛围仍然缺少生机活力,气氛低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魅力和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方
期刊
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多年,上了多少节课,讲给多少学生听,已记不太清了。一路走来,真有许多感慨,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伴着每天不同的心境,经历不同潮流的社会面貌,有着林林总总的故事。有的课上的那么轻松愉快,看着那些鲜嫩的面孔,被自己的讲述吸引住,是那么有成就感;但有时有顽皮的学生捣乱,带着情绪上课,结果是那么糟。课堂中有师生的共同欢笑,也有质疑、争辩;有自主、合作,也有游戏、比赛。从开始的现买现卖,到现在
期刊
自从走上神圣的讲台,光荣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就坚守着一个原则“严师出高徒”。我想,如果一旦对学生露出笑脸,他就会忘记自己是一名学生。我也会失去教师的尊严。果然有效,我的学生对我敬畏有加,小小的年龄便能学着看我的脸色行事。平时很遵守纪律,也很少和我说话。可是有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  在一次上间操的时候,我们班的体委与另一名同学发生了争执。“站好排,不许说话,听到没有,说你呢?真没记性”。语气和我
期刊
一、转变观念,立足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日新月异的知识变革时代, “以课堂为中心,以教为基础,以书本为依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被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立足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让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体,多角度、多方位,新方法形成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互动学习模式。它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互动,师生之间双方相互交流、互相
期刊
常言道“人非草木,熟能无过”。有时,一个小小的错误,处理得当,可以让人受益终生;倘若处理不好,也许会给人的一辈子蒙上一层难以抹去的“阴影”。对待学生出现的错题,有的老师是宽容的,有的老师是予以指责的,而我把学生出现的“错题”当成资源,当做财富。  我曾在《名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一书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中国现代教育家吴若安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连线题,左边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是“1吨、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