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高质量发展之基

来源 :紫光阁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社会在发展基础、发展动能和发展潜力上已经有了实质性的飞跃,具备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客观基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回顾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指出,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加快制造业优化升级,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全球经济同步复苏、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市场预期向好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随着“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其外溢效应持续显现,供给结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等诸多积极变化正悄然发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阶段性成就逐步显现。
  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整体物价形势稳中向好。各地多措并举,大力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近两年来,“去产能”均超额完成全年预定任务,企业兼并重组和结构调整进展良好,资产状况持续好转,多行业扭亏为盈,全国优质产能供给能力显著改善。随着“过剩产能”化解,整体物价形势稳中向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增长率于2016年9月由负转正并呈持续改善。2017年全年PPI同比上涨6.3%,摆脱连续5年低迷的局面,企业利润由降转升。2017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68750亿元,同比增长21.9%。201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2016年回落0.4%,为居民消费改善提供了积极因素。物价形势改善源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供求动态平衡机制的建立。这既有益于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亦能舒缓货币当局的流动性投放压力。
  “去库存”成效突出,房地产因城施策、分类调控效果显现。随着户籍制度、住房制度改革及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房地产库存大范围降低。围绕“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多部门密切配合,信贷、土地、税收等工具联合发力,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建设取得实质进展。2017年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9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0%,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而2017年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8923万平方米,比2016年末下降15.3%。数据表明,房地产投资平稳增长,销售态势稳步回落。目前,房地产去投资化趋势愈加明显,大中城市、热点城市房价涨幅回落,三四线城市房价趋稳。
  “去杠杆”稳步推进,宏观杠杆趋稳,微观杠杆(企业资产负债表)初步改善。2017年,广义货币增速放缓(2017年11月为9.1%,远低于年初预定的12%目标),金融体系杠杆水平下降,但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仍保持较高水平,资金“脱虚向实”迹象显现,金融活水向实体经济的渗透力度加大。随着兼并重组、依法破产、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债务结构等措施的实施,微观杠杆率下降。2017年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同比降低0.5%,企业经营风险逐步降低。
  “降成本”力度不减,减税降费措施陆续出台,不合理税费不断被清理规范。相关专家表示,营改增试点政策的落实与完善,2017年全年为企业减负将超过1万亿元。繁杂的行政审批事项逐步被取消或下放,制度性交易成本显著降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稳步推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金、人工、用电等要素成本。实体经济过去长期面临的多重束缚得到有序化解,企业运营负担减轻,营商环境日益改善。
  “补短板”精准到位,经济社会“木桶容量”稳步扩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大力实施,在使农村及贫困地区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乡村治理结构,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稳步上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基础设施与民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地下管廊、城际交通、水利、电力及通讯设备、国民教育、生态环保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持续加大,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
  中国经济虽然仍存在一些结构性、局部性问题,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财政政策和外需改善等因素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缓解,市场出清速度加快,呈现稳中向好、稳中有进态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为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长期粗放增长所累积的结构性矛盾涌现。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多重发展阻力,中国政府锐意推进改革创新,不断破除体制机制“藩篱”,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伴随着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中国逐步摆脱了低效粗放的发展模式,已经具备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客观基础。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着力提高发展质量、挤压经济水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自信力显著增强。近年来,中国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与效益不断提升。改革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市场活力充分释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物质资本、知识产权等切实得到捍卫,营商环境不确定性显著降低,企业家对其创新成果、资本性财产所有权及收益预期信心增强;宏观调控体系日益完善,市场化调控向多领域延展;微观主体创新热情高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在微观层面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发展活力与创新活力明显增强。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82.7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而“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的观念亦深入人心。近期,全国多地区以更大勇气与担当,直面问题、化解难题,经济数据“挤水分”力度空前,迈出了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主动查摆问题,敢于揭示发展短板与漏洞,是发展自信力增强的现实表现。更加尊重经济规律,甩掉“唯GDP论英雄”的包袱,由“速度情结”转向“质量情节”,推动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   2.经济结构出现重大转变,为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中观层面的新动能。就需求结构而言,投资与消费关系发生重大调整。2017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4.5%,比上年同期提升2.8%,比资本形成贡献率高出31.7%,稳居三驾马车之首,“消费社会”初见端倪。就消费自身看,人民对消费品质、健康消费等的需求更加强烈,中高端消费比例上升,倒逼工业消费品提质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就城乡结构而言,截至2017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58.52%(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比2012年底提高5.92%。农村市场逐步拓展,互联网、中高端电子产品、汽车使农村生活品质提升。“互联网+”为农村商业提供市场载体,农民增收渠道日益广阔。随着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配套改革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成效显著,城乡结构日趋均衡。就产业结构而言,中国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占比由2011年的44.4%升至2017年的58.8%,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根基,亦为技术创新的重要高地。近年来,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生产结构高端化愈加明显,部分产品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若干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区逐步形成。诸多高污染、高耗能行业逐步被依法取缔或升级改造。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大数据、微信、电商、网约车在带来生活便利同时,亦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发展新机遇,企业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经济结构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中观层面的强劲新动能。
  3.经济增长函数的核心参数发生重大调整,增长新动能不断充实。根据经济增长理论,一国经济长期增长是劳动、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等相关参数作用的结果。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制度红利在多领域释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中国经济增长函数的核心参数已发生重大调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11%,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和人才培养机制逐步完善,应用型硕士全面推广,职业教育广泛开展,人力资本存量不断上升,人口质量红利逐步释放。要素市场化改革打通要素流动壁垒,要素产出潜力不断释放。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迅猛推进,创新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亦已成为时代精神,有效舒缓了结构性改革所衍生的外溢张力。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函数核心参数的优化调整,经济长期增长的新动能不断充实。
  4.国内外预期显现积极变化,各方力量对中国改革发展的认同度提高。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全球市场深度融合,市场参与者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因素日益成为影响经济金融体系运行的重要变量。行为经济学已经揭示,预期会影响微观主体当下的行为并据此做出动态调整,直至进入新的行为路径。市场的看多与看空,对一国经济有着显著影响。在过去,部分西方国家频繁“唱衰中国”。而随着开放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中国给全球各国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各国积极响应,自贸区多次扩容,区域合作出现新契机。中国亦向世界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为全球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当下,全球很多国家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依然强劲。在国内,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地方与中央的博弈空间有力收紧,中央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力度得到强化,中央与地方协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内源驱动力不断铸就。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到有效落实,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逐步增强。
  在上述诸多积极因素共同作用下,与过去相比,中国经济社会在发展基础、发展动能和发展潜力上已经发生实质性的飞跃,具备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客观基础。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今后,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切实增强中国经济社会的创新力、创造力与竞争力。要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中国经济更深层次的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1.深化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发展新动能,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一是瞄准世界新兴科技制高点,建立和完善颠覆性技术创新培育机制,加大基于质量与效益的战略性技术创新投资,确保对前沿技术的掌控力,推進重大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二是着力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打造创新性产业集群,系统性地整合创新力量,突破微观主体的创新能力约束与资源约束,增进技术扩散与优势互补。三是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重视成果转化利益分享机制,以清晰的收益预期促进成果转化,对创新行为形成强力的制度激励。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发展新动力。
  2.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机制灵活、企业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一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市场化的要素配置体系。市场经济中,企业的沉浮应当主要由市场秩序来自发引致。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破除无效供给,扩大优质增量供给。为低效企业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救助、退出机制,推动过剩产能依靠市场化途径出清,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二是着力构建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打破行业准入限制,化解市场分割。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陈旧制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行政成本,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着力降低流通成本,为全国统一市场体系提供有效载体。三是进一步完善产权制度。“有恒产者有恒心”。严格界定权力与市场的边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捍卫合法的私有产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为企业家提供清晰稳定的收益预期,促进民间投资合理增长。四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处理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完善金融要素供给机制,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降低杠杆率。
  3.建立和完善适应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制度保障体系。一是优化政绩考核机制,对基层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制度激励。摒弃“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可将民生就业、资源消耗、环境损害和生态效益等事关国家长远利益的指标纳入考核。更加注重经济转型升级成效,增强经济创新力与竞争力。二是让“工匠精神”成为社会发展准则,弘扬严谨专注、精益求精、踏实干事之风。将工匠精神置入各行各业,抛弃急功近利的思维,通过提高质量标准、加强质量监管、严格市场准入倒逼微观主体发扬工匠精神,提高发展质量与效益。三是在推进反腐、清理灰色收入的基础上,为包括各级领导干部在内的行政人员构建更加科学化、合法化、阳光化的收入机制,使其获得与工作付出匹配的合理收入,调动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4.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继续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健的宏观环境。将“稳中求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则,强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等的协同配合。积极财政政策要精准发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精准扶贫、国民教育、污染防治、乡村振兴、高端制造等)的支持,使财政资金在短期内提振有效需求,在长期内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积极发展新兴领域,加大对创新创业的税收激励,压缩一般性支出,防控债务风险。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更加注重预期管理,为宏观经济运行营造稳定预期。逐步用价格型调控替代数量型调控,灵活运用SLF、MLF、SLO、PSL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确保“降杠杆”与保持市场流动性稳定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作者分别为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青年经济学者)
  (本文选自:中国经济报告 2018年02期)
其他文献
新时期,要坚持建筑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的总体方向,在建筑设计管理工作中利用BIM的种种优势,是建筑设计管理工作具有可视化、高效化的优势,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建筑设计管理的发
在很多人心目中,水龙头是个再简单不过的小物件,却也是家居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小物件。生活离不开水,水龙头是我们居家中接触到水的重要方式。每天清晨,水唤醒了睡眼惺忪的你我
医院管理质量.即医院管理是否完成预定要求或医院管理是否按照其客观规定.符合管理标准以及管理取得的效果等。国内外经验均证明医院管理质量是医院赖以生存的生命线,是医院生存
市场在弱势格局下走过6月份,至此也给2014年上半年画上了句号。上半年尤其是二季度,在经济基本面企稳向好、政策面比预期更为积极、新增供应逐渐恢复的惰况下,市场需求却萎靡不
从稳定经济的角度来看,应有序推进实施房地产税制度。在不同房价周期的城市实行不同的土地供给制度是更稳健的长效机制  对于房地产市场,以“四限”(限贷、限购、限售、限价)为代表的短期调控政策对于房价的抑制作用往往是暂时的。短期调控措施无法有效引导需求预期,无法从根源上平抑购房需求,因此无法化解长期房价持续上涨的压力。更有甚者,调控措施通过扭曲市场造成了超额需求,甚至会引起房价在短时期内快速上涨。只有建
早在2012年,万科总裁郁亮断吾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在上半场,房了更多表现出它作为投资品的属性,而在下半场,房子不再是很好的投资品,它将回归居住属性。在房地产行业发展的
手术部位标示是手术安全核查内容之一,也是外科医生容易忽视的环节。探讨如何运用项目管理运作模式达到提高手术部位标示率,实现“多赢”目标。患者受益,有效降低手术风险系数:医
目的分析影响天津市居民选择就诊机构的原因及因素。方莹利用SPSS16.0的描述性统计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天津市居民首次就诊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家
婚前买的房是婚前财产,以属于个人财产为原则。但婚后用共同财产还贷的。非产权房对房子的增值部分享收益权。案例:福州王女士5年前与大学同学傅先生结婚,双方未对婚内财产做约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其中对约340亿美元商品(包括半导体和机械零部件等)已从2018年7月6日开始实施,同时对约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征求公众意见。中国也立即对此作出反击,对美国大豆、其他农产品和汽车征收25%的进口关税。  相较于中美两国的经济体量,受影响的贸易总额相对较小,但从美国的角度来看,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实施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