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性教学活动是新课标下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学实践,对有效性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了初步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初中学科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利用新课标,实施新理念、采用新教法,已成为广大初中学科教学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教育学认为,有效性教学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就是要求切合学生主体学习实际,遵循科学教学原则,运用与时俱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获得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三大能力的提升和进步,实现“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有效教学,忽视学生主体特性,片面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家之言”,导致学生学习能动性受到压制,主动性受到限制。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并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要领,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借助先进教学理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现将采用的一些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地阐述。
一、坚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内在潜能
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纲”,是教学采用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初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知识学习的客观存在体,具有丰富的内在情感,并且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习情感易产生反复性和曲折性。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在积极情感的支配下所采取的教学活动,其功效是正常状态下的3-4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都要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作为有效教学活动深入推进的内在要求,根据教学活动的“三维性”目标要求,树立“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理念,认真研析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设置融洽、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适宜情境中,使良好的学习情感得到激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转变。
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时,教师结合数学学科知识的生活性特征,结合教学目标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要求,在认真研究分析教学内容、知识点内容基础上,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教学问题案例进行有效结合,设置出“如图,小明要从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铁皮上裁出一块长方形铁皮,已知BC=40cm,长方形的四个顶点D、E、F、G分别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上;小明希望能裁出一个面积为300cm2的长方形铁皮,他是否能做到?若能,请求出长方形的长与宽;若不能,请说明理由。”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生活性问题情境,将学生注意力和情感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内在的自主学习情感,学习的内在潜能得到有效激发。
二、坚持与主体特性相结合,开展分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整体能力提升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师知识教学的对象,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效能的重要标准。但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环境、智力发展和能力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效能存在一定差异性。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发挥学生主体特性,关注学生的差异特性,利用有效教学手段,开展分层教学活动。”“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整体”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为他们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时机,使不同类型学生都能在各自基础上进行问题解答活动,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使不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学习效能的整体提升和进步。
如在“一次函数”教学时,教师在问题练习环节,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在问题的设置上,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向优等生设置了“已知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k2x-9的图像交于点P(3,-6)。如果一次函数y=k2x-9的图像与轴交于点A,求点A的坐标。”综合性问题;向中等生设置了“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y=2x+1的交点的横坐标为 2,与直线 y=-x-8的交点的纵坐标为-7,求直线的表达式。”拔高性问题;向后进生设置“已知y与x成正比例,且当x=1时,y=2,那么当x=3时,y=_______。”基础性问题。这一过程中,为不同类型学生都提供了问题解答的机会,也为不同类型学生设置了享受问题解答成果的情景,使不同学生在不同问题解答中获得发展和进步,有效实现“人人获得进步和发展”的教学目标。
三、坚持与问题教学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延伸,提高学生创新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作为知识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双边互动教学的有效载体。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将课堂教学片面的放置在“课堂”,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内涵的延伸,导致课堂教学“45分钟<0”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科学发展”教学理念,丰富和延伸课堂教学的外延,认识到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开展问题探究活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活动,实现创新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教学“二次函数”后,教师在课外作业布置时,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向学生布置了“已知,如图,l直线经过A(4,0)和B(0,4)两点,它与抛物线y=ax2在第一象限内相交于点P,又知△AOP的面积为2,求a的值”课外习题,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探究问题活动,并在适当时机引导学生说出问题解答的方法和思路,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总结,从而使学生在课外探究过程中,形成和树立良好的探究问题习惯。
在此,本人只是对有效教学活动进行初步阐述,以期初中数学教师同仁能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实践探究中,为有效教学“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小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之我见》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18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藕塘中学)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初中学科教育教学的每个角落。利用新课标,实施新理念、采用新教法,已成为广大初中学科教学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任务。教育学认为,有效性教学的根本目标和要求,就是要求切合学生主体学习实际,遵循科学教学原则,运用与时俱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获得创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三大能力的提升和进步,实现“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有效教学,忽视学生主体特性,片面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家之言”,导致学生学习能动性受到压制,主动性受到限制。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并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要领,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借助先进教学理念,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现将采用的一些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地阐述。
一、坚持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内在潜能
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纲”,是教学采用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同时,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初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是知识学习的客观存在体,具有丰富的内在情感,并且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习情感易产生反复性和曲折性。心理学研究认为,学生在积极情感的支配下所采取的教学活动,其功效是正常状态下的3-4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都要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激发和培养作为有效教学活动深入推进的内在要求,根据教学活动的“三维性”目标要求,树立“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理念,认真研析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设置融洽、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适宜情境中,使良好的学习情感得到激发,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转变。
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知识时,教师结合数学学科知识的生活性特征,结合教学目标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要求,在认真研究分析教学内容、知识点内容基础上,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教学问题案例进行有效结合,设置出“如图,小明要从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铁皮上裁出一块长方形铁皮,已知BC=40cm,长方形的四个顶点D、E、F、G分别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上;小明希望能裁出一个面积为300cm2的长方形铁皮,他是否能做到?若能,请求出长方形的长与宽;若不能,请说明理由。”与学生生活密切关联的生活性问题情境,将学生注意力和情感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内在的自主学习情感,学习的内在潜能得到有效激发。
二、坚持与主体特性相结合,开展分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整体能力提升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教师知识教学的对象,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效能的重要标准。但由于学生个体在生活环境、智力发展和能力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效能存在一定差异性。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发挥学生主体特性,关注学生的差异特性,利用有效教学手段,开展分层教学活动。”“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整体”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中下等学生,为他们提供锻炼和实践的时机,使不同类型学生都能在各自基础上进行问题解答活动,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使不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学习效能的整体提升和进步。
如在“一次函数”教学时,教师在问题练习环节,根据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差异性,在问题的设置上,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向优等生设置了“已知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k2x-9的图像交于点P(3,-6)。如果一次函数y=k2x-9的图像与轴交于点A,求点A的坐标。”综合性问题;向中等生设置了“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y=2x+1的交点的横坐标为 2,与直线 y=-x-8的交点的纵坐标为-7,求直线的表达式。”拔高性问题;向后进生设置“已知y与x成正比例,且当x=1时,y=2,那么当x=3时,y=_______。”基础性问题。这一过程中,为不同类型学生都提供了问题解答的机会,也为不同类型学生设置了享受问题解答成果的情景,使不同学生在不同问题解答中获得发展和进步,有效实现“人人获得进步和发展”的教学目标。
三、坚持与问题教学相结合,注重课堂教学延伸,提高学生创新探究能力
课堂教学作为知识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与学生开展双边互动教学的有效载体。长期以来,初中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将课堂教学片面的放置在“课堂”,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内涵的延伸,导致课堂教学“45分钟<0”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科学发展”教学理念,丰富和延伸课堂教学的外延,认识到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开展问题探究活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答活动,实现创新探究能力的有效提升。
如教学“二次函数”后,教师在课外作业布置时,根据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向学生布置了“已知,如图,l直线经过A(4,0)和B(0,4)两点,它与抛物线y=ax2在第一象限内相交于点P,又知△AOP的面积为2,求a的值”课外习题,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开展探究问题活动,并在适当时机引导学生说出问题解答的方法和思路,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总结,从而使学生在课外探究过程中,形成和树立良好的探究问题习惯。
在此,本人只是对有效教学活动进行初步阐述,以期初中数学教师同仁能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实践探究中,为有效教学“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小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之我见》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0年第18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藕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