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97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31例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给予了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31例患者,疗效评定为:优20例,良9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3.5%。
  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设计塑性良好,复位操作方便,对骨折血运干预较小,是一种理想的新的固定方法。且锁钉的设计,稳定性好,抗旋转能力强,手术时间短,对骨折的愈合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7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59-01
  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多发于老年人,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治疗方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传统保守治疗疗程较长、并发症较多,患者预后欠佳。我科自2008年6月~2012年5月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3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83岁,平均59.5±11.45岁。所有患者均是闭合性、新鲜骨折。骨折时间5~18d,平均7天。受伤原因:交通事故受伤12例,跌倒受伤18例,坠落受伤1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患者伤后均有髋部疼痛、肿胀感、活动不便。经X线检查均为股骨转子间单侧骨折。参照改良后的Evans分型分为:Ⅴ型(即逆转子间骨折)2例、Ⅳ型7例、Ⅲ型11例、Ⅱ型8例、Ⅰ型3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全部患者术前均经手术风险评估,评估指数(W)≤3者26例(提示手术安全),W4者5例(提示手术较为安全)。31例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患者的常规性皮肤牵引,并做各项基础性检查,控制基础病,全面了解骨折位置及心、肺、脑、肝、肾功能,待牵引骨折基本复位后,行手术治疗。材料为纯钛接骨板。
  1.2.2 手术方法。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对患者进行椎管内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消毒铺巾后在行手法复位,在C型臂X线机下进行观察,待复位满意后保持患者位置(如有必要可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在大转子外侧做6~8cm纵形切口,钝性分开肌肉至骨面,选择长短合适的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由近端切口推向远端,置于股骨大转子外侧稍偏后位置,然后通过近端的小圆孔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钢板,待C型臂X线机透视满意后,股骨近端3枚空心锁定螺钉固定置入股骨颈内,骨折远端经皮锁定至少3枚双层皮质螺钉,对于合并股骨距或大转子骨折患者,可使用钢丝捆扎或螺钉固定。止血后冲洗患者切口,最后放置引流管,并逐层缝合手术切口。(典型病例见图1、2)。
  1.2.3 术后处理。本组31例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3~7d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引流管1~2d引流之后可拔出。并给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一般在术后第2天可鼓励患者坐起,术后3~5d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可做股四头肌长收缩锻炼,术后1周后可逐步鼓励患者扶拐在地下进行短时间活动,但决不可负重,术后4~6周鼓励患者逐渐锻炼负重行走,8~12周摄片复查,证实骨折愈合后可负重行走。
  1.3 效果标准。评价标准,优:骨折愈合良好,髋部无疼痛感,骨关节活动恢复至伤前状况、良:骨折愈合良好,髋部偶有疼痛感,骨关节活动基本恢复到伤前状况、可:骨折基本愈合,有轻度髋内翻,骨关节活动有一定受限,有时有剧烈疼痛感、差:骨折愈合形状畸形或未愈合,髋部疼痛难忍,不能下床活动。并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实施术后随访。
  2 结果
  本组3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平均12个月)个月。3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0~70min,平均为(45.3±12.5)min;术中出血量为125~330ml,平均为(145±41.5)ml;本组病例中无死亡、术中休克、切口感染、钢板松动断裂病例。全部患者经随访发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7~14(平均12.5周)周。患者疗效评定:优20例,良9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3.5%。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多发的骨折,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骨质疏松,股骨上段力学传导结构复杂,自股骨头顶扇形分开止于股骨颈内侧的骨小梁是压力骨小梁,自股骨头内下方1/4到大转子远侧的弧形结构是张力骨小梁,力的轴线与股骨轴线不重合。当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时股骨近端骨骼的正常力学结构失去平衡,尤其是股骨颈内侧有大块骨皮质骨折时,其骨折块不能承担负重时的载荷,压应力不能通过股骨距区进行有效传递,张应力明显增大容易造成髋内翻畸形,骨折复位时内侧骨皮质难以手术显露,上述因素均增加了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难度[1]
  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原因与中老年人股骨大小转子部位骨质疏松有直接关系。而我国多数中老年人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故以中老年人多发。治疗上,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保守治疗往往疗程较长、并发症较多,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早期行内固定术可以及早康复,且减少并发症发生。同时由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区域骨皮质较为坚硬,需要较长的骨折愈合时间,因此,对手术治疗的内固定材料有较高的要求,传统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很多,但均有一定局限性,如多枚斯氏针及空心钉固定牢靠程度较低,术后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活动限制,中老年人体质较弱,极易发生并发症;DHS只能固定一侧皮质,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且单枚股骨颈螺钉抗旋转较差,故对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尚可;股骨近端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虽能做到早期的复位,但支撑作用欠佳,固定持久性较差[2]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根据股骨近端的特点设计的,充分考虑了该部位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特别适合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内固定,其近端与股骨近端干骺部的解剖相匹配,钢板与骨表面存在间隙,结合有限切开,减少了骨膜的剥离,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骨折端的血供,降低了手术创伤,有利于骨折愈合[3]。对正常骨质或骨质疏松的骨质均可提供足够的稳定性,较其他内固定方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尤其适用于动力髋螺钉治疗困难的EvansⅢ、Ⅳ型骨折及骨质疏松的患者[4]。我们手术治疗后体会:①固定前确保骨折获得良好复位,一定要恢复颈干角、前倾角,因为很难利用锁定钢板来对骨折进行充分复位。②尽量减少骨膜剥离,否则保护血运及软组织。③不强求小转子的解剖复位,避免过多的剥离,以免增加软组织损伤;但较大的小转子骨块可选用松质骨加压螺纹钉固定,有缺损者应植骨。
  综上所述,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的设计塑性良好,复位操作方便,对骨折血运干预较小,是一种理想的新的固定方法。且锁钉的设计,稳定性好,抗旋转能力强,手术时间短,对骨折的愈合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燕飞,冯卫,佟雁翔.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3(2):130-134
  [2] 范忠明,曹阳,伍瓒,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2):151-153
  [3] 张经纬,蒋壶,张先龙,等.股骨转子问骨折不同手术方法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7-11
  [4] 张卫兵,刘摇忠,孙建平,等.小切口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1,14(5):58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后的抑郁症状对住院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  方法:采用汗密顿抑郁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生活能力指数对100例脑梗死后抑郁症状患者进行测评和随访。  结果:重度脑梗死后抑郁发生率为98.5%,脑梗死后抑郁组平均总住院时间要高于非抑郁组的,进行10个月,脑梗死后抑郁组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低于脑梗死后抑郁组。  结论:本研究表明,脑梗死后抑郁不仅阻碍患者的生活能力的恢复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护理的方法提高骨科术后患者疼痛阈值,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方法:采用PDCA原理对患者进行疼痛相关知识的宣教,术后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结果:制定并实施个性化护理。  结论:运用PDCA原理对疼痛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痛阈值,促进舒适。  关键词:PDCA原理疼痛 阈值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57  【中图分类号】R4 【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急性牙髓炎开髓拔髓后即封失活剂与开髓引流两三天后再封失活剂的疗效,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门诊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0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组(开髓拔髓后即封失活组)150例和B组(开髓引流两三天再封失活组)150例,复诊时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A组疼痛缓解率高于B组,且两组数据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B超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意义。  方法:通过对100例疑似阑尾炎患者的B超诊断的研究,结合患者的病理检验结果,得出B超对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意义。  结论:经过B超诊断的患儿在通过病理证实后,B超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时效果明显,腹部B超非常适合于应用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上。  关键词:腹部B超 小儿 急性阑尾炎 诊断意义  Doi:10.3969/j.issn.1671-8
期刊
摘要:近期,我国医学研究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总结,并且已得出让人满意的答案。迄今为止,医学研究者已总结了大约有200多种关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种类,其中包括生活、遗传、饮食等各个方面,而且通过研究总结发现,这些危险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吸烟和酗酒,对于A型性格的来说,他们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是最高的,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脑出血。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征以及诊治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以及诊治效果。  结果:本组68例患儿中,男性多于女性,多发于春冬季节,68例(100%)皮肤受累,36例(52.9%)消化道受累,42例(61.8%)关节受累,18例(26.5%)肾脏受累;经治疗后,64例(94.1%)治愈或者好转。  结论:儿童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消化道、关节以及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儿科诊治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儿科轮状病毒肠炎及支原体肺炎患者分别采用临床路径法(观察组)与传统方法(对照组)诊治的病例,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方面效果更好(P0.05)。  1.2 方法。观察组参照“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及“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2009年版)”中的CP表单,并结合本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保持有效血容量前提下实施控制性LCVP对肝叶切除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方法:50例ASAⅠ~Ⅱ级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肝叶切除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N组,n=25)和观察组(L组,n=25),两组均选择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常规监测ECG、SpO2、PETCO2 MAP、CVP、RBC、Hb、Hct TEMP。N组术中维持CVP6~12cmH2O;L组在切肝期采取头高脚低15°体位,并辅以硝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必存和川青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给予必存和川青注射液,对照组单独给予川青注射液治疗,两组其他治疗相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以治疗14天时的NDS评分为标准观察疗效。  结果:经治疗14天后,治疗组NDS评分指数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必存联合川青能显著改善急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罗红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两组均以1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