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这样,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断事物发展的可能轨迹,也是一种很有益的学习方法。
因此,我试着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并意外地发现这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把学生领进一个远比文章本身内涵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具体操作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初一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对许多课文的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这样,学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也就有了障碍。所以,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为其换位,即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准备。
如阅读课外读物《斑羚飞渡》时,由于学生没见过斑羚,也不知道“伤心崖”有多危险。许多学生在自学文章后觉得很难懂,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为学生理解主旨提供帮助:
(1)、搜集各个年龄段的斑羚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斑羚们有嬉戏的、吃草的、迁移的……让学生对原本一无所知的斑羚有了初步的认识。
(2)、将“斑羚飞渡”场景制成Flash动画。在光辉的彩虹下,深不可测的“伤心崖”上,一只半大斑羚快速助跑后跃出悬崖,后面一只老斑羚随即头一钩也蹿跃出去,在空中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震撼人心的对接。小斑羚成功到达对面山崖上,老斑羚则无声无息地坠落崖底。这个Flash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观看图片和动画,再结合对文章的自主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与文章各个角色的“换位”奠定了基础。
二、换位思考,诱导思维。
语文阅读中的“换位”不能有任何限制,而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包括读者与主要人物之间、读者与次要人物之间、读者与四周环境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等等各个角度的换位。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地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甚至通过这扇窗户可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具体指导学习《斑羚飞渡》时,在学生了解文章故事,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我便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是最让你感动的?并请谈谈原因。”这就引领学生进入了“换位思考”的大门。具体可以有下面三个方面的换位:
(1)、与主人公之间的换位。
主人公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在学生讲到“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悲哀地咩了数声”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头羊,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心里会想些什么?”
(2)、与次要人物的换位。
次要人物在文章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在文中是主人公的陪衬,同时也起着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因此,与次要人物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以《斑羚飞渡》为例,有几类次要人物:(a)、与老斑羚的换位。引导学生揣摩:“如果你就是这几只壮年公斑羚中的一只,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做出这样的选择?”(b)、与小斑羚的换位。引导学生思考:“此时,你就是那只被老斑羚用生命换来的小斑羚,你觉得该对老斑羚说点什么?”(c)、与猎人和狗的换位。可引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这时,你就是这些猎人中的一个,想想在这‘目瞪口呆’中应包含着怎样的复杂情感?如果你是一只猎狗,这时,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吗?”
(3)、与作者之间的换位。
文章就好象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因此,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也只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结合自己已有生活体验,以课文为楔子,发现更多的知识。
如学生提到文末“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时,我便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作者,为什么要在头羊壮烈牺牲这催人泪下的场面中,设置这美丽的彩虹呢?而且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彩虹’在文中不只出现一次?”通过让多个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生终于理解了,这是将“美丽的彩虹”与残酷的现实对比,体现了头羊对美好自由的理想世界的向往。美丽的牺牲下蕴含的是一个属于全人类共同的问题。
在进行了全方位换位后,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在你想对动物或人类说点什么呢?”因为允许学生采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三五成群现场编小品的,编舞蹈的,画画的,准备唱歌的……几分钟后再来一个成果展示,更是精彩纷呈,掌声不断。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远远超越了文本本身。
三、总结收益,巩固方法。
指导临近结束,我的一句“这篇文章让你学到了什么?”又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阅读时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阅读时要能进入角色,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中心……就阅读方法而言,不管学生怎么概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已经理解了换位思考的本质。
秦云彬,教师,现居江苏启东。
因此,我试着把“换位思考”这种思维方式引入语文阅读教学,并意外地发现这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可以把学生领进一个远比文章本身内涵更丰富、更广阔的新天地。具体操作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初一学生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对许多课文的内容存在明显的心理差距,对课文涉及的背景环境也缺乏了解,这样,学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也就有了障碍。所以,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故事发生的背景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为其换位,即由现实角色进入文章角色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准备。
如阅读课外读物《斑羚飞渡》时,由于学生没见过斑羚,也不知道“伤心崖”有多危险。许多学生在自学文章后觉得很难懂,针对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为学生理解主旨提供帮助:
(1)、搜集各个年龄段的斑羚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斑羚们有嬉戏的、吃草的、迁移的……让学生对原本一无所知的斑羚有了初步的认识。
(2)、将“斑羚飞渡”场景制成Flash动画。在光辉的彩虹下,深不可测的“伤心崖”上,一只半大斑羚快速助跑后跃出悬崖,后面一只老斑羚随即头一钩也蹿跃出去,在空中进行了一次完美的、震撼人心的对接。小斑羚成功到达对面山崖上,老斑羚则无声无息地坠落崖底。这个Flash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故事,更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灵。
观看图片和动画,再结合对文章的自主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与文章各个角色的“换位”奠定了基础。
二、换位思考,诱导思维。
语文阅读中的“换位”不能有任何限制,而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包括读者与主要人物之间、读者与次要人物之间、读者与四周环境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等等各个角度的换位。这样学生才能全方位地探究文章内涵,理解作者写作意图,甚至通过这扇窗户可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具体指导学习《斑羚飞渡》时,在学生了解文章故事,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前提下,我便向学生提问:“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是最让你感动的?并请谈谈原因。”这就引领学生进入了“换位思考”的大门。具体可以有下面三个方面的换位:
(1)、与主人公之间的换位。
主人公往往是文章主旨集中体现的地方,是作者思想感情倾注的对象。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不仅要与主人公对话,更要与主人公进行换位。在学生讲到“镰刀头羊神态庄重地沿着悬崖巡视了一圈……悲哀地咩了数声”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头羊,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心里会想些什么?”
(2)、与次要人物的换位。
次要人物在文章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在文中是主人公的陪衬,同时也起着突出文章主旨的作用。因此,与次要人物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以《斑羚飞渡》为例,有几类次要人物:(a)、与老斑羚的换位。引导学生揣摩:“如果你就是这几只壮年公斑羚中的一只,你会怎么想,是什么力量促使你做出这样的选择?”(b)、与小斑羚的换位。引导学生思考:“此时,你就是那只被老斑羚用生命换来的小斑羚,你觉得该对老斑羚说点什么?”(c)、与猎人和狗的换位。可引发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这时,你就是这些猎人中的一个,想想在这‘目瞪口呆’中应包含着怎样的复杂情感?如果你是一只猎狗,这时,你想对人类说点什么吗?”
(3)、与作者之间的换位。
文章就好象作者精心雕塑的艺术品,因此,处处体现着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也只在这个基础上,学生才能结合自己已有生活体验,以课文为楔子,发现更多的知识。
如学生提到文末“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时,我便进一步追问:“如果你是作者,为什么要在头羊壮烈牺牲这催人泪下的场面中,设置这美丽的彩虹呢?而且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彩虹’在文中不只出现一次?”通过让多个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学生终于理解了,这是将“美丽的彩虹”与残酷的现实对比,体现了头羊对美好自由的理想世界的向往。美丽的牺牲下蕴含的是一个属于全人类共同的问题。
在进行了全方位换位后,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在你想对动物或人类说点什么呢?”因为允许学生采取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课堂上一下子热闹起来了:三五成群现场编小品的,编舞蹈的,画画的,准备唱歌的……几分钟后再来一个成果展示,更是精彩纷呈,掌声不断。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远远超越了文本本身。
三、总结收益,巩固方法。
指导临近结束,我的一句“这篇文章让你学到了什么?”又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阅读时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人物的角度思考;阅读时要能进入角色,才能理解人物的思想;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中心……就阅读方法而言,不管学生怎么概括,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已经理解了换位思考的本质。
秦云彬,教师,现居江苏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