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引言 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推动二者的互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和自由观念,社会政治生活的逐步宽松和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发表言论的空间。民众对政府政治民主化改革的预期越来高,那么,未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是否会满足民众的预期,如果达不到,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中国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我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不应该自下 而上,而应该自上而下。上面控制,制定重大政策,但改革不一定要从 上面开拓,而是从下面寻找突破口
人民论坛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的民主政治改革?
汪玉凯:中国的改革是以政治改革开题的。但改革开放以后,工作重心转移了,更多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其他的一切改革,包括政治改革、教育改革等都是为经济服务的。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个性开始张扬,中国社会活跃起来,于是,人们对民主改革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网民的人数大大增加,网络为中国公民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公众参与政治的意识越来越强,加之市场经济赋予了老百姓平等、公平、竞争的意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被大大调动。中共十七大提出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报告说,人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这是对中国未来政治路线图的最准确描绘,激发了老百姓对政治民主化的期望值。
因此,如果不改革,将会与老百姓的期望形成巨大的反差。另一方面,中国当前的深层社会问题,比如腐败、贫富差距等都与政治改革滞后有关。如果不解决政治改革问题,将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政治改革如果不跟进,中国的未来将会有很大的风险。
人民论坛记者: 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来,政治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公众的期待也在提高,您认为未来10年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汪玉凯: 1992年以后,权力与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从上而下,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它不是一个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他们和资本的关系千丝万缕,两者结合,成了改革路上的巨大障碍。改革一旦要触及他们的利益,几乎就寸步难行。具体来说,第一,公权受到制约。从理论上来讲,我国的政治体制是完整的,比如人大、政协、媒体、公众,但实际上从司法上来讲我们对一把手没有制约。我们不搞三权分立,但我们要搞公权制度设计,不然社会影响很不好。第二,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党政自身的改革很滞后,如“三公”消费,公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老百姓对这些意见很大。第三,执政党自身改革滞后。如何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我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不应该自下而上,而应该自上而下。上面控制,制定重大政策,但改革不一定要从上面开拓,而是从下面寻找突破口。
人民论坛记者:有人认为,改革是好事,但因为政治体制改革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弄不好会带来社会的动荡不安或无序。那么,我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有哪些?
汪玉凯:政治改革是有风险的,但不改革的话,风险更大。我认为改革的思路有三点:第一,改革不能盲目冒进,过快会出现很多问题。拉美、印度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值得注意。所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速度和适度要和经济保持一致。第二,进行可控性改革,执政党自身要改。一方面,社会公众对政体改革的期望值是动力,另一方面,基层社会矛盾也是改革的动力。如何上下配合,对政府来说就要动脑筋,可控性改革是非常关键的。第三,以县为改革的突破口。按照广东顺德的做法,一是建立了党政统合的组织架构;二是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三是高效、经济的政府运转模式。在基层扩大党的领导干部直接选举的范围,以此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如县一级可否设想县委书记不兼任人大主任,而县委书记和县长由一人擔任,但必须是通过党的代表会议和人代会选举产生。这样县委书记就会对党员、人大代表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县一级可控了,我们就能往上涉及,这就是改革的思路。
我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不应该自下 而上,而应该自上而下。上面控制,制定重大政策,但改革不一定要从 上面开拓,而是从下面寻找突破口
人民论坛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的民主政治改革?
汪玉凯:中国的改革是以政治改革开题的。但改革开放以后,工作重心转移了,更多的是经济体制改革,其他的一切改革,包括政治改革、教育改革等都是为经济服务的。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个性开始张扬,中国社会活跃起来,于是,人们对民主改革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网民的人数大大增加,网络为中国公民提供了广阔的表达空间,公众参与政治的意识越来越强,加之市场经济赋予了老百姓平等、公平、竞争的意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被大大调动。中共十七大提出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报告说,人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这是对中国未来政治路线图的最准确描绘,激发了老百姓对政治民主化的期望值。
因此,如果不改革,将会与老百姓的期望形成巨大的反差。另一方面,中国当前的深层社会问题,比如腐败、贫富差距等都与政治改革滞后有关。如果不解决政治改革问题,将会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政治改革如果不跟进,中国的未来将会有很大的风险。
人民论坛记者: 可以说,改革开放30年来,政治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公众的期待也在提高,您认为未来10年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汪玉凯: 1992年以后,权力与资本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从上而下,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它不是一个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他们和资本的关系千丝万缕,两者结合,成了改革路上的巨大障碍。改革一旦要触及他们的利益,几乎就寸步难行。具体来说,第一,公权受到制约。从理论上来讲,我国的政治体制是完整的,比如人大、政协、媒体、公众,但实际上从司法上来讲我们对一把手没有制约。我们不搞三权分立,但我们要搞公权制度设计,不然社会影响很不好。第二,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党政自身的改革很滞后,如“三公”消费,公车、公款旅游、公款吃喝,老百姓对这些意见很大。第三,执政党自身改革滞后。如何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这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我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不应该自下而上,而应该自上而下。上面控制,制定重大政策,但改革不一定要从上面开拓,而是从下面寻找突破口。
人民论坛记者:有人认为,改革是好事,但因为政治体制改革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弄不好会带来社会的动荡不安或无序。那么,我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措施有哪些?
汪玉凯:政治改革是有风险的,但不改革的话,风险更大。我认为改革的思路有三点:第一,改革不能盲目冒进,过快会出现很多问题。拉美、印度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值得注意。所以,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速度和适度要和经济保持一致。第二,进行可控性改革,执政党自身要改。一方面,社会公众对政体改革的期望值是动力,另一方面,基层社会矛盾也是改革的动力。如何上下配合,对政府来说就要动脑筋,可控性改革是非常关键的。第三,以县为改革的突破口。按照广东顺德的做法,一是建立了党政统合的组织架构;二是形成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的权力结构;三是高效、经济的政府运转模式。在基层扩大党的领导干部直接选举的范围,以此推动党内民主的发展,如县一级可否设想县委书记不兼任人大主任,而县委书记和县长由一人擔任,但必须是通过党的代表会议和人代会选举产生。这样县委书记就会对党员、人大代表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县一级可控了,我们就能往上涉及,这就是改革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