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指向生活化学习的途径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ar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应当如何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呢?
  一、从阅读中撷取感悟,获得写作经验
  1.感悟阅读
  阅读是体验感悟语言书面表达技艺的最基本的方式。人们常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
  首先,阅读能够使学生自主地将文本的内容与生活经验、思想感情以一种个性化的方式联结起来。“只有当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和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象才可能转化为用词加以描述的具有客观意义的形象。”简而言之,阅读架起了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与文本的桥梁。阅读的这一特点,告诉我们,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感悟,能自觉地将文本词汇与他个人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反过来也赋予了学生将个人生活经验用词汇加以描述的能力。由此可见,通过感悟与欣赏文本内容,有利于学生写作思维的形成。
  其次,阅读是学生积累词汇、语句和表达技巧等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词汇和表达技巧大多数来源于他们的阅读。因此,小学生应当通过阅读极大地丰富自己的语言。
  2.实践意义
  学生的阅读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经典文学作品和通俗型,贴近学生生活型的文章。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与学生生活,语言表达相贴近的文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积累、背诵一些与某个主题有关的语言材料。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关于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主题。课文《沙漠中的绿洲》和《云雀的心愿》中有一些关于环境描写的词语:“贫瘠”,“森林水库”,“乱砍滥伐”;语句:“这里绿树成荫、鲜花遍地。”,“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一阵狂风刮过,地上的黄沙漫天飞舞,迷得他们睁不开眼。”等。教师就可以围绕“环保”这一主题,让学生对课本上这些词句歸类整理,并积累课内外有关的词语和句子,形成一个知识组块。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让学生机械地背诵词句。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让学生感悟和体会文本中能够表达他们生活的语言文字,使学生获得最直接的作文经验。
  最容易为学生忽视的是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包含着陌生的思想和生活内容。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应当有选择性。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内容的文章。经典的文章传递的是经典的语言、思想和智慧。学生从中感悟到的语言、思想和智慧会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会沉淀在他的脑海中,成为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二、从生活中获得感悟,积累创作素材
  1.感悟生活
  我们所说的感悟,是指“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有所感受而获得某种领悟,也就是学生通过对情感、事物、文章的内省体察,有了新的感触,悟到某些可能言说或未必言说的知识,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来说,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2.实践意义
  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而感悟是将现实的生活素材个性化生命化的过程。只有通过观察与感受,才能用文字表现属于自己的那份生命化的生活。教师让学生感悟生活,其实是让他们留心生活,感悟直接体验到的东西。对生活中的人、情、事、理亲自观察、亲自体会和感悟。如此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情真意切。
  以司空见惯的校园生活为例:做早操、课间休息、开主题班会、各种考试、换座位、过愚人节、过教师节、开家长会等等,还有学校一年四季的变化等等。都是学生生活的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用心观察和感受的对象。因此,教师应把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能力作为语文作文教学的重点。
  (1)养成观察和记录的习惯。指导学生平时用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把当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成为创作的素材。
  (2)给予学生观察和感悟的方法。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课文,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从竺可桢爷爷身上我们学到了他细致入微、严谨认真的观察态度和观察习惯;在《云雀的心愿》描写“森林水库”一段中,我们学会了从上到下的观察方式。这些观察方式都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从思维中提炼感悟,培养写作能力
  1.感悟思维
  不置可否,写作即一种思维的过程,作文是思维的果实。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w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得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得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我国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小学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1、2.实践意义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1)小学低年级儿童,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缺乏自我调节的意识。教师在作文训练中,要以写话、写段训练为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话与话之间的逻辑联系。训练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写话、围绕一个中心写话等。
  (2)小学中年级儿童,尤其是四年级已经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教师在进行习作训练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中心,先写提纲,再按提纲选好材料,然后再写。
  (3)小学高年级儿童已经初步具备了抽象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师在习作训练中,就要加强对内容的主次、逻辑顺序、详略安排等问题的指导。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身上负担着前所未有的使命。小学作文教学要想走出困境,关键在于我们每一位一线的教师积极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敢于摒弃死板的作文教学思路,以一名真正的实践者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开辟一条“康庄大道”!这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作者单位: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现代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科学教育,小学先行,今天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公民的科学素养。所以,小学科学教育意义重大。《小学
职业院校实习生安全事故高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案例所述几大因素以外,在日常教学环节也存在缺失。在校日常教学与校外实习两者是基础与外延、因与果的关系。然而,不少人习惯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是安全教育的根本。幼儿因其年龄小、心理不夠成熟等原因,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为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树立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进而掌握自我保护的技能,并加强体能训练,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奠定基础。本文简要解析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式方法,希望对未来幼儿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幼儿安全知识的获得、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不是通过简单说教就能达成的,而需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设计
笔者所在的惠山中专生源主要来自无锡当地,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也主要在当地。作为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之一,地区以装备制造业为支柱产业,以中小企业居多。学生在实习时,分散在多个
榆林属资源型缺水地区,区内水资源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瓶颈制约因素,从区外调引黄河干流水,是解决缺水的根本途径。引
2011年11月20-21日,以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院长陈留彬为组长,省委高校工委宣教处处长刘欣堂、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牟善德、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美卿、鲁东大学宣
辅导员队伍在高等院校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中处在第一线,是最贴近大学生的重要力量.随着新形势下教育环境的变化,辅导员工作在覆盖面,工作时间和关系到大学生成长等诸
本文提炼出智能Agent的基本特征、简单邮件传输的本质特征,设计出了智能Agent过滤垃圾邮件的简单模型、反垃圾邮件的Agent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