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的“三躁”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元柏在2000年时突然心生焦虑,三件“长远大计”变成燃眉之急。一个人为的“法定退休年龄”,虽然并不能代表一个企业家的生命力,却在心理上造成“法定更年期”,心态失衡,行为变异。最终晚节不保,身触法律,黯然出局
  隋元柏坐车喜欢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他的理由是,可以把前进方向看得一清二楚。作为前任董事长兼总经理,领导东方电子近20年,当年他自认为,有充足理由和信心驾驭好这部即刻驶上高速路的汽车。
  东方电子立足电力行业的战略历经20年未变,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从产业升级到股份制改造始终顺应潮流,稳步发展,乃至到了公司上市,主营实业与资本运作“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也算得上“与时俱进”,然而,股市上的“走火入魔”使得隋元柏“先强后大”企业战略构想功亏一篑。
  “太急了!我想在任期内把几件大事弄稳妥。”7月中旬的烟台海滨,这位赋闲老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小公司大战略
  
  隋元柏提出:提前发现,提前动作,把握主动的观点。
  东方电子的前身,是烟台无线电六厂,曾当过滑翔机械修理师的隋元柏,上世纪80年代任该厂厂长,在他的带领下,无线电六厂由一个百十人的作坊式小厂,经过10年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已初具规模。
  经过整合,1990年在烟台计算机公司基础上,组建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公司性质为全民所有制企业。作为一家主要从事计算机键盘和电器配件生产的中小企业,当时的计算机公司不仅在全国同行业内名不见经传,在烟台本地也没有多少地位可言。
  于是,隋元柏因此谋定,要迅速完成产业转型——跻身电力自动化领域,由此奠定了东方电子致力于电力自动化产品的战略基点。隋元柏在此期间提出:“做中国电力自动化服务商,树立企业产品领导者地位”战略构想。不难看出,隋元柏想在自己涉足的领域里,要让东方电子扬名立腕。
  隋元柏没有看错,此时正是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的起步关头,对能源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东方电子有了一显身手的机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企业循序发展,以5年一个阶段计算,年销售额从1990年4015万元到1996年猛增至6.2亿元,业绩带来的信心使隋元柏再次修正战略目标:“做中国电力领域先进的知识服务商,建立产业领导者地位”。
  这是一个需要奔跑才能摸着的目标,隋元柏是一个市场嗅觉敏锐的企业领导,提出这样的目标自然是其对行业市场的前瞻性判断,但他的实现手殴和企业所具备的能力是什么?立此雄心壮志理由和条件是什么呢?
  
  谁养活谁
  
  隋元柏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个创举。强烈的人才欲望,与其说是招人,不如说是抢人。
  当年为了尽快完成产品结构调整,以求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隋元柏不惜负债16万元(当年账上仅有5万元),引进烟台几乎全部的计算机人才,就是这批人才开发了我国第一代电力调度自动化远动产品,实现了企业产品转型,隋元柏尝到拥有人才的甜头。从此,坚定了他一个根深蒂固的念头,知识创造企业价值。他的企业开始从纯粹的简单加工制造企业向技术型制造企业转变。
  到了90年代末期,某一天,当几十个新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呼啦啦站满了公司院子,引得当时工人连连惊叹:“来这么多耍笔杆子的,还不把公司吃穷了”。然而,隋元柏认定:他的行业领先者的战略里这是必走的一步棋,因此他在东方电子内部展开了“谁养活谁”的大讨论。在他的理念里,要想成为科技企业,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肯定不行,要想成为顶级的科技企业,没有更高水平的高级专业人才更是不行。于是,从90年代中期到末期,东方电子带着强烈的人才欲望,开始大面积招揽人才。有人回忆当年的情景评论道:与其说是招人,不如说是抢人。出现了师兄招师弟,其他企业的专家竞相跳槽的“壮观景象”。
  到了1999年,东方电子的技术人员比例超过了全员的60%,很多都是公司不惜代价引进的既学习电力工程自动化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一时间东方电子人才济济,据说东方电子的博土、硕士拥有量远远超过了当时的联想集团。当年的东方电子员工总共1948人,而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已达1200多人。
  联想当年的成就,确实是东方电子学习的标杆式企业,隋元柏曾多次派人通过各种渠道去联想学习参观,他对柳传志的敬仰也是溢于言表,尽管二人从未谋面。当年联想荣登中国电子百强之首,东方电子排名第88位。
  隋元柏制定了“技工贸”发展策略,与联想当时的“贸工技”相反。这是东方电子审时度势之后的选择:一是企业的技术水平与中国电力自动化的技术成熟度相一致,同时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已使东方电子取得市场先行者身份,另一是产品更多是大型集成产品,需要优质的服务支持,大规模的人才储备也是一个优势。
  东方电子身处烟台一隅,隋元柏个人性格也不善声张,但他确实有心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东方电子。此时东方电子在行业内堪称兵多将广,对实现行业高科技企业的龙头地位战略,具备了应有的人才储备。
  随着人才到位,东方电子产品开始从单一系列转向多个产品系列,产品应用涉及配电、管网自动化,变电综合系统等8大系列近300种产品。当年,研发中心所所长丁振华提出的产品开发模式已经成型,基本上是“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构思一代”。
  东方电子按照隋元柏的策略走向,似乎一切正常。但到2000年时,隋元柏突然心生焦虑,他在企业顺利发展之际急从何来?
  
  人祸股灾
  
  曾有媒体说,东方电子股票的内部发行是强制摊派的。事实上并非这样!内部职工股最后剩下1044万股,祸根也由此种下。
  1993年,股市低迷,企业没有足以让人信服的业绩,使得1993年底便开始股份制改造的东方电子显得生不逢时。
  1994年1月9日,东方电子采用定向募集方式,向社会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其中社会法人股150万股,内部职工股3450万股,尽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1.6元,承诺每股分红不低于0,30元,但发行期限内却没有将股票售完。
  究其原因,一是员工对将来企业上市前景并没看好,加上对企业未来没有足够的信心。在隋元柏等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最终企业内部有774名员工认购了股份,隋元柏带头认购了88万元,厂级副职、中层干部、普通员工从5,5万元到1万元不等。
  最后剩下1044万股,祸根也由此种下。
  1994年1月9日,即定向募集第二天,时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隋元柏与当时负责股票发行的董秘高峰等人商议,由公司自己购买部分内部职工股,减小公司分红压力。东方电子当 时发行股票时承诺,内部职工股发行后,公司每年将进行不低于30%的现金分红。于是,隋元柏就让当时的财务处负责人以烟台振东高新技术发展公司名义购买公司内部职工股1044万股,每股价格为1.6元。
  隋元柏承认,烟台振东高新技术发展公司是专门为购买内部职工股成立的一家空壳公司,注册资本52万元。该公司在购买股票时尚未成立,购买股票所需资金是以东方电子的名义在中国工商银行烟台支行贷款1900万元。
  有人替东方电子算过一笔账,1996年底刚上市时,东方电子新股发行仅筹8000万元:1999年3月以每股10元的价格配股再筹资4亿元1999年底职工股全部上市,东方电子的流通股本扩张到6亿股之时,市场已经开始恐惧这只“巨无霸”高科技肠2001年,当“东方电子开始毫不客气地圈钱,一开口就是15亿元”时,这样的上市公司谁也不敢与之共舞了。
  东方电子的流通股本从最初的1700万股扩张到了引乙股,成为中国股市成长最疯狂的一只庄股。东方电子大跳水的导火索是2001年5月15日的公告——2001年申请发行5.5亿元的可转换债券;2001年拟增发A股,筹资10亿一11。5亿元。
  从1999年12月,隋元柏开始低调东方电子的股市行为,特别是对传媒的“一夜之间造就八百个百万富翁”之说犹感不爽,以至到了职工股上市当天宣布一律不准请假的命令。
  更使得隋元柏芒刺在背的是,当年那批没卖出去的职工股所带来的“创收”如何处理,最终隋元柏选择瞒天过海,加入主营收入。此间,隋元柏曾提醒在股市上折腾的高峰收敛,但此时高峰已经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而隋元柏也并未深究,因为高峰毕竟给公司带来收益,可以满足隋老总对账
  
  高峰没了
  
  作为隋元柏的主要心腹和智囊,东方电子原董秘高峰因坐拥亿万身家,曾号称
  “天下第一董秘”。这个一度被圈内外惊呼为“奇才”的年轻人,最突出的特点是脏大心细,才智过人,这—点在他第一次迈入东方电子大门时便展露无疑;“1988年大学毕业的高峰,背—着个破书包,直闯隋厂长的办公室毛遂自荐,对当时的无线屯六厂指手画脚——所谈何事,已不得而知,但由此这个聪明,胆大的年轻人便深得老隋青睐。”
  东方电子之所以有今天,某种程度上与高峰这个人物有很大相关。多年来,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通常是高峰给隋元柏出谋划策,只等老隋拍板。有人称这两人情同父子,携手为了东方电子的发展打拼,工人彼此相当信任,可谓是一对“黄金搭档”。
  与大庄家合谋制造“题材、利用题材恶炒个股,是在读博士高峰的拿手好戏。业内早巳声名狼藉的电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中经开,2002年6月7日因违规经营而被中国人民银行撤销),便是与东方电子配合最默契的黑庄之一。作为东方龟子的主承销商和止市推荐人,中经开炒作东方电子无疑具有诸多’得天独厚的条件——1999年12月,以中经歼为主庄,顶住东方电子2亿多股职工股上市的压力,硬将股价从14.5元拉到了两个月后的45元。而打通此类机构,唯高峰本人所能成就,东方电子恐难有第二人。
  东方电子在股市高歌猛进时,在烟台高峰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高峰目前已经刑满释放,据说在北京做生意。
  面宽裕的满足。然而隋元柏自己说:“朴实了一辈子,只有这个虚荣心没有扛过去。”
  
  59岁之躁
  
  东方电子案发后,有人说,斯芬克斯式的59岁之谜在隋元柏身上用另一种形式体现出来了。
  隋元柏的真实年龄在东方电子曾经是个谜,2000年时隋元柏正值花甲。也许是因为国有企业老总任职期限来临的紧迫感,导致了其任期最后频频出错。对此,仍然有种种版本的解读。
  而隋元柏承认,在他的任期内有三个亟待解决的事情悬而未决。接班人问题,或许就是当时他的第一个焦虑所在。
  1996年后,随着东方电子人才的大规模引进,到了必须要解决针对人才的两项工作:一是组织模式的改造,二是于1993年就开始的股份制改造。组织模式改造在于合理的利用分配人才效益,而股份制改造过程能有效建立起企业的激励机制,两者都可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是隋元柏认定的人才目标和他的企业发展目标最合理的结合逻辑。
  在经营管理上,隋元柏与东方电子的管理者们创造“一条龙”式的组织运作模式,由于人力规模和产品规模不断扩张,客户数量迅速增加,因此专业分工逐渐明确,以设计科室为龙头,经营、调试科室为龙身,供应部门为龙尾,采取承包方式。这种方式沿用到1999年末,隋元柏开始打造事业部体制,2000年五大事业部体制正式开始运行,而一条龙模式再次得到升级,每个事业部都成了一条龙。而统领五大事业部的总经理均是专家型的年轻人,以至于到了2000年,隋元柏有意无意中开始了“赛马”和“相马”的工作,接班人的问题也摆上了他的议事日程。
  然而,隋元柏在赛马的过程中并没有相到中意的千里马。此时五大事业部的年轻老总们正集中注意力“对外作战”,他们分管的领域均有来自国内的强劲竞争对手,让隋元柏骄傲的是,这是几支不用动员就充满狼性的团队,在市场竞争中每每得胜还朝。但隋元柏也看出,他们把握整个企业的时机并不成熟,尚没有统帅企业的能力。他视野范围内的企业中只有两人可供选择,一个是为成功上市立下汗马功劳,正在股市叱咤风云的副总兼董秘高峰,另一个是专家教授出身的技术权威公司副总裁高明燕。但事与愿违,在隋元柏有意把二人推出后发现,“两高”均难担此任。高峰作风浮躁,对技术没兴趣,难以服众,高明燕对管理毫无兴趣,甚至公司高层决策会议上,还在低头翻阅技术资料。“接班人难产”,此乃隋元柏一急。
  隋元柏的企业升级战略中,始终有一个重要标志——东方电子要走出烟台。作为地方国有企业,这个冲动势必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东方电子的高速发展势头,使隋元柏胆子大了。
  在电力自动化领域,能与东方电子抗衡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南京电力自动化工程院。东方电子起步时,隋元柏在公开场合始终示弱,但一直没有放松悄悄追赶。隋元柏很清醒,南自院在电力自动化行业里是公认的国家队,东方电子在业界只是地方队,东方电子要与老大一争高下,竞争的本钱必须全面提升,包括改变区域性的弱势。隋元柏深知一旦东方电子身份改变,随之而来的一定是背景与资源面的全面改观,一些他认为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也会得到全面改善。因此东方电子的一系列举措均围绕着这个“冲出烟台”战略展开,甚至把科研大厦盖到了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而东方电子的集团大厦也建在了通往烟台机场的机场路起点上。
  “做高科技企业,不能仅停留在烟台”,这种思路与战略考量肯定要伤人,隋元柏想要更大的资源,这是他的第二个焦虑所在。
  但隋元柏始终没有透露他的第三个焦虑,直到他出事服刑、“解甲归田”后还是三缄其口。
   东方电子股市潮起潮落1997—2004
其他文献
“你可以说自己没有看过《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图书,也可以说自己没有看过《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甚至可以说你讨厌那个魔法男孩,但你千万不要说自己从来没有听说过哈利波特,那将是你孤陋寡闻的铁证。”  这是一位西方评论家撰写《哈利波特现象》一文的开头。  在哈利波特现象背后,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商业传奇。    千亿元商业链    1996年,终于有一家英国出版社同意出版《哈利波特与
期刊
在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网站上,有这样一段话:“过去这些年,在将非常成功的书改编为电影方面,我们有非常骄人的记录。《英国病人》、《钢琴老师》、《爱在冰雪纷飞时》、《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别有洞天》、《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等都成为奥斯卡名片。”  这段话并没有什么错误,甚至没有什么不实之处,但是说得不够准确。至少关于《哈利波特》的部分,它写得很巧妙,实际上另有故事。    
期刊
隋元柏已经退出东方电子的历史舞台,但隋元柏时代并没有因此结束。梁贤久执掌东方电子,但梁贤久时代仅仅开始。隋元柏的一些“老臣”陆续离去,原有的“既定方针”逐渐修改。一个时代造就一个英雄,但随着“个人英雄”的离去,企业的传承必然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改朝换代  东方电子的新董事长梁贤久曾任张裕集团副总经理,此前从政,官任龙口市委副书记。  位于烟台市回尧路的张裕集团与东方电子虽然仅一路之隔,但两家企
期刊
有关联邦快递收购大田快递的传闻一直在业内蔓延,其大致的脉络是:最初作价14亿元的买断交易,后来被改为_--七开的股权合作,如今更有搁浅的危险。但有知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2005年合同到期的双方来说,这笔买卖最后成交的    可能性依然很大    时至今日,大田集团董事长王树生仍不肯透露当年与联邦快递(FEDEX)达成合作的一些细节。他只是声明两点:一是“大田”先找的联邦快递,二是经考察,联邦快递发
期刊
当家族成员面对赵步长时,眼前只有一个”董事长”,而不是自己的丈夫或父亲    步长集团有着电视剧《大宅门》一样的传奇,家族企业、神秘配方,还有个雷厉风行、一言九鼎的集团领袖、一家之长——赵步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他,潜心研究了“药气针、钻颅抽血、颈动脉灌注”三大技术,并以此为基础研制成神秘的名牌产品“步长脑心通”。  2005年,赵步长荣膺“中国管理科学院终身院士”,是当选者中惟一的企业家。其实
期刊
工业遗存是工业时代重要的物质载体,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变迁。但是随着城市建设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对工业遗存改造再利用重视程度不足等原因,厦门岛工业遗存开始走向衰退,许多工业建筑被闲置甚至拆除,对片区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已改造的工业遗存又存在功能同质化严重、功利性较强、建筑单体改造千篇一律等问题。因此如何赋予工业遗存以新的城市功能,如何在工业遗存再利用中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并焕发新的活力,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触媒理论强调通过某一特定元素的介入,进而发生某种链式反应,带动周边其他元素改变,促进城市
郭家学旗下的东盛集团通过收购建立起医药行业地位其师傅最近也做了一笔大买卖。  全球最老牌的眼科护理产品生产商美国博士伦、(NYSEBOL)在2005年7月份做了一桩大买卖,它将从中国生物制药(HK 1177)手中以2亿美元现金收购其全资附属公司中外科技,而中外科技的惟一资产便是正大福瑞达制药及正犬福瑞达包装各自55%股权。  2亿美元(约合15.54亿港元)对于2004年度营业额22亿美元的博士伦
期刊
京东方实现了——连串不可能完成的融资并购,这一切的操作者价值几何。  2005年7月5日,京东方(SZ 000725)公告称,共韩国全资字公司BOE-HYDIS完成发行公司债券,总值约合11.52亿元,筹资用于公司运营。这已是BOE-HYDIS第二次以此方式筹资,也是京东方最新的筹资动作,同一日,其股东大会通过在香港发行H股的决议。  京东方对资金十分渴求。2005年第一季度报表显示,其资产负债率
期刊
杰夫和鲍勃曾经在微米电路板印制公司(Micron ManufactutingService)工作。一天,在他们像往常一样上班的时候,感到公司气氛不对劲,原来公司被竞争对手购并了。    突然失业    接管方只对微米公司的客户感兴趣,根本不关心员工、设备和场地,并购落实后,所有员工都接到一封解雇通知书,他们将在60天后被解雇。 杰夫和鲍勃为将要失去和同事共同工作的机会感到惋惜,因为他们意识到身边
期刊
东方电子:变数与气数    隋元柏为东方电子创造了一个神话,又亲手埋葬了这个神话。  隋元柏在东方电子制造了“800个百万富翁”。这一切,皆出于一个人的战略和一个公司的命运。但是,他突然于2000年心生焦虑,心态失衡,行为变形,身触法律,黯然出局。这一切,皆源于一个中国企业家的“法定更年期”。  东方电子度过一段难熬日子,不得不承受一个残酷代价。谁来拯救东方电子?10亿不明收入合法进账,完整回归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