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的教学中,曾经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较多采取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教学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个性,阻碍了学生潜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传统做法,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不仅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是影响整个小学教学质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费时多,而收效少”的问题。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的教学观念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的意识正在逐步得到加强。但要想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体验来说说如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一、强化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发挥语文教学功能
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要从问题出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其在问题中走进课文,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为基础,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文情境中深入探讨,理解课文内容,自觉理解学习规律,为生活实践服务。而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语言世界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学生探索过程中的适当点拔,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适时地激励、鼓舞、唤醒与引导。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研究性学习方法。学法指导采用“自读、自悟、研究、体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及边读边划边思的学习习惯。渗透学生对于父母爱的理解体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对教材内容先有所感知,后有所悟,获得了亲历体验的乐趣。
二、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的备课环节似乎并不在教学有效性的讨论范畴之内。实则不然,要谈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教师的备课谈起。首先一位老师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他是站在何种角度去设计教学的预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师生共同合作的课堂无论如何是值得探讨和反思的,也一定会各有所得。如果仅站在老师如何教的角度去设计可能使教学有序进行,但真正学生与教师的收获就很有限了。其次,一位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多少,将决定他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自如驾驭,也决定了他教学中处理教材的思路与方式、角度。而在备课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准确解读文本则尤为重要。
如:《欢庆》这首诗写的是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整首诗内容浅显易懂,但极具内涵。如何解读这么短的一首小诗,让它变得饱满而富有意义,颇有难度。
我参与了一位老师备课的过程,目睹了她为把每一句话挖透而费尽心思,尤其是解读“蓝天放飞洁白的鸽子”这一句。对于“鸽子”的理解要到怎样的层面,很难把握。要体现它的自由、欢快,还是要体会到“和平鸽”这一层面?对于这点一直定不下来,结果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和平”这一层次,教学时就比较牵强,得不到学生的共鸣。重新定位之后,这一环节上得相当地成功,成了本课的一个亮点。另外,最初人们欢庆国庆的方式中有一张国庆大阅兵的,学生在看的时候没什么反应。考虑到这样的画面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后来换了几张贴近学生生活的,结果学生在看的时候非常兴奋,成了本课的又一个亮点。由此可见,充分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水平,再解读文本,才能更好地演绎文本,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三、留足时间空间,让学生多读
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的基本途径,但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读的时间却得不到保证,其原因是教师“重讲轻读”,侵占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因此,教师讲课时切忌一问一答。在初读阶段,教师应提出初读要求:即读正确读流利,读完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给足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这个要求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上几遍,不认识的字拼一拼,读不通的句子多读读,读完后,让学生汇报朗读成果,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再作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通,我认为学生亲自参与读这个时间不能省,不能缩。试想:如果连课文都读不通,怎么去谈感悟、积累内化呢?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拔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走之路。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费时多而收效少的现象是与学生发展极不适应的,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思考、加以改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低耗。
一、强化语文学习的探究性,发挥语文教学功能
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要从问题出发,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其在问题中走进课文,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为基础,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文情境中深入探讨,理解课文内容,自觉理解学习规律,为生活实践服务。而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识语言世界的过程,教师的作用在于学生探索过程中的适当点拔,在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过程中适时地激励、鼓舞、唤醒与引导。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研究性学习方法。学法指导采用“自读、自悟、研究、体会”,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及边读边划边思的学习习惯。渗透学生对于父母爱的理解体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对教材内容先有所感知,后有所悟,获得了亲历体验的乐趣。
二、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的备课环节似乎并不在教学有效性的讨论范畴之内。实则不然,要谈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从教师的备课谈起。首先一位老师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他是站在何种角度去设计教学的预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师生共同合作的课堂无论如何是值得探讨和反思的,也一定会各有所得。如果仅站在老师如何教的角度去设计可能使教学有序进行,但真正学生与教师的收获就很有限了。其次,一位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多少,将决定他在课堂教学中能否自如驾驭,也决定了他教学中处理教材的思路与方式、角度。而在备课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准确解读文本则尤为重要。
如:《欢庆》这首诗写的是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整首诗内容浅显易懂,但极具内涵。如何解读这么短的一首小诗,让它变得饱满而富有意义,颇有难度。
我参与了一位老师备课的过程,目睹了她为把每一句话挖透而费尽心思,尤其是解读“蓝天放飞洁白的鸽子”这一句。对于“鸽子”的理解要到怎样的层面,很难把握。要体现它的自由、欢快,还是要体会到“和平鸽”这一层面?对于这点一直定不下来,结果在试教的时候发现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和平”这一层次,教学时就比较牵强,得不到学生的共鸣。重新定位之后,这一环节上得相当地成功,成了本课的一个亮点。另外,最初人们欢庆国庆的方式中有一张国庆大阅兵的,学生在看的时候没什么反应。考虑到这样的画面离学生的生活太过遥远,后来换了几张贴近学生生活的,结果学生在看的时候非常兴奋,成了本课的又一个亮点。由此可见,充分考虑孩子的认知能力水平,再解读文本,才能更好地演绎文本,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三、留足时间空间,让学生多读
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的基本途径,但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读的时间却得不到保证,其原因是教师“重讲轻读”,侵占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因此,教师讲课时切忌一问一答。在初读阶段,教师应提出初读要求:即读正确读流利,读完后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然后给足学生读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这个要求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上几遍,不认识的字拼一拼,读不通的句子多读读,读完后,让学生汇报朗读成果,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再作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通,我认为学生亲自参与读这个时间不能省,不能缩。试想:如果连课文都读不通,怎么去谈感悟、积累内化呢?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拔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阅读方法。
总之,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必走之路。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费时多而收效少的现象是与学生发展极不适应的,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们必须认真地加以思考、加以改进,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低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