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以往的高职教育当中,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和简单重复的实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足,造成了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薄弱,创业能力缺乏。借助具体科研项目,能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从而在实践中进行大胆探索,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关键词] 科研项目;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200-02
科研课题的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比研究型高校更注重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但是在创新能力培养上明显不足,借助科研项目的广泛开展,让学生深入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科研,增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个人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科研项目的内涵概述
科研项目就是科学研究项目,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水平,提升教学实践性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当中,产教研融合是引领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科研项目与教学的有效融合,借助教学为科研项目的开展打好基础,再利用科研项目检验教学成果,促成教研转化,通过二者的互相促进将教育教学的品质与水平推向了一个全新高度。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若干意見》中明确提出,要促进科研项目与教学的互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创新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之下,近年来高校各类科研项目得以广泛开展,推动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也为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科研项目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价值分析
(一)科研项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研项目的开展大都立足于现实,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而立项,所以科研项目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会增强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怀抱着强烈的求知欲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会让学生打开创新的阀门。从学生参与“抗海水侵蚀混凝土配合比研究”项目来看,就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研究欲望,学生通过大量的试验,去尝试如何改变混凝土配合比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海水侵蚀性能,学生还能在参与过程中提出不仅可以通过改变混凝土配合比,还可以增加保护层、提高原材料的性能、加强施工控制等手段,提高混凝土的抗海水侵蚀性能,这就说明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进行积极的思考,拓展思维。所以借助科研这个手段,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加深对本学科和本研究领域各类知识的理解、整合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科研课题的实践和训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启学生全新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科研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所占教学比重也越来越大,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实践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显不足。我国的教育体制受到传统应试型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教育机制比较僵化,高职院校的实训项目很多是参观、实习,或者按照实训指导书完成指定内容,学生思考空间不足,创新能力缺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法,却很难通过实践将其转化为现实。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科研项目的引导,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从学生参与“抗海水侵蚀混凝土配合比研究”项目来看,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主动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资料,获取现在的前沿技术,再通过思维拓展确定研究方向和方法,并通过大量试验亲身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最终将脑海中的创新思维转化为实际的科研成果,借此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科研项目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提升就业能力,更为顺畅地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过渡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之下,创新创业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今后就业和个人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关系着学生长远的未来。开展科研项目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大致需要经历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前期准备与调研、方案的设计与规划、项目的实施、分析、总结、成果的展示等多个环节。这样系统的项目仅依靠个人很难完成,学生往往需要由教师牵头,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又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与配合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其实就是学生今后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学生通过经历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和自信心,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以科研项目为引导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吸引优秀学生,壮大科研队伍
科研项目的开展需要借助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在我国大部分院校的科研项目团队之中,由教师牵头负责,优秀学生参与实施来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一种模式。因此,要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不断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加入科研项目当中,通过不断壮大科研团队,丰富科研活动来实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那么学院应该大力宣传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可以了解很多课堂上难以接触到的前沿信息,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展思维的平台和机会;其次,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可以发表论文、申请国家专利,甚至成果转化,这对增加学生的含金量,增加学生在学术上的研究成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科研项目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科研经费,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组织的科研项目,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报酬。通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情况来看,正因为学生深度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激发了学生钻研的劲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了学生的业绩,甚至可以获得一定报酬,所以学生也越来越愿意和积极地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 (二)将科研项目分解为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
实习实训是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中十分常见的教学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水平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的实习实训工作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与优化,将一些科研项目引入实习实训当中,将项目拆解为一些学生可操作的具体的实训任务,让学生参与其中,一方面可以缓解教师的科研压力,让学生完成一部分基础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达到启发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比如学生参与“抗海水侵蚀混凝土配合比研究”项目,教师设计好试验流程,就让学生在一周的建筑材料实训的时候,分组按要求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制作混凝土试件,这些试验本来就是实训项目,只是将其融入科研项目中,虽然每组学生的试验结果有所差异,但是同一小组的数据就有很强的可比性,为我们后面的试验提供基础数据,节省了科研时间。而学生要完成这些试验项目,由于有项目目标驱动,他们更加认真,并自主进行资料的收集,提出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在获得教师的认可后开展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而后得出结论。通过科研项目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有效利用,又可以增强学生对科研项目的研究信心,树立积极的态度,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利用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每个高校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完成了高等教育的学业内容,是体现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展现学业成果和能力素质的重要形式。但是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普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高职院校当中,几乎成为应付学校和教师的一种形式上的作业。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缺乏重视,没有深入开展毕业论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影响了毕业论文的严谨性与学术性;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的限制,使一些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内容比较缺乏,也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水平和价值。而通过科研项目的形式,可以将教师所拥有的科研项目进行分解,设计为学生的毕业论文主题,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参考和实践的科研资源,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就等于参与了一次小型的科研活动,利用教师提供的科研资源,接触到了课堂知识以外更加廣阔的世界,也就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将创新意识转变为现实提供了可能。
(四)依托科研项目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近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用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将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性地开展一些科学研究活动,逐步积累科研经验,在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后,学生就可以尝试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获得一定的项目经费,作为学生今后个人创业与发展的起点,可以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具体而言,学生通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借助发现及确立问题、提出具体的创业计划、制订方案、撰写相关的申请资料、获得成果这一系列的过程,逐渐锻炼了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提高了综合素质,为将来进入社会后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总之,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借助科研项目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丰富多元的科研资源、广阔的科研平台,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见识,发散思维,实现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兴明,刘许柯,何要来.高校教师科研项目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5(17):93-94.
[2]李悦,李丽丽.探索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引导的转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OL].设计,2017(13):88.
[3]于庆宇,宋岩,贺连彬,等.如何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8(28):47-48.
[4张建勇,袁佐清,刘文.以科研创新实践为依托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8(31):35-36.
[5]苏占东,夏京,车旭,等.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6):93-97.
[关键词] 科研项目;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200-02
科研课题的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比研究型高校更注重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但是在创新能力培养上明显不足,借助科研项目的广泛开展,让学生深入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科研,增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个人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科研项目的内涵概述
科研项目就是科学研究项目,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水平,提升教学实践性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当中,产教研融合是引领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科研项目与教学的有效融合,借助教学为科研项目的开展打好基础,再利用科研项目检验教学成果,促成教研转化,通过二者的互相促进将教育教学的品质与水平推向了一个全新高度。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若干意見》中明确提出,要促进科研项目与教学的互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创新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之下,近年来高校各类科研项目得以广泛开展,推动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也为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科研项目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价值分析
(一)科研项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研项目的开展大都立足于现实,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而立项,所以科研项目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会增强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怀抱着强烈的求知欲开展科研课题的研究,会让学生打开创新的阀门。从学生参与“抗海水侵蚀混凝土配合比研究”项目来看,就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的研究欲望,学生通过大量的试验,去尝试如何改变混凝土配合比来提高混凝土的抗海水侵蚀性能,学生还能在参与过程中提出不仅可以通过改变混凝土配合比,还可以增加保护层、提高原材料的性能、加强施工控制等手段,提高混凝土的抗海水侵蚀性能,这就说明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进行积极的思考,拓展思维。所以借助科研这个手段,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将自己所学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加深对本学科和本研究领域各类知识的理解、整合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科研课题的实践和训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启学生全新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科研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高职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所占教学比重也越来越大,但是在高职院校的实践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却显不足。我国的教育体制受到传统应试型教学模式的影响较深,教育机制比较僵化,高职院校的实训项目很多是参观、实习,或者按照实训指导书完成指定内容,学生思考空间不足,创新能力缺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法,却很难通过实践将其转化为现实。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科研项目的引导,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从学生参与“抗海水侵蚀混凝土配合比研究”项目来看,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主动通过网络、平台查找资料,获取现在的前沿技术,再通过思维拓展确定研究方向和方法,并通过大量试验亲身实践,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最终将脑海中的创新思维转化为实际的科研成果,借此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科研项目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提升就业能力,更为顺畅地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过渡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之下,创新创业能力直接决定了学生在今后就业和个人发展中的综合竞争力,关系着学生长远的未来。开展科研项目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大致需要经历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前期准备与调研、方案的设计与规划、项目的实施、分析、总结、成果的展示等多个环节。这样系统的项目仅依靠个人很难完成,学生往往需要由教师牵头,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又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与配合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其实就是学生今后发展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学生通过经历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和自信心,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以科研项目为引导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吸引优秀学生,壮大科研队伍
科研项目的开展需要借助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在我国大部分院校的科研项目团队之中,由教师牵头负责,优秀学生参与实施来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一种模式。因此,要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不断吸引更多学生积极加入科研项目当中,通过不断壮大科研团队,丰富科研活动来实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那么学院应该大力宣传以下几点:首先,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可以了解很多课堂上难以接触到的前沿信息,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展思维的平台和机会;其次,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可以发表论文、申请国家专利,甚至成果转化,这对增加学生的含金量,增加学生在学术上的研究成果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最后,科研项目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科研经费,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组织的科研项目,还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报酬。通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情况来看,正因为学生深度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激发了学生钻研的劲头,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加了学生的业绩,甚至可以获得一定报酬,所以学生也越来越愿意和积极地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 (二)将科研项目分解为学生的实习实训任务
实习实训是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中十分常见的教学形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水平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校的实习实训工作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与优化,将一些科研项目引入实习实训当中,将项目拆解为一些学生可操作的具体的实训任务,让学生参与其中,一方面可以缓解教师的科研压力,让学生完成一部分基础性的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达到启发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比如学生参与“抗海水侵蚀混凝土配合比研究”项目,教师设计好试验流程,就让学生在一周的建筑材料实训的时候,分组按要求的配合比拌制混凝土,制作混凝土试件,这些试验本来就是实训项目,只是将其融入科研项目中,虽然每组学生的试验结果有所差异,但是同一小组的数据就有很强的可比性,为我们后面的试验提供基础数据,节省了科研时间。而学生要完成这些试验项目,由于有项目目标驱动,他们更加认真,并自主进行资料的收集,提出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在获得教师的认可后开展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而后得出结论。通过科研项目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实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有效利用,又可以增强学生对科研项目的研究信心,树立积极的态度,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利用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每个高校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完成了高等教育的学业内容,是体现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展现学业成果和能力素质的重要形式。但是学生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普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高职院校当中,几乎成为应付学校和教师的一种形式上的作业。究其原因,一方面学校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缺乏重视,没有深入开展毕业论文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活动,影响了毕业论文的严谨性与学术性;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教学资源和科研资源的限制,使一些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内容比较缺乏,也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水平和价值。而通过科研项目的形式,可以将教师所拥有的科研项目进行分解,设计为学生的毕业论文主题,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参考和实践的科研资源,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就等于参与了一次小型的科研活动,利用教师提供的科研资源,接触到了课堂知识以外更加廣阔的世界,也就有效地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将创新意识转变为现实提供了可能。
(四)依托科研项目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近年来,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用于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将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性地开展一些科学研究活动,逐步积累科研经验,在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后,学生就可以尝试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获得一定的项目经费,作为学生今后个人创业与发展的起点,可以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具体而言,学生通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借助发现及确立问题、提出具体的创业计划、制订方案、撰写相关的申请资料、获得成果这一系列的过程,逐渐锻炼了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提高了综合素质,为将来进入社会后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总之,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借助科研项目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丰富多元的科研资源、广阔的科研平台,为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见识,发散思维,实现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兴明,刘许柯,何要来.高校教师科研项目培养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5(17):93-94.
[2]李悦,李丽丽.探索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引导的转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OL].设计,2017(13):88.
[3]于庆宇,宋岩,贺连彬,等.如何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8(28):47-48.
[4张建勇,袁佐清,刘文.以科研创新实践为依托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教育现代化,2018(31):35-36.
[5]苏占东,夏京,车旭,等.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6):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