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笔者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动积累素材;深入浅出地教授学生审题技巧;营造课堂写作氛围三个方面出发,阐述了作文教学的策略。以实践为基础,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成绩。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为找到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在教学实践中,我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边总结,找到了一些适合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巧用方法,学会观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作文需要素材、需要灵感,因此,观察也就成了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作文教学中,首先就要教学生学会观察,以积累习作的素材。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变原来的抽象的语言说教为生动、直观的指导,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看电视,悟方法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而电视是集声音、图像为一体的传播媒体,它能把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生活习性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小学生又具有这样的心理特征:在想象方面,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在思维方面,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虽然随着年龄增大,思维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针对这两者的特点,前几年我主持了市级课题“电视辅助作文教学”,在课题研究中,我通过电视直接指导学生观察人物、植物、动物,如看片子时指导学生观察某个人,我边看,边定格电视中突出这个人的画面,边引导学生说,然后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学生在把看到的情景写下来的同时,也把老师所讲的观察方法领悟内化了。如果长期地、反复地进行这种直观、生动形象的指导,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观察方法。
2.观察生活,用方法
利用电视教学生掌握观察方法的目的,不只是让其会写电视中的情节,而是要将所学的方法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起来,从而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
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在大学研究写作教学,他创导的“快乐大作文”妙趣横生,深受中小学生的欢迎,他的授课风格——游戏与活动,他认为,“游戏是孩子们的天使,趣味是孩子们的老师”。在教学中,我运用李白坚教授的这一理念,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如玩扑克——算24、放风筝、吹泡泡……然后指导学生用自己所学到的观察方法把活动写下来,果然效果不凡,学生不仅不怕写,而且乐写,文章写得生动、具体。除写活动外,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实物指导学生观察动物、植物。我还让学生准备习作素材积累本,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以积累习作素材。
事物的发展总是按一定的规律的,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后,习作也能由被动到主动,并从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二、引导审题,深入浅出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当学生积累到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还会面临着一个问题,即不会审题。这一难题导致学生作文时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表达。其实,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指导学生审题,让学生学会审题也就很有必要了。在审题时,我一般注意引导学生从写作范围、写作的中心两点入手。
1.写作范围具体化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有的题目它的涵盖范围很广,学生往往看到那么大的范围无从下手,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将题中所定的范围具体化。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训练,题目是:20年以后,你和你的同学都长大成人了,那时候,你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20年以后你们相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20年以后的学校、家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0年以后的中国和世界又会变成怎样?……
这题目的习作范围很广,对于写20年以后的自己,20年以后的相聚,学生没有审题的困难,可写20年以后的家乡、学校、祖国、世界,学生就会感到困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范围具体化,如写学校,可写整个学校的情况,也可抓住学校的某个方面来写,可写操场、教室、黑板、课桌、实验室……这样,学生就会茅塞顿开,知道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写。同样,对20年以后的家乡、世界、祖国也可以将其分解,使写作范围具体化。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学会审题,确定写作范围。
2.抓关键“字眼”,让题目明了化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也常常会受题中一些关键词的束缚,这时教师就要注意抓关键“字眼”,让题目更明了。
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是让学生练习写人,即写身边的一个人,要求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表现人物品质。
在教学这次作文时,我回忆了以前教这篇作文的情景,发现学生为了表现人物的品质,就只选能体现人物“舍己救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品质的题材,而这样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选材范围相当有限。在学生没有这方面素材的情况下,学生只能胡编乱造,这样也就不能表达真情实感了。其实,学生在这方面的习作素材很多,就是因为“反映人物品质”而束缚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于是,在这次作文教学时,我就从束缚学生思维的字眼“品质”入手,再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指导,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教学中,我用学生最能领悟的词“优点”来理解品质。然后,我讲了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有一天,我和爸爸较晚回家,当时已夜深人静,我推车说话的声音较响,爸爸就对我说:“我们轻一点,别影响邻居们休息。”接着问学生:“这反映了‘爸爸’的什么优点?”学生很快就回答:“‘爸爸’处处为别人着想。”我马上说:“这是爸爸的优点也就是他所具有的品质。”学生听了我的解释后,豁然开朗,激活了思维,想到了许多反映人物优点的事例。如有写人工作敬业的,有写父母孝敬长辈的,有写人心地善良的,有写热心助人的……题材非常广泛,再也不会像以前写人的文章,选的题材惊人的相似。
教学实践中说明,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后还得教学生学会审题,这是写好一篇作文很关键的一步。
三、展示作文,浓厚氛围
做任何事情要有一个氛围,有了一定的氛围就能互相感染,写作也一样。尤其是对于爱表现自己的小学生更是如此,他想“别人能做,我也能做”。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有成就感,并营造“我想写”“我能写”的习作氛围。
1.品析作文
每次批改完作文,我都会在班上评析,对写得好的句子、文章给予肯定。这样做,写得好的同学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对写作更有兴趣,而觉得做得不够的同学,也会有努力的方向。
2.办作文集
将每次写得好的作文收集起来编成一本作文集,让学生相互交流,并从优秀的作文中受到启发。
3.帮助学生发表作品
对写得特别优秀的文章,我还喜欢帮其写点评,帮助学生投稿。作品的发表,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能带动周围的同学认真写作,从而使整个班有较浓厚的写作氛围。
在作文教学中,我从观察、审题、展示这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习作。渐渐地,学生的习作兴趣浓厚了,文笔也逐渐流畅了,看着学生作文的进步,真让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九龙小学)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为找到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在教学实践中,我边实践,边反思;边研究,边总结,找到了一些适合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巧用方法,学会观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作文需要素材、需要灵感,因此,观察也就成了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作文教学中,首先就要教学生学会观察,以积累习作的素材。在进行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变原来的抽象的语言说教为生动、直观的指导,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看电视,悟方法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视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而电视是集声音、图像为一体的传播媒体,它能把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生活习性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小学生又具有这样的心理特征:在想象方面,具有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在思维方面,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虽然随着年龄增大,思维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而这种抽象逻辑思维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针对这两者的特点,前几年我主持了市级课题“电视辅助作文教学”,在课题研究中,我通过电视直接指导学生观察人物、植物、动物,如看片子时指导学生观察某个人,我边看,边定格电视中突出这个人的画面,边引导学生说,然后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学生在把看到的情景写下来的同时,也把老师所讲的观察方法领悟内化了。如果长期地、反复地进行这种直观、生动形象的指导,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观察方法。
2.观察生活,用方法
利用电视教学生掌握观察方法的目的,不只是让其会写电视中的情节,而是要将所学的方法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起来,从而学会观察自己身边的人、事、物……
上海大学教授李白坚,在大学研究写作教学,他创导的“快乐大作文”妙趣横生,深受中小学生的欢迎,他的授课风格——游戏与活动,他认为,“游戏是孩子们的天使,趣味是孩子们的老师”。在教学中,我运用李白坚教授的这一理念,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如玩扑克——算24、放风筝、吹泡泡……然后指导学生用自己所学到的观察方法把活动写下来,果然效果不凡,学生不仅不怕写,而且乐写,文章写得生动、具体。除写活动外,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实物指导学生观察动物、植物。我还让学生准备习作素材积累本,把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以积累习作素材。
事物的发展总是按一定的规律的,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后,习作也能由被动到主动,并从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二、引导审题,深入浅出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当学生积累到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还会面临着一个问题,即不会审题。这一难题导致学生作文时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表达。其实,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指导学生审题,让学生学会审题也就很有必要了。在审题时,我一般注意引导学生从写作范围、写作的中心两点入手。
1.写作范围具体化
在小学作文训练中,有的题目它的涵盖范围很广,学生往往看到那么大的范围无从下手,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将题中所定的范围具体化。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训练,题目是:20年以后,你和你的同学都长大成人了,那时候,你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20年以后你们相聚在一起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20年以后的学校、家乡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0年以后的中国和世界又会变成怎样?……
这题目的习作范围很广,对于写20年以后的自己,20年以后的相聚,学生没有审题的困难,可写20年以后的家乡、学校、祖国、世界,学生就会感到困惑。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范围具体化,如写学校,可写整个学校的情况,也可抓住学校的某个方面来写,可写操场、教室、黑板、课桌、实验室……这样,学生就会茅塞顿开,知道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个方面写。同样,对20年以后的家乡、世界、祖国也可以将其分解,使写作范围具体化。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学会审题,确定写作范围。
2.抓关键“字眼”,让题目明了化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也常常会受题中一些关键词的束缚,这时教师就要注意抓关键“字眼”,让题目更明了。
人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是让学生练习写人,即写身边的一个人,要求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表现人物品质。
在教学这次作文时,我回忆了以前教这篇作文的情景,发现学生为了表现人物的品质,就只选能体现人物“舍己救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品质的题材,而这样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选材范围相当有限。在学生没有这方面素材的情况下,学生只能胡编乱造,这样也就不能表达真情实感了。其实,学生在这方面的习作素材很多,就是因为“反映人物品质”而束缚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于是,在这次作文教学时,我就从束缚学生思维的字眼“品质”入手,再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指导,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
教学中,我用学生最能领悟的词“优点”来理解品质。然后,我讲了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有一天,我和爸爸较晚回家,当时已夜深人静,我推车说话的声音较响,爸爸就对我说:“我们轻一点,别影响邻居们休息。”接着问学生:“这反映了‘爸爸’的什么优点?”学生很快就回答:“‘爸爸’处处为别人着想。”我马上说:“这是爸爸的优点也就是他所具有的品质。”学生听了我的解释后,豁然开朗,激活了思维,想到了许多反映人物优点的事例。如有写人工作敬业的,有写父母孝敬长辈的,有写人心地善良的,有写热心助人的……题材非常广泛,再也不会像以前写人的文章,选的题材惊人的相似。
教学实践中说明,学生有了丰富的素材后还得教学生学会审题,这是写好一篇作文很关键的一步。
三、展示作文,浓厚氛围
做任何事情要有一个氛围,有了一定的氛围就能互相感染,写作也一样。尤其是对于爱表现自己的小学生更是如此,他想“别人能做,我也能做”。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有成就感,并营造“我想写”“我能写”的习作氛围。
1.品析作文
每次批改完作文,我都会在班上评析,对写得好的句子、文章给予肯定。这样做,写得好的同学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对写作更有兴趣,而觉得做得不够的同学,也会有努力的方向。
2.办作文集
将每次写得好的作文收集起来编成一本作文集,让学生相互交流,并从优秀的作文中受到启发。
3.帮助学生发表作品
对写得特别优秀的文章,我还喜欢帮其写点评,帮助学生投稿。作品的发表,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能带动周围的同学认真写作,从而使整个班有较浓厚的写作氛围。
在作文教学中,我从观察、审题、展示这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习作。渐渐地,学生的习作兴趣浓厚了,文笔也逐渐流畅了,看着学生作文的进步,真让我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九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