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平台培养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研究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thjf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加强大学生素质培养、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我国一些高校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与改进,但由于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涉及的内容较广,取得效果不佳。结合湖南师范大学近几年针对机械专业的教学改革,围绕机械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就创新思维的培植、教学体系改革、产学研平台搭建三方面关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产学研为平台、理论课程体系为构架的机械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
  作者简介:唐峰(1969-),男,湖南邵阳人,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讲师;朱瑞林(1962-),男,江西丰城人,湖南师范大学工学院,教授。(湖南长沙41008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师范大学多媒体教改项目(项目编号:C04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12-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目前全球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科技的推动下,工业时代正逐步向信息化时代过渡。为顺应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由最初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职能开始向社会服务扩展,制造业就是高等教育服务的一个对象。然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尚未完全满足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需求。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单一型的人才正在逐渐被社会舍弃,发展的主流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机械类创新性人才。机械类专业的学生一方面应该掌握扎实的机械专业知识,注重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特别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具有综合能力的机械类人才而服务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型的机械类人才已是机械教育行业的共识,而如何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成为各高等学校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机械类人才培养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体系的课程设置还停留在理论培养上,而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课程设置侧重于培养机械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取得的效果非常有限,而且学生的其他素养也因被忽视而相当缺乏。不少用人单位反映,机械类专业的大学生在进入公司企业之初实际工作能力较为薄弱,相关领域认知面窄,动手能力较差,创新能力差,甚至有少数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问题,严重阻碍个人和企业的发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由机械类专业的培养模式不合理导致。部分高校的机械类专业过度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综合素养,开设的专业课程内容陈旧繁冗,其他人文素养相关课程开设较少,学生学习过程中枯燥无味,既没有锻炼其他综合能力又影响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热情,从而导致学生在进入企业后不能较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
  二、以产学研为平台,制定了完整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机械类人才培养现状中出现的问题,湖南师范大学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围绕创新培养模式,从创新思维的培植、教学体系改革、产学研平台三方面进行改革和研究,制定了一套有鲜明特色的培养方案。
  1.注重素质教育创新,培养思想觉悟高和心理素质好的机械专业类人才
  推进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且关系到全面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生理和心理、智力和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发展。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机械类专业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存在着不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心理素质不高,承受能力较弱。针对上述问题,下面提出两点解决方法。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充分利用湖南师范大学在文史哲等学科的师资力量,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优势,旗帜鲜明地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深入开展“三观”教育。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还适当创新教育方法,在增强课程自身时效性和生动性的同时,多结合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红色讲座、党史知识有奖竞答等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当今国际、国内竞争激烈、错综复杂的环境里,需要依靠的不仅仅是拥有强健体魄、渊博知识、精湛技术的国民,更需要的是那些兼具开拓进取、执著追求、勇于创新、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2]机械类专业的学生肩负着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使命,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湖南师范大学在心理学教学与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丰厚,将其充分利用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素质教育中,一方面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心理基础知识培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周等大型活动,让学生敢于面对自身问题、善于解决自身问题。另外,根据专业设置的朋辈心理员及时做好心理干预工作。几年来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
  2.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实现教育体系改革,培养具有过硬专业知识的机械类人才
  现代制造业迫切需要的是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其来源于高等教育对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两方面的培养,因此整个教学体系对学生各方面能力起关键作用。教学体系创新有利于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提高,满足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1)与国际接轨,创新教育理念,为教育体系改革打下基础。创新教育理念是现代培养人才的首要任务。湖南师范大学引进了欧美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且将机械专业学生的综合特点与具体的教学环境相结合,展开了以CDIO为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缩写。[3]CDIO工程教育的设计灵感源于工程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将教育过程放到工程领域的具体情境中,通过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团队设计和创新实践训练培养专业基础扎实、职业道德高尚的新一代高水平工程师。[4]
  (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由基础到综合,由理论知识到教学实践,培养专业知识;公共课程培养综合素养,侧重前者而不轻视后者。机械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弹性素养限选课任选课。公共必修课在学生入学前四个学期修满学分,课程有思想修养、语文、体育健康教育等,涵盖面较广,内容全面,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和心理讲座创设了心理教育方面的特色。专业课则在毕业前一个学期修满学分,课程内容从基础理论知识传授(如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到综合知识的消化(如机械制造、塑料模具、机械系统优化等),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数控机床实践、机电传动实践等),步步提高,层层深入。课程设置以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自身资源,从学生出发,综合企业用人特点,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综合能力,特别是在实际项目的带头、设计和研发能力。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如图1所示。
  3.在教学实践和实际岗位中培养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践环节是培养创新型机械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此学院在课程体系建立上加大了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如图1。
  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专题讲座、综合实验、课程设计、车间见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内容涵盖了基本理论、机械设计制造、高新技术和团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这样构思的目的是引导从一个综合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工艺、具体操作能力。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基础技能。例如工程制图和测绘、互换性与公差实验、金工实习等,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机械专业素养。二是专业知识。通过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传感器综合实验等全面把握,学生具备初步的实践技能。三是工程实践。通过CNC技术、CAD/CAM/CAE、先进制造等工程实训使学生具有较深刻的先进制造概念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四是理念方面。通过专家讲座、科技展览、机械设计大赛和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思维。五是职业教育方面。根据国家紧缺人才需求现状,紧扣职教师资基地,开展数控编程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强化学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能力,同时也为全国各地的职高、大专院校储备师资力量。
  三、以产学研为平台,让机械类人才到企业接受培训
  在教学、管理与科研三个部门协作管理的前提下,相关学科交叉得以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如机械类专业与电子信息工程、服装设计和装潢设计专业在部分研究领域交叉。我们也注重与国内外相关企业的培训交流和合作,让机械类人才去企业接受培训。学校先后与江南机械厂、长沙长海数码公司、湖南新亚胜科技有限公司、国航空工业起落架制造公司等国内企业签订了机械、电子合作培训的校企合作协议,与德国西门子科莱特公司等国外企业签订了合作培训与专业实习的协议。机械类专业人才在实际岗位中综合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我们先后在兰江职业中专、湖南电子工业职业学校、澧县职业中专、汨罗职业中专、株洲县职业中专等学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为机械类专业综合人才的培养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制造业向前发展的必备条件,而综合性的机械类专业创新人才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机械类人才的要求。高校应该统筹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建设一支综合性的教师队伍,切实履行好相关政策,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加强机械类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的相互渗透,培养综合型机械类专业人才。在此过程中,我们提倡全面提高学生以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和实践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素质,并且把完善学生的自身素质结构视为教育工作者自己根本的任务,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机械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又具有开阔的视野、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真正实现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为社会培养创新性人才。
  四、结束语
  机械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各种不同的条件相互配合来共同完成,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平台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及其他资源的投入,这其中平台的建设尤为重要,同时各学校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与培养目标确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从而确保创新机制能切实可行地运转。
  
  参考文献:
  [1]姬小明,赵华新,邵惠芳,等.浅议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决策与探索,2010,(10).
  [2]宋全红.我国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理论导刊,2007,(12).
  [3]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
  [4]张先勇,冯进,等.CDIO理念下机械专业生产实习改革研究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8).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项目教学法是近年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针对制冷专业“电冰箱”课程实训教学,实行全项目教学的思路设计、教改实验、教改效果等进行深入探析,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为培养符合现代企业用人要求的技能型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制冷专业;电冰箱实训;项目教学  作者简介:彭荣贤(1967-),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劳动人事学校教务科,高级讲师。(湖南长沙410126)刘爱兰(1954-),女,湖南
期刊
摘要:对通信工程专业“C++高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作了介绍,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了探讨;从概念的角度回答了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经常提问的几个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C++高级程序设计;平台SDK;MFC;托管C++  作者简介:杨荣根(1979-),男,江苏海安人,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龚乐君(1978-),女,江西临川人,淮阴工学院计算机学院,讲师。(江苏淮安223
期刊
摘要:分析当前实践教学的现状,根据现状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的发展要求,对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实习  作者简介:卢均治(1980-),男,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刘美(1967-),女,广东廉江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
期刊
摘要:以订单培养、项目合作、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校企合作实践为基础,突出政法高职校企合作“政府主导”特色,创新“政、校、企、行”职教联盟、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校企“双向订单、双向服务”等校企合作模式,是推进政法类文科高职校企合作制度化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政法高职;校企合作;特色创新  作者简介:邢彦明(1972-),男,河南舞钢人,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教务处,副研究员。(北
期刊
摘要: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文章阐述了以水文化素质教育为载体,水利精神培育为目标,特色水文化教育活动为明主线,传承和弘扬大禹精神为隐主线,分阶段、分层次介绍了水利专业特色素质教育策略和具体举措。  关键词:职业道德;水利精神;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吴婉玲(1974-),女,浙江浦江人,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校长办公
期刊
摘要:介绍了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的实践,说明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通过适当的举例使抽象的概念具象,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充分理解原本抽象的概念;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融合,使之互相促进,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充分利用该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方面的天然优势等。  关键词:模拟电子;教学效果;三极管  作者简介:王鲁杨(1963-),女,
期刊
摘要:文章首先结合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问题,再结合私立学校的特点以及地区差异带来的教师待遇问题等分析了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困境,并对这些困境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专业化;中学教育;发展  作者简介:杜晓超(1976-),女,满族,河北保定人,三峡大学理学院,讲师;熊伟(1977-),男,湖北荆州人,三峡大学理学院,讲师。  (湖北宜昌443002)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柏林大学在学术制度建设上选择了“讲座制”。负责“讲座制”下的“研究所”的全部学术和行政工作的教授是国家公职人员。在大学教员中还有一个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的特殊群体——编外教师,这种制度是柏林大学的独创。所有大学教员在学术生活中普遍重视科学研究。讲座教授拥有对研究所的全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教授会管理学校内部事务,评议会则由政府人员和大学管理人员组成,他们共同参与大学的管理。  关键词:柏林大学
期刊
摘要:国际化程度成为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标志,大学生出国学习实践成为大学国际化的重要体现。在学业规划指导工作中,如何调动学业导师和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出国学习、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成为研究热点。  关键词:国际化;大学生;学业规划  作者简介:叶涛(1983-),男,江苏靖江人,江苏大学土木与力学学院办公室主任,讲师;钱瑶林(1991-),男,浙江台州人,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本
期刊
摘要: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实施创业教育已是五年制高职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五年制高职创业教育途径方法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创业教育;途径方法;五年制高职  作者简介:胡长效(1968-),男,河南夏邑人,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蒋留生(1961-),男,江苏泰兴人,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筹)党委书记、校长,副教授。(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