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已经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教育主题。思想品德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它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广泛性的特点,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益而必要的补充。初中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具有热衷探索真理、标新立异等特点,他们参加第二课堂的兴趣浓厚,教师要充分把握和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为学生提供条件、创造平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思想品德第二课堂淡淡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开设知识讲座,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打破创新的神秘感,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了解创新技法,因此开展一些与创新能力有关的知识讲座是非常必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由来、华罗庚与优选法等都是很好的有关创新的典型材料。在讲授“培养正确学习观念”、“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知识时,笔者就引用了这些典型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培养,就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此外,笔者在开展知识讲座时还设置了讨论环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须在讨论中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使其在知识的海洋中无拘无束,自由遨游;教师应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当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和见解时,要从正面加以鼓励,而不是轻易加以否定,这样能帮助学生逐步改变人云亦云、不敢质疑权威的习惯。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利,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丰富教材内容,有效落实课程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延伸课堂教学,把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纳入教学中,构建一个立体、开放的课堂教学体系。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是多样的,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辩论会、专题讨论会等。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发电厂、新型建材公司、水泥厂,或参与体验新农村的农业活动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触发其创新灵感。为了增强学生理解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和学习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例如,调查社区的人口状况、农民的生活水平状况、周边河流与水质污染情况等,让学生在总结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首先应明确目的,善于引导;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思维保持在高度活跃的状态。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多媒体资源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形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给学生以多感官综合刺激,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延长信息保存时间,延缓学生疲劳感的到来。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并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如,为了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笔者结合中央电视台的《奇思妙想》栏目,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提出自己的独创性想法;在讲授沙尘暴的治理、环境污染等问题时,笔者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节目,有时笔者还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一同观看、分析、探讨,以激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举办小论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仔细观察、严密思维、大胆设想,最终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撰写小论文便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写思品小论文既能考查学生运用思想品德知识的能力,又能结合时事政治热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小论文比赛。在比赛中,有的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农民种植粮食作物不如种植经济作物效益好,于是就以“寻求农业发展新思路”为主题写小论文,他们大胆进行创新思维,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建议;还有学生针对农村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写小论文,提出治理污染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举办小论文竞赛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促使他们将热情转化为行动,动手、动脑,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教师要充分认识第二课堂对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端正态度,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第二课堂上,教师须以自由参与为首要原则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要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的活动形式。
一、开设知识讲座,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打破创新的神秘感,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了解创新技法,因此开展一些与创新能力有关的知识讲座是非常必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故事、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由来、华罗庚与优选法等都是很好的有关创新的典型材料。在讲授“培养正确学习观念”、“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等知识时,笔者就引用了这些典型材料,使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培养,就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
此外,笔者在开展知识讲座时还设置了讨论环节。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须在讨论中给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潜能,使其在知识的海洋中无拘无束,自由遨游;教师应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当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和见解时,要从正面加以鼓励,而不是轻易加以否定,这样能帮助学生逐步改变人云亦云、不敢质疑权威的习惯。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建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校内外各利,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功能,丰富教材内容,有效落实课程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延伸课堂教学,把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纳入教学中,构建一个立体、开放的课堂教学体系。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活动是多样的,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辩论会、专题讨论会等。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发电厂、新型建材公司、水泥厂,或参与体验新农村的农业活动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触发其创新灵感。为了增强学生理解社会、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开展和学习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例如,调查社区的人口状况、农民的生活水平状况、周边河流与水质污染情况等,让学生在总结调查数据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教师首先应明确目的,善于引导;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思维保持在高度活跃的状态。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多媒体资源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形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给学生以多感官综合刺激,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延长信息保存时间,延缓学生疲劳感的到来。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多媒体技术,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并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体验中培养创新能力。如,为了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笔者结合中央电视台的《奇思妙想》栏目,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提出自己的独创性想法;在讲授沙尘暴的治理、环境污染等问题时,笔者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节目,有时笔者还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一同观看、分析、探讨,以激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师生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举办小论文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是仔细观察、严密思维、大胆设想,最终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撰写小论文便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写思品小论文既能考查学生运用思想品德知识的能力,又能结合时事政治热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小论文比赛。在比赛中,有的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农民种植粮食作物不如种植经济作物效益好,于是就以“寻求农业发展新思路”为主题写小论文,他们大胆进行创新思维,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建议;还有学生针对农村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写小论文,提出治理污染的具体措施和建议。举办小论文竞赛活动,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促使他们将热情转化为行动,动手、动脑,观察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教师要充分认识第二课堂对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端正态度,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第二课堂上,教师须以自由参与为首要原则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要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的活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