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生动形象的场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教学内容和课堂气氛作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学生的意识,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和整体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这种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境教学;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的特点是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教学之中。在研究语文情感教学模式的进程中,目睹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做法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厌恶感的现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儿童语言表达的优劣高下,是否主动表达,一方面取决于他们言语的发展水平,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取决于他们表达的意向,愿望,动机的丰富、充实和强烈的程度。这种目的的实现非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不可。前不久笔者在全县小语作文优秀课竞赛中执教了三年级下《习作7》,并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领悟颇深……
一、交流感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1.介绍自我(出示老师的姓“苏”,指导学生由“苏”字联想人物,地方,事情。)
2.出示机器猫(多啦A梦),请学生交流对它的认识。
【一开始就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既激发了兴趣,又为后面想争得奖品打下了情感基础。气氛空前活跃。】
二、进行游戏——纸儿复原记
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课就是“玩”
游戏开始。
1.组织学生举起课前发的纸跟老师学(将纸一撕为二,重叠再撕,如此三次),将一张16K白纸撕成8份。(学生的头脑中已塞满了?号)
2.组织讨论交流自己怎样做?想问什么?(小手举得高高)
3.宣布用意及比赛规则(3分钟之内,将纸复原者将获得机器猫玩具)
4.比赛开始(引导学生注意自己拼的方法,同时播放《命运》的音乐渲染紧张气氛。教师巡视并制造一些小麻烦)
5.师宣布:时间到!(学生几家欢喜多家愁)总结比赛情况,组织谈谈自己是怎么样拼的,拼了多少块,自己有何收获?(小手再次举得高高)
6.同学们,刚才的游戏使我们得到了那么多的快乐。那么怎样才能这份快乐永留心尖呢?
7.生交流选择——写。(及时指导学生写,写好之后组织交流评价)(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育的本质应该以活动为中心,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天性,这才是教育根本意义所在。这种人类的天性也就是灵性。】
四、读文,明确日记概念
1.同学们,我们玩了这么长的时间,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项新内容好不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日记”,那么什么是日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32页,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段话。看谁先知道什么是日记?
2.学生读文交流。
3.板书:日记 当天的事
五、读懂例文,明确日记的格式
1.下面请同学们欣赏132页的例文,看谁能发现例文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读文交流,师板书:
3.过渡:你会把我们刚才那段话变成一篇日记吗?
4.学生交流
5.指导写“日记”的注意点
⑴写日记虽然简单,但要把它写好还需做个有心人,下面请同学们听听“日记博士”给我们的指点。
⑵出示幻灯片
⑶指名读
【谨听名人教诲,与名人对话,是每个孩子无上的荣耀。扇起孩子的崇拜的激情】
6.再读体会日记的趣味性,然后交流有趣的地方。
⑴有趣的作品最适合我们小朋友的胃口了,但如果我们每经一事都有自己的收获,那往事就变的有意义了。
⑵冠军谈收获
⑶其余谈得失
过渡:好!太棒了,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心灵收获用笔写在纸上,去珍藏这份生活的甜蜜。
【作文情境能让学生“发现事实事理的真际”,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叶圣陶语)。作文情境犹如演员的“小品”,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萌生惊异感、质疑感、自由感等,带来感知的敏捷性、情感的丰富性以及认识事物的颖悟性和灵活性。境能造情,情能生境,情与境相因相生。乐境生乐情,哀境滋哀情,学生置身情境之中,情感体验自然真切】
六、练习整理日记(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1. 播放一段轻音乐,学生整理日记的结尾(自己的收获)。(多媒体出示)
2.小组交流。(可适时)
3.全班交流。(各组推荐人选)
4.师总结。
反思: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文字……”可见充实的生活体验是学习习作的源头。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提起作文,不少学生感到无米下炊、无从写笔。究其原因,小学生生活确实较单调,再加上他们不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捕捉素材,因此咬着笔头冥思苦想,一脸茫然。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把生活浓缩到课堂或把课堂扩展到生活,写生活作文、活动作文,激活写作源头,才能在身临其境中情动而辞发。情境作文教学法,既尊重学生的现实生活,尊重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又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新奇思维和想象,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是解决学生认为作文难的好办法。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类的天性。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在情境活动中观察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天性,这种人类的天性也就是灵性。
【参考文献】
[1]薛博平.关于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2(26)
(作者单位: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
【关键词】作文教学;情境教学;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的特点是形真、情深、意远、理念寓于教学之中。在研究语文情感教学模式的进程中,目睹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做法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厌恶感的现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儿童语言表达的优劣高下,是否主动表达,一方面取决于他们言语的发展水平,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取决于他们表达的意向,愿望,动机的丰富、充实和强烈的程度。这种目的的实现非创设一定的作文情境不可。前不久笔者在全县小语作文优秀课竞赛中执教了三年级下《习作7》,并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领悟颇深……
一、交流感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1.介绍自我(出示老师的姓“苏”,指导学生由“苏”字联想人物,地方,事情。)
2.出示机器猫(多啦A梦),请学生交流对它的认识。
【一开始就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既激发了兴趣,又为后面想争得奖品打下了情感基础。气氛空前活跃。】
二、进行游戏——纸儿复原记
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上课就是“玩”
游戏开始。
1.组织学生举起课前发的纸跟老师学(将纸一撕为二,重叠再撕,如此三次),将一张16K白纸撕成8份。(学生的头脑中已塞满了?号)
2.组织讨论交流自己怎样做?想问什么?(小手举得高高)
3.宣布用意及比赛规则(3分钟之内,将纸复原者将获得机器猫玩具)
4.比赛开始(引导学生注意自己拼的方法,同时播放《命运》的音乐渲染紧张气氛。教师巡视并制造一些小麻烦)
5.师宣布:时间到!(学生几家欢喜多家愁)总结比赛情况,组织谈谈自己是怎么样拼的,拼了多少块,自己有何收获?(小手再次举得高高)
6.同学们,刚才的游戏使我们得到了那么多的快乐。那么怎样才能这份快乐永留心尖呢?
7.生交流选择——写。(及时指导学生写,写好之后组织交流评价)(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育的本质应该以活动为中心,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天性,这才是教育根本意义所在。这种人类的天性也就是灵性。】
四、读文,明确日记概念
1.同学们,我们玩了这么长的时间,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项新内容好不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是“日记”,那么什么是日记呢?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32页,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一段话。看谁先知道什么是日记?
2.学生读文交流。
3.板书:日记 当天的事
五、读懂例文,明确日记的格式
1.下面请同学们欣赏132页的例文,看谁能发现例文与我们以前写的作文有什么不同。
2.学生读文交流,师板书:
3.过渡:你会把我们刚才那段话变成一篇日记吗?
4.学生交流
5.指导写“日记”的注意点
⑴写日记虽然简单,但要把它写好还需做个有心人,下面请同学们听听“日记博士”给我们的指点。
⑵出示幻灯片
⑶指名读
【谨听名人教诲,与名人对话,是每个孩子无上的荣耀。扇起孩子的崇拜的激情】
6.再读体会日记的趣味性,然后交流有趣的地方。
⑴有趣的作品最适合我们小朋友的胃口了,但如果我们每经一事都有自己的收获,那往事就变的有意义了。
⑵冠军谈收获
⑶其余谈得失
过渡:好!太棒了,下面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心灵收获用笔写在纸上,去珍藏这份生活的甜蜜。
【作文情境能让学生“发现事实事理的真际”,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叶圣陶语)。作文情境犹如演员的“小品”,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萌生惊异感、质疑感、自由感等,带来感知的敏捷性、情感的丰富性以及认识事物的颖悟性和灵活性。境能造情,情能生境,情与境相因相生。乐境生乐情,哀境滋哀情,学生置身情境之中,情感体验自然真切】
六、练习整理日记(背景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
1. 播放一段轻音乐,学生整理日记的结尾(自己的收获)。(多媒体出示)
2.小组交流。(可适时)
3.全班交流。(各组推荐人选)
4.师总结。
反思: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文字……”可见充实的生活体验是学习习作的源头。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提起作文,不少学生感到无米下炊、无从写笔。究其原因,小学生生活确实较单调,再加上他们不善于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捕捉素材,因此咬着笔头冥思苦想,一脸茫然。创设作文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把生活浓缩到课堂或把课堂扩展到生活,写生活作文、活动作文,激活写作源头,才能在身临其境中情动而辞发。情境作文教学法,既尊重学生的现实生活,尊重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又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新奇思维和想象,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听说读写能力,是解决学生认为作文难的好办法。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儿童比成人更多地保留着人类的天性。教师要善于设置情境,在情境活动中观察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天性,这种人类的天性也就是灵性。
【参考文献】
[1]薛博平.关于中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2(26)
(作者单位:宝应县开发区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