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语言表达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学要因人而异。实施差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语文需要,让不同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学习能力,获得持续的学习动力。
一、遵循差异——异中求同找到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让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师生、生生合作中碰撞出自己精彩的思维火花。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必须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合作探究”的方式必须真正开展落实,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恐龙》一课时,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
1.学方法,指名三人合作
教师让学生概括雷龙的特点。
生1:雷龙的特点是大。
生2:重。
生3:响。
学生分别板书:“大”“重”“响”。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指导。
生2:“重”——“比六头大象还要重”。
两个事物比一比,就知道大小了,这种方法叫做作比较。
生3:“响”——“好似雷鸣一般”。用了比喻我就知道声音响。
说明文中不叫比喻,叫“打比方”。
生1:“大”——“庞然大物”这个词语我就知道大了。
师:除了这个词语之外,还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大?
如果学生暂时无法回答,可以让台上或者台下的学生来帮忙。
师:小组合作商量一下,你们现在有三个答案,哪个答案最能表现雷龙的特点?
发言的三个学生合作交流后一致认为:写雷龙“重”、声音“响”,都是在写“大”。作者用“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就是为了突出雷龙的“大”。
2.用方法,全班分组合作
步骤一:出示合作单——发现恐龙特点。(1)交流:梁龙、剑龙、三角龙的特点。(2)讨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个特点介绍清楚的?
步骤二:同桌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独立性、过程的合作性,在不同观点争鸣中共同发现最为适合的学习路径,并运用这样的方法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由“扶”到“放”的指导下,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语文教学尽可能地适应每个学生的要求。
二、兼顾差异——同中求异形成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当学生习得方法后,必然需要进行言语实践才能最终形成语文能力。而学生原有学习基础的差异,在同一个迁移训练点中形成的语文能力也高低不同。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迁移练习,兼顾原有能力的强弱、思维水平的高低等,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练习中得到相应的满足。从达成实施保底但不封顶的差异训练,尽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践迁移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的典型句式“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式的奥秘,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就会有不同层次的发现。
生1:这是一个排比句,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四种不同的声音。
生2:前面三个句式一样,都是“像……一样”,最后一句的句式发生了变化。
生3:前面三句的具体声音都用了表示声音的叠词,后面表示声音的用了具体的动作来表现。
生4:四种声音介绍的顺序是声音越来越大的,而且打比方時发出声音的动物也是体型越来越大的。
师:大家发现了句子的密码,我们就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请大家来仿写海底动物其他的声音,可以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系数来挑战。★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四种声音;★★学习用“三同一变化”的构句方式来仿写;★★★不仅完成句式上的仿写,还能注意顺序上的排列,如声音由小到大、发声物体由小到大等。
兼顾差异的实践迁移训练,让“坐着”的可以“站一站”,让“站着”的可以经历“跳一跳”,让“跳起来”的可以试着“跑一跑”。这样的分层要求练习,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达到言语实践训练的目的,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尊重差异——立体评价持续学习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因此,如果只用唯一的一把标尺去测量和评价,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为了学生更长远的发展,应该综合学习习惯、学习努力程度、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科知识掌握情况来立体式综合评价,并且还要重视生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自我感悟的自评。这样的综合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笔者在班级中尝试每月教师综合评价一次,生生互评一次,学生自我评价一次。
1.教师评价单:教师每月根据学生各方面表现作出综合评价
三年级一班10月语文学习情况反馈卡(学生姓名:颜??)
孩子,你在三年级十月的语文学习中,除了完成课本必学内容之外,还主要进行了《狐狸列那的故事》的整本书阅读。本月,老师将从课堂学习习惯、作业习惯、学习努力程度、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六个方面对你的语文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标准为:A(杰出)、B(优秀)、C(良好)、D(需要很大努力),请对照相应评价思考下个月努力或改进的方向。
2.自评心语墙:将学生每月自我评价思考的内容进行张贴反馈
十月份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本周五林老师下发10月语文学习反馈表。当我看到这个月的语文学习反馈表时,我惊呆了,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下降了。我心里很难受,但是细想想好像也对,这个月我有点骄傲,学习放松了,课上听讲也不够专注了……下个月,我千万不能这样放松自己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洪?
这样分阶段的每月诊断评价,可以让每个学生找到下个月努力进步的方向。特别是班里的中等生,更有明确向“优秀”靠近的方向。向学优生颁发“心愿卡”奖励,学习暂时不适应的学生只要有进步,也可以获得“心愿卡”来激励。这样的评价可以在照顾中间的同时,兼顾两头学生的共同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持续学习语文的动力。
实践证明,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能激发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语文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青龙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一、遵循差异——异中求同找到学习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让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中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师生、生生合作中碰撞出自己精彩的思维火花。因此,课堂教学过程必须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合作探究”的方式必须真正开展落实,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教学《恐龙》一课时,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
1.学方法,指名三人合作
教师让学生概括雷龙的特点。
生1:雷龙的特点是大。
生2:重。
生3:响。
学生分别板书:“大”“重”“响”。
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探究作者是怎样指导。
生2:“重”——“比六头大象还要重”。
两个事物比一比,就知道大小了,这种方法叫做作比较。
生3:“响”——“好似雷鸣一般”。用了比喻我就知道声音响。
说明文中不叫比喻,叫“打比方”。
生1:“大”——“庞然大物”这个词语我就知道大了。
师:除了这个词语之外,还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大?
如果学生暂时无法回答,可以让台上或者台下的学生来帮忙。
师:小组合作商量一下,你们现在有三个答案,哪个答案最能表现雷龙的特点?
发言的三个学生合作交流后一致认为:写雷龙“重”、声音“响”,都是在写“大”。作者用“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就是为了突出雷龙的“大”。
2.用方法,全班分组合作
步骤一:出示合作单——发现恐龙特点。(1)交流:梁龙、剑龙、三角龙的特点。(2)讨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个特点介绍清楚的?
步骤二:同桌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独立性、过程的合作性,在不同观点争鸣中共同发现最为适合的学习路径,并运用这样的方法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由“扶”到“放”的指导下,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语文教学尽可能地适应每个学生的要求。
二、兼顾差异——同中求异形成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当学生习得方法后,必然需要进行言语实践才能最终形成语文能力。而学生原有学习基础的差异,在同一个迁移训练点中形成的语文能力也高低不同。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迁移练习,兼顾原有能力的强弱、思维水平的高低等,让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练习中得到相应的满足。从达成实施保底但不封顶的差异训练,尽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践迁移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的典型句式“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式的奥秘,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就会有不同层次的发现。
生1:这是一个排比句,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四种不同的声音。
生2:前面三个句式一样,都是“像……一样”,最后一句的句式发生了变化。
生3:前面三句的具体声音都用了表示声音的叠词,后面表示声音的用了具体的动作来表现。
生4:四种声音介绍的顺序是声音越来越大的,而且打比方時发出声音的动物也是体型越来越大的。
师:大家发现了句子的密码,我们就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请大家来仿写海底动物其他的声音,可以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系数来挑战。★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四种声音;★★学习用“三同一变化”的构句方式来仿写;★★★不仅完成句式上的仿写,还能注意顺序上的排列,如声音由小到大、发声物体由小到大等。
兼顾差异的实践迁移训练,让“坐着”的可以“站一站”,让“站着”的可以经历“跳一跳”,让“跳起来”的可以试着“跑一跑”。这样的分层要求练习,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达到言语实践训练的目的,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尊重差异——立体评价持续学习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因此,如果只用唯一的一把标尺去测量和评价,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不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为了学生更长远的发展,应该综合学习习惯、学习努力程度、学习的能力以及学科知识掌握情况来立体式综合评价,并且还要重视生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学生自我感悟的自评。这样的综合评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笔者在班级中尝试每月教师综合评价一次,生生互评一次,学生自我评价一次。
1.教师评价单:教师每月根据学生各方面表现作出综合评价
三年级一班10月语文学习情况反馈卡(学生姓名:颜??)
孩子,你在三年级十月的语文学习中,除了完成课本必学内容之外,还主要进行了《狐狸列那的故事》的整本书阅读。本月,老师将从课堂学习习惯、作业习惯、学习努力程度、知识水平、阅读能力、写作水平六个方面对你的语文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标准为:A(杰出)、B(优秀)、C(良好)、D(需要很大努力),请对照相应评价思考下个月努力或改进的方向。
2.自评心语墙:将学生每月自我评价思考的内容进行张贴反馈
十月份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本周五林老师下发10月语文学习反馈表。当我看到这个月的语文学习反馈表时,我惊呆了,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下降了。我心里很难受,但是细想想好像也对,这个月我有点骄傲,学习放松了,课上听讲也不够专注了……下个月,我千万不能这样放松自己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把宝贵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洪?
这样分阶段的每月诊断评价,可以让每个学生找到下个月努力进步的方向。特别是班里的中等生,更有明确向“优秀”靠近的方向。向学优生颁发“心愿卡”奖励,学习暂时不适应的学生只要有进步,也可以获得“心愿卡”来激励。这样的评价可以在照顾中间的同时,兼顾两头学生的共同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具有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持续学习语文的动力。
实践证明,尊重差异,因材施教,能激发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学生的语文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青龙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